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22 年中国是否有可能开放入境? 第6页

                       

user avatar   shi-nu-bi-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么说吧,因为经常出差,我是挺反感防疫政策的——从北京坐飞机,要核酸,从外地登机回北京,要核酸,进了北京,72小时内还要核酸,出一次差,三次核酸起步,简直劳民伤财。

但是,如果中国完全开放入境,外国人可以随意入境且不需要隔离,那特么的,老子还出个屁的差,我公司都不会去,就在家办公。至少先苟两个月看后续发展。效率低点就低点,想来老板也会支持我,因为他比我还惜命。

毕竟我家可是真的上有八十多岁的老人,下有学龄前幼童,我特么的一个也死不起。

很多人就特么搞笑,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拿钱了,他们真的会把疫情造成的困境,描述成防疫本身的问题。

以BA.2的传染性,不坚持动态清零,就等同于完全的放弃防疫,没有所谓的折中路线,其实动态清零已经是折中,毕竟更极端的还有朝鲜模式。

如果要放开,有几个大前提:

国外疫情基本稳定,奥密克戎偃旗息鼓后没有出现新的毒王;

国内疫苗能提供足够的保护力,让绝大多数人能够真的对病毒免疫;

充分评估我们的医疗能力,确保不会出现医疗系统击穿风险。

总体而言,开放是可以讨论的,死人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看香港这个鬼样子,现在开放是完全不现实的。


user avatar   kid-32-99-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给各位嘀咕嘀咕——如果各位“为了共和国利益而开放”的“进步人士”同意出钱,咱们就开放

——————————————

对于一个人而言,感染奥密克戎,我们假设休息两周,吃点药,喝点热水,大不了吊盐水,花一些钱,好了。

这是对于个体:你有两周没劳动。

——————————————

但对于国家呢

每年各国GDP变化不大,我们假设GDP的量是一定的,突然爆发的疾病,让很多人无缘无故花费了额外一笔物资用于治疗疾病,导致的就是资源配送不均衡,其他各行各业的资源投入减少,长期导致的,就是全民买单,因为生活质量下降了。

注意,我没跟你扯什么人命,毕竟在知乎,人命真的就是一个数字,死百万都不眨眼睛的;但我想问你的就是,很多人是活的劳动力,他们有两周没有参与劳动还额外消耗了一笔物资,这笔账怎么算

而且这群该死的“贱民”还没死,这怎么说?

美国那边CPI已经达到7.9%了,该不会有人以为和疫情没关系吧?

本来该用于提炼汽油的石油,被拿走去制造烯烃,做防疫物资了,怎么没人算这笔账?

本来该用于制造农药化肥的化学原料被拿走做消毒剂了,怎么没人算这笔账?

本来该用于投资教育的钱全部用于冲医保了,怎么没人提这个事情?

国债哪来的?财政赤字哪来的?

凭什么你们这群感染疾病的要买那么多药品,从而让药物涨价,从而让商家买了更多化学原料去生产药品,从而导致我们其他行业采购化学原料的成本上升?凭什么

————————————————

说真的,很多人都和我提“政治正确”

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动态清零,我们绝大多数工业区还能正常开工,还能继续生产,人民生活有保障,不会发生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和物资匮乏

扯个屁的政治正确,鼓吹开放的压根是极度自私自利的极右,只想着自己的能对外交流赚钱,不考虑整体代价。

啊对对对,谈生命就是“政治正确”,“社会主义优越性”

那我们不谈生命,我全程都在和你谈钱,如果你能交更多的钱,我们就开放:你交吗?你能承担损失吗?你有那么多钱吗

新冠疫情会不会被写进历史书?

美国佬因为新冠,两年整体量化损失为:90000亿~140000亿美元,

马斯克身价为2000亿美元,即使以最少的90000亿来算,也需要45个马斯克才能偿还损失。

你有钱吗?

————————————————

很多人以为,社会主义是珍爱生命的。

这不把最大优势拱手相让了?

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是基于整体思考全局,让整体获得最大收益;资本主义恰恰是个体获得最大收益。

而且我们是加工型国家,我们进口出口又没因为疫情断了,工厂又没有因为疫情又停止生产了。

总有些极端自私的人,把全中华儿女的钱包拿出来作为抵押,赚自己那点蝇头小利。


user avatar   hai-zhe-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去年的时候我曾觉得疫苗推广后就能趁着冬奥开放入境了。

事实证明我太天真了,从专业角度讲高估了疫苗的效果,低估了变异后的逃逸能力上升。不管是我们的未来还是人类的未来,都仍然艰苦。

最近知乎和微博上都开始出现鼓吹开放的声音了,除了一部分有利益考量的群体之外,也有一些产生动摇的群众。

我想和动摇的知友们说几句话:

1、回想一下两年前武汉的惨状吧,香港也好韩国也好,其他地区的疫情很难让你产生共情,但是武汉时期是我们共同经历过的记忆。疫苗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可能出现的伤痛,但是更快的传染速度和更大的感染体量面前,疫苗并不能让这份伤痛无感化。现有的国内外数据都表明,不管是从经济损失角度还是人均寿命角度,开放躺平都不能带来预期的稳定经济和群体免疫效果。

2、自然感染形成的免疫记忆并不比疫苗更加强大,病毒变异、反复感染、病毒长期潜伏和长期后遗症都不容忽视。

3、病毒是一个强大的敌人,但并不是不可战胜的,我国目前为止的防疫经理表明了,这是一场可以打赢的战争,不能因为国外失败了,我们就失去了抵抗的信心。

4、开放是一个无法撤销的绝定,届时世上不会有后悔药。

5、防疫说到底是一件讲科学的事情,无论是封控还是开放,相信国家在科学层面做出的判断,国家判断的信息依据不会有个人视角的幸存者偏差,会更加准确。

6、百年前我们的国家面临的灾难远比这场疫情更加可怕和令人绝望,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拥有战胜困境的能力、信念和科学态度。

当因为封控遇到困难的时候,除了自救互助,在互联网上求助外,也找找你们所在地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尤其是在各级两会上,提出过那些你们认可的议题案的人,以及各地区的参政议政先进代表,他们或许能让你们的声音传达出去。


user avatar   siyuan-j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目前开放入境没有急迫性。

中国经济并没有被出入境政策拖后腿。虽然中外人员往来没那么频繁,但也没有完全断绝。这样的低频度往来已经足以支撑相当程度的商贸需求。货物通关更是自始至终都没怎么受影响,出口甚至反而大幅上扬。

所以目前的出入境政策对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没有什么负面影响,除了象题主这样有加纳男朋友的,或是象我这样在国外工作想要回国看看父母的。

第二,完全开放入境并非事实上的主流,只是一番媒体造势而已。

以我所在的法国为例,现在仍然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绿色(低风险)、橙色(中风险)、红色(高风险)地区,并分别对应不同的入境防疫政策。法国也有入境之后的"强制"居家隔离。只不过执行不力,全靠自觉而已。想来法国旅游的小伙伴们,你们不能成行并不完全因为国内的公安机关不给你办护照,也不完全因为民航"五个一",还因为法国目前仍然拒绝来自中国这个中风险地区的旅游签入境。

在谈到英国人准备完全放开防疫限制甚至坐公交车都不再需要戴口罩时,我的很多法国同事会做一个在太阳穴旁边转手的动作,表示这些英国人的脑子一向如此秀逗。

第三,新冠造成的影响仍有待于评估。

在刚刚过去的这一波奥密克戎疫情当中,死亡人数曲线远不如感染人数曲线那样陡峭。虽然在很多国家绝对死亡人数高于之前的几波疫情,但在远比之前来势凶猛的传染浪潮反衬之下,死亡率似乎大幅降低了。这算是众多坏消息当中为数不多的好消息之一。

即便死亡率真的下降了,现在得出我们可以以一颗平常心面对新冠的结论仍为时尚早。

新冠具体有哪些后遗症,短期内重复感染是否会加剧后遗症,我们仍不得而知。2020年秋,有位孟加拉国的医生在6个月内三次感染新冠,说明在短期内重复感染是完全可能的。而我们现有的疫苗在预防感染方面,尤其是对于奥密克戎,可以说是束手无策。有一项美国的研究说,新冠后遗症会在最多9个月后消失。但谁能保证9个月之内不会被再次感染呢?

再就是新冠慢性病。并非所有人的新冠都只是一场感冒。比方说我,从得了新冠开始就一直头疼,到现在时隐时现就没好过,这都快两个月了。不知这个头疼的毛病会不会伴随我一辈子。目前关于新冠慢性病的研究还很少。在汹涌的疫情面前,这也确实不是个紧迫的议题。

还要说到的一点,是新冠对经济的长期影响。周期性的疫情波峰、新冠后遗症和慢性病在宏观上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新冠造成的人均预期寿命下降对退休政策和年轻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这都需要更长期细致的观察。

现在中国一直维持着清零状态,好比是站在干岸上看着一群人在脏水里扑腾。既然没有任何紧迫性,那就完全没有急切下水的必要性。多看看大伙的反应,等这水塘不脏不臭了,再慢慢悠悠地下去也不迟。万一下面的大家坚持不住了,说不定还得指望着中国把他们一个个地捞上来。


user avatar   shen-nie-sui-yue-l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可能的,现在新冠疫情的局势已经跟2020完全不同了。

奥密克戎的传染能力已经远超德尔塔,但是后面还有谬、扭、派等等一大堆。

而各国根本没人关心真正的防疫。

新冠这病致死率看着不高,致残率可是很恐怖,只是大多数鼓吹共存的媒体不敢报导而已。

想要开放边境,必须等全球共同封闭至少一年,彻底消灭大流行才行,但是现在……这个根本不可能实现嘛。

某些高赞信口胡来什么改变观念,好像比那些专家都懂,也不知道是哪个星系的博士后毕业,这么牛逼。

以现在的趋势看,中国很可能成为世界防疫孤岛,最后就成了丧尸片里的净土,根本不敢开边境否则全世界的人往中国冲。

看看这次香港疫情期间一堆偷渡的,这还是同文同种同源同宗的中国人,搁那些压根没防护的美国底层、英国底层、印度底层,真要开放边境了还了得?

中国可不能败在蛇头手里啊!

谷爱凌她们是高端人才引进,这个不谈,但是多少中层、底层的人挤破头想来中国?

中国是极权,中国不民主,中国新疆哔哔哔哔……能比新冠病毒恐怖?能比致死致残恐怖?

得新冠死的五百万,那可不是五个凡尔登,每个人脑袋上挨一枪蹬两下腿就完了。

那是慢性水刑活活折磨死!

这世上很多人脑筋一热就不怕死了看,却没听说谁脑筋一热不怕水刑的。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问一句政治不正确的话,中国一直执行清零政策,外国打一开始就走群体免疫路线,很多人都是得过了,如果有一天放开国门,是不是一堆带传染性的人进来?那时候怎么办?永远闭关锁国?

群体免疫是迟早的事,到底是磨不开面子不敢承认西方发达国家一开始的觉悟就对,还是就想跟西方国家对着干用这个点不停的讽刺西方激发国内爱国情怀?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4.11更

4.8钟南山:


但是没有热搜 没掀起舆论 但是总算在讨论了 希望快点吧……主要是我们这些“病毒爱好者”从来没说过“完全开放”。防疫爱好者骂完张你们又要骂钟了嘛?

3.23更

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情况吧。

封了一个月,刚解封后去工作的城市不到十天。结果来的这个地方又要被封了。人有点麻木。刚才看了吉林省已经快有两万确诊,死亡病例5位。其中都是已经有严重的疾病或者高龄。上海确诊4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977例……我们真的还要这样下去吗?随着传染性越来越强,致病性越来越弱,清零难度也是越来越大。这条路到底还要走多远?真的太累太累太累了。

3.20更

这两天开始细化统计接种数据了。尤其是老人。

请注意今晚人民日报博主精选。持续放风了。奥密克戎传染性这么强,按这样清零下去今年5.5%的gdp是到不了了。个人感觉夏天还会继续调整防疫模式。希望这个夏天能成为防疫爱好者的寒冬。


3.16更

已经开始调整。


3.15 二更

rm日报都来吹风了,没删评

3.15更

吉林、深圳、上海、青岛、大连、天津、苏州。很多城市都陆续开始爆发。结合张医生的话,舆论上近期官方的倾向还是“清零”但对“开放”也有所松口。个人从未觉得武汉疫情爆发初期,武汉的封锁是错误的。在那个新冠高死亡率,不确定性兼具的时代,我们党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但是疫情已两年多,在所谓的疫情清零常态化中,很多的进展与矛盾都随即而来。幸之是当前大流行毒株为奥密克戎,在打疫苗的前提下,死亡率已经非常非常低。矛盾则为很多人对疫情的不确定性的担忧和对“清零”政策的不满。其实我们应该多一些理解。在国外,无法做到像中国的动态清零和朝鲜完全闭关锁国。如何做到即考虑人民的安全健康又保证世界的交流和人民的生活保障与自由才是关键。

“不清零”却绝对不是“躺平”,而是根据病毒特性而做好准备,去调整防疫措施,从而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应对。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专家都认为“新冠不可能消失”这一条件下。我们的“动态清零”还要存在多久?清零三个月?一年?五年?十年?观望,可是没有期限的。

3.12更

自测盒已开始下放




离看到清零爱好者脸上茫然的那一天又近了。

注意一下博主精选。

美好地大致预计一下时间的话,三月试用自测盒,四月投入自测盒,五月开始推mrna疫苗第四针,六月口服药。7-8月随着疫苗打完广泛普及“奥密克戎致死率低,适度放开等消息”,国际航班来华条件变低,九月十月回国应该能减到7天。



原回答


留学生想回家大概需要5w前后近1个月隔离=“你家里有钱谁让你出国”

一个城市有了疫情,全省的医务人员不得安宁=你们打下评论“你们辛苦了”继续刷下一个短视频

怀孕母亲没有核酸导致流产=“特殊时期,可以理解”

异国婚姻和情侣几年不能见面=“谁让你媚外”

列举数据理性讨论开放可能性:

群体免疫=“90w”

打开国门=“你去香港呗”

早日开放=“台湾通网”

开放入境=“家里没老人”

虽然时间不知道,但打开是早晚的事。我很期待那一天,也非常期待那一天你们的脸上如同46年前一般的茫然。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版权见右下角。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22年肯定不可能。

永远坚持下去也肯定不可能。

死亡率1.2%,按照美国8000w确诊来算(单纯确诊,实际感染无法计算),中国会确诊3.4亿,死亡407万。

四百万人的死亡(这还是单纯新冠致死,连锁并发症死无法计算),这沉重的数字你背得起吗?

中国海外想要入境的一共有400万人吗?

一直坚持下去可能吗?

我也觉得不太可能,毕竟所有人都躺平了,除非我们从此以后都闭关锁国,不然总有一天要开放的。

目前只能祈祷检测,治疗和疫苗三方的科技发展了。

现在只能说,22年肯定不可能,23年可能性也很小,24年可能会逐渐缩短隔离时间,逐步取消全区域大排查。

25年的话无论有没有特效药和强效疫苗,可能都会在政策上出现变化,因为5年下来放松管制的需求肯定比现在紧迫多了。


user avatar   ufo52609874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开放入境本质上是政治问题:国外至今不采用行之有效的抗疫措施,这是政治问题指挥下的政治行为。

我们是否开放,取决于国外政治问题的解决。责任完全在外方。




                       

相关话题

  日本留学签证没有毕业证怎么办理 ? 
  拜登签署美国入境新规,取消对中国和欧洲等旅行限制,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为什么中国护照在免签/申请签证的方便程度方面含金量如此低? 
  9 月 28 日起,持有效中国工作类、私人事务类和团聚类居住许可的外国人可入境,对此你怎么看? 
  外交部表示「中方宣布对美对等反制,限制部分美国官员签证」,这释放了哪些信号? 
  阿富汗飞武汉入境航班 22 例确诊 30 例无症状,为近期自阿紧急回国人员。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为什么大陆人到香港需要港澳通行证,而部分欧美国家护照持有者却可以免签? 
  西安 1 号病例讲感染疑点称,接待入境人员时防护服划破,哪些细节值得关注?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新年伊始的发布会上完全没有谈留学生入境问题,目前赴日留学入境的政策是怎样的,会变吗? 
  被美国使领馆拒签是种怎样的体验呢?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广西梧州学院以东航乘客需要献血为由号召学生献血?
下一个讨论
局部战争里,存在无人机由幕后大国代操作的情况吗?





© 2025-01-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