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Omicron 能终止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吗? 第1页

        

user avatar   shen-yi-33-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流行的终结靠的不是某种新变种致死率的降低

而是通过主流媒体让民众相信大流行已经终结了

如果民众不相信,就修改大流行的定义,宣称进入地方病阶段。


user avatar   cheng-feng-po-lang-de-ye-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这玩意在高接种率的情况下,死亡率是不高。比如新加坡接种率9成,加强针近7成,死亡率也就是0.04%左右。需要治疗的也就是0.2%。其他都是轻症,是跟流感差不多。

但是,有个问题。

这玩意打了4针还是一样感染,R值比流感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假设,我国有7000万人嫖,0.01%的人会感染菜花。和7亿人嫖,还是0.01%的人感染菜花,结果会是一样吗?


user avatar   ling-zhi-hao-66-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开始呈现出这个趋势了,但要说终止大流行,恐怕还为时尚早。

咱们直接一点,基于英国最新的统计数据,奥密克戎的感染死亡率已经低于季节性流感了。大概千分之四都不到,也就是每十万个感染奥密克戎的人,会死35个,而季节性流感大概会死40个左右。即便对于超过80岁的老年群体,大概也是200个感染奥密克戎的老人中会死一个,这个数据依然低于季节性流感。

新冠的这个趋势其实一直很稳定,比如从2021年1月到7月,几个月时间,感染死亡率就下降了10倍,现在有在这个基础上又降了3倍。

但为什么说,现在谈终止还为时尚早呢?

一来,英国的这个情况,其实也是疫苗高接种率换来的,要谈结束大流行那必然是全球范围,而很多国家的疫苗接种率是很现实的。

二来,感染死亡率降下来了,并不代表形式就有的质的好转,这波奥密克戎的反弹,引起的呼吸道疾病这个冬天造成了英国9641人死亡,比平均季节流感的相关数据高出50%。另外,随着防控政策的放松,英国最近的医疗占比又迎来了一波高峰。

最近一周时间的入院数,就比之前高了21%,类似的情况,现在也在HK发生。


user avatar   zuo-xia-an-j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
- Omicron的病例死亡率比Delta低80%,病例住院率比Delta低70%,证明了其温和性,天然杀伤力远不如Delta。
- 既往感染(不限时间,不限毒株)可以对Omicron & Delta 提供一定的保护力,病例死亡率比初发感染者低80%,病例住院率则低45%。

在接种了疫苗的人群中:
Omicron虽然很厉害免疫逃逸,但较之未接种疫苗者,完整打完mRNA疫苗的人群(包括加强针)病例死亡率还是低了85%,病例住院率少了80%,证明了疫苗依然可以扛住Omicron保命。

—— 来源:柳叶刀,文章链接详见后文。

感谢大家的支持。对于知友的提问,如果是我读到过或者是有经验的,会尽量回答。但毕竟我不是新冠专家,有些问题我也没有很好的答案,以后如读到更多新的数据和临床证据,再来分享。

背景:本人坐标新加坡,在一家社区医院做家庭医生。2020年4月,新加坡卫生部把我们医院转为新冠专科医院(类似于方舱),之后,我们就轮转,一起对抗了一波又一波的高峰,分享的多来自于这两年读到、感受到的经验。(简历就删了,决定做个humble的答主:) )

以下是原回答。


尚未终止,但是迎来了共存的曙光。

私以为,自从新冠来袭,面对未知的深渊,各国抗疫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决策层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国情:医疗系统的负荷能力,人力、财力、社会资源,能否承担试错之后果,等等。没有人具备上帝视角,也没人有现成的答案。唯一可以做的,是随着医学研究对新冠的认知逐渐加深,逐渐演变、调整各自的策略,这也是科学之于政策的价值。

提纲:

  1. 新冠出现Omicron这支轻症株,是偶然跑偏还是大势所趋?
  2. 那Omicron来了,咱是不是都躺平,不必打疫苗了,裸奔抗疫?
  3. 国际上的“抗疫差生”们是怎么借势走向“共存”的呢?
  4. 讲完理论,且看数据
  5. 评论里很好的一些Q&A

1. 新冠出现Omicron这支轻症株,是偶然跑偏还是大势所趋?

病毒的突变是随机的,但有些病毒会朝着“轻症”方向自然筛选,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轻症株在族群里的传播优势 ~ 症状轻微,宿主行动如常,就容易带着它到处传播光大。

之前看过有人拿艾滋病毒、乙肝病毒来反驳,咋不见它们变弱呢?原因很简单,人家是慢性感染,温水煮青蛙一来就已经是“轻症甚至“无症状”。艾滋病毒慢慢击垮免疫T细胞,乙肝病毒慢慢破坏肝细胞,这两类细胞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轻易打不垮。因此,这两支病毒在引起重症之前,有相当长时间的温和期,宿主无知无觉,不受影响,照常生活。这段温和期很好的实现了它们的传播诉求。

呼吸道病毒就不同了(有人质疑新冠病毒不是呼吸道病毒…诚然,不少呼吸道病毒都有肺外并发症,比如流感并发的脑炎、心肌炎,怎么说呢,我们还是看大方向吧…)

它们是急性感染,病程短短若干周,种族延续在此一役。它们攻击的器官是呼吸道,娇气的很,受了感染,难以忽略,症状轻重与预后直接相关。如果它一来就火力大开,把宿主整重症了不能动弹,或者整死了,它就断代在这个宿主身上了,传播终止;反之,如果它懂得怀柔,以轻症主导,宿主行动如常,就可以大大增强它的传播力。长此以往,猛将势必竞争不过懂得怀柔的同伴。

所以,呼吸道病毒是有轻症化趋势的,具体请参考当年的“西班牙大流感”之演变。

新冠来袭两三年,终于突变出了个最接近流感的Omicron,路线温和,主攻上呼吸道,不爱攻击肺它一出现就成为强势株,横扫全球(已占全球新冠族群80%),传播力极强,大部分是轻症和无症状感染。据经验观察,比普通感冒略重,绝大数人一周以内恢复。因感染了Omicron可以对其它毒株产生一定的天然免疫,所以之前的delta之流就逐渐被挤出战局。


2. 那Omicron来了,咱是不是都躺平,不必打疫苗了,裸奔抗疫?

用事实说话,看看最近的疫情,大部分由Omicron感染。图中数字代表致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CFR),或称“病例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某种疾病确诊病例中死亡者所占的比例,一般比实际“感染者死亡率”高一些,因为后者分母更大,包括了无症状感染者或及未确诊病患。

香港:病例死亡率5.2%,老年人疫苗覆盖率1/3。存在医疗挤兑。(经评论小伙伴提醒,香港现在也控制下来了,日死亡率0.5%左右,这是之前)

新加坡:病例死亡率0.1%,老年人疫苗覆盖率94%。本人在新加坡从业,医疗系统负荷很重,但尚未崩溃。

数据来源:Financial Times analysis of data from Johns Hopkins CSSE.

所以,看起来还不能放弃疫苗,裸奔抗 Omicron,请务必好好认真打疫苗,包括加强针。

有mRNA疫苗(国内复必泰)优先打mRNA疫苗,没有的话,打科兴、国药也行。

小常识:mRNA疫苗,需打2针+1支加强针才算完成免疫,随着每一针的推进,在打完之后的若干天会有类似重感冒的全身症状,越是年轻人,反应越明显,一般认为是机体免疫反应的表现,除非非常严重需就医,绝大部分不必担心。


3. 国际上的“抗疫差生”们是怎么借势走向“共存”的呢?

答:在疫苗加持之下,有计划的逐步放开,通过轻症主导的自然感染来达到群体免疫。(不是说一下子开放压垮医疗系统啊各位)

大家一定听传染病专家说过,想要控制住疫情的扩散,就必须将有效传播数Rt(effective reproductive number)控制住。Rt到底是个啥?

首先介绍初识值-基本传播数 R0(basic reproductive number),代表在没有任何防疫措施,且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一个患者会把疾病传染给其他人的平均数。如果R0为3,代表一个可以传3个。R0体现的是病毒的原始传播力

Rt代表的则是实际情况下,病毒的有效传播数,因为即便你有这个实力,未必可以完全施展。要想不让它施展,有两个办法,防疫措施和群体免疫。

Omicron的R0值是非常高的,做个对比,流感在1-2,其原始株2-4左右,新冠原始株2-4,Delta 5-7,Omicron 7-10。如果有条件,可以选择硬防,如果防不住,只能有计划的走群体免疫-共存之路。

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讲,一旦一个人群50%~67%的人口对一株病毒产生免疫保护,群体免疫就会开始运作,Rt就会逐渐下到<1,这支病毒就会成为地方病或者消失。

之前各国试图通过打疫苗模拟自然感染,以实现群体免疫,结果不尽如人意。疫苗引发的免疫反应偏弱,不足以形成完全的免疫保护,因此并不能阻断传播。但是没关系,人家能够预防重症啊!所以抗疫差生们纷纷“躺平”,不再试图清零,而是把重点放在提高“疫苗覆盖率”,给新冠的“轻症化”继续助力。

接着,就是有计划的逐步放开。放开的速度由本国医疗系统的负荷能力决定。怎么算呢,假如某地每日新发病例数为10000,重症率为1%(通常指需要氧气的患者),就需要确保该地的医疗资源可以照顾好这100个病人,再留一些余地给非新冠病人。假如你已知该地区就只能应付100个重症患者,那每日10000例就是决策者的底线了,需通过调控防疫措施不让每日新增超过这个底线。

剩下99%的轻症病人则不必担心,可居家自行恢复。待自然感染在人群中慢慢推进,具有免疫力的人越来越多,代表实际传染力的Rt值就会下降,待它小过1,群体免疫达成,这一地区就得以“毕业”了。

在新加坡,我们就是慢慢守着Omicron 的Rt值慢慢从峰值降到1以下的。

有小伙伴问我那国内准备好了吗?

说实话,我认为还没有,因为疫苗覆盖率还不够,医疗的分级诊疗系统还没做起来,如果所有病例都涌向三甲,一定会崩。毕竟一直以来的方针都是“清零”,也没办法一朝变天。

但是,也并不矛盾开始准备共存,毕竟Omicron呈现了高传染力的大趋势。推进全民疫苗;重新整合医疗资源:构建社区医疗,以帮助分流轻症患者在社区恢复;集中重症医疗资源,以帮助高危患者,比如老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士,尽可能的减少死亡数。

虽然我们不知道下一支变异具体如何,如果是死亡率更高的猛将,我们要严防;如果是另一个温和派来临,我们则可以准备好,借机走向共存。


4. 讲完理论,且看数据

流感病例死亡率:0.1%(来源:CDC,学以致用,可以自己试一试计算病例死亡率,比如2018~2019年度:28000/29000000=0.096%)

新冠总病例死亡率:0.05%~6% (来源:Johns Hopkins Coronavirus Resource Center)

每个小点都代表一个国家,数据是该国的新冠“总病例死亡率”,大致看得出分布。疫苗覆盖率高的国家,病例死亡率在0.1%左右,与流感接近。

Omicron病例死亡率:感谢剑桥课题组在柳叶刀新发的文章,有初步大样本数据了!(来源: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isks of hospitalisation and death associated with SARS-CoV-2 omicron (B.1.1.529) and delta (B.1.617.2) variants in England: a cohort study)

要点品读:

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

- Omicron的病例死亡率比Delta低80%,病例住院率比Delta低70%,证明了其温和性,天然杀伤力远不如Delta。

- 既往感染(不限时间,不限毒株)可以对Omicron & Delta 提供一定的保护力,病例死亡率比初发感染者低80%,病例住院率则低45%。

在接种了疫苗的人群中:

Omicron虽然很厉害免疫逃逸,但较之未接种疫苗者,完整打完mRNA疫苗的人群(包括加强针)病例死亡率还是低了85%,病例住院率少了80%,证明了疫苗依然可以扛住Omicron保命。

为什么用相对数据(这篇文章用Hazard ratio,HR)?因为如你所知,每个国家“病例死亡率”的绝对数据不同,用相对数据更方便推算本国的实情。

打个简单的比方,假设已知某国未接种疫苗人群感染Delta的死亡率为1%,你可以估算出不打疫苗者感染Omicron的死亡率约为1%x(100%-80%)=0.2%,而完整打完mRNA疫苗者感染Omicron的死亡率为0.2%x(100%-85%)=0.03%,以此类推。


5. 评论里很好的一些Q&A

感谢评论里很多小伙伴的力挺!我也看到了一些共同的担忧,就统一回复讨论一下。

1. 后遗症

如上所述,新冠属于“冠状病毒科”,关于它的后遗症,不宜凭想象,也不宜把别家“风马牛不相及”的病毒都来套一遍,这么干只会制造焦虑。我们现在可以参考的是它现成的鼻祖SARS,其主要的长期并发症是肺纤维化。之前的新冠毒株有,我的一些病人,肺CT就跟间质性肺炎一样;Omicron,极少。长期并发症需要等5年以上的人群观察随访,学界也在密切关注,现在还没有好的答案给大家。

但我们是否需要因为这个“可能有、可能无”,“不知道是啥”的并发症封锁5年?那就见仁见智了。

2. 儿童

大家都担心孩子们,我也一样。因为我的医院不照顾孩子(有专门的儿科医院),经验有限,只能根据身边的观察和美国的数据提供一点信息。

现在新加坡的Omicron已在幼儿园、学校传开,我孩子的学校每天都有新病例(5岁以上普遍打了疫苗,5岁以下还在等FDA试验),据观察,多数无症状或者轻微上感,一周以内恢复。美国的儿童死亡率则在0.01%以下。只能说,庆幸目前来看,新冠一族对孩子是手下留情的。

3. 美国的“水深火热”

每一波变异刚出来的时候,因为初始R0值高,传染力强,所以感染基数势必很大。这样就算死亡率低,也会呈现一波高峰。

而现在,美国的Omicron峰值已经下来了,二月初最高,每天死亡2-3千人,之后直线下降,上周是800左右,体现了逐步群体免疫的结果。这个过程是艰辛的,也很需要决策者的智慧。


4. 楼主还没中标,不知人间疾苦

这…医生不是只有把所有疾病都中一遍了,才能理解病人的疾苦。而且,我的同事已经一半中标,孩子的学校也每天都有新病例,我也是时间问题了…


结论:Omicron较之于它的队友,往轻症化方向迈了一大步,为共存提供了契机。虽然之后一定会出现新的变异,可能也有强弱的反复,但长期来看,相信新冠最终会成为庞大的感冒病毒群中的一员,泯然众人。到那一天,你不会怕它,也不需要再去检验区别它。而这一天,已经近了。


user avatar   qing-hui-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要学包括黑非洲之类的国家,用肉身抗毒,新冠病毒对于他们来说早就没有大流行了。

做到以下两点

一、应染尽染,应死尽死。

二、摧毁文明成果,减少交通运输,降低人员流动。

人都死得差不多了,人员也不怎么流动了,疫病还怎么流行?

新冠对于他们来说压根就不是什么事。


user avatar   li-si-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期待下一个大版本变异种有更低致死率。然后开放,和新冠说再见。按变异的速度,去年可能真的是最后一个抗疫的冬天。

————————————————

奥密克戎还不能终止大流行,更新了其他国家,放在文章最后。

————————————————

我发现致死率不是这么算的。

看看印度这种没防疫的,奥密克戎巅峰感染人数和德尔塔差不多,新增死亡人数巅峰是德尔塔的4分之1左右,那致死率大概是德尔塔5分之1。

再看看日本这种有点措施老人又没什么聚会的情况,感染新增差不多4倍,死亡人数是德尔塔2倍,致死率是德尔塔的2分1?!!!

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因为有一部分老人是易重症的。这部分印度老人在第三波他们已不在人世了。

而日本这部分老人有的是躲过了前两波疫情,然后倒在了第三波。

所以真实的致死率比德尔塔是低,但没公布的数字那么低。

在我们这清0的保护下,这部分易重症老人是百分百全躲过三波疫情。那现在如果放开,他们会怎样?


看看其他国家





看看东亚的

还是有区别的。

评论区质疑印度数据,当然他们是统计少了的,我在知乎也说过几次印度人全都感染了,不止新闻上那点人数。

但我这里算的是比例,也就是印度能统计到的那部分人口。


user avatar   mu-zi-ji-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道人类物种史上各种流感刚出来时,灭绝了多少原始人吗?你今天看到的人类,就是无数次苟活下来的极少数人。对,对于人类这个物种而言,问题不大,但是时代的灰尘落在一个人身上是什么?是大山!放任不管的话,新冠可能灭绝不了人类物种,但绝对可以摧毁人类文明。

群体免疫是科学,但不讲达成群体免疫所需要的时间,就是伪科学,就是披着科学皮的反科学反人类。就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类而言,要与新的致病病毒达成共存,往往需要几百上千年甚至上万年,在文明未诞生或文明初期医学不发达的时候,还意味着成批成批的原始人群落或者部落文化被灭绝。

就当代而言,我们如果对新冠不管不顾,自欺欺人装鸵鸟,那迎接每一个人的必然是文明崩溃,直接间接导致的死亡达几十亿人,最后剩下极少数基因奇葩的人类个体苟活下来,在风雨飘摇中重新繁衍生息建立文明。

鼓吹快速共存论、放任不管论的人,请找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比如格陵兰或南极洲),以自身为实验样品去检验一下您的神论。

补充一点想法:

共存或者说消灭疫情,所需要的时间值,处于量子叠加态,观察者为文明体。该叠加态的概率分布(假设为正态分布)的数学期望取决于文明体的先进程度,越先进则期望越靠近0,即所需时间越短;叠加态概率分布得方差取决于文明体团结度,越团结则方差越小。当方差小到一定程度,叠加态就坍缩为定值。

也就是说,如果一开始所有国家都学习中国模式,那疫情或许几个月就真正被消灭了。如果都学美国那样放任自流,那恐怕就是观察者被消灭了。


user avatar   wen-wen-40-39-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想多了。RNA病毒变异能力太强。

不是总有人说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吗?咱们就用流感当标的。现在的情况是:流感在没打过流感疫苗情况下死亡率万分之一,奥密克戎在打了两针疫苗情况下死亡率万分之三。

再乘上传染能力,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当成大号流感。

接下来新冠病毒变异无非就是:

传染能力*死亡率远大于流感

传染能力*死亡率约等于流感

传染能力*死亡率远小于流感


至少从概率来说,看不出终结的意思。


user avatar   dos2000-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目前的情况,奥密克戎的隐蔽传播已经是客观事实。

所以,日常防控要比临时全民核酸更加重要。所有的爆发式增长,都来自于日常防控疏忽。

把不线下聚集,与陌生人打交道戴口罩,主动保持1米距离,户外活动不揉眼,不触摸口鼻,注意洗手等要求内化成生活习惯,是新时期防疫的重中之重。

在特效药普及之前,物理隔离是任何传染病的不二法门。

这类鼓吹终结疫情的言论,最不负责任的地方,就是鼓吹代价太大,早晚要共存。这是严重违背科学常识的。

病毒的致死率到底是1%,还是1‰,其实对病毒本身的传播和演化基本不构成影响。病毒并没有一种与人和平相处的倾向。天花与人相处上万年,最终仍然是杀人机器。病毒表现出什么特征,都有可能。

共存论是西方的政治阴谋,不符合进化论,不足以采信。

从经济学角度考虑,中国目前是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正常的生产生活,没有恐慌,让我们享受了巨大的红利。西方虽然号称躺平,但远远没有恢复真正的生活秩序。在这个大前提下,中国的防疫,可以与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中国在全球的政治优势。说起代价,目前的代价依然是正向的。

奥密克戎的全球广泛传播,必然会造成更多的变异机会。

严防死守的大环境里,隐蔽传播是演化优势。在不防控躺平的环境里,任何变异都会平等发展,所以,认为奥密克戎是疫情终结者的说法,那是痴人说梦。


user avatar   paizhaoru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Omicron始终只是个跑偏掉的旁支而已,

不能代表整个新冠病毒大家族。

就算Omicron自己把自己搞死了(并不会),

也还有其他血清型作为替补,继续制造大流行~

——请品鉴:

哦不对,放错图了……

——请继续品鉴:



PS: 刚刚得到的小道消息,

伊朗那边又冒出了全新款阴间变异株,

——请品鉴:

哦不对,又放错图了……

——请重新品鉴:

所以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长江后浪推前浪(或者开枝散叶)的尝试从来都没有停止。

谁也不知道下一次改朝换代什么时候上演。


PS2:当然了,其实也不一定需要搞啥改朝换代、开枝散叶、长江后浪推前浪。

Omicron自己就足够在短期内再次雄起~

(其他变异株也有这个本事)

——比如说,请品鉴:



PS3:看到其他某些朋友的回答认为人口不降反升,或者Omicron这波死伤不严重……

这就是当初本科阶段听课不专心的表现。

决定某种病原体危害程度的参数,不是人口绝对值,也不是病死率,更不是感染死亡率。

决定病原体危害程度的参数是伤残调整寿命年,是人群死因顺位,是人均预期寿命变化。

——请品鉴:

——元芳!拿放大镜来:



最后,非常同意 @申一 老师的看法,

结束大流行最简单的捷径,

当然就是洗脑咯~

洗一洗,大流行自己就没了。

——请最后品鉴:





        

相关话题

  汪诘回应采访上海疾控朱医生引发的争议,如何科学理解他们提到的观点? 
  全球新冠疫情何时能彻底结束? 
  重医大科研团队发现 3 个新冠超强抗体,对德尔塔毒株具有强阻断性,如何解读这项研究?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芝加哥大学医院透露瑞德西韦疗效显著,是真的么? 
  疫情防控是否给了部分人官僚主义生长的空间? 
  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新冠能够被战胜,哪里来的自信? 
  媒体报道有 15 人从香港偷渡回内地,已有 4 人确诊新冠,疫情期间各地该如何应对类似情况? 
  如何看待炎亚纶在FB上辱骂谭德塞的发言以及后续的回应? 
  如何评价官方通报呼和浩特疫情形势整体向好?呼和浩特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 
  儿童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易感,除了尽量避免带孩子出门玩耍,还有哪些有效预防措施?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全国人大代表有关全面封杀毒害青少年的网络游戏公司及平台的建议?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科技自主创新对中国有多重要?





© 2024-05-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