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非史学专业者应如何选读二十六史? 第1页

  

user avatar   threeshi-r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邀请,费了点工夫,撰成《读史尺牍》一文,谈一点拙见:囫囵读史,有害无益。余以为读书须循序渐进,读史尤要知得次第,不可初读便求全责备,望一蹴而就。毋论其文简繁横竖,当以易读为要,切不可削足适履,以形式而废本末也。

题主《史记》《通鉴》次序之问,余尝见《朱子语类》,前贤多有妙语,且略以示君,则或有所得。

囊昔宋人曾问于晦庵(朱熹),晦庵曰:“先读《史记》及《左氏》,却看西汉东汉及三国志。次看《通鉴》。”又云“看《通鉴》固好,然须看正史一部,却看《通鉴》。

笔者按:先读《史记》,后读其他。此论亦为吾记于读史笔记之中,心之所向,朱子之论诚哉斯言。宋人王应麟(1223—1296)亦云:“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前人所见如是,余以为当先读史记,以其经典易读,且文字珍若珠玉。然吾读史次序与朱子所论,亦有不同。余尝于少时先读《史记》(中华书局简体版),而后读《三国志》(中华书局选集版),再次而读《明史》与《宋史》,通鉴则读之甚晚。史籍浩繁,此非衣食所在,又不愿走马观花,读书亦或未持之以恒,至今尚未读遍廿四史,愧矣。

友朋尝诘余,何以朱子先史记而后通鉴耶?

吾闻朱子之友饶廷老问读通鉴之法,朱子对曰:“通鉴难看,不如看史记汉书。史记汉书事多贯穿,纪里也有,传里也有,表里也有,志里也有。通鉴是逐年事,逐年过了,更无讨头处。”饶廷老又问:“通鉴历代具备。看得大概,且未免求速耳。”朱子对曰:“求速,却依旧不曾看得。须用大段有记性者,方可。”


笔者按:
朱子之语何如?通鉴者,事不如正史详也,以年代为序,而如流水账,人物地名,翩然而去,未必易记,且昼夜读之恐畏繁而厌弃之。而正史则不同,譬如《史记》,人物传记(本纪世家列传)犹如今世之小说电影,读之令人兴趣盎然。举小说电影与年表,何者易记?年表难记也。小说电影情节引人入胜,以主线暗线为纲,以冲突充斥其间,诸君观之则心有所思,而后可笑谈于友朋之间,其殊能忘?年表未能与其同也。正史亦其理也,读传记可见详情,愈读而愈有兴趣。正史读毕而后再读通鉴,则条目清晰,不至于情节错乱,不知所谓。

至于购书,不必求全求多。书者,购多则意惫,购全则自矜。莫不如先购入一本,则读一本,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如无通史基础,不可猝读《史记》,建议先读吕思勉《中国通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或白寿彝《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版),以期打好基础;如有通史基础,余建议先购入《史记》(中华书局繁体平装/简体版,按需),读之有得,而后再购入其他。次序读之,不至于手足无措,不知何者可下手也。

余以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读史之前,案上常备工具书。工具书尤为重要,不可不备也,试举吾常用者:

1.《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

2.《国史要义》(柳诒微,上海古籍出版社);

3.《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中国地图出版社);

4.《中国古代史籍举要》(张舜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5.《中国典故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丙申深秋于书房

---应求更新朱熹读书之法:

读书是件乐事,大抵要如何着手?不妨参考朱熹的读书方法(参见《朱子语类》)。钱穆曾经将朱熹读书方法归纳出24个字,受益终身: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缓视微吟,虚心涵咏。

这是什么意思呢?切勿给自己规定很紧的读书计划,但也不意味着随便翻翻。一旦开卷读书,就要全神贯注,用志不分,心无旁骛。看书先看目录,先看简单、短小精要的部分;再读复杂的、长篇大论的部分。读的时候一定经常思考,开动脑筋,不断揣摩章句的意思,即使不懂也没关系,放过去读下去,可能就理解了。要慢慢吞吞的思索,用心去体会和感受。

更补于丙申冬初




  

相关话题

  古代有没有炒作? 
  为什么蒙古国的西方民主化进程如此顺利而迅速? 
  为什么几乎全世界都讨厌苏联?它招谁惹谁了? 
  中国的年轻人是否被西方「和平演变」了? 
  如何评价西班牙政府准备迁出弗朗哥遗骸? 
  希特勒本来是奥地利人,为何能在德国取得政治上的支持? 
  “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这句话是对是错? 
  为什么客家人不优先用汉族人称谓自己? 
  三国时期,军阀混战,他们的工资从哪里领? 
  诸子百家为何在后世只剩下了道家和儒家? 

前一个讨论
无神论有没有极端组织?
下一个讨论
春秋战国时期是不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为频繁的时期?如果是,那战争发生的频率有多高?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