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丰臣秀吉哪来的钱和大明还有朝鲜打仗? 第1页

  

user avatar   gui-zhou-la-r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本从战国时代到江户时代初期,最不缺的就是钱,在那段时期,日本正是世界上仅次于西属美洲的贵金属产地,而那个时代的硬通货就是贵金属。

尤其是日本战国乱世刚刚告一段落的文禄-庆长之役(万历抗倭援朝战争)前夕,日本穷得只剩钱了。16世纪开始,白银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交易媒介,日本则成为仅次于西班牙帝国的白银输出国。日本在16~17世纪,发现了诸多大储量、品位高、埋藏浅的贵金属矿藏,尤其是1526年毛利氏的封地上发现了高产的石见银矿后,日本一跃为当时世界的货币发行国之一,在西班牙从拉丁美洲殖民地大规模输入白银之前,日本的白银产量一度占到世界总银产量的3分之一,16世纪日本的白银年产量能稳定在200多吨。石见银矿的年产量在16世纪达到38吨,开采了400多年才停产。

下图为岛根县石见银矿遗址:


此外,日本古代金矿储量很大。日本的铜矿也不少,日本的铜矿和银矿又普遍有伴生金。日本在文禄-庆长之役结束后的1601年发现了佐渡岛金矿,成为后来300多年东亚最大的金矿,佐渡岛金矿在掘金鼎盛期,每年可以挖掘黄金八万两(约40吨),不过这是后话了。

黄金是大额交易、贵重物品交易和清算所用的重要货币,铜钱则是老百姓生活中小额交易所用货币。总之,各种交易所用的贵金属,日本都是大大滴有。


(有人会疑惑:“根据地质统计,日本现在的贵金属储量并不算很高啊”,那是因为现代统计评估中的矿物储量大多指地质储量,其中大部分是难以开采或者开采难度大、开采成本高的,在古代、近代的矿业冶金业技术条件限制下,只有开采难度小、品位极好的矿藏才具备实际利用价值,而日本在中古时代发现的贵金属矿藏大多品位高、易开采。另外,日本的表层贵金属矿藏历经江户时代和近代工业化的充分利用,到今天已基本枯竭、只剩下尾矿了。


中国历史上,易开采的铜矿很多,不缺铜,所以在铜钱作为主要货币的时代(元朝以前),中国不缺“钱”,但15世纪全球进入以白银为主要贸易流通货币的时代后(明、清、民国初期),中国经常面临缺“钱”的问题。


对比日本,万历抗倭援朝战争中的另一方——大明王朝 是贫银国,所需白银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从日本进口,确切的说,日本要用货币(白银)买大明的各种商品,大明才能维持自己的金融稳定。明朝东南沿海的商人、海盗想办法同日本人做海洋贸易,以获取丰厚的白银。而这个民间贸易途径是大明朝廷所不允许的,大明朝廷想 独揽贸易权 的做法也是引起东南沿海商人海盗叛乱的原因之一(明朝后期东南沿海倭寇的主要成分就是中日海洋贸易的民间参与者:中国海商、海盗、马仔、以及日本海商、海盗、浪人)。

日本16世纪对中国出口的白银主要由中国、日本、葡萄牙商人完成贸易输入,其中葡萄牙商人的主要贸易路线是长崎~澳门,但这依然不能改变大明缺银的状况。


万历年间,大明又有了另一个进口白银的对象——西班牙,大明对日本的白银贸易话语权才大有改善。(话说西班牙开采北美黄金白银后,就染上了疯狂消费的坏毛病。)

总之,这有点像今天中国人辛辛苦苦生产商品,从美国那里换取美元一样。


大明由于没有发现大储量、品位高、埋藏浅的银矿,自嘉靖年间开始长期处于缺银状态,中后期和末期的大明经常处于白银通货紧缩,铜钱通货膨胀,也就是银贵钱贱的状态,这对民生经济的伤害极大,也是明朝后期财政经济崩溃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典历史剧《大明王朝》中,一个最纠结的问题就是朝廷缺钱,故事背景就是嘉靖 朝廷为了筹集资金,想办法拓展丝绸业,从外国商人那里赚取白银,农田被占用,其间引发的路线斗争让很多人掉了脑袋:


后来的清朝后期在货币金融上与明朝末期情况类似,银贵钱贱。

日本对大明东南沿海开展白银贸易的同时,也可以同欧洲大航海各国以及东南亚的伊斯兰各贸易国家开展白银贸易,说白了,就是日本自己制造货币,购买各国商品,尤其是那些当时看起来比较先进的军事装备。这就得谈到南蛮贸易:

在贵州吃腊肉: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类似欧洲的全身板甲?

所谓“南蛮贸易”就是指日本与16~18世纪间与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等国进行的贸易,期间日本的“铁炮”、“国崩”等火器都是从西方引进并仿造的。由于欧洲航海家和商人一般从日本南部港口登陆,所以日本人称之为南蛮人。

日本当时有的是“钱”,可以花重金从欧洲人手中买到武器装备,甚至买到制造技术(虽然日本人的仿制水平会打折扣)。

回到前文中所讲 葡萄牙商人在中日白银贸易中的作用,日本在对葡萄牙商人的“南蛮贸易”中,用白银购买葡萄牙人的火绳枪等军火。葡萄牙人再用从日本人那赚取的白银购买大明的 瓷器、丝绸,大明 便间接获得了日本的白银。

而历史剧《大明王朝》中的外国丝绸商人主要就是葡萄牙人和穆斯林海商。


日本一些大名在战国时代就开始从葡萄牙人手中大量购买火绳枪,织田信长曾经一次性购买装备3000支火绳枪。后来日本自己仿照葡萄牙火绳枪,生产出了日本版火绳枪——“铁炮”。

日本版的板甲 “南蛮胴”就是在“南蛮贸易”中花银子从西方引进的,一段时间后再仿造。

然而日本的锻造工艺水平依然无法做出西方那样高水平的板甲,比如下面这幅日本高级武士的“南蛮胴”铠甲,已经是日本的“南蛮胴”中板甲比重最高的,但依然无法像西方其实铠甲一样全身 被板甲包裹,更无法实现关节处的板甲衔接(很明显日本工匠在大件锻打精密度上不如西方人):

不过板甲作为西方文艺复兴后工艺技术反超东方的一个指标,毕竟是冷兵器中的最强铠甲,比中国的本土铠甲要强。


更多的日本“南蛮胴”只是像下图中的这幅一样,仅在胸部和胫骨前安装板甲,然而日吹已经快把日本仿制的“南蛮胴”吹得秒杀宇宙了:


但即便如此,“南蛮胴”在当时的日本算是最强的铠甲了,一般的火绳枪“铁炮”是难以击穿这种铠甲的,那该用什么武器击穿这种铠甲 呢?就是上图“南蛮胴”铠甲左边的大型单兵火器——“大筒”,也是在日本与西方的“南蛮贸易”中的舶来仿制品,源自西班牙的大型火绳枪——“南蛮筒”(是“筒”,不是“胴”)。

下图为三款不同型号的“南蛮筒”:


下图为日本在西班牙重型火绳枪基础上仿制改型的大筒,枪管太厚,说明枪管材料强度不够,可见当时日本铸铁技术不如西班牙和葡萄牙:

下图为武士持大筒的浮世绘:


很多日本大名都选择花银子从西方商人、航海家手中购买武器、制造技术,聘请西方工匠传授技艺。

此外,日本从“南蛮贸易”时期就开始选择性地引入西方学科,比多数中国人认知的明治维新 早300年。日本人称之为“兰学”(这里的“兰”指的是荷兰。)

只要有银子,很多技术都可以买来,至于学得怎么样,那是另外一回事。


此外,日本人还可以花重金从台湾原住民那里买到鹿角、水牛角、鹿皮、蛇皮等等兵器和武士铠甲的装饰物:

在贵州吃腊肉: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给台湾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例如,下图是本多忠胜常用铠甲,其 鹿角前立就是来自于对台湾原住民的贸易:

(由于日本人索取无度,导致台湾本土的多种野生鹿、羚羊一度濒临灭绝)


日本由于多火山,盛产硫磺,而硫磺优势战争中火攻、消毒杀菌 所需的重要战略物资。

下图为日本“医王山”活火山喷发后产生的高品位硫磺矿:


多火山的地质构造结果就是 每隔十几年年就有火山喷发,火山灰慢慢沉降到周围的土壤上后,附近就成为了一片非常肥沃的土地,农产量上升,日本很多火山周边地区的农产量在历史时间轴上一直都是呈现脉冲式喷出走势的,这也是日本列岛能够维持高密度人口的原因之一。按照McEvedy & Jones的统计计算,明朝弘治年间,日本人口就已达到1700万人。根据大正年间的人口倒着推算,清朝甲午战争时,日本人口已经达到4500万人。

因此,16世纪末 丰臣秀吉名义上统一日本时,日本在对朝鲜和大明作战中能够动员足够的兵源。

农作物受惠于天然肥料——火山灰,树木也可以受惠于火山灰,日本森林覆盖率一直都很高,所以日本人建造水师战船也不缺木材。日本在对大明和朝鲜的战争中,维持着500艘以上战船规模的水师。


总的来说,这个国家从16世纪开始,就具备了一定的战争资源潜力。日本对朝鲜、大明发动战争,关白和关西大名们并没有太大的财政风险,不缺钱,缺什么装备都可以从欧洲商人那里买。而且日本本身就不缺木材、硫磺等战略物资。


此外,日本人以战养战的传统在16世纪的朝鲜战场就已经展现出来了,具体如何烧杀抢掠这里就不细说了。日本在朝鲜半岛的毁灭性掠夺也是支撑战争开支的一个来源。


至于万历抗倭援朝战争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日本输了,大明和朝鲜赢了,但是日本国内的经济并没有受到重创,无非就是丰臣秀吉郁郁而终,一代枭雄死了,关东大名 不服 丰臣秀吉的继承者,双方展开新一轮恶斗,经过关原合战、大阪冬之阵、大阪夏之阵等一系列战役后,再打出了一个幕府将军——德川家康。一场诸侯混战后,日本经济马照跑、舞照跳。

大坂夏之阵 之后不久的1618年,明朝士绅 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篇》中记载了当时日本的经济民生状况,相当的富裕啊,仿佛战争没发生过:

至封贡事起。则直自山海关入京,日本几成陆路通衢矣。所幸彼国安富,远过中国。初无意冒犯,向来许多张皇,真是杞人之忧。……特关白一人黩武,近已宁帖,寂不闻交兵事矣。


而大明 和 朝鲜 的民生经济这在此时陷入恶性循环,朝鲜经济民生在万历抗倭援朝战争期间崩溃,政府不得不开放两班身份的出售,就是向商人平民售卖士大夫身份用以填补财政巨额窟窿,直接导致朝鲜王朝中后期两班贵族体制的逐渐崩溃。

大明打完万历抗倭援朝战争后,军费耗资巨大,原本就有窟窿的财政变得更加难以填补,不得不增加税负,削减政府开支。此后便在开源节流这个问题上不断引发恶性党争和民变。李自成要不是因为公务员铁饭碗被砸,也不会造反。东林党和阉党在税负摊派问题上斗得你死我活,最后还是逼得农民造反,军队缺军饷,士兵叛逃不断,兵器制造经费不足。。。。。。大明各种问题的恶性循环,一个直接原因就是财政体系崩溃。


到了近代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银矿、金矿、铜矿依然有不少还在开采,在那个金本位、银本位时代,这些贵金属自然资源禀赋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强大的财政支撑,日本在西化工业化的过程中购买力较强,花重金大量引入西方设备、武器、专利、技术、教官等等,日本的明治维新和清朝的洋务运动走向连个完全不同的结局,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日本的财政状况比大清要好很多。

反观此时的晚清,面临着和明朝晚期一样的问题,缺白银,银贵钱贱,财政金融恶性循环。

日本爱媛县新居滨市别子铜山是爱媛县新居滨市山间的一个铜山。1690年(元禄3年)发现,翌年自1973年(昭和48年)约280年间共生产出了70万吨铜,为日本的近代工业化和贸易做出了贡献。

此外,日本的浅层煤矿资源在近代是颇为丰富的,而且临近深水港口,物流成本低。比如军舰岛 (又称端岛)煤矿,埋藏浅,煤炭品质高,在岛上开采出来后可以通过船运以极低的物流成本运抵 日本西南部各大港口和沿海工业带。军舰岛直到1970年代才枯竭封矿,为日本明治、大正、昭和的几次重工业飞跃做出了贡献。

下图为军舰岛矿业遗址:


不过,日本对军舰岛的申遗 行为引起了韩国的强烈反对。

军舰岛对日本的工业贡献是建立在中国、朝鲜劳工尸骨血肉基础之上的,关于军舰岛奴役中国、朝鲜劳工的罪恶,详见下文:


在近代工业革命期间,煤矿资源的开采成本高低、运抵沿海工业港口的难易等因素 直接 决定一个国家是否能够搭上列强的末班车。可以说日本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及时利用了自己的有色金属、煤炭等矿产资源。

何况日本人敢于豪赌,以良好的货币基础为借贷凭据,发行庞大的战争债券,扩大财政杠杠,疯狂扩军,甲午战争期间,日本的军事装备是压过北洋军的。

这种实力对比下,日本当然会赌赢,《马关条约》一次获利2亿两白银,加利息和海关抵扣共计获利3亿两白银。



大多数中国学者研究中日近代竞争格局的逆转现象时,都很少谈及自然资源的因素,起初是近代学者 论证君主立宪制的优越性,后来又有人从日本资产阶级成功崛起和清朝的制度缺陷解释这个现象,现在很多学者用日本民族主义崛起和中国民族主义的退化解释这个现象,也有很多人谈论尚武精神对近现代崛起的重要性和清朝腐儒误国,一些日本人将此归功于“日本种族的优越性”,甚至有人开始借此论证“大和民族O2b系人种的优越性高于汉族O3系人种”。。。。。。

近代日本最缺乏的资源是铁矿 和 石油、橡胶,今天的日本除了硫磺,多数矿藏已接近枯竭,可能是中国人脑海中的固有印象就是日本资源匮乏,目前只有西方少数经济史学家深入研究日本16~19世纪的贵金属矿藏、煤炭资源特征对日本近代工业化的贡献以及对财政稳健的有力保障。


有这么一个地缘邻国,实乃华夏之不幸。


---------------------

备份专用微博号:在贵州吃腊肉666

微博链接: m.weibo.cn/u/6081726418





  

相关话题

  日本 211 公斤蓝鳍金枪鱼拍卖成交,价格为 1690 万日元,蓝鳍金枪鱼到底为什么这么贵? 
  如何看待在音数协下发通知后出现的「给《Pokemon GO》洗地的诸位脸疼么」等论调? 
  现在内蒙古的蒙汉关系如何? 
  三国时期,如果曹魏的国力是100,那东吴和蜀汉分别是多少? 
  如何评价连云港市域列车,对其他城市利用既有线发展市域轨道交通有何启示? 
  如何评价网上的几种明朝地图,各自有什么依据? 
  日本韩国同样是应试教育,为什么这两个国家的学校没有压榨学生体育美育以及非应试科目的时间? 
  为什么有关当局开始限制去日本旅游(团体旅游)? 
  论综合实力,“德国制造”和“日本制造”谁更强? 
  如何评价“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这句话? 

前一个讨论
如果Kaiserreich位面中赢得内战的美利坚联合工团在二战前夕穿越替换了现实位面中的美国会怎样?
下一个讨论
钢铁雄心4KX,有多魔怔?





© 2024-05-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