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纯粹用形式来理解边际效用论,而要重视实质。
从形式上来讲,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序数效用论下选择是优先级的排序,只有第一和第二,而基数效用论则可以赋值一个选项效用为5一个选项效用为10blablabla。
因此,许多朋友以为,在序数效用论下似乎赋值是没意义的,但其实依然是有意义的。
假设有且只有三个选项,A,B,C,按序数效用论,可以排A>B>C,也可以赋值A效用为10,B效用为5,C效用为0。这两种表述在序数效用论那里是完全一样的意思,序数效用论也可以使用后面的赋值而不是前面的排序。
那如果序数效用论也能赋值来表示,那它和基数效用论区别何在呢?序数效用论和基数效用论不同的是,序数效用论下的赋值只可以比较大小,没有更复杂的数量关系,比如在上述例子中,序数效用论对ABC分别赋值为10,5,0,并不表示A的效用一定是B的两倍,仅仅表示A比B比C更优先。在只有A,B,C三个选项的情况下,把这三个选项赋值成9,8,7或者别的什么满足A大于B大于C关系的三个数字和把它们赋值为10,5,0是完全一样的。
只要能保证所有选项的大小排序都没有发生变化,选用不同的函数来赋值选项在序数效用论那里是完全相同的。
序数效用论在经济学上的意义,不仅仅是强调给选择所赋值的效用之间没有比比大小更复杂的数量关系,也是在强调两个不同的理性人之间的效用是无法比较的,一个选择对张三的效用是5,对李四的效用是1,这说明这个选择对张三的效用比李四大吗?不能,这只能说明这个选择比对张三的效用为4的选择更优先,即序数效用论下的赋值只能用在一个理性人自己比较不同的选择,而不能用于两个理性人之间的相互比较。
那么这就又出现了两个的问题,首先,为什么在序数效用论下还需要函数来给选项赋值?
这是因为,一般人所使用的序数“第一,第二···”这种,只能给可数个选项排序,一旦选项是不可数个,那么分析起来就不方便了。比如你可以买一斤米,也可以买10斤米还可以买根号2斤米,你所买的米的重量变化是连续的,如此一来,第一,第二那种排序就没法进行描述。
这里又有第二个问题,那就是如果给三个选项的赋值10,5,0和给他们赋值9,8,7是一个意思,那么求出的边际效用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也是有意义的,比如你只有两个选择,买一个苹果和买一个梨,在你本来没有苹果和梨的情况下,苹果的效用赋值为10,梨的效用赋值为5,在你已经有一个苹果的情况下,再来一个苹果的效用为1,再来一个梨的效用仍为5。
这段赋值下你第一个苹果的边际效用为10,第二个苹果的边际效用为1,但是这段话的含义不是在说“你第一个苹果的效用是第二个的10倍”。在这里,“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仅仅是在说“你如果没有苹果那么你会在苹果和梨中挑苹果,而如果你已经有一个苹果那么你在苹果和梨当中会挑梨”,没有比这更多的意思。
如果你把第一个苹果赋值为3,第二个苹果赋值为1,第一个梨赋值为2,那么你和刚刚的那种赋值也是一样的。
综上所述:
1:序数效用论下可以赋值,但赋值的方法不唯一,只要保证所有选项的大小顺序不发生变化,你也可以选用别的效用函数。
2:我们去求边际效用的值,是建立在你在1中所采取的赋值函数的基础上的,一旦你在1中所选用的赋值方法变了,边际效用的值也会变。
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因为赋值效用意义仅仅在于用“效用最大化”来求出理性人的最优解,得到此时要做出的选择是什么,序数效用论只负责证明“这个最优解比次优解好”,不负责回答“最优解比次优解究竟好多少”的问题。
3:边际效用是故意设计来累计同质品后配合加法来概括选项比较的,如果你在1中对选项的赋值函数不满足可加性,那么边际效用就没有意义。
即,我们说“苹果的边际效用递减”必须建立在我们采取了一种满足“两个水果的效用可以由由第一个水果的效用加上第二个的效用来得到的”的赋值函数的基础上,如果我们对各个选项的赋值不满足这个条件,那么边际效用也没有意义。
当然,这个加出来的效用也只是用于比大小,不用于更复杂的数量关系。
4:之所以采用无差异曲线和埃奇沃斯盒的分析方法,而不是直接赋一个函数来算值比大小,是因为不同个体的效用大小不可直接比较。
9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和英国首相约翰逊的会面中,突然毫无预兆的要求记者清场,而在那段现场的视频中,似乎有一记者问了一句:“Did he shit?”(“他是不是拉了?”),而旁边的另一位记者回道:"I have no idea,hope the microphone got it。"(“我也不知道,但愿麦克录到了。”)
这段视频流出之后,全世界的舆论场都炸了锅,人们纷纷怀疑,已经是80高龄的拜登,是否在这样严肃的场合,一个不小心,拉在了裤子里,所以才会突然要求清场,而现场的记者是闻到了味道或者听到了声音,才会有此一问。
这个看似荒谬的猜测,却意外的流传极广,以至于向来标榜言论自由的外网都开始大量封杀此类帖文,而美国官方也很快出来辟谣说清场跟总统拜登的身体情况无关,只是出于政治和外交因素,两位领导人必须密谈。
但网民们可不管这么多,美国政府越是删帖和澄清,他们就越是对拜登的“脱粪”深信不疑,传言越传越是有板有眼,之前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那句“祝他身体健康”也被拉出来反复分析,进一步佐证了拜登的“失禁症状”。
这个曾经代表着“战无不胜,众望所归”的超级大国和世界第一强国,居然以如此不体面的方式迎来了舆论的毁灭性打击,这让许多美国的敌人和反对者都大为诧异。
然而,冷静下来思考,我们会发现,这其中疑点颇多,因为在那段广为流传的视频中,第一位记者在提出疑似脱粪的疑问之后,另一位记者给她的回复是“我希望麦克风录了下来”,如果真的是拉裤子这种事情,被麦克风录下来的可能性实在太小,还不如说希望摄像头拍到了。
即便退一万步,认定确实是拜登没有控制住大小便,但其实他作为一个80岁的老人,出现这种情况也并不稀奇,衰老并不是罪恶,也不至于为此如此残酷的嘲笑一位老人。
因此,拜登如今的被群嘲,可以说只是美国国力衰退的一个缩影,无论拜登是否真的大小便失禁,但他作为美国总统,领导着这个衰退的美国一路火花带闪电的跌下了神坛,曾经的荣耀必然会一道一道全部化作孽力反馈回他的身上。
简而言之就是,如果美国今日没有从阿富汗撤军,新冠也已经完全被控制,那么拜登就是拉的到处都是,也依然会有人跪舔说他这就像廉颇“一饭三遗矢”,是有大将之风,可当美国撤出阿富汗,新冠病死七十万之后,哪怕他这位总统日日正襟危坐,我们也总会怀疑,他屁股底下,是不是粘着什么不雅的东西。
这,就是今日的世界,就是美国从“谁也打不过”到“谁也打不过”之后,所必须要面对的残酷现实啊。
因为每天的新闻都差不多。
信息麻木了属于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这场战争的深度已经超过了当前的泛用理论。
因为谁也摸不清这一场战争的波及范围究竟有多广。
在分析俄乌局势时所有人都开的是和平模式,仿佛世界不会陷入战争一样。
事实上说中立的国家都在陷入这场战争。
欧美因制裁导致的信用崩溃;针对特定族群的纳粹行为导致人人自危。
乌克兰春耕面积减少40%,粮食危机就在眼前。
俄罗斯彻底退出国际金融体系,意志坚定的斗争形势。
这一场冲突已经在经济上让全世界陷入了世界大战。
这算不算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启?
不扔原子弹的经济战算不算世界大战。
现实中的自由经济逐逐渐势弱,而战时经济逐渐崛起。
俄罗斯一旦断气,欧盟大概率就要进入供给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