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杨行密死后不到两年他儿子就被人杀死架空权力?杨家的权力为什么那么快就丢掉? 第1页

  

user avatar   tian-shui-tan-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杨氏吴国,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唐末中国

杨行密的生命大部分消耗在应对周边纷争、争夺上游方面,没来得及内部整合。

更无暇好好培养自己的儿子杨渥

除了杨家中央直辖的扬州及一些地方,其余州郡被部下的刘威、陶雅等一类“准军阀”们分据着。而扬州公室的亲卫力量呢?在唐末五代的环境下,亲军反倒是叛主的重灾区,杨吴也无法例外。

这种不健康的历史生态,使杨吴一直处在内外交困的夹缝之中。一旦强主迫于四面受敌,就必然导致下属将帅长期各率一支兵马在各条战线作战,久而久之,他们有了自己独立的部队和地盘。而国位的更迭,又极可能被危险的亲军趁虚夺权。

杨渥上台前夕,杨吴境内就是一个并不很强的中央政府+一堆“车臣化”的小藩,杨王只要在台上,他们还能听宣听调。然一旦换了少主,他们就会走向“国中之国”,使杨吴进一步碎片化。

在宋人的各类五代史,以及《资治通鉴》笔下,杨渥被排铺成一个典型的二世祖,狂妄浮躁、荒淫无道。对外到处用兵,对内拒纳忠言,搞得人心尽失,逼反了亲兵将领张颢与徐温,沦为阶下囚,三年后还丢了小命。杨王尸骨未寒,儿子就成了人家的傀儡,在司马老儿等看来,是杨渥失国,纯属咎由自取。

然而,这种解读过于简单和片面了。

杨渥的努力其实接近成功,然而他和后来的李存勖、周世宗、宋太祖一样,都没能一心一意去巩固内政,长抓不懈;都容易被外部扩张所引诱,偏离了一刻都不能掉以轻心的内政建设,最后都栽在内变上。

杨渥身为杨王长子,继承王位,本是顺理成章。可在杨王临逝时,老臣周隐(淮南节度判官)竟提议:杨渥不成器,应将国政交给军中的二把手淮南节度副使刘威,等杨家诸子长大后,再归还权力。这当然是反常的,刘威其人,不论能力还是号召力都不足以成为杨吴各派的共主,血统上更没有合法性。周隐这种要求,摊在别的朝代,跟逼宫差不多。

但杨王却未有丝毫处分,旁边众将竟也“皆无言”。看来众将与周隐即使没有默契,也是有共识的,而杨行密亦不以此议为怪。

这从侧面揭示出,杨吴的内部变异到了何种程度:杨吴政权越来越有退化成军阀联盟的趋势,公推首领被一部分人视为当然,权归杨氏反倒有不少异议。周隐一众之所以敢推立刘威,就是欺负公室力弱,各藩阀当然希望取消杨氏中央,而拥立一个声望较弱的刘威,对他们、对周隐这类人都有好处。

杨吴内部的裂痕,正在激化。

杨王并非不想“削藩”,从他离世之前极力与邻国息兵交好来看,削藩将是下一步头等大事,杨吴必须成为中央集权的正常国家才能生存。

可惜,病魔打断了他的计划,临别之际,嫡系部队还在前线,杨王倍感孤立。艰苦的征战,又没能为儿子留下一个忠心的有统治力的辅政班子。

危急关头,卫队将领:左右牙指挥使徐温、张颢站出来坚决拥护杨王,支持拥立老杨的儿子杨渥。左、右牙军,是杨王为保卫公室建立的亲军,而徐温与张颢,一个战功稀少,又“刚毅寡言,罕与人交”,一个是孙儒兽军过来的降将,和杨吴旧将们都不是一个圈子,没有结党营私的资本,全仰杨行密一人罩着。所以二人对杨的依附程度较多,且俩人彼此间也互相牵制。

在那个时代,没有绝对忠诚的亲军,杨王以此二人管牙军,聊算是内部的一支平衡力量。此刻杨王又还能做何选择呢?只好且听且信,自我安慰一把“吾死瞑目矣!”

年仅二十岁的杨渥算是形式上被徐、张上王位。然而,屁股还没坐热,史书便有杨渥“愤大臣擅权,政非已出,乃置东院马军,置立亲信,以为心腹”的记载。可见,徐张二人哪是什么纯臣?他们力保杨渥,是害怕代表藩镇利益的刘威上位后让自己失势,何况拥立一个缺少力量根基的少主,方便控制。

杨渥面对的,是他父亲都未能解决的凶险困境。他不甘受徐、张摆布,“乃置东院马军,置立亲信以为心腹”。这本是很果决的正招。然而,南吴险恶的政治环境,每一子落地,都会引发蝴蝶效应。

杨渥原在宣州主政,要在扬州办亲军,自然得把宣州的旧班底调过来。可新任宣州刺史、生前对杨行密忠心耿耿的王茂章一夜之间变了脸,竟“谩骂不与”,翻脸不认人了。看来老王也想学刘威、陶雅,当一把威风的地方诸侯,不希望国家出现一个强有力的中央。

王茂章敢么这横,也是有本钱的,当年青州一战,名震天下,大破中原霸主朱温派来的围城大军,阵斩朱温侄子朱友宁,后来朱温亲征,依然以区区兵力全身而退。朱温叹服道,“使吾得此人为将,天下不足平矣”!

小杨却不吃这一套,直接上大杀器---李简

李简有多变态,你只需知道他给杨王当过“黑云都”指挥使就行了,“黑云都”是个啥存在,后面会详说,大体属于“我们承诺绝不首先使用XXX”一类级别。

不仅如此,李简还跟王茂章做过搭档一起征讨,他的战力是个啥级数,老王自然门儿清。现在老王一听杨渥这孺子居然把李简搬过来了?得,宣州不要了,直接润,东奔吴越投了钱王,而且还是光屁股润出去的,因为临走前,队伍兵变,将士们自愿留下来追随新的杨王。这第一步,少东家杨渥赢得非常漂亮。

杨渥为何敢用并能用好李简呢?

李简这类旧将,在杨王时代具有普遍性。那就是越与杨王关系近密的牙将,升迁反倒缓慢,往往杨王起家时就投效帐下,混到杨王死了还只是个兼领刺史的级别,甚至连刺史都不是。不光李简,还有李厚、杨彪、陈祐、陈知新、刘信这些老牙将,各个都是用兵老辣战功等身,要么带过“黑云都”,要么是内衙指挥使,虽说看着光鲜,却很难捞到外任的机会。这也是个悖论,杨王身边需要一些忠诚能战的嫡系,不轻易外放,可日子长了,别人一个个开牙建府,俨如一方诸侯,他们哪能不眼红?难免有怨,一旦政权更迭,需要选边站队时,就很难指望他们效死,而不是另投新主。

李存勖和赵匡胤也有类似毛病,周世宗是另一个极端,只要他看上的,往往坐直升飞机一般青云直上。只是效果却一样:都出了问题,丢了江山。乱世驭人实在难!

杨少主能用好李简,在于他年纪轻轻出手大方,切合了李简的渴望:酬以美郡,李简为杨渥老爸打了半辈子仗,多是给别人当副手,杨王不会给他自立一方的机会,所以杨渥的开价,足以打动李简。

李简被超擢为楚州团练使,楚州(淮安)在当时属于准一线城市,人口多钱粮广,李简感恩戴德。

头两步走稳了,即杀周隐以立威。

那个刘威,被委以一个“镇南军节度使”的虚衔,打发到偏僻去处了,毕竟,仅凭刘威一人是无力对抗中央的。可以说,初登大位的杨渥,颇有驭人魄力,举措果断得当,气像蓬勃。

然而,杨渥接下来就暴露了他的楞头青本色:轻躁

对内步子过快,露骨的排挤徐、张的牙军系,刚有余柔不足,又不懂得老爸拉一派打一派的分化之术,逼得徐、张二人惊慌之下不得不抱团。要命的是老窝还没搞拈,对外又大打出手,而且玩得还是四面出击!

当时对杨氏尚且可靠的力量有:

1,李神福兵团,约三万人,水陆齐全。该兵团是杨行密的核心力量,长期外线作战,尚未形成自己的固定地盘。李本人名义上兼有升州刺史,升州(今南京市)跟扬州中央实际不过一江之隔,有拱卫之意。李同时还是杨行密的儿女亲家,当初杨吴内部头号强藩田頵造反,抓了李神福的一家妻儿要挟李,李都毫不动心,坚决进剿,可见李对杨室的忠心。至于战斗能力更不必说,灭成讷、锤朱温,平杜洪,除田頵,东征西讨所向无敌,李神福去逝后,队伍由他的亲密战友刘存接任,指挥部设在鄂州(武昌)。

2,陈知新兵团,约一万人。陈知新追随杨王多年,后来改行,主要从事外战,所部从近卫力量转型为野战部队,而且都是当先锋。“屡以亲军攻定南北诸郡,多立奇绩”,积功为先锋都指挥使,把湖南军阀马殷的二号人物许德勋(最擅用兵,号“许蹈白”)打得落荒而逃的就是这位仁兄,陈知新最为可贵的一点,就是不计个人待遇,对杨氏忠诚不移。

3,黑云都,就是前面说过的,属于“战术核弹”,该部有五千死士。“黑云都”所以令人谈虎色变,缘自他们前身是吃人魔王孙儒的部众,人员主要来自蔡州、许州,这二州在唐末堪称怪物房,胡化加长年累月的作乱,盛产半兽人式的强兵。所以孙儒有多能打,但凡知道点唐末五代史的朋友都有数。杨王好容易消灭孙儒之后,从孙部精选锐士五千,厚加优待,衣甲一律裹以黑布,皆用长剑,是老杨震慑八方的一支新生牙军。当时的中原大地,能与“黑云都”齐名的,只有梁朝杨师厚的“银枪效节都”,可谓南云北枪。

不过,杨王深知“黑云都”的特殊性,怎么说呢?有点像今天车臣武装同俄罗斯联邦之间的关系,车臣畏服普京之恩威,只要普京在一天,就会效忠一天,但换了别人领导呢?

所以,杨王对“黑云都”逐步实行“去蔡州化”,过去的“黑云都”统帅,都是蔡州人,像马賨、李简、李厚,慢慢的,换上淮扬出身的将领,比如徐温和吕师厚。这种安排,使“黑云都”的战斗力在下降,信任度也在杨渥眼里大大降级,因为徐、吕都和他不对付,一步步边缘化,调到江西边境去吓唬马殷。

4,秦斐

与李神福一样,是杨王生前比较忠实的追随者之一,当初,他以孤军在昆山死扛钱镠的数万虎狼之师,力尽被俘,仍不降钱氏,“义不负杨公”,现在回国也没几年,没有形成个人势力,在国中也没什么复杂的人脉关系,所以相对可靠。而且他素质全面,是军政合一的复合型人才,能治军,能安民。杨王临逝前调他坐镇扬州附近的升州(今南京市),这正是当初李神福挂刺史的地方,显然有辅翼之意。

这些力量,哪怕有一支留下来拱卫扬州中央,张、徐断不敢轻举妄动。可杨渥却被割据湖南的马殷发动的一次假“入侵”弄上火了(马殷只是虚应朱温梁朝的命令),不明就里,上来就甩出李神福的王牌军西征,又将陈知新调去增援,长期耗在岳州前线,先去两大羽翼。而“黑云都”主帅吕师周跟少东家以前就有些过节,加上杨渥的狭隘猜忌,吕师周干脆投了马楚,“黑云都”的可靠度进一步打了折扣。

然而,对于身边日益孤弱的处境,杨渥非但没警惕,反而飘飘然起来。巧的是,江西又上门凑热闹。

  是年,江西的首领钟传病故,遗命儿子钟匡时继位。养子钟匡范不服,竟向吴国投降,当起了带路党。杨渥见有趁火打劫的机会,脑子一热,又将升州的秦斐调去西征。秦斐是国家勋旧重臣,军、政能力皆属一流,“诸将皆服其智,号令严肃”,派他去对付江西钟氏已属牛刀杀鸡。但杨渥却还不放心秦斐,借口想历练一下自己的亲信,竟将广陵城里压厢底的卫队:三千“东班院军”也派了去。这样的阵容自然以最快的速度拿下了钟氏首府洪州,将钟氏一门变成阶下囚。钟传是唐末江右豪杰们的领袖,“居江西三十余年”,他礼贤下士、奖励文教、保境安民,积累了相当厚实的基业,如今却便宜了外人。而广袤富足的鄱阳湖平原的到手,使杨吴公室账面上的人力物力瞬间澎胀了一倍。

可对杨渥自身而言,一再自去爪牙,才正是笨人下棋-----死不顾家。过份顺利的外功,毁灭了这个年轻人的政治判断力。他感觉自己比老爸强多了,开始目空一切,当时仍是父王杨行密停丧期间,居丧以礼,这是做儿子起码的本份,可他通宵达旦的寻欢作乐,仿佛殿上的棺材里躺的是别人的老爸。

这还不够,还时常一个人骑马出郊打猎,四处游玩瞎逛,搞得满朝大臣跟在后面捉迷藏。当时上流社会流行打球,年轻好玩的杨渥亦是铁杆球迷,白天打不过瘾,夜里接着来。一掷千金搭建灯光球场,特制了一种据说要多个人才能合抱的巨型蜡烛。他老子在世时,连件好点的衣服都舍不得穿,从牙缝里为国省钱,他却一根蜡烛就花费数万钱而不惜。

真正要命的是,杨渥嫌场地不够宽敞,勒令最后一支护卫队迁出城外,腾出地方。全然忘了身边蹲着的老虎------徐张牙军。

早欲发难的徐张二人借着杨渥多行不轨的由头说了几句,杨渥不耐烦了,无恃无恐的发起飚来:“既然我这不好那不好,干脆杀了我吧,好让你们称心”,徐张二人立即“兵谏”,将杨渥软禁起来,大肆诛杀杨氏亲信。杨氏从此丢了实权,几年后徐温又干掉张颢,一个人把持了军政。

 杨氏二代失国,被徐温养子徐知诰深深记取,他建立了富盛文明的南唐,晚年临逝还一再告诫儿子善事四邻,不要对外用兵以致朝中空虚,大权旁落。

不过从客观上讲,杨渥失势对底层人民而言,倒也不见得是坏事。徐温不以武显,只能致力于巩固中央集权,邀结民心,发展经济;从此杨吴战事稀少而社会基本稳定,走向了休养生息。

其实,杨渥失国,对于五代宋初的统治者而言,本是一个具有范本意义的前车之鉴。奈何如唐庄宗李存勖、周世宗、宋太祖这些雄主,亦未能真正吸取,总是被外功所诱,舍本逐末,一代又一代重复犯错,把急需解决的历史问题,留给下一代。




  

相关话题

  为什么历史很多朝代最后一任实权皇帝往往是昏君? 
  明宪宗朱见深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他在政治上都有什么建树,明孝宗的中兴是否是沾了他父亲的光? 
  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吕不韦还是嬴异人? 
  美国历史上唯一的皇帝诺顿一世是个怎样的人物,为什么这么受人尊敬? 
  请问一生只生一个女儿的人是怎么想的? 
  如何评价金兀术? 
  岳飞郭子仪能在朱元璋手下善终老死吗? 
  光绪死因是什么?是否是被毒死的? 
  如果你可以穿越到古代当一个星期皇帝,想当谁,会做些什么? 
  为何明朝会有正德、嘉靖、万历这样的奇葩皇帝,清朝没有?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此次俄乌战争,俄罗斯打得很保守,战法也很老套,似乎在顾忌着什么?
下一个讨论
假如施陶芬伯格所主导的女武神计划成功的刺杀了希特勒,那么同盟国们还会进攻德国吗?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