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那时候还没有永安,只有鱼复县,只是一座县城而已,还不是蜀汉经营过的要塞。
永安,三国蜀汉章武二年(222)改鱼复县置,为巴东郡治。治所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城。《三国志·蜀书·李严传》:章武三年(223),“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即此。西晋复为鱼复县。
三国志先主传:后十余日,陆议大破先主军于猇亭,将军冯习、张南等皆没。先主自猇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
三国志张裔传透露张裔曾为鱼复县长:
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也。治《公羊春秋》,博涉《史》、《汉》。汝南许文休入蜀,谓裔干里敏捷,是中夏钟元常之伦也。刘璋时,举孝廉,为鱼复长,还州署从事,领帐下司马。张飞自荆州由垫江入,璋授裔兵,拒张飞于德阳陌下,军败,还成都。
此外郑度对刘璋进言也曾说:“鱼复与关头实为益州福祸之门,今二门悉开,坚城皆下,诸军并破。。。”
由此看来,鱼复的地理位置确实重要,但刘璋等人可能并没有非常重视该地的防务,张裔率军阻击张飞的位置据记载为德阳城外的野地,可见鱼复可能当时并没有坚城可守。
此事无载,仅能推论。
鱼复地理水文险要,历来为益州门户险关,若此处无城可守,公孙述对着大山呼其白帝城耶。遑论汉家于此置关尉之历史。且不辩刘璋军设防于赤甲山或白帝山,再是庸才,其长期与荆州刘表敌对,怎可能不于边防险关置守?
刘璋时,举(张裔)孝廉,为鱼复长,还州署从事,领帐下司马。
由张裔之履历,亦知鱼复县确属刘璋控制之下。
及壬辰岁,范又白言:"岁在甲午,刘备当得益州。"后吕岱从蜀还,遇之白帝,说备部众离落,死亡且半,事必不克。
吕岱军途经白帝传回消息,所言当为刘备攻雒之情景,可见此时白帝已非刘璋军所掌控。
今张益德数万之众,已定巴东,入犍为界,分平资中、德阳,三道并侵,将何以御之?……今荆州道通,众数十倍,加孙车骑遣弟及李异、甘宁等为其后继。……又鱼复与关头实为益州福祸之门,今二门悉开,坚城皆下,诸军并破,兵将俱尽,而敌家数道并进,已入心腹,坐守都、雒,存亡之势,昭然可见。
再看围雒时法正写与刘璋书信,即刘备攻雒遇挫,部众离落,死亡且半,吴将吕岱因此撤军,理当势穷。其后军势复振,当有诸葛亮、张飞率荆州郡攻破益州门户侵入蜀地,致使刘璋军不得不分兵应对,无法继续全力应战刘备这孤军的因素。
刘璋与刘备初时亲密,鱼复自然难屯有重兵戒备,刘备于宜都亦不会多留兵。而建安十七年末刘备于蜀中与刘璋开战,荆州军从外部响应也不当太晚。鱼复守军要么不敌被攻破,要么投降或逃,也不外乎就这几种情况。
试想刘备筹划许久,又有张松、法正、孟达等人相助,鱼复即是益州门户,又是内外交通之关键,其守卫薄弱,又早被洞悉虚实,定不住诸葛亮、张飞又有啥奇怪的。
事实上没有攻不破的天险坚城,所谓在德不在险,事在人为。
不能因为这件事没有记载,就觉得只有刘备知道鱼复重要,刘璋就是废物不重视鱼复,刘表也是无能不不知道抢鱼复。日后,蜀汉于永安也有少数兵力驻守时候,难道能说明蜀汉也不重视永安了么?
预将命使吴,孙权问预曰:"东之与西,譬犹一家,而闻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预对曰:"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外交关系到一定程度,双方自然会相应减少边境的驻军,一旦增兵才说明有所企图,这道理不是很简单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