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张文宏称「这波疫情是一次倒春寒,目前处于指数级上升初期」,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本轮疫情预计何时会结束? 第2页

              

user avatar   wang-xiong-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 真正高尚的人,是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并为之发声。而不是发出声音然后为之找各种牵强附会的理由。

张文宏每次发声都是有明确的事实为依托,根据其专业给出的观点。他的一变再变,证明其不是一个为了发声而发声的墙头草,也证明其并不为舆论所绑架,是一个纯粹的医者。只会让我更加心生敬意。

一个真正的医者,根据其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香港)做出专业的判断并且告知大众,何错之有?倘若他为名气所累,为了名气一直共存或者一直清零,我反倒要低看他一眼。

而现在各个疫情问题下面吹共存的跳梁小丑,必将是以后真正共存时候最严格反对共存的人。因为他们吹的并不是共存或者清零,他们吹的是反党反国。

真正探讨共存和清零的人,都是实实在在的,想要让疫情影响变小的人。

现在我们强烈反对共存,是因为在中国14亿人口的体量下,以现有病毒的传播性、重症率、死亡率和现有医疗资源条件下,不允许共存。

抗疫三年,从一开始只能通过发烧判断,到现在的核酸检测。从一开始一针疫苗管三个月,到现在三针疫苗免疫率80%。

这三年的抗疫,实实在在的争取到了时间和机遇(世界经济大倒退,中国还算稳定)

谁规定接下来一年,没有新的疫苗或者新的病毒变种呢?

等到疫苗的抗性足够高、病毒的毒性足够低。我们清零党自然会全力支持共存

到时候攻守易势,就该你们这群现在的共存党坚持清零,时代里的一颗沙就是压死人的一座山了



问题火了带动这个回答火了。补充两句。

第一:关于谁会喜欢张文宏。只要愿意理性探讨的人,看到一个专业学者从各种事实出发阐述观点,基本都会表达赞同和喜欢。从知乎高赞的风格就能看出来。喜欢被扫盲,喜欢知道更多。当你足够专业,就能得到这堆人的赞扬。

第二:谁会讨厌张文宏。二极管和恨国党都讨厌张文宏。因为他今天可以给你提供舆论的弹药,明天就可能提供对手的弹药。一心只想着清零,或者一心只赞同共存的,没有一个不讨厌他的。恨国党就更简单了,能让中国变好的,谁他不恨呢?

这也是张文宏前期成神跟钟老并提,而现在口碑远远不如的原因。但我觉得他也并不在乎这个。

至于我是什么人。简单了,就是一个普通的,目前坚决反对共存,支持俄罗斯打乌克兰但是同时希望政府防着俄罗斯的中国汉族爱国主义者。

中国人总被他们最勇敢的一群人保护的很好,所以,我也要发声,尽可能让这群勇敢的人知道我爱他。仅此而已

至于暗戳戳说我吃爱国饭的,殊不知我在某些问题下比你想象的还要50万的多的多




user avatar   wo-jiu-kan-kan-bu-shuo-hua-5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别奶了


user avatar   hou-tian-zao-s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张是真的猛士,只希望回头论文别再被查了。


user avatar   ning.mao.wi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问题一:在开窗的情况下,家里蚊子能不能一劳永逸,彻底打完?

答:我相信三岁孩子都知道,不能。

问题二:家里能不能不开窗?

答:一段时间可以。长时间不行。


user avatar   yang-xie-long-f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按照张的文章讲,现在还是得开始慢慢吹风要逐步放开了。

问题只在于两点。第一,我们国内打的灭活疫苗有效率太低,远远不及欧美的RNA疫苗。更不要论欧美大量的人已经感染过新冠有自然免疫了。逐步放开后,根本达不到欧美当下的水平。

第二,就是大量的老人根本没有接种或者只接种了一针疫苗。这些老人恰恰是最容易转危重症的。我们能不能承担死上百万甚至更多的60岁以上老人?

香港的情况已经很明显了。香港和国内很相似,放开后要面对的就是香港的情况。

现在我们能做的只能说期待国内自己研发的RNA疫苗能早日成功,等国内70%以上接种RNA疫苗,那才能比较大胆的逐步放开。


user avatar   wang-hao-54-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张教授说的非常好,比我前两天写的好多了。

既然观点一致,我把我的删了。

张教授说香港经验,奥密克戎确实毒力小多了,没打疫苗的病死率仅2%

所以,“疫情结束”的定义要明确。

如果说,“疫情结束”等于社会层面基本不再管控。

那么,对于我这样做ICU工作的来说,等于才刚刚开始,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我现在思考的,都是如何迎接工作量的爆涨。

以终为始,做好准备。


user avatar   ji-mu-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听他口气,我们是共存晚了。。


user avatar   shen-pe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张主任水平太高,我也听不太懂。

什么“最后一个冬天”、“倒春寒”、“病死率低于流感”……一套一套的,文学性高于科学性,容易让人糊涂。有人说,你看张主任讲话,不如看他的评论区,一看就懂,我去看了一下,果然如此。

张主任实际上是个写日记的,真心话不会自己写出来,一般车轱辘话两边讲,肺腑之言暗藏其中,得靠粉丝拥趸们来解读。

我们还是来谈谈美国吧,最近因为各种新闻,大家已经不太关注美国疫情了,美国新冠死亡人数已经高达99万人,离百万大关仅一步之遥……实际上过去一周,美国每天都有上千人死于新冠病毒,比俄乌战场死的人多多了。

刚好,美国CNBC3月7日发了一份报告,20余位科学家、医生和公共卫生专家指出:美国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数始终远高于季节性呼吸道病毒导致的死亡病例数。

过去几年当中,在没有实施紧急措施的情况下,流感和RSV等呼吸道病毒每周给美国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1150人。美国目前的新冠死亡病例数仍是前者的约10倍,有时一周就有1.2万人死亡。根据美国CDC的数据,仅上周美国就有9000多人死于新冠肺炎。

更有力的证据,是美国的人均寿命变化,2021年美国人口人均的寿命比预期的还要少很多,人均减少1.13岁,这是二战以来最大幅度的人均寿命下降,刷新了记录。

至于英国所谓的“病死率不如流感”,那也完全是个文字游戏,英国媒体引用的数据是2022年新冠致死率和2009年新西兰流感致死率的对比,至于2022年,根据统计英国暂时还没有人死于流感……

有人抱怨,经济更重要,可是打眼这么一看,但凡那些自由开放、与病毒共存的国家,经济都一塌糊涂,通货膨胀,货架上没有商品,工厂没人上班,港口集装箱堆积如山……人死了,饭也没得吃,我不知道所谓“放开”,能起什么作用?

别的我不太懂,我只知道我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人均医疗资源远不如美国,甚至只是人家的几分之一,而我们的人口密度是美国的四倍……美国如今感染了8000多万人,死了近100万人,如果我们像美国那样……做个简单的算数就知道是什么情况了。

我还知道上海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拥有最强大的医疗资源,并且有着中国最出色的肝病专家指挥抗疫,“精准防控”、“外松内紧”、“智慧抗疫”云云,水平太高,其他地区学习不了,也复制不了。


user avatar   li-yi-53-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海的低重症率、死亡率的前提是医疗资源极度丰富,如果病例大幅度增加产生医疗挤兑,就会出现香港的惨状。另外病毒还处于持续迭代中,前景难以预期

一,上海低重症率、死亡率有边界条件,其他地区很难复制

1.上海医疗资源在全国数一数二,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其他地区医疗资源有限

上海三甲医院多

上海人均病床数量多[1]

对比发达国家(单位是每千人)

可见,上海人均病床数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2]


而中西部县城缺乏医疗资源,在疫情之前,有苏北乃至河南的重伤患者送上海六院治疗。

扬州属于较发达地区,但450万人口的扬州市仅收治了300人左右的病例就出现了传染病床饱和,部分患者转移到南京治疗。[3]可见我国基层医院收治传染病患者的能力还不足。

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经济更加落后、执行力不强、医疗资源匮乏(呼吸机、隔离病房都不足)、医务人员缺乏经验,如果发生一定水平的社区传播,疫情可能一发不可收拾,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2.动态清零下,上海人群发病率较低,每个患者对应的医疗资源非常丰富

3月13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1例(含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28例。新增两地为中风险地区。[4]

一天时间净新增病例167人,按总人口数量2490万人计算,日新增感染者占总人口的比例=0.00067%

可与英国对比下[5]

英国日增病例72898人,总人口6720万人,日新增感染者占总人口的比例=0.108%,是上海的161.6倍。

英国日均死亡约100人,按同比例换算,相当于上海日死亡37人。

所以上海每个患者的医疗资源还是相当充裕的。

此外,由于大面积筛查,所有患者治疗介入较早(使用中西药早期介入,阻止病情恶化),且由于新冠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所有患者免费隔离治疗(治疗手段不受个人经济条件限制)。

由于早期干预,人均医疗资源非常丰富,所以重症率低。


再看下香港的最新数据[6]

由于出现了医疗挤兑,750万人口的香港,日死亡人数达到264人。按同比例换算,相当于上海日死亡876人。

同样换算到上海人口数量,如果大面积感染,医疗不挤兑(类比英国)日死亡37人,挤兑后(类比香港)日死亡876人。

可见,只有在医疗资源充沛的情况下,才能维持极低死亡率。


3.我国医保无法扛住大量病例的冲击

(1)我国医保财力相当于人均900多元

《国家医保局:2020年全国“医保账单”公布 》
2020年,职工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15732亿元,比上年减少0.7%。基金(含生育保险)支出1286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020年,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9145亿元,比上年减少8.6%;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支出7931亿元,比上年减少0.1%;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当期结存1214亿元,累计结存(含生育保险)15327亿元。2020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收入6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个人账户支出4936亿元,比上年增长4.5%;个人账户当期结存1650亿元,累计结存10096亿元。


(2)新加坡医保财力人均1.77万人民币

根据新加坡医保局数据,新加坡500万人口大概有188亿新元的医保开支,也就是883.6亿人民币的医保支出,人均1.77万人民币,支付能力大概是我国的19.26倍。在如此高的人均医疗支出下,疫情高峰期的新加坡医保也有压力。


(3)新冠治疗费用较高

2021年3月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0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以下简称快报),《快报》对于医保参保情况、医保扶贫、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保支付改革等进行了披露。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快报》中提到,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地医保部门向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机构预拨专项资金194亿元,全年累计结算新冠肺炎患者医疗费用28.4亿元,其中,医保基金支付16.3亿元。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中国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7071例,以此粗略推算,每一个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大约需要医疗费用3.25万元。[7]


4.分析大量病例情况下的全国实际状况,可以用发展中国家秘鲁做参照

秘鲁本轮Omicron疫情日均感染高峰约4万人/天,日均死亡高峰200人/天,死亡率约0.5%。[8]

从疫情开始以来死亡率6%。

对比下西部地区和秘鲁的区别

优点:疫苗情况,社会组织情况,防疫物资供应强于秘鲁

缺点:我国西部地区收入水平(23986.1元)低于秘鲁(6740美元),人群缺乏既往感染经历。


5.如果“放开”,我国部分人口将因病返贫

而由于部分重症患者治疗费用上百万,即使不再收治轻症,人均新冠治疗费用不会有太明显的下降。

而我国医保财力有限,一旦“广泛共存”,绝大多数患者就肯定要自费。

目前新冠特效药并不便宜,2022年辉瑞预备生产1.2亿份疗程的新冠特效药,每份疗程定价约500美元。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9],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达39438.9元,同比增长8.7%。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相对较高均超9%。2019年中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25.3元,同比增长9.4%。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仅23986.1元。东北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70.6,同比增长7.2%。

在高额的医药费压力下,一部分富人靠保险和自己的积蓄能得到不错的治疗,低收入人群要不因病返贫,要不就“自动出院”


二、病毒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持续进化,新毒株会持续出现

新冠病毒是正链RNA病毒,RNA病毒的自然突变概率高,达到0.0001~0.000001之间。

突变可以体现为单个或多个碱基的替换、增加或减少,突变会影响病毒性状,如传播性、致病性等。

突变的详细内容,可参照:


病毒的种群越大(感染人数越多)、单次感染持续的时间越长(警惕免疫缺陷患者长期感染),病毒突变的概率就越大。

1.种群很大会增大变异概率。

假设病毒在某个患者体内出现可存活变异的几率为,则对于一个数量为n的宿主群体,病毒发生可存活变异的概率为 。即使为很低,只要n足够大, 就趋近于1。

2.感染时间长有利于突变

俄罗斯女子体内发现有18个变异点的新冠病毒。西伯利亚联邦大学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系教授康斯坦丁·克鲁托夫斯基指出,这项研究工作首次确认了一个事实,即“新冠病毒在一个生物体内长期存在即会导致大量突变的出现”。[10]

3.同时感染多种毒株会增大基因重组概率

当二种有亲缘关系的不同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时,它们的遗传物质发生交换,结果产生不同于亲代的可遗传的子代,称为基因重组(Genetic recombination)。

在大流行背景下,病毒经过2年多的进化,有越来越丰富的基因库

由图可见,Omicron与Delta没有亲缘关系,所以不能得出新冠越发展重症率越低的结论。下一波疫情的重症率是未知的。

由于国际交通非常发达,不同地区的主流毒株都有前往其他地区的机会,人群交叉感染多种毒株的现象严重,不同病毒重组产生新毒株的概率很大。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的变异和重组已经进入正反馈状态,病毒通过重组丰富自身基因库的效率会越来越高。


三、选择压的概念

选择压是进化生态学中的概念,指外界环境施加给物种演化方向的压力,不同的外在的压力导致物种向不同方向演化。[11]
假如:一个基因的选择压为0.001,那么一个频率为0.00001的显性基因只要16100个世代就可增加到0.99的频率。

在自然界,当选择压高的时候,在短时期中就可以形成新的品种。

例如在青霉素发明的时候,细菌普遍没有耐药性,在普遍使用抗生素的环境中,少数可以耐药的细菌被筛选出来,成为主流。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果某病毒具备能适应环境的特征,传播速度就会显著加快,从而占据主导地位。

所以,特效药和疫苗都可能成为病毒进化的选择压,特效药和疫苗的长期效果都存在不确定性。


四、境外毒株已经呈现出明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每一次疫情爆发后,随着大量人群感染普遍有抗体,群体感染达到“群体免疫”后,病毒传播趋缓和。

如果不能控制突变和疫情输入,新的有免疫突破能力的毒株就会成为新的主流,引发新一轮疫情。

例如:南非的毒株在持续迭代,2020年夏天流行原始毒株,2020年年末到2021年初期流行Beta,5月后流行 Delta,11月流行Omicron[12]

又如,香港2022年元旦到2月底2个月,BA.2 毒株逐渐取代了BA.1 和 Delta(AY.127),成为新的主流。[13]


五、放开不代表经济能全面好转

美国疫情降低了工人劳动生产率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估计,截至2021年10月,有1亿年龄在18至64岁之间的美国人感染了新冠。研究表明[14],27%至33%的COVID-19患者在感染后数月仍会出现症状。

这意味着3100万工作年龄的美国人(超过工作年龄美国人的七分之一)可能已经或正在经历挥之不去的COVID-19症状。

他们被诊断为"新冠的急性后遗症",或者更通俗地说,是Long-Covid(新冠长期后遗症)。

根据英国数据,超过70%的后遗症患者患病了三个月以上,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已经病了至少一年。

假设3100万新冠后遗症患者平均生病三个月。这意味着在过去20个月中,平均每月有450万人处于虚弱状态。

两项针对长期新冠患者的研究发现,在研究时,分别有23%28%的人因没有及时康复而失业。这表明,在任何特定时间,由于新冠的后遗症,可能有大约110万美国人没有工作。

一些长期新冠患者减少了工作时间而不是休假:根据《柳叶刀》的一项研究,这一比例为46%。这意味着另外210万工人不能全职工作,相当于损失50万劳动人口。


根据现有数据的合理假设,新冠后遗症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可能占全国1060万个未填补工作岗位的15%。

长达数月的劳动力短缺正在给美国经济带来压力。由于人手不足,小企业正在亏损。

来源:

所以“共存”国家会间断受到劳动力损失、工业效率下降、全球粮食短缺等多方面威胁。

2020年时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有库存,所以生产不正常的问题在2020年不太明显,2021年随着库存告急,产业链问题才逐渐凸显出来,美国已经出现农机配件不足的问题,美国粮食产量下降。

“共存”的时间越长,经济受损越严重,境外的经济压力也很大。


六,要点总结

1.医疗挤兑的点是最关键参数。同样换算到上海人口数量,如果大面积感染,医疗不挤兑(类比英国)日死亡37人,挤兑后(类比香港)日死亡876人。

2.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差距明显,挤兑阈值(兜底能力)相差巨大(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不同城市有不同的政策倾向)。

3.由于病毒持续突变,抗体、疫苗和特效药对病毒进化产生选择压,原有毒株会被淘汰,新的具有免疫突破能力的病毒会成为主流,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疫苗和特效药很可能筛选出耐药毒株,从而让疫苗和特效药效果不稳定,疫情影响大概率比预计的长,局面可能反复。

4.疫情影响劳动力市场供应,会明显降低产业链和供应链效率,造成另一种形态的通货膨胀。这样的通胀无法用货币政策解决。

5.我国在近期内必须坚持“动态清零”,同时继续深入了解评估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多方面影响。

6.境外应对疫情的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和传染性、重症率、疫苗有效性等因素相关。例如刚出现Omicron的时候,日本果断封国。

参考

  1. ^ https://wsjkw.sh.gov.cn/tjsj2/20210426/eb18f046dea54e129bd3acb3dfbc95cc.html
  2. ^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3737161
  3. ^ https://new.qq.com/omn/20210809/20210809A05ZS900.html
  4. ^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2_03_14_630172.shtml
  5. ^ https://coronavirus.data.gov.uk/details/cases?areaType=overview&areaName=United%20Kingdom
  6. ^ https://chp-dashboard.geodata.gov.hk/covid-19/zh.html
  7. ^ https://new.qq.com/omn/20210309/20210309A0ANXJ00.html
  8. ^ http://www.gregorytravis.com/SARS-CoV-2/CoronaGraphs/Countries/Peru_Daily_Curves.png
  9. ^ https://www.askci.com/news/data/hongguan/20201219/1045251316748.shtml
  10. ^新型突变?俄罗斯女子体内发现18种变异新冠病毒 http://www.kankanews.com/a/2021-01-13/0039632403.shtml?appid=765823
  11. ^ https://www.infobloom.com/what-is-selection-pressure.htm
  12. ^ https://www.ft.com/content/d42bcd3d-e70d-4e97-818b-40b92d89d7ff
  13. ^ https://outbreak.info/location-reports?loc=HKG
  14. ^ https://health.ucdavis.edu/newsroom/news/headlines/studies-show-long-haul-covid-19-afflicts-1-in-4-covid-19-patients-regardless-of-severity/2021/03

user avatar   wang-you-li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都到了这种时候,还在提问“本轮疫情”,说难听一点,纯粹是自欺欺人。

“本轮”疫情什么时候结束,重要吗?根本无关紧要。这一轮压下去了,新冠就投降了?对不起,新冠的进攻只会一浪高过一浪,防住一波还有下一波,这是个塔防游戏,你问怎么防下这一波,有多大意义?

你真正应该问的是:在无限出兵,兵种越来越进化的新冠面前,钱越来越少的你,要怎么撑到春天?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泰国一海鲜市场单日激增 516 例本土感染病例,当地政府宣布实施「封城」措施? 
  上海市委副秘书长马春雷称「一些防控措施执行落实不到位,接受批评努力改进」,目前当地疫情情况如何? 
  印度疫情控制不住,最后活下来的印度人会发生“进化”吗? 
  如何看待网传上海科技大学吕鹏飞课题组春节放假规定,因疫情未返回实验室也要上交补贴和工资?真实性如何? 
  12 月 27 日云南西双版纳一游客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目前情况如何? 
  青岛找到证据链:新冠病毒可由物传人且在冷冻条件下长期存活,将对未来防疫有哪些影响? 
  全球新冠死亡病例超 300 万,确诊病例仍在快速增长,结束这场大流行为何如此艰难? 
  上海疫情那么重,张文宏医生怎么不出来说话? 
  疫情期间大部分企业都在裁员,而字节跳动却要招聘 1 万名员工,这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一定要建设集成房隔离?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这样一种决策又民主执行力又高的政党,最后会沦为官僚集中制?
下一个讨论
古代屠城是每个人都要找出来处死吗?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