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说的没毛病,但是要看怎么执行。
外资对冲基金入市,出发点确实不是让资金更有效率的分配到生产生活中,而是研究如何利用中国市场的非有效性来赚取高额收益,除了增加市场波动和金融不稳定之外,没什么益处,限制这些人没毛病。[1]
但同时也要知道,不管国外还是国内,人性对于金钱的贪婪都是一个样,规则允许的情况下,都愿意投机为自己牟利。所以搞中西对立不是解决金融市场发展问题的办法。
金融的存在目的是为了辅助实体发展,协助实体更好的发展和做大蛋糕,但各国已经开启了金融吸血实体的客观现实,并且我国也是近十几年最突出的一批中的其中一个,破坏力已经显现,大众现阶段还能抗住的原因是我国的工业制造业还在源源不断的给金融体系和相关利益集团输血,劳动力还没大范围的褪去,意味着蛋糕还在源源不断的被做出来,金融分走了很大一部分实体还能勉强苟活,尤其是疫情窗口期又续了一波,但未来并不乐观,准确来说不用到未来,现在已经在为金融扩张买单。
在此前的文章已经做了详细的讨论,王克丹:我们经济对凯恩斯的应用于改进,这里直接把一些结论性的东西拿出来用:我国08年开始就启用了凯恩斯主义救市,摸着西方经济体过河,增加政府部门和刺激居民部门支出,来最终削弱产能过剩影响和刺激内部经济的增长。同时对凯恩斯模型中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这部分进行了改进,用土地财政把原本该加在政府部门的负债转移到居民部门,房地产的历史使命就是挖掘居民储蓄和负债,再经由政府部门支出来维持市场的热度。
金融是宏观资源的配置工具,也就是说把居民部门的储蓄和负债用于刺激经济的增长,居民口大部分的钱其实围绕着房地产在转,资源集中在哪里,哪里就有海量的利润,我们知道最大的受益者一个是地方财税,另一个就是金融机构,一个掌握土地供应,一个掌握货币供应,房企和投资者赚的都是小头,毕竟绝大部分的投资的房子还是以存量形式存在,并没有变现拿走收益,房企本就是一个手套,替地方和银行充当马前卒,贷款一收紧立刻出事。
回归正题,我们以乐观的方式来测测这种财富大流转的金融模式,初衷是为了刺激经济、补贴实体以及用于产业升级的筹码,好处是短期内确实阻止了经济增速的下滑,降低了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保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就业稳定,享受到的比西方发达国家更便捷的基础建设。坏处也非常明显,人们一旦发现金融手段和金融创新来钱比做蛋糕快太多了,就不可能再踏实的把钱用在实体投资上,消费也是如此,大家发现一个金融属性极高且大幅上涨的投资品,就会不顾风险的负债上车,降低消费能力和意愿。假设采用这种金融模式的初衷是助力实体发展,但你并不能控制钱的流向和地方使用钱的效率,这些从居民身上转移出来的有限资源能不能用在利好经济发展的刀刃上是个问题,结果就是各种金融创新暴雷,居民储蓄被压榨一空,资本更喜欢金融做局而非去做实体,人们也失去了消费能力而降低实体的利润,与金融扩张的初衷相悖。
小结起来:“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这句话本来就是错的,美国金融模式是加政府杠杆,尤其是08年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政府杠杆大幅度增加,居民杠杆下降的情况,准确来说学的是日本模式。而我国根本就没过信这一套,而是用居民加杆杆,政府杠杆稳定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其实过去十几年我们对凯恩斯主义的应用一直在走自己的路。
2. 市场用脚投票,钱自发流入实体的前提是有利润
钱与流水相反,水是总往低洼处流,而钱总是要去预期收益最高的地方,那么要激发市场金融把资源配置到实体,就让要求实体有利润才行,至少能够覆盖利息,实体的利润又来源于哪呢?就是消费能力,而消费能力被什么困住了?居民负债和利息。读者也发现了,这是一个死胡同,实体没有利润,或者金融属性高的资产即便是击鼓传花,也对市场资金的吸引力大于没有利润的实体,你怎么保证发出去的钱能进入实体,又怎么保证这些钱还能变成居民的收入,居民获得收入扣除负债以后还能变成消费,进而形成实体的利润,用来覆盖金融体系所需的利息,这个内循环面临一系列根本利益上的改革。包括但不仅限于:产业升级、劳动保护、金融监管、金融体系让利、地方财税让利、既得利益者清算,社会基础福利建设等等,哪一个都是难啃的骨头,而且由于水桶理论,一个短板都可能让所有环节的努力白费,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3. 金融改革的未来,大概率要走日本模式
随着居民部门负债能力见底,这种改进的凯恩斯主义也将失效,以前走的凯恩斯模型需要进一步改良,其实全球用凯恩斯主义的经济体都在改良,08年金融危机就是极致凯恩斯主义下的副作用,让一些经济体不得不正视明斯基时刻问题,以及寻找拖延明斯基时刻审判的方法。而我们的改进可能集中在两个方向,一个上述的系列环节的建设,另一个则是学习日本模式,与过去十几年对居民储蓄和负债的挖掘,反过来增加政府负债来置换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压力,两个方向都有极大的挑战,相比来说可能日本模式相对更简单一些。
自信是要有的,但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之上,最近很多私信我让谈谈对翟东升提出的未来起点收入方案的看法,其实就是日本模式的改良型,核心是政府部门负债和宏观资源让利到居民部门的特定人群。难点在于发展中国家宏观资源相对有限,缺少像美日一样的全球产业链为经济体源源不断提供用于再分配的资源,这里面就涉及到前面提到的系列问题中经济循环的产业升级,以及外循环的人民币国际化,宏观资源就这么多,政府只是再分配了一下,倾斜一个群体必然要从另外一个群体身上出,如果缺少外循环输血,吃老底可能会比预期能撑的时间要短的多,就好比大家做预算,花的总是比你预算的要多一样。
最后,我们从来都没有迷信美国金融模式,近十几年金融扩张一直在凯恩斯框架下走自己的特殊杠杆转移之路,经济原理是通的,就好比手上都握着凯恩斯主义的刀,就看怎么切蛋糕而已。导致现在各种问题积累,经济增速下滑,做蛋糕的能力逐渐下降,金融创新和金融空转持续吸血实体经济,居民储蓄见底,负债极限到来,能看到各个行业的下行,投资驱动无法形成利润循环和再投资,陷入债务陷阱中。而改进方案最大的可能性是美国都在学习的日本模式,即通过不断增加政府负债来置换居民和企业部门压力换取改革时间,进行内外循环的探索和建设。其实读者会发现,全球的经济原理多数时候是相通的,不同的是传统文化,比如我国居民抗杠杆能力就要强一些,但总的趋势是一样的,凯恩斯主义可以在一定期间内熨平经济周期,避免清算,但极致的凯恩斯主义导致明斯基时刻的审判,08年金融危机就是这种情况,那么大家又会对凯恩斯主义进行改良,方向又都回到了日本模式身上,各大经济体的趋势竟如此相像。
写这种文章的人,都有优渥的体制内回报。无需作为理性人对自己一生的生产和消费进行平滑,进而每时每刻都需要做跨期决策。
希望有一天不要看到《破除外国物理规律迷信,中国物理规律要走自己的路》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我一耳光扇在你脸上,然后问问你图啥?
不懂就扇到你懂,懂了你就乖乖让我扇。
大概你就是这逻辑吧。
我一耳光扇在你脸上,然后问问你图啥?
不懂就扇到你懂,懂了你就乖乖让我扇。
大概你就是这逻辑吧。
我一耳光扇在你脸上,然后问问你图啥?
不懂就扇到你懂,懂了你就乖乖让我扇。
大概你就是这逻辑吧。
我一耳光扇在你脸上,然后问问你图啥?
不懂就扇到你懂,懂了你就乖乖让我扇。
大概你就是这逻辑吧。
我一耳光扇在你脸上,然后问问你图啥?
不懂就扇到你懂,懂了你就乖乖让我扇。
大概你就是这逻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