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证监会表示满足合规要求的 VIE 架构企业备案后可以赴境外上市,这意味着什么?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第1页

  

user avatar   wan-wan-41-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1.这讨论的是一件事,但其实是两个规定,一个管境外上市(《管理规定》),一个管上市怎么备案(《备案办法》)。

2.从去年蚂蚁上市暂缓以来,一直有一种声音说考虑禁止VIE结构,甚至连境外上市都一起禁了,饿死这群资本家,就这个月又有这种谣言,甚至证监会要出面辟谣。

这个好了,不论是法规的背景说明还是答记者问都明确说了不会禁止境外上市,甚至答记者问的开头第一句就是“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认为要往回走的声音可以休矣。

3.但让你接着干不等于让你接着瞎干。这么些年到现在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管理境外上市的法律法规太旧了,目前管理的主要法规还是94年制定的,漏洞早就被人钻研完了,况且国际环境也有很大的变化(你懂的);二是由于制度被穿了空子,这么些年出了许多财务造假的丑闻(我不说,但你们知道是谁),有的甚至还有泄露机密的危险(你们也知道是谁),子不养父之过啊同志们。

在这种背景下,加之《证券法》修改后的要求,证监会不得不操刀上阵了。

4.《管理规定》要管的地方并不是很多,最重要的就是新增的备案制度。企业可以去境外上市,但是在境外提交完申报材料后要向证监会备案——都要结婚了,不得跟家里说一声。如果有禁止情形的,会被证监会“劝返”(《管理规定》第18条)。

这样规定和大家之前的预期比较一致,毕竟《证券法》里也没有否决境外上市的授权。

5.既然境外上市的要备案了,那么有个问题:已经上市的管吗?发言人说的是“法不溯及既往”,先管将要去上市的和上市了还要再融资的,其他已经上市的“将另行安排”。所以不是上市了的就不管了,是晚点再管。

6.滴滴着实是有点惨,刚去纳斯达克上市就遇到了数据安全审查,现在从纳斯达克退市要去香港又遇上了《管理规定》。

7.VIE架构不禁止,但也一起管起来了,灰色区域没有长期存在的理由。

8.另外还有一点,特地提到了跨境执法的问题。像前面说的,这么多年来出现了不少境外上市企业造假的丑闻,这也让鹰酱在PCAOB的执法权上更有底气,相信这也是迫使监管下决心的一大因素。

9.这还是征求意见稿,但是大方向应该就这样定下来了,一些细节问题或许会再调整。但是还会有很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解决,比如说规定的是备案后置,那么要怎么和境外的申报程序衔接呢?交易所要等证监会接受备案了再接纳申报吗?(当然这是境外交易所考虑的问题了)

10.消息出了以后特地去朋友圈看看是不是炸了,没想到还是一派祥和,也不知道是忙着干活没看还是忙着学习没空抱怨 不论如何还是感谢证监会老铁送上的平安果 孩子吃了很喜欢,下次多给点。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美国人还是要求必须交审计底稿,这里证监会的允许有什么用呢?难道就给美国人看?

立陶宛商务部还愿意继续卖东西给中国呢


user avatar   zhangshuj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核心思想几点:

1、H股和紅筹(包括VIE)都要经过我国证监会,但都改为“备案”程序;

2、先向香港联交所提交A1,之后再申请备案,属于“后置”程序;

3、VIE符合合规要求,可以继续备案和上市。所以,我国证监会征询相关部委意见会重新回来,大家懂得;

4、如果未经“备案”程序直接挂牌上市,后果严重,包括但不限于高额罚款、取消资质、吊销营业执照、实际控制人及高管罚款;

5、证券公司(境外保荐人)也纳入监管范围,自己也要“备案”,每年还要“报告”备案……。意味着要做国内生意的境外证券公司也要备案:【第十六条 境外证券公司从事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保荐业务或担任主承销商的,应当在首次从事相关业务之日起10 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备案,并应当于每年 1 月 31 日前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上年度从事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业务情况的报告。 境外证券公司违反前款规定的,中国证监会责令改正并通报其所在国家(地区)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情节严重的,中国证监会三个月到一年内不接受相关机构出具的备案材料并予以公告】,此举感觉不是收拾中概股残局,猜测是要控制境外证券公司,做港股的香港券商估计都会遵守;做中概股的不清楚会不会遵守此条款。

证监会这是要趁着美股圣诞节休市期间让市场消化一下……



user avatar   rosicky3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淘集集宣告重组失败,CEO 称已成立员工善后处理小组? 
  区块链是否是骗局?它是否有弊端? 
  如何评价贾跃亭? 
  黑龙江哈尔滨出现 1 传 50 感染链,且出现跨省传播,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如何防范? 
  如何评价「河北沧州一家3口无端被4名醉汉围殴、1岁孩子遍体鳞伤、伤者在医院抢救,醉汉直接被保释」一事? 
  “留案底”是不是有点过于苛刻了? 
  屌丝一心研究怎么在股票上赚钱,期望以炒股为生,是正道吗? 
  如何看待 11 月 18 日比特币突破 18000 美元大关,创近 3 年新高,市值超越茅台? 
  如何看待金融人士批华为格力:企业用房留人是种扭曲激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全球股市和楼市面临「大规模」抛售风险,释放了哪些信号? 

前一个讨论
为何我国在和平时期不设元帅和大将军衔?
下一个讨论
资本家能推动先进生产力吗?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