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4 月 2 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438 例、无症状感染者 7788 例,目前情况如何? 第2页

                 

user avatar   li-yi-53-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海防疫的关键问题在于,有限的医疗资源无法满足指数增长的病例数量(可能的重症数量)之间的矛盾,所以必须控制传染链,确保医疗不挤兑

一,本日疫情数据

2022年4月2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38例和无症状感染者7788例,其中73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16例确诊病例和6773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1]

总计51175人(考虑到部分无症状转确诊造成重复统计,实际感染人数应当在50000~51000之间)


净新增8153人,其中隔离管控中发现6789人,1364人(16.73%)在隔离管控外发现。


备注:

1.数据有滞后性。

2.浦西今日没有普筛,集中精力完成昨日筛查的复查工作。

3.摸清底数后,才能判断疫情结束的时间。


二,上海各种资源挤兑,轻症“集中隔离”还是“在家呆着”的选择很困难

从昨天下午到现在,我收到了很多关于应收尽收还是居家治疗的评论和私信,这里做一个分析和反馈

核心矛盾:如果不能切断传染链条,病例数继续指数增长,而同一群体重症率是一定的,病例多意味着重症多,所以不控制传播,医疗系统迟早挤兑,挤兑就意味着大批死亡。


我想反馈几点:

1.我非常赞同抓主要矛盾的的观点,我愿意认真提供一个分析框架

2.大多数人没有关心其他地区的疫情,没有学到经验教训

大多数人(包括相当一部分疾控、医疗体系内的人员)不关心境外疫情,不关心其他地区的疫情动态,没有想过向其他地区认真学习,汲取经验教训。

从目前的情况看,上海在简单重复西安的失误!

3.多数人不相信自己看不到的危险

4.我光收集疫情有关的资料+分析至少花费了2000小时时间,国内国外各地的情况都了解一点

5.我一直在努力建立思考模型,并再实践中修正,到今天为止大多数国家的疫情趋势都判断对了


三、Omicron重症率并不低,如果发生医疗资源挤兑,重症能不及时救治就会死很多人

1.吉林省长春市的重症率达到3%

吉大一院援长春市传染病医院抗疫救治医疗队医疗组长曹杰在《新闻1+1》栏目中表示,在吉大一院负责的长春市传染病医院院区内,普通型新冠患者的占比大约2%,重型患者占比3%,这些患者大部分都是伴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2]


2.重症严重依赖医疗资源,挤兑后后果严重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3]

简单来说,重症意味着出现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血透、气管插管等一系列依赖设备的治疗,依赖有经验的医生。

如果重症无法入院,死亡率会急剧升高。


3.医疗挤兑后,香港日死亡人数从120左右直接攀升到300以上,火化设施爆满

上海的老人和香港的老人,疫苗接种率都不理想。

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人数已超过2.64亿,超过2.12亿的老人已完成全程接种。然而,尚未全程接种的老年人仍有5000多万人。[4]

所以一定要将重症人数限制在医疗系统的救治能力之内!


四、限制病例数量(重症数量)的唯一途径是切断社区传染链

1.2020年武汉疫情期间对王辰院士的采访

白岩松:武汉的防疫形势如何?

王辰:可以说是形势严峻,大批的患者未能及时收治到医院中。而这批患者在社会上的流动、在家里居住,会造成社会和家庭进一步的感染,这是加剧疫情的最重要的因素。

白岩松:一方面,市民响应号召留在家中不外出。另一方面,这又会增加家庭感染的风险。怎么看这个矛盾?

王辰:破题的关键在于将已经诊断的病例收治到医院中,进行集中收治和隔离,避免与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的接触。而在已经感染的患者中,轻症患者的移动性更大,在社会上造成感染的几率更大。目前对于这类患者的收治力度是不够的,有限的床位主要用于收治危重症和重症患者,大量的轻症患者未被收治的情况是存在的。

白岩松:提出“方舱医院”的初衷是什么?能发挥多大作用?

王辰:我们要想办法扩充收治容量,前期采用了建设定点医院的办法,但是容量十分有限。事实上,如果我们借用一些大型场所收治病人,尽管医疗条件不完善,但容量很大,就可以很快解决大量床位不足的问题。由于大量的轻症病人流动性强,因此方舱医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收治这些病人,既能让他们得到医治,同时还能做到隔离,是很关键的举措。[5]

白岩松:在疫情没有迅速加剧的情况下,方舱医院能否满足需求?

王辰:目前确切的感染人数还未可知,我们希望加上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能控制在2万的收治能力。但是如果社区交叉感染问题不解决的话,确诊人数还会进一步上升。因此,现在最重要的是实现方舱医院的初衷,即“应收尽收”,将社会上的传染源收治到医院中,减低社区和家庭的传播,进而降低整体的患病人数,这需要得到民众的认同,特别是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2.上海面临各种资源挤兑,隔离点条件很差,需要多方面调集资源改善情况

由于疫情传播失控,造成了多方面的资源挤兑,所以病患在隔离点中没有得到较好的照顾。

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抓紧建设新隔离点,使用其他地区高防护标准的隔离点。


五,对“应收尽收”的具体分析

1.居家隔离存在多方面问题

(1)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 [6] ,新冠存在很明显的气溶胶传播:

(2)上海的老里弄至今都是多户共用一个卫生间,共用做饭区域,没有互相隔离的条件。

(3)高层住宅的下水道存在气溶胶传播。

具体可以参考SARS期间的淘大花园事件:

截至2003年4月15日,淘大花园共321人感染,其中E座居民占41%,C座15%,其次是B座和D座(均为13%),剩下的分布在其他11座里。

最后的结局,一些人事后回忆仍然后背发凉——小区内共有331人感染、42人死亡,其中E座死亡人数就有22人。



所以一个区域要不彻底清零,要不病例源源不断。居家隔离,就要做好全单元、全里弄60%的人感染的思想准备。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居家隔离”等于“社区传播”,如果社区内阳性很少,就应当积极隔离。

(2)如果一个社区大部分人都是阳性了,那么阳性留下,阴性拉走。

(3)根据石家庄小果庄的经验,居住条件很差的区域,只能考虑择机异地集中隔离。


六,居家隔离对部分病人有风险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7],部分病人有重症可能,不适合在家,应当由专业人员严密监护。

在家隔离的治疗问题:

1.在实际诊疗中,有部分患者病情会变化,例如先出现氧饱和度下降,随后病情会突然加重。

2.家庭缺乏监护设备,家属也缺乏经验,无法捕捉到重症的前兆,并及时处置,无法阻止重症出现。

3.多数家庭没有氧气、没有抢救用药、没有呼吸机。



七、防疫政策背后的逻辑

1.中国医疗资源短缺,短期扩充困难

中国人员人均医疗资源不足,有经验的医生短缺,救治能力有限。

人均医保只有900多元,是新加坡的1/19,不足以支撑救治费用。

2.国际防疫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不排除放开-->再封闭的可能性

2022年03月24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强调,奥密克戎不会是我们面对的最后一个变异毒株,病毒会继续变异。“但愿新的变异毒株,其威力会越变越弱,更像流感病毒。但也有可能的是,传染性更强以及更危险的毒株会出现,就像德尔塔毒株一样。倘若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可能需要倒退,再次收紧防疫措施。”[8]


八、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表明,疫情对经济造成极大负担,所以放开不等于经济一定好转

1.美国疫情降低了工人劳动生产率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估计,截至2021年10月,有1亿年龄在18至64岁之间的美国人感染了新冠。研究表明[9],27%至33%的COVID-19患者在感染后数月仍会出现症状。

这意味着3100万工作年龄的美国人(超过工作年龄美国人的七分之一)可能已经或正在经历挥之不去的COVID-19症状。

他们被诊断为"新冠的急性后遗症",或者更通俗地说,是Long-Covid(新冠长期后遗症)。

根据英国数据,超过70%的后遗症患者患病了三个月以上,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已经病了至少一年。

假设3100万新冠后遗症患者平均生病三个月。这意味着在过去20个月中,平均每月有450万人处于虚弱状态。

两项针对长期新冠患者的研究发现,在研究时,分别有23%28%的人因没有及时康复而失业。这表明,在任何特定时间,由于新冠的后遗症,可能有大约110万美国人没有工作。

一些长期新冠患者减少了工作时间而不是休假:根据《柳叶刀》的一项研究,这一比例为46%。这意味着另外210万工人不能全职工作,相当于损失50万劳动人口。

根据现有数据的合理假设,新冠后遗症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可能占全国1060万个未填补工作岗位的15%。

长达数月的劳动力短缺正在给美国经济带来压力。由于人手不足,小企业正在亏损。

原文:

所以“共存”国家会间断受到劳动力损失、工业效率下降、全球粮食短缺等多方面威胁。

2020年时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有库存,所以生产不正常的问题在2020年不太明显,2021年随着库存告急,产业链问题才逐渐凸显出来,美国已经出现农机配件不足的问题,美国粮食产量下降。


2.“共存”的时间越长,产业链受损越严重


九、英国卫报报道,新冠更可能导致感染者财务状况恶化



最近回答被台湾人踩得厉害(有一个回答从第5名很快掉到30名),希望大家支持下!

参考

  1. ^ https://mp.weixin.qq.com/s/K3KUe2X9Y0o9MrMg7hf4Ng
  2. ^ http://finance.sina.com.cn/jjxw/2022-04-02/doc-imcwipii2057149.shtml
  3. ^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3/15/5679257/files/49854a49c7004f4ea9e622f3f2c568d8.pdf
  4. ^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336306
  5.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7751952529709482&wfr=spider&for=pc
  6. ^ http://www.gov.cn/xinwen/2021-05/14/content_5606469.htm
  7. ^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3/15/5679257/files/49854a49c7004f4ea9e622f3f2c568d8.pdf
  8. ^ https://www.baidu.com/link?url=cRZsrIkssOuM23hcxcNI9ArnTqarS2yzHYluBApxmrffIY7uLevTQ6Ov5Cd7bk3sViVRdxIivRbJOYlGoyYg7q&wd=&eqid=b21d69cd000a585e000000056248f33c
  9. ^ https://health.ucdavis.edu/newsroom/news/headlines/studies-show-long-haul-covid-19-afflicts-1-in-4-covid-19-patients-regardless-of-severity/2021/03

user avatar   ma-jian-zhou-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保证真实性,不是小作文

昨天和妈妈打电话,问了一下在上海亲戚的现状

在厂里打工的没有被子盖,只能偷摸摸送被子或者冻着或者将就着;

在厂里的没有菜吃,基本都是吃泡面;

在厂里的每天仍然需要不停的工作来赚钱;

在外的上海本地人有菜、有鸡蛋、有肉。外地人,至少我的嫂子的妈妈没有这些。

最后说个很搞笑的事情:外地上厂里打工的想着赶紧控制疫情,很配合,至少嫂子的爸爸在厂里天天吃泡面也没什么不满,反而是本地的有些人却嚷嚷着放开并且不配合防疫,不太明白为什么。

保证内容的真实性

更新我嫂子爸妈的居住地:应该是安徽这边去上海进厂打工的人的居住地集中地之一,具体地方我不知道,但是应该差不多的居住环境。


user avatar   fu-chou-zhe-16-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即使以发达国家中表现最好的日本看,奥密克戎新冠造成的死亡率也能达到千分之三,而如果上海数据要是能达到比这个数字还低得多(万分之几,或者直接是零)。

那么答案只有两个:

第一,上海人的基因天下无双,或者上海有什么连发达国家都没掌握的医疗技术。

第二,上海的数据…

当然,现在具体状况还没出来,谁也不知道会怎么样,但是如果到五月,上海顶着十几万感染者一个没死的话,那么基本上…啧啧啧…


user avatar   wym11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香港昨天新增4475例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您在上海,感染不难,确诊有难度。

做完抗原阳性,算感染嘛?不算,叫核酸异常!

混管阳性,算感染嘛?不算,还是核酸异常!

那做完单管,这下阳性了,总能确诊了吧!不好意思,不行,必须等疾控中心电话通知您,恭喜您,您阳性了。

可是这叫核酸阳性,不算感染。

这时候你就搁家呆着不动嘞,是否拉走看天吧,运气不好,居家,居久了,也就自愈了。

这要是运气好,拉到隔离点了。还得看有没有人给你检查,没检查,您就一直核酸阳性吧,多少天都成。

万一运气好,终于运气好,得了个无症状感染。

当然,这么漫长的时间跨度,自愈了也正常。人再给你做个核酸,阴性,好,核酸异常转阴。

您呐!一直正常着呢!

这消息,来的那叫一个及时,提气。要不怎么说,还得是钦差大臣说话管用,什么魑魅魍魉,全得给我突突了。

要是一个月以前能有半点这觉悟,哪还会有那么多小作文啊,最好的都不信,还能信谁呐?


user avatar   lengzhe19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少写几句。

1.上海累计确诊人数破5万了。

2.每日新增逼近1万关口。

3.浦东新增数字在下降,浦西已经起飞了。


user avatar   lu-sen-lin-l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海的数据已经不具备可信任度。健康云公然造假、确诊标准和其他地方不一致、检测阳性通知阴性、初筛阳性人员可以从上海坐动车离开、疾控女领导声称新冠跟大号流感没什么区别。高龄父母染疫也别害怕在家隔离就好了等等。这跟全国的防疫步调完全不一致。

疾控女领导的录音在网上引起一片“叫好”。颇有为下一步开放共存做铺垫的意味。但是与之割裂的是,上海抗疫求助信息里面,很多人在为自己年迈的父母长辈感染阳性求助。希望能尽快救治。哪怕轻症和无症状。

目前上海单日阳性感染者8000多例,已经超过香港。而且香港的数据还包含居民自己抗原检测的案例。上海不是进行了市民抗原检测吗?这方面的数据呢?没看到有后续。

香港4月2日的数据。其中2189例是市民快递检测阳性呈报案例。上海之前的抗原检测数据没有公开的报道。

上海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高风险地区,但多地均将上海全境当成高风险地区。这就破坏了风险地区等级的评判互信。

我个人对上海是否选择共存没有任何意见。目前来看,上海的决策层和专业人士都倾向于共存。凡事做了就要自己承担结果。但是请严格管理离沪通道,不要将疫情外溢。很多小地方没有这个资源经不起折腾。


user avatar   cheng-feng-po-lang-de-ye-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很多省区已经对有旅居史的老乡开启集中隔离14天待遇。

而且严查通过高速等不方便管控方式来的。并且有不少地方对隐藏行程,通过中转方式来的老乡给出了举报悬赏。

只要外溢问题解决,老乡们一天7千还是7万,与你何干?


user avatar   liulangdeha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次看着像真拐点了。


user avatar   feng-chen-yi-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香港昨日新增4475。

不愧是国际大都市,方方面面都要领先。




                 

相关话题

  印度的新冠新增确诊比高峰期减少了很多,这是群体免疫成功了吗? 
  只有停摆全市核酸才是现在上海唯一解决的办法吗?会有更好的办法吗? 
  有哪些「比你还大的老牌国货」,能真正被称为国货之光? 
  怎么看待上海南汇方仓的隔离条件? 
  浙江绍兴一生鲜超市现 20 余例阳性病例,其中 5 人疑似为商户,目前情况如何? 
  什么是“长期新冠肺炎(Long Covid)”? 
  如何看待 G7 峰会接待酒店 13 人确诊新冠?目前情况如何? 
  12 月 27 日云南西双版纳一游客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目前情况如何? 
  请问下长春现在真实的疫情怎么样? 
  如果本科学校不太好,考研考到上海211,再出国镀金,之后留到上海工作,能有好的发展吗? 

前一个讨论
乌克兰外交部并未承认乌军袭击俄罗斯别尔哥罗德油库,真实情况如何?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新冠病毒是莫德纳制造的”热贴突然被删了?





© 2024-05-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