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江苏徐州规定企业因停工停业发不起工资可延期 30 天支付,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第2页

                    

user avatar   cheng-qing-q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来看下主要国家和地区因为疫情影响员工工资的处理方式

1.新加坡

受到疫情影响的企业给员工发薪水,政府补贴不超过一共4600新元(差不多RMB2万多元)中75%,相当于企业承担25%,政府承担75%。

2.美国

美国最简单,直接给低收入的家庭发钱(年收入7.6万刀都是低收入),成人1200刀,儿童500刀;

关于美国具体可以看 @RoseofVersailles 有总结

关于美国恶意发钱的情况 @杨沐梓 总结的更全面

3.英国

英国和新家坡一样是补贴雇主,补贴其工资的80%,最多不超过2500英镑。

4.德国

德国是补贴个体户和小微企业,也不管你怎么用,就是每个补贴1.5万欧元。

5.法国

法国是按天算,每人每天32欧元的补贴

6.加拿大

对于被隔离的直接补贴573加元/周(折合人民币接近3000元)

7.韩国

韩国比较穷,每户只有30-50万韩币的补贴。(约1700-2800元人民币)

8.日本

受到疫情影响的发补助,补贴标准是每人每天最高8330日元(约500元人民币)

9.中国香港

每人直接发一万港币,和美国一样简单直接粗暴。

10.中国大陆

延迟1个月发工资

相对来说我还是觉得中国的做好,毕竟按照老胡的说法都发钱基本上等于都不发钱嘛。


user avatar   gu-she-shan-tou-wo-yu-j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啥不是政府“垫付”,再让企业还,而是直接让企业拖欠?

企业困难,普通老百姓就不困难?


user avatar   cao-ling-er-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动作,很刺激。

传统认知上,咱们国家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老百姓过日子,那叫一个会存钱也能存钱。

在这种认知下,拖一个月工资而已嘛,又不是说不给,小事情。

但是情况已经起变化了。

咱们也不用江湖上乱七八糟的数据了,看央行去年给的,中国居民杠杆率达72%,负债超60万亿元。

这感受不明显的话,那可以看年轻人存款嘛,根据尼尔森的《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只有13.4%的90后零负债。

意思就是,我们以前总说美国人那是每个月工资来了立马就付账单了,其实这个现象在咱们国家也出现了。

在不断强调内需重要性,放纵消费主义和房贷扩张的情况下,一部分人群缺的,就是这一个月的工资。

当然你可以说这比例很小,也可以说还可以继续掏父母的钱包,但是咱们国家大啊,一小部分比例对应的也是很大的绝对数。

这就给造成连锁反应提供了基础。

再者说,咱们国家做事情定政策,都有一个试点的惯用操作,有些试点是明白的说出来,有的试点是地方硬着头皮做了以后看到效果了被追认的。

不论怎么说,咱们国家各地不是松散的邦联制度,各州有各州的法律,自己玩儿自己的,所以怕的是其他地方看到徐州做了,上面没什么反应,有点默许的样子,各地就都开始跟进。

根据政治学上的泥石流理论landslide effect,很快就会有地方常识突破一个工资支付周期,试试40天,再试试60天……

这就给造成连锁反应提供了基本盘扩大空间。

那这有什么深远影响呢?

看合订版就是「受疫情影响,多地市民网上求助延缓房贷还款期限」。

说白了主要居民负债,那都不是买包包吃东西搞出来的,而是放在了房子上。

工资晚发,那有些人可能就会面临断贷问题,尤其是那些极限操作的人,或者本身就因为疫情经历过裁员缩编的人。

长远来说,其实就是一个购房欲望的问题,以前大家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工作,有进有出房贷总是能还的上的,哪怕有些行业不景气那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现在变成了有工作也不一定能拿到钱,这对购房信心还是有影响的。

而购房信心对国家经济意味着什么,可以看看最近各地想方设法变着花样放松购房限制,降低购房门槛上就可以看出。

退一万步说,咱们不说买房这种大事情,至少对于消费是个影响吧。

这波疫情对中国经济到底有多大影响咱们不好说,但是根据我的观察至少形成了一种民间普遍存在的「高筑墙、广积粮、缓消费」的心态。

现在爆出来的任何影响收入的新闻,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地区性问题,打击面是很广的。

又帮着老百姓紧了紧裤腰带。

都快勒出马甲线了……


user avatar   tu-teng-zhi-shang-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抱怨什么?你们家没有西北风吗?


user avatar   RoseofVersaill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有的答案 @思考的水 总结说“美国最简单,直接给低收入的家庭发钱(年收入7.6万刀都是低收入),成人1200刀,儿童500刀”。

大体意思没有错,但是和真实的救助规模比起来少说了太多。

疫情期间,美国政府通过了”The Coronavirus Aid, Relief, and Economic Security Act“,总计释放了2.2万亿美元的救助,下图总结了救助金的分发对象:

鉴于很多人懒,不想看,我勉强总结一下:

  1. 直接发钱:单身者,每人发1200刀。夫妻2400刀。每多一个小孩,再多发500刀。
  2. 失业救助(Federal Pandemic Unemployment Compensation):失业者,联邦政府给每人每周发600刀,各州政府还可以根据情况再多发一部分钱。
  3. 学生贷款免税:每个学生的助学贷款在支付本金和利息时,最多减免5250刀的税。
  4. 小企业低息贷款:提供3500亿刀的贷款给小企业主,缓解因为疫情造成的现金流断裂。

其中第4条很关键。联邦提供低息贷款,意味着小企业主可以避免现金流断裂,因此不会出现无法支付员工工资的情况。本质上是政府补助了小企业员工。

反之,如果是”企业因停工停业发不起工资可延期 30 天支付“,则意味着是员工在自掏腰包去补助小企业,小企业和员工之间形成”内循环“。本质上是政府把责任推给了企业和员工,让其“内卷”,自生自灭。因此,很多答案把矛头指向企业主,恕我不能苟同。


user avatar   handa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错误的做法:企业发不起工资,租客交不起房租,政府就把税收用来补贴。

正确的做法:企业交税后可不发工资,街上的小饭店不能经营,但个人仍需还贷款。

脸都不要了。


user avatar   alexxiang-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企业可以拖欠一月工资。

银行没有正式发文说可以拖欠一月贷款。

税务部门也没发文说可以一月免税。

店铺也没说可以一月免房租。

衣食住行所有的花费并没有停止。

坚子哥说世界经济困难。

(1 条消息) 如何看待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世界经济已经很艰难了,有关制裁对各方都不利? - 知乎 (zhihu.com)


去年说因为疫情影响,美帝经济衰退。

现在2国每天感染人数要持平。那么。。。。此时此刻恰如。。。

美帝疫情期间懂王一月每人发1000刀,以度过难关。(至于说不能发钱的,我给科普下“全民发钱等于全民没发”是谎言吗?

以前遇到天灾要开仓放粮,减免1-3年税赋。

再不济有和珅掺沙子的粮食。

现在嘛,咱们疫情企业可以不发钱,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至于我们,估计唯一可以参照的就是齐大柱,去体制内,去参军。


魔都疫情为内地之最,超过武汉疫情。武汉全面封城2月。


魔都是第一大港口,前三工业城市,金融中心。是无数跨国企业的中国区办公中心。

魔都最近5年上车的人,每月背负2-3w房贷。

所以魔都不能全面封锁。至少影响全国的不能封,比如港口,比如上交所,比如各种金融。。。


至于徐州们,就再苦一苦吧。。。

你说这事都能坏企业?怪资本家?

这就错啦。

都毁堤淹田了,怎么还要推改稻为桑?怎么南直隶不给胡宗宪粮食?


你问我应该怎么做,我有回答过。

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根本的解决办法,保障劳动者权利,提高劳动者待遇。加强二次分配,让钱到需要花钱人的手里。改善经济结构,别炒房别玩金融,真正的做到制造业兴国。----大家都知道肯定做不到。

中策:最直接的办法,多印钱多发钱,财政收了这么多年,补贴1-2月工资没太大问题吧?实在不行多发消费券,多减税,解决流动性枯竭问题。---狗说了“都发钱等于没发钱”。

下策:以工代赈(层层XX),提前消费/放贷(透支未来)。继续玩房地产(直接占GDP已经15%,上下游算上快1/4)。再苦一苦XX

很明显只能再XXXXX了。


当别人攻击你是1450,50w的时候,你最好是。

我希望是,但是我真不是。


同样,当全国嘲讽魔都的时候,最好你在的城市真的是魔都,而不是徐州。


user avatar   yang-mu-zi-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 @思考的水@RoseofVersailles 的回答,我想说关于美国给人民发钱这事儿,你们讲的还远不全面。

其实美国联邦政府给符合条件的居民(没错,不需要是美国公民)先后发了三次钱(叫Economic Impact Payments, EIP):

第一次个人发1200美金,每个儿童(低于17岁)再发500美金,于2020年四月开始发放。

第二次个人发600美金,每个儿童(低于17岁)再发600美金,于2020年十二月到2021年一月开始发放。

第三次个人发1400美金每个受养人(dependent,这次不止儿童了,成年受养人也包括在内)再发1400美金,于2021年三月开始发放。

三次发放的要求都是个人AGI(Adjusted Gross Income, 即调整后总收入)低于75000美金,如果夫妻共同(Married Filing Jointly)报税的话则是150000美金。

所以其实发放范围远不止低收入家庭,还包括了相当数量的中产阶级和个体户

仅通过这个EIP:

即使是没有儿童和/或受养人的个人纳税人(Single Filer),三次累计也可收到3200美金,按照2021年4月汇率,约合20800人民币(6.54汇率)。

而如果一个美国传统四口之家(夫妻+儿女二人),则三次累计可收到11400美金,按照2021年4月汇率,约合75450人民币(6.54汇率)。

个人认为,这在大灾面前,属于应该学习的先进经验。

虽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通胀,但对很多美国人来说,也确实解决了燃眉之急,起到了纾困效果。

但某编比我中肯,“都发钱等于都不发钱”,呵呵。


user avatar   zhang-ting-60-69-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公平起见,房租是不是可以延期,信用卡是不是可以延期,房贷是不是可以延期?

银行也困难,但银行可以破产,老百姓是不是要跳楼?资本家玩砸了可以拍屁股走人,老百姓玩砸了就得血溅当场。

公平吗?


user avatar   wang-ke-dan-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企业端:提供商品和服务,换来营业收入,向政府纳税,向社会提供岗位。

个人端:向企业出租劳动,换来收入,向政府纳税,向企业输出消费。

了解这个关系以后,我们看大环境,在疫情之前,我们经济体几乎年年被搬出来的一个词:扩大内需,消费不足一直存在,疫情只是加速了居民钱包枯竭的速度,真正的原因来源于过去十几年信贷扩张和对居民储蓄和负债的挖掘,老生常谈了,这里就不详细解释这个过程了。

消费不足,或者说居民的储蓄和负债流向单一行业,那么其他行业获得的收入就要受到挤压,商品和货币流转中,企业的盈利能力一定不会太好,这是必然结果。而企业又是以盈利为目的创建的,没有消费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就无法承担税收和向社会提供岗位的能力,大家不要急着骂,民营小实体经济首先玩不过国企央企、其次玩不过大企业挤压、更玩不过退税补贴的外贸企业、最后连旁氏信贷的企业你都玩不过,但却贡献了最大的就业岗位,即便信贷扩张,你能分多少利益呢?前几年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句话:开厂办企业,不如买套房。假设预期收益都是100万,厂子可能容纳几十个就业,但房地产投资只是后来者用负债置换了前面人的收益,一个是做蛋糕,一个是分蛋糕。

普通人,相比于企业,更是最没有选择的群体,很多人加杠杆上车都成为了伪中产阶层,坐拥百万的房子却一刻都不敢休息,不敢生病,停薪?一两个月可能都扛不住,家里都可能没米下锅的,这几天的数据显示超过1万可支配收入就已经超过了99%的人,不要以为大家的平均薪资能有多高,抗风险能力都像网上发声的那么强,停薪的影响可想而知。

总结起来,消费不足下,即便没有疫情的冲击,这种内部循环中商品和货币的流转阻塞,长期都会积累问题,疫情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让很多问题都提前暴露了出来。而能改善内循环的有两条路可以走:1)凯恩斯主义改良的日本模式,即政府部门负债置换居民和企业负债或者压力,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居民部门的债务压力,这样就能维持一定的消费能力,维持内部循环不衰退。2)更根本的,也是更难的是分配改革,我国高速发展几十年,按道理积累了大量的发展红利,但最终却是企业没利润,居民没消费,甚至抗风险能力都在消失,只有一个解释是发展红利分配的不均衡,改善方法自然是分配改革,让居民分享到更多的发展红利,建立内部消费的良性经济循环系统。当然更稳妥的办法是两条腿走路,短期通过增加政府负债的方式缓解企业和居民的压力,长期通过分配改革实现经济内循环。




                    

相关话题

  什么是「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 
  长期出差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中国的景点门票定价合理吗?是如何定价的? 
  如何看待拜登政府将提议对美国最富裕的家庭征收最低 20% 的税,涵盖股票等资产的未实现收益? 
  《中国制造2025》会对中国整体经济形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朋友很少是种怎样的体验? 
  如何评价陈凯歌拍摄《妖猫传》耗资十亿建唐城,是否浪费? 
  2022年的情人节有哪些礼物推荐? 
  搞什么副业,轻松又真的能赚到钱? 
  如何看待模仿 17 元吃海底捞,只点清水锅和少量菜品,称服务员态度不好,佛山门店回应:不会区别对待?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在疫情宣传中,大家似乎开始反感把城市代称为「热干面」「生煎包」了?
下一个讨论
华为再成立十大「军团」,孟晚舟出席授旗仪式,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