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受疫情影响,多地市民网上求助延缓房贷还款期限,「因疫情推迟还房贷」有望成为共识吗?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ming-47-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继鹤岗之后,河南鹤壁,安徽淮南的部分老城区也有了几万一套,均价1000以下的房子。

考虑到中国没有房产税,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出的老城区,房价跌到1000-2000,5万一套是合理的。

500以下除了东北地区有取暖费压价,未来几年可期,其他城市短时间内是很难看到的。

一二线城市郊区,像日本一样白送房子让人住,可能还要10-20年左右。

(这两天逛了下鹤壁吧,是我高估了房价的坚挺。根据多位吧友的历史留言记录,鹤壁去年房价在没有中介炒作时,最低数千就能买一套。部分老小区随着年轻人外流,空置率高达80%以上,但凡给钱就卖。)


实际上,排除炒作和哄抬价格,房价不应该超出建筑成本太多。

一个国家的平民,天然就有在这个国家居住,安居的权利。

老龄化,人口流出地区,房价低于建筑成本也非常正常。

房子的建筑成本就在1000-2000,这个价格之上的大部分都是税费,以及房地产商金融成本和利润。


车企卖一辆车赚6000,车子的技术含量比房子高多了,

房企卖一套房赚10000-20000是合理的,超过都不合理。

按照房企高流转,全贷款,自己不出钱的玩法,卖一套利润超过10000都不合理。


user avatar   wang-tian-tian-91-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长期且大额的贷款,说白了是对家庭未来的一种利好和乐观估计。

可能很多购买者也猜到了风险存在,比如家庭收入不上升,但是没有预料到疫情这个未曾想过的黑天鹅。

尤其是房贷,还不是信用卡这类的债务,少了是十年,长了是三十年。在这个周期内,就要求家庭有一定的资金存储,有一定的资金来覆盖债务,或者至少有几个月的流动资金。

整个房贷,对人的压力,对经济的负担,还是挺重的。当签订完合同的时候,就意味着同时要做好还本付息的长期准备。

房贷,意味着一笔还本付息的长期债务,意味着一个家庭的长期储备,仿佛是达摩克里斯之剑,高悬头顶。

如果是支撑不下去呢?那可能就是法定程序了,起诉,还本付息,债务加速到期。

尤其是到银行起诉提前还款的那一刻,感觉真是挺难的,一般的金融借款合同,诉求都是一致的,贷款加速到期,对房屋享有优先受偿权。如果还不上来,那么房屋就进入了法拍的步骤。

因疫情推迟房贷这个提议,不是没有可能性,但是感觉难度还是很大的。合同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背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为有效合同。各方当事人均应该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因为按照法律上的意见,房贷的前提是存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仅从合同的约束力出发,以疫情抗辩不还款或者推迟还款,只能说是一个抗辩理由,但也是非常严谨且存在难度的。

即使是认为房屋买卖合同中的轻微违约行为不必然导致合同终止,但是如何认定轻微违约,是几个月,还是多少时间。这几个月之后能不能长期稳定还款,依然是一个问题。


user avatar   gududat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结构性危机只能延缓而不能避免,只有完成爆发过程才能出清,等着看吧。


user avatar   tai-yang-zai-dong-bei-sheng-q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不好办,现在的人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嘛!还不上房贷不会自己想办法吗?下面我给你们提供几个好办法,保证能够满意。

1.出租游艇。一艘好的游艇,每天早说也有3万块,只要把自己家闲置的游艇出租出去不就可以解决房贷问题了吗?

2.买房要用全款,不搞提前消费。我一直建议现在的年轻人,买东西的时候最好全款拿下,搞分期是不可取的。大家都看到,疫情期间那么多人身上没那么多零钱,没办法还房贷,所以说下次买房的时候不要贪小便宜,能全款买就全款买,省的以后费心。

3.公司收益分批使用,合理化运用,让自己收入均匀。有的人就是开公司喜欢做大做强,可是万一遇到经济危机,像今天上海一样,那就很容易造成现金流短缺。我这边的建议是,第一年每月开1家公司,一共开12家,每个公司收益按年储备。这样子第二年就能够每个月都能拿到1家公司的全年收益,保证了收入的合理分配,就没有了手头的紧缺问题了。

4.买房子的时候以自己的私募慈善机构或者有限责任公司的名义买,自己住。这样子房子的借贷就能在公司的收益支出那,而自己却能享受居住了。这边建议诸位自己基金会多学习卡内基基金会的运营方式,懂得用合法的方式解决问题。

5.买一家银行,然后向这家银行借贷即可。

所以说,问题从来都是可以解决的,只要你用心就行。


user avatar   gu-du-de-xiao-w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专家不是都说了嘛,可以把你闲置的住房出租出去,或者说开着你的私家车去外面跑网约车!想想为什么还不上房贷?不从自己找原因?


user avatar   squter1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题目是错的,一堆人以为没疫情经济就会很好云云。其实不然,疫情只不过是经济下行的遮羞布。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只有最开始的那么一下。就是2020年2月-5月这个时间节点,很多地方很多行业一刀切,不允许上班。然后在下半年,中国就缓解过来了。只有少数几个行业实在是没办法,只能完蛋了,比如跨国旅游业,国内还能到处飞。这之后,中国就没经历过整个国家级别的封城。很多人断贷的真实原因是,中国的经济周期率已经来了。国有资本和垄断资本挤压着个体户和小老板的生存空间,这些个体户和小老板承载了绝大多数的就业人口。个体户和小老板的员工,其实是买房的主力军。个体户和小老板他们的经济状况在疫情期间受到了打击,预期良好的那批人肯定咬着牙关也要上。其实大多数人只能借钱度过那段艰难时刻。疫情缓解过来后,经济并没有达到他们所预期的向好,迫于还钱压力。只能干些拖欠克扣员工工资福利和想办法让员工干牛马的黑心活。员工们没钱了肯定还不上款啊!有些员工受不了辞职了,小老板们没员工也完蛋了。大企业垄断资本也不好受,他们主要是割小老板的韭菜和老百姓的韭菜。韭菜根都没有了。经济当然不好了


user avatar   zhui-meng-ren-85-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银行是弱势群体,老百姓不还房贷那不是欺负弱势群体么?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我提过很多次银行的问题,但我个人是明确反对简单的推迟还房贷这样的措施。

我的建议是:


1、降息但控制杠杆,把贷款利息和利差降下来,比如基准贷款利率,现在4.x%,稍微有点溢价或者增加点担保就非常离谱了,现在什么经济环境?我的建议是贷款利率直接降到1%以下,利差可以阶段性的调整为趋近于0,特殊时期银行要担负起社会责任。如此,让所有借钱的人都收益,而不是只针对按揭的人。

但是控制贷款规模,避免因为低利息而让很多人反而增加杠杆。

这其实就是计划经济的手段,特殊时期,特殊手段。缺点也是有的,会造成供需失衡,倒爷和利益输送风险增加,就看管控力度了,有得有失,一个政策不可能全是优点。



2、无差别发钱,别再说什么都发钱等于都没发钱这种p话。不用太多,只需要每人每月发500块,有了这种预期就可以很好的稳定人心,同时很大程度上加速恢复经济循环。500✖️12✖️14亿=8.4万亿,不到gdp的8%,更是不到m2的4%,哪怕不增加财政负担全部依靠印钞而来,其中通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远远小于庞大的困难人群得到纾解所带来的巨大正社会外部效益。

还是那句话,特殊时期特殊手段,一个政策不可能全是优点。



3、如果只是推迟还房贷,则仅对借钱买房的人有利,相当于劫贫救济中产,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反而加剧社会矛盾。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这就是个防疫成本怎么摊的问题。

(再苦一苦内谁.jpg)


房贷这玩意,其实是个非常“优质”的债。

一,还钱的个体极多,一个小区里就有千把个。风险够分散,不会一个人不还就导致整个债权都完蛋;

二,勉强还在还款极限内。每个人背上个几十万上百万的债务,摊到二十年里,榨干到996的话貌似多数人都能还得起;

三,违约意愿相当低,分散的个体没有能力对抗银行和法院判决。


很不“优质”的债也有,例如徐州那个允许延期30天发放工资。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其实也是一种“债”:因停工停产而导致的企业亏损,其实也是债,是在直接支付防疫成本。

徐州的延期支付工资,翻译翻译,就是地方认为本地企业没有能力支付防疫成本。

“延期支付工资”,实际上就是把企业要背的防疫成本延期转嫁到了员工身上。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减缓了,那就是员工的压力上来了,吃存款。

如果是几百家企业吃存款贷款地下钱庄,那可能会有几十家吃不起,引发连锁倒闭。这就是劣质的债;

如果是几百家企业的几万名员工吃自己的存款,再兼职打工低水平就业一下,很可能95%的人能撑过这一个月。这种把成本分散转嫁,就是优质的债。

再苦一苦内谁。


任何防疫措施都会有成本,封控的成本尤高。

爱丁堡上海常态下一天GDP118亿,封控一个月起码损失1000亿。

我相信除了无脑翼赞党和不当家的小胖友,多数人说支持防疫时,已经有了支付这个成本的心理预期:

“线下买卖肯定会不好做,厂子的物流受限可能会影响订单交付,我的工资可能会减少,甚至公司都无了”。

但我们知道我国基层医疗体系就那样,老龄化也很严重,强制疫苗接种和特效药都没落地,这个成本我们必须支付。

政治账有时候就是要高于经济账。


但这个心理预期是有极限的,透支这个心理预期就是在透支防疫措施的生命周期。

所以有些人会弱弱地开始问:

“公家能不能支付更多的防疫成本?”

呼吁延期还房贷,其实就是呼吁公家支付更多的防疫成本,因为银行和土地财政说白了都是公家的。

而且这个“更多”也没多到哪里去,毕竟只是延期,不是不还。

很多家庭在买房的那一瞬间,房价和他们就没啥关系了,因为他们的财力可能三四十年里就是这套房,他们是刚需。

所以这其实是个挺卑微的诉求。


但是,我不是那么乐观。

开头讲了,房贷实在是个太优质的债。如果你是这笔债的债主,恐怕你也很不情愿松手。

小规模的、特例的批准延迟还贷,有可能;成定例的、流程化的、普遍的,难。

哪些地方可以推迟、哪些地方不推,就能让各地吵翻天;

决定推迟的地方,必然转身伸手要钱。规模稍一大,动辄每月少个几千万上亿,大账上无所谓,到具体银行和地方部门里就是重担;

执行的速度还有可能被有意放缓。

不仅是下面吵,上面也会有犹豫:小特例变大定例,这口子一开,会不会让很多人觉得房贷是可以找理由不还的?

拉高违约意愿会明显损坏债权的价值。


我有个情场老哥有句名言:看人真心不真心,就看他的钱和时间花在哪里。

防疫走到今天,有点内味。

我国民众是够真心了,很难在其他国家找到比我国民众更愿意支付防疫成本的了。

现在压力来到了另一边。


user avatar   cao-hao-peng-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可能

从银行这个口径讲,有点财务知识的朋友都很了解现在银行股的状况。

你说利润吧,银行妥妥是扛把子。

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利润高到甚至有时候能让你怀疑到底是美国脱实向虚还是中国脱实向虚。

但你再看市净率,就不一样了。

抛去那些有的没有的小银行,你看看这些传统四大行的市净值就好了。

农行0.53 建行0.64 工商0.59 交行0.48

平均一下,差不多就是打了个对折。

为什么?

因为资本市场认为银行股底层逻辑是房地产,实际上房产是不值这个价的,最多给你个一半的估值就算不错了。

这时候让银行延迟房贷意味着啥?

影响银行股价倒还是小事,这意味着银行过往面向个人客户的最优资产房贷已经不再优质了,那进而影响的就是抵押金额,可能银行就得要求客户追加抵押物。

金融风险瞬间有了。

所以银行必不可能愿意。

接下来不愿意的还有地方财政。

大家都清楚地方财政现在土地依赖度高,现在一个劲地吹风房地产的状况。

郑州、福州、兰州都出了相应新规,还有什么房地产“能者上,不能者下”的口号,这时候正是敲锣打鼓大干一场的时候。

这时候你说房贷延期。

雷布斯们有话说,这特么绝对是来捣乱的。

地方正愁房地产市场信心不足呢,想办法用货币化棚改拉需求呢你这时候来一波房贷延期。

砸盘也得讲究个策略

当然,照着疫情发展趋势,你要是大规模开始断供了,兴许法不责众闹到最后捏着鼻子也就默认了,但实际还钱还是必须还钱的。

当然,你这时候要是发问为什么短短十年我国就从全世界闻名的高储蓄国家变成现在中等负债国家了。

那我也真不清楚。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俄罗斯大选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在选举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毛时代的给落后国家支援的政策是不是个好政策? 
  吉利进军手机业务,项目落户武汉,对市场将有何影响?你看好吉利的手机业务吗? 
  美国有文化吗?美国文化究竟体现在哪里?为什么连欧洲人也看不上美国短暂的流行文化? 
  电影《亲爱的》原型孙海洋的儿子找到了,你有什么感想?防止儿童被拐卖,我们还能做哪些? 
  如何看待 7 月 29 日,鸿星尔克发紧急通知:系统崩溃,恳请退款,仓库已售空? 
  美国煤炭价格飙升至 12 年最高水平,达到每吨 89.75 美元,系什么原因导致?或将带来哪些影响? 
  如何看待北大金融学硕士因考公成功而辞去基金经理工作? 
  如何看待「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 
  欧盟委员会主席称「希望乌克兰加入欧盟」,但对乌克兰提出的「快速入盟」请求未置可否,这透露了哪些信息? 

前一个讨论
现在一个物种的灭绝真的不会对人类造成影响吗?还是像一些人说的,这是物竞天择的结果?
下一个讨论
你们觉得现在普京有什么想法吗?





© 2024-05-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