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当初崇祯帝没杀袁崇焕 ,或是崇祯像宋朝的皇帝一样暂避江南,大明会怎样? 第1页

  

user avatar   sui-kuang-feng-q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崇祯或太子跑到了江南,那么明朝江山大概还是有希望的,至少满清应是没有机会奴役国人了。满清窃据中华大地期间,华夏停滞不前两百余年,这一点上,无论如何满清是有原罪的!

南明政权之所以失败,最大的问题就是法统不正,而并非明军没有战斗力或南明皇帝能力不行诸如此类的原因。

郑成功手下的明军,未据台湾前,仅有金厦一隅之地,亦一度差点收复南京,可见明军军事实力其实是不差的。

其实从满清入关整个事看来,是一件阴差阳错的悲剧。

李自成攻陷北京,当时后金仍在关外,按当时天下人的理解,仍然是汉人王朝,无非就是朱皇帝换成了李皇帝,对于汉族地主阶级来说,并非不可接受之事,大概崇祯也是这样想的,留下一句“勿伤百姓一人”,自挂东南枝。

但是,意外来了,吴三桂居然弃明投靠了后金,把山海关送给了多尔衮,满清真是笑掉了大牙,吴三桂这个卖国行为极其恶劣!因为在此之前,无论北方汉人之间如何打生打死,北方汉人的军事力量一直是高于满蒙联军的,且汉人军队据有山海关这样的形胜之地,天然对满蒙骑兵有极大克制。

吴三桂一投敌,北方汉军中最有战斗力的关宁铁骑归了满清,此消彼长之下,北方的战略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满蒙军由原来的弱于汉军摇身一变,成了强过汉军了。

所以李自成才在山海关下,被满蒙与吴三桂联兵夹击,岂能不败?

至此,中国北方汉人力量真的就是再无回天之力。

李闯的败亡,是士大夫及地主统治阶级者们意想不到的,旧的皇帝上吊了,期待中的新皇帝看来也靠不住了,传说中的野人们也入关了,形势大大地不妙了。

如果这时崇祯或太子真的跑到了江南,振臂一呼,必然应者从集,也不会有什么唐王鲁王各种王之争。无论崇祯或献愍太子都是法理正统,当时南方民心,仍属大明,中国精华之地,仍在大明,七成以上的人口,八成以上的经济还在明政府手中,事情还大有可为。

明廷正统仍在,那么北方汉军也不会争前恐后地向满清投降,南北完全可以形成持久战和消耗战,拖也能将满清拖死。

战线维持,西边守好汉中,以秦岭天险据敌,中原守襄阳和淮河一线,东方郑成功海上力量时不时袭扰一下天津和山东,南北双方展开拉锯战。

最重要的是,此时大明南迁,已没有了宗室之累,也没有漕运之弊,农民军也被击败几乎烟消云散,以前的包袱都没了,政治架构南京自有一套现成的政府,再学学南宋大开海运,被迫提前进入大航海时代(此时正当其时),最终翻盘北伐收复失地也是大有可能的。

南宋之殇,是因为遇到了BUG一样的蒙古骑兵,就算如此,南宋也坚持了数十年之久,至明时,局面是完全不同的,大炮等火器已经登上历史舞台,即使那时大炮太重野战用途不大,拿来守城确实是一等一的利器,其实到明末,骑兵对步兵的克制程度较之南宋已经大大缩小了,我们伟大的航天先驱者万户先生都在玩火箭了,火器时代已经到来,随着世界的发展,与海外交流的加深,满蒙的骑兵优势其实再也没有几年了,可惜啊可惜!!!

所以,为何崇祯要上吊煤山呢,他这一死,死出了中华大地两百多年的愚昧与落后啊。


user avatar   yisuo-yan-yu-ren-ping-sheng-13-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袁崇焕想不想带兵进北京,其实明朝政府非常清楚:

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

崇焕自招云:“遣散援兵,以为京城内溃,不意尚守得定。”即是言而寸斩有余矣。


user avatar   wang-yang-42-2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灵感来源于南明弘光朝“南渡三案”之一的假太子案)

1644年,北京城破,崇祯帝朱由检死。留都南京官员分为两派,一派拥福王朱由崧,一派拥潞王朱常淓,内讧一触即发。驻南京的锦衣卫指挥使冯都督,得到一个南逃的千户的报告,称太子朱慈烺已经出逃,化名“王之明”,流落在北方,冯都督在与东林党钱部堂商议后,即决心派出四大高手,北迎太子南下,早定国本。

四大高手(暂命名为赵甲、钱乙、孙丙、李丁)奉命北上。为首的赵甲原是赵靖忠的“义子”,因其义父投清,不被信任,发配至南京孝陵司香,此时无人可派,只好由他领衔北上;钱乙是钱部堂的本家,临行前钱部堂与他交底,说东林党上下一致,决心拥立潞王,为保潞王能顺利即位,因此,钱部堂密令,让他无论真假,都得除掉“王之明”;孙丙一心报国,欲迎回太子,定国本共抗满清;李丁本是李自成部下,归明后态度暧昧,与江北四镇中的李总兵有旧,他在此事中秉承左右两策:如果是福王或潞王即位,他便杀了“王之明”邀功输诚;如果这两王内讧不止,都不能即位,他便挟持“王之明”南归,成为“定策元勋”。

四人北上不久,得知福王已即皇帝位。这一消息令四人不得不重新设计自己的计划。赵甲认为,福王即位,必会将“王之明”认作“假太子”,因此无论真假,他都要杀掉“王之明”,才能在新帝面前邀功请赏;钱乙明白,一旦福王立稳脚跟,去翻当年旧案,他们东林党便死无葬身之地,于是他转而与孙丙合作,保住“王之明”;李丁见福王即位,于是决心杀“王之明”邀功,而孙丙则陷入两难之中。

四人虽各怀心思,但首要任务是找到“王之明”。谁知“王之明”却自己冒了出来。四人于是分别见了“王之明”。最后,孙丙、李丁转而结盟,要杀“王之明”,而赵甲、钱乙则护卫“王之明”回到南京。四人在途中几番交手,最终,孙丙被擒,李丁逃走,赵甲、钱乙,带着“王之明”和重伤的孙丙回到南京。

“王之明”到南京,果然掀起巨浪。已即位的福王,如今的弘光帝下令会审孙丙、让其明白回话。

孙丙于是交待出:经他与“王之明”会面,与保护“王之明”后,发现“王之明”是清人的奸细!他受命于降清的赵靖忠,为的就是掀起政潮,瓦解南明。

于是,各方再度开始争斗。曾经的拥福派首领马阁部最终保护孙丙,为的是将“假太子”“王之明”彻底斗垮!而钱部堂、冯都督再命赵甲、钱乙杀掉被保护在马阁部军中的孙丙。

最终,二人如愿已常,杀入大牢。正要得手之时,李丁杀出,赵甲也突然反水,三人杀掉钱乙,救出孙丙。

原来,二人早已决心降清。他们敬重孙丙,于是想劝他一同降清。

孙丙此时,生无可念,自杀了。

数月后,南京城外郭,观音门外。

“王之明” 、冯都督、钱部堂,以及大大小小的官员在滂沱大雨中跪在地上。

清军要入城了。 他们是来跪迎的。


user avatar   shen-jian-ling-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




  

相关话题

  崇祯死后的南北太子案,哪个是真的。我觉得南北太子都是真的,对不对? 
  万历皇帝的母亲什么时候去世的? 
  如果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拍成电影会有怎么样的效果? 
  明清小说家是怎样确保自己的版权和收入的? 
  对李成梁与张作霖,两代东北王如何评价? 
  请问大佬们一下,清朝相比于明朝在那些方面是有进步或者说是做的更好的?理性提问? 
  为什么明朝的土默特入犯地点在辽阳? 
  袁崇焕本质是什么样的人? 
  崇祯为什么不与李自成讲和呢? 
  今内蒙古的巴彦淖尔至包头、呼和浩特一线的黄河以北的河套地区在元明时期是个什么情况? 

前一个讨论
万历皇帝争国本,为何不直接废后而是不断的折腾?
下一个讨论
如果你是天启五年的探花、孙承宗的学生,崇祯十一年时任兵部侍郎、南直隶巡抚的你,该怎么挽救大明或南明?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