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在他的灵柩运往昭陵那一天,长安城外,举世同悲。
汉人泪流满面,而那些异族的使节们,则用他们自己民族的方式为“天可汗”送行,割发,划面,伤耳,就在这个时候,一位高鼻深目的突厥人,从满地鲜血中走出,不仅毁容自残,而且恳求新皇李治,允许他自杀殉葬,为先皇守陵,做出了毕生之中,最像突厥人的一件事。
李治并没有答应他,因为李世民死前明确立下遗嘱,不许这些忠心耿耿的臣子为他殉葬,让他们好好地活下去。
可是六年后,阿史那社尔还是死了,高宗下令,把他和贞观年间归附的其他13位外族君主,雕刻成石像模样,树立在昭陵墓道上,在现在已经确定身份的昭陵73座陪葬陵里,阿史那社尔的位置超越了李世勣、尉迟敬德、程咬金等贞观朝著名人物,在众武将里,埋在了离太宗最近的地方。
最终,他还是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这位突厥王子,一生飘零,直到遇到李世民,许他以重任,将亲姐姐嫁给他,士为知己者死,从此阿史那社尔带着一腔热血,开始为大唐南征北战,平高昌,破高句丽,灭薛延陀,贞观21年,他率领唐军征讨龟兹,大破处月、处密部、占龟兹都城、大拨换城五座城邦、击退西突厥于碎叶川西、虏龟兹国王和贵族,押于阗国王入长安。。。大唐的实力震动了中亚,700多城争相归附,疏勒、于阗、安国抢着犒军。阿史那社尔在西域设“四军镇”,高调宣布“主权在唐”,400多年后,中原王朝的旗帜终于又一次飘扬在了大漠绿洲、天山雪岭。
而这样的异族将领,在当时的盛唐,还有许多许多。
没有民族之分别,没有相貌之区隔,没有文化之偏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唐人。大唐以广阔的胸怀和海纳百川的气度接纳他们,而他们也以大唐的前途与命运为己任,君以国士遇我,我必国士报之,所以肝脑涂地,舍生忘死而不悔。
泱泱大国,何以不兴?
这就是盛唐气象。
谢邀。
军事上如何威震绝域、君王们如何雄姿英发,就不说了吧。
梁启超先生说中国古代史书,多是帝王家传。就这意思。
如果仅以开疆拓土、震慑异邦为荣,则左宗棠平定新疆为近古以来大事,但也不好说同治年是盛世吧?蒙古帝国拓地无数,可以说是盛世?似也未必。
宋岩先生论述认为,唐国土面积顶峰,是7世纪时,最多达到1076万平方公里。
但开元盛世,却是在8世纪,玄宗朝。国土面积没那么大了,玄宗朝的军事成就未必有太宗高宗时期那么伟大,实际上,玄宗朝初年还跟异域搞和亲呢,不像贞观朝是直接打。
但那是真盛世。
打得别人怕,不难。让别人服,就不是单靠打了。
至于盛世气象,更是自内而外散发的,是老百姓自己感觉到的,而非对手的敬畏散发出来的。
盛唐气象,若以玄宗朝初年为范本,大概就是:
人民(注意是人民,而不只是君王),因为安全感过剩,得到了抬头挺胸的自信吧。
杜甫写开元盛世,也不写绝域军功。而是: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 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这些词大家熟透了,觉得是套话。但还是说说吧。
小邑犹藏万家室。
人口丰足,且相对集中。为什么古代人口集中难得?因为古代城市不耕种,更多是消费手工业品。人口集中,说明有足够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大家也有闲钱消费,不会去逃荒。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民以食为天。有吃的自然要紧。稻米粟米都白,说明什么?一成果丰硕,二稻米有精加工了。公私仓廪俱丰实,注意这个俱字。公家仓廪丰实,可能是征敛多。私家仓廪丰实呢?民间也有钱,而且说明公家不盘剥。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各色唐传奇,都有旅行者的传奇小说。唐朝旅行很热闹。
哪位说了:旅行代表什么呢?
答:一,有闲钱。二,治安好。三,基建路况好——古代没有车和高铁,靠车马驿站走的。
另一个记载:
“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 ——郑綮《开天传信记》。
你路上掉了东西,有人给你捡回来。你走在路上,不用带粮食,因为随地都有供应。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天下朋友皆胶漆,读唐诗的诸位都注意到了。贺知章对李白,杜甫对李白,李白对汪伦,李白对孟浩然,等等等等。
唐诗对朋友珍惜,但又很大气。高适说“天下谁人不识君”。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朋友之间没那么哀戚磨叽,气象奋发,看得很远。
圣人奏云门?玄宗朝,贵族也爱音乐啊,也亲自演奏啊,也很懂得与民同乐啊。
这些都是为什么呢?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一百多年太平时节,大家被惯舒服了。
知道太平多难得么?宋仁宗死时,辽国人都哭,所谓“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道宗耶律洪基——嗯,萧峰的结拜大哥——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四十二年不打仗就值得哭一哭。盛唐可是百多年没有大灾变,没有大分裂。高宗、哲宗、睿宗和则天大帝当然也乱过一阵,但多是宫廷政变,老百姓没吃太大的亏。
盛唐气象,发之于诗歌,是超逸宏伟开阔。发之于文化,是兼容并包,万川入海。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万国来朝,皆能为我用。高仙芝、哥舒翰、李光弼、黑齿常之——这些都不是汉人。
这种兼容并包的根基是什么呢?
是持久的平衡,与,安全感。
军事上成功,不难。中国历代许多朝,都有过军事上的对外辉煌。打赢了,把别人打趴下了,厉害厉害。
但军事上的成功之后,能持续令周遭服气的,是上轨道的政治和经济,对周边的镇抚,是相对开明的统治和制度。
玄宗朝与周边和亲后,张九龄建议玄宗:将中央干部外调训练行政,将地方干部升进中央,使互通有无。裁剪员外官,精简机构。打压权贵。看:那时类似的条例是可以直接上奏并得到许可的,而不会被派系之争摧毁。
一朝的精神气魄,不是凭空而来的。
平衡,安全感,丰足,开明,安全。而且得保持久一点。
久而久之,人民太平惯了,有吃有喝有玩。文化人也有气象,有风范,敢旅行,敢玩,敢吃,敢喝,敢说话。于是抬头挺胸。长安城里都是外国人,不怕不怕。抬头挺胸,这里是大唐朝嘛。
从根子上说,这种泰然自若、登高望远的气象,就来自安全感。
这就是盛唐气象了。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