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香港商科硕士申请,GMAT和实习哪个更重要? 第1页

  

user avatar   awliu-xue-jiao-yu-zhong-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导师背景
香港科技大学投资管理硕士,中山大学金融学学士。
DIY完成研究生申请,方向为港三商科项目。申请期间收到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offer,香港中文大学面试资格(放弃)。
想咨询香港商科申请的话,我很乐意分享选校、网申、文书、面试等的经验。

前言

近日开始收拾离家到香港的行李,忽然想起去年的今日还是在迷茫和忧虑当中。

想想这一年走来确实经历和收获了太多,姑且借这个机会记录也算分享一下自己的这段经历吧。

背景简述

本科

中山大学

GPA

4.1/5.0(排名7/175);

IETLS 2017年9月(备考40天)

7.5

(Listening8, Reading8.5, Writing6.5, Speaking6.5)

GMAT

720

申请情况

【申请项目】

香港科技大学IM
香港大学MFin
香港中文大学MScFin(放弃面试资格)

【Offer】

香港科技大学,投资管理(Investment Management)
香港大学,金融硕士(MSc Finance)

迈阿密点燃了我的留学热情

我第一次萌生留学的想法,还是在大一暑假参加美国迈阿密大学的暑期学校项目。

在美国一个多月的学习中,开放式的小班教学、自主性的小组合作以及零距离的师生关系让我对境外留学产生了强烈的渴望,并让我默默立下留学读研的目标。

在随后的时间里,我不断了解在香港、英国、美国地区读研项目的情况,对在金融市场更加成熟的地区升学的信念愈加坚定了。

直到今天,我依然很庆幸自己当年的这份“冲动”,毕竟一路下来我愈发认同留学申请“越早越好”的理论。

追梦之旅注定不平坦

在确定好留学的目标后,就开始了长达三年的“追梦之旅”了。

在大一大二打好了绩点的基础,并咨询了许多师兄师姐后,大二的暑假我正式敲响了留学申请周期的战鼓。

作为商科学生,我被师兄师姐们再三提醒要早准备好满意的标准化考试成绩,因为除了雅思/托福的语言成绩要准备,我们还有GMAT这个大老虎要打。

① IELTS

雅思首战7.5的成绩,对我来说是个惊喜但也是意料之中。为了增加自己的压迫感和专注度,我在暑假一开始就报了9月的考试。在短短40天的假期中,我坚持每天5-8小时的学习强度,依照计划进行规律性学习。口语和写作,是雅思大多中国学生最为头疼,也是卡小分最多的两项。

针对我最没把握的口语,我坚持每天跟着模拟练习软件进行练习,同时针对常见口语话题进行材料的归纳和词群句群的积累。如果说反应和发挥决定雅思口语能否拿高分,那前期的准备和积累就是为高分投一份保险。

针对雅思作文的训练,我采用前期多想少写,后期限时多练的方法。前期训练,我更多是看范文思考内容和架构,然后进行对比学习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去积累模板、提分方法和了解雅思写作评分的偏好。而后期,则是每天进行一到两套现时的练习来锻炼自己短时间的内容输出能力。

在考试之前,我从不会去猜测自己能拿到什么分数,完全是抱着先体验一下的心态去的。也可能正正是我这样放松的心态,让我能有沉着冷静的发挥和拿到满意的成绩。很多后来准备雅思的同学和师弟师妹都来问我,一战雅思考前要干些什么,我都淡然地告诉他们,“去吃饱散个步睡一大觉啊”。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我在开玩笑,但事实上我始终相信平稳的心态在任何考试中都是最好的武装。

② GMAT

在轻松攻下雅思后,我满心欢喜地以为GMAT也是纸老虎。在大三第一学期和寒假断断续续自学了三个月之后,在多次模考都上700之后,我信心满满的参加了第一次考试。但当在成绩出现在计算机屏幕的时候,我愣了几秒钟,然后急促又羞愧的按了放弃成绩,跑了出考场。

当时,我身边不少准备申请的同学都拿到了满意的标化成绩,在准备刷实习、找中介了。一想到自己首战的成绩和目标700分还有这么遥远的距离,我深深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能顺利留学。

之后几天,我每天呆在房间里发呆迷茫和瞎想,一边害怕自己会不会二战三战都还是一样糟糕,一边看着身边优秀的同学在顺利地一步步向梦校前进而焦虑无比。经过了几天的沉淀,我终于想通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也走到了这一步,与其每天什么都不做在那瞎操心瞎焦虑,还不如尽力试到最后一刻,只要还没结束申请就不是终点嘛。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面,我制定了每天8-10小时高强度的复习计划,并有意识地从盲目刷题转向归纳总结。我每天都会花大半的时间来归纳和各类题目的出题逻辑和总结方法,重新再看刷过的题,去分析每个选项和答案解析。针对自己薄弱的项目重点钻研,不求刷题但求钻透。

现在回顾GMAT的学习,我认为把题目逻辑吸收转化为自己的逻辑确实是最为关键的提分方法。

终于,两个月后再次从考场出来的时候,拿着手上的成绩单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标化成绩每年都是阻碍很多同学申请留学的一大难关,在我们“杀鸡烤鸭”的过程中可能我们会不断的怀疑自己,会在忧虑中萌生放弃的心。但既然这条路是我们自己想走的,不再试多一次又怎么知道下一次不会成功呢?

③ 选校定位

转眼来到大三的暑假,申请季已经悄无声息地开始了。这时我的绩点和标准化考试成绩都准备好了,也正在实习来提升软实力。看似事事顺心的我在这时,却再次陷入了迷茫。

虽然很早确定了要去留学,但去哪里读什么项目好呢?申请应该DIY还是找中介呢?文书到底有什么又要怎么准备呢?

冥思苦想几日几夜后,我最终决定只申请香港地区项目,许多同学知道了都异常惊讶。在他们看来,以我的绩点和标化成绩绝对应该往英美一线项目冲刺。但站在我自己来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规划中的发展路径,选择香港三大高校的金融学研究项目是最符合我的需求和志向的。

在研究择校和地区选择的时候,会有很多建议和咨询不断地向我们涌来,但时至今日申请季结束了,我依然相信留学最重要的并不是哪所学校排名最高,哪个项目资源最好,而是对自己而言最适合的是什么。

④ DIY OR 中介

而另一个每年留学申请出现最多的问题,恐怕就是选择DIY还是找中介。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因为每个人适合的方式都不一样。申请留学目标地、择校复杂程度、自身英文水平和时间精力等,都是影响选择哪种方式的因素,毕竟只有适合自己的那条路才是最容易成功的。

而我个人,在结合仅以香港地区为目标以及自身情况后决定了以DIY或半DIY进行申请。这条路注定是要比请中介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当中辛酸只有自己懂。但客观来说,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而且最能信任的人,同时还是对自己一大锻炼和提高。

⑤ 文书

这时问题又来了,申请文书有什么各要怎么写?

由于没有中介的帮助,我只能一边咨询前辈一边搜索各类平台和数据,也因此拖拖拉拉了一个月有余。由于香港的留学申请多年都是“越早越好”机制,看着网申开始的日子越来越近,被时间鞭策的压迫感也随之加剧。磨磨蹭蹭了一个多月我才终于写好了一份简陋的简历,然后给了几位相熟的前辈看和修改。可学长学姐们不是学业紧张就是工作繁忙,通常都只能粗略看一下然后提出一些问题和意见,整份文书的细节和内容还是比较粗糙。

接着我在图书馆泡了几天,不停上各个官网和各类平台做research后,修修改改不下十次,终于写出了一份前辈们都赞赏的简历。

现在想想,其实在开始写文书的期间,如果能提前有相关的协助或者咨询,让我有一个大概的写作思路和框架,或许就能大大减少时间的浪费,让我赶上最早的申请班车。

接下来,PS的撰写又是我整个申请最呕心沥血的一段了。近几年港三商科申请竞争的异常激烈是众所周知的,在众多硬件优秀的申请者中,能凸显个人特性的PS是一个赢得优势的绝佳机会。特别是对于一些没有面试的学校申请,PS是深度了解申请者的唯一一次机会,其重要不言而喻了。在查阅了大量模板和所谓的优秀文书之后,我发现PS并不存在标准答案,生搬硬套模板只会弄巧成拙。试着站在学校的角度看,他们期待的PS并不是一份加长版的简历,去看申请者的经历有多丰富和突出,而是去了解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去考察他的目标和特质是否符合学校,去探究这位潜在的学生日后能否做出什么贡献。

因此,在写PS之前我反反复复去研究各个学校的偏好和特点以及项目的信息,以求找到自己和项目之间的契合点。但找前辈们润色PS时,还是被他们狠狠批了我一顿,告诉我和很多申请人一样都犯了很严重的错误,PS写的太“浮躁”不够“实在”。学校招生办每年都要看太多的PS,他们已经看厌了那些天马行空的职业目标和夸夸其谈的个人特长,他们更在意的是从PS当中看到这个学生的成长、潜力和切实际有计划的目标。

认识到这个问题后,我沉下心又进行了不下十次的大小改,终于完成了针对不同项目的“定制版PS”。文书的准备是每个申请人都应该异常重视的一步,在文书中凸显自己的优势和实力当然是重要的,但作为过来人衷心希望各位准备申请或正在准申请的同学能多找有经验的人在事前提供咨询和建议,为文书润色和纠错。多一个人的打灯和指路,能让你在申请的路上走的更舒适和心安。

⑥ 网申+面试

在网申和面试的阶段,如果要谈经验,我还是一定会说“记得记得多问有经验的前辈”。

网申可以说是申请中最简单不过的步骤,但其实又是最容易出错的一步。由于每间学校网申的内容和问题设置都各不相同,同时中国和境外的教育体制的不同,我们在填写网申信息的时候常常很难理解网申表格里到底想要问些什么。所以多问有经验的前辈来准确理解网申表内容是绝对有益无损的。

而在面试的环节,我认真准备的面试其实只有HKUST的两轮面试(HKU无面试直接发offer;CUHK因时间原因放弃面试)。

HKUST和很多学校其实已经实现了线上面试,视频面试相比于现场面试常常会因为肢体语言的限制等而存在更多的不可控性,因此充分的准备和有经验的指导在这时就非常重要。

在两次面试前,我都会咨询和了解面试的大概流程,尽可能收集和整理往年的面试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情况梳理关键点。然后自己进行录像练习来调整自己的表情、训练语速控制等,最后和同学前辈等反复进行mock interview来训练面试的快速思考和口语表达。细节在面试中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深知,如何能在细节中提高自己的认可度是一门学问,也是为什么我极力推荐找有经验的多咨询多练习的原因。

可以说,面试是申请流程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如何把最好的自己展现出来,让面试官肯定并相信自己是最适合申请项目,这是最为重要的。

总结

回顾整个申请季,说白了最重要的事还是了解自己有什么想要什么,然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义无反顾地去追。

申请季的这段经历里确实让我经历和提升了很多,也希望我的经验或许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

留学申请是一场耐力赛,或多或少总有那么些关卡会让我们看不到前路想要放弃,或是在两头不到岸的时候焦虑不安。

无论你是曾经经历,正在经历,或者即将经历这些的同学,希望看到这里的你记得别为了那些还未发生的事情瞎操心,做好当下每一件能做好的事,要相信希望绝不会辜负今日努力的自己!

导师背景
香港科技大学投资管理硕士,中山大学金融学学士。
DIY完成研究生申请,方向为港三商科项目。申请期间收到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offer,香港中文大学面试资格(放弃)。
想咨询香港商科申请的话,我很乐意分享选校、网申、文书、面试等的经验。


相关回答:

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授课型商科硕士很难申请吗?

有没有自己DIY申请香港研究生的?可以具体讲一下过程吗?

去香港大学读研究生如何申请?

你是怎么申请到香港中文大学的?


user avatar   awliu-xue-ping-tai-zhong-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国内申请留学的同学数量很多,不过很多同学并不是很清楚该如何申请留学,以及如何进行申请的准备工作,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申请经历,希望可以帮助到那些想要申请留学的同学。

背景简述

本科:
中山大学,经济学,GPA3.6/4.0
托福:
97(阅读26,听力30,口语20,写作21)
GRE:
149+170+3.0

录取情况【AD】

港校: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enzhen, MSc in Economics (Partnership Program, 30% Scholarship)
Hong Kong University, MSc in Business Analytics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Sc in Economics

美国: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MS in Econometrics and Quantitative Economics (Partnership Program, $3000 Scholarship)

法国高商:

ESSEC, Advanced Master Strategy &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S SMIB)
Emlyon, GE Master in Management(30%奖)

欧陆其他(意大利、瑞士):

Università Bocconi, MSc in Economics and Social Sciences
The University of Zurich, MA UZH Business and Economics

留学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而在我看来,我们在人生中所做出的所有选择都有我们之前获得信息的影子。在09年的时候我刚刚小学毕业,我听到爸爸的股票在金融危机里跌了四分之三,12年欧债危机出现,初中毕业的我经常可以听到家乡的人们说着出口瓷器是多么艰难。15年我高中毕业,又碰上了A股的股灾,结果我也懵懵懂懂地开始了经管专业的学习。我发现我人生每当面临抉择,经济的波动对我都造成了影响,而在2019年贸易战如火如荼之际,我选择和经济学再续前缘,不得不说我和经济学之间的确有缘分的存在。

一、确定方向

在大三之前,我的大学生活和大部分的同学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我除了学习之外比较喜欢参加各种社团还有公益活动,而也因为我参加了各类活动,我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非典型商科生。

到了大三的时候,我身边的同学开始准备保研、考研、实习以及出国,我并不是很清楚自己该选择什么方向,于是我咨询了身边的前辈,他们看到之后觉得我想要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跨专业申请商科似乎有些异想天开。

其实我一直以来都很喜欢经济和地理方面的知识,这是一种单纯的喜欢。我从初中学习地理的时候就对各种地理知识和数据感到深深的着迷,我在平时也看了很多和地理以及经济有关的书籍,也积累了很多相关的知识。

在高中的时候我第一次有机会完整接触到如何去做一次社会科学性质的人文地理调研,当时我和一位教授参加了一个水资源使用以及生态补偿制度的研究项目,在这个项目的研究期间,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家乡。在我换了一个角度去看家乡水资源的时候,我了解到家乡之前的水资源情况是多么触目惊心,不过现在它正在日趋完善。通过这次研究经历,我更加渴望去了解我们国家社会的点点滴滴,仅仅在书本上学习是不够的,亲身参与才是最关键的。

在大三的时候我曾经问过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到底是毕业之后直接就业还是选择读博,看到身边的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我第一次感到了压力。

迷茫的我找到了一位教授,说出了自己的困惑,这位教授在了解到我的情况之后也给了我两个建议。他的第一个建议就是让我思考自己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同时他还建议我去充分接触自己感兴趣的这两个学科,然后去寻找学科重点闪光点以及我的兴趣所在。

听了教授的建议之后,我第一次开始去思考经济与地理之间的区别,期间我也到了地理专业的课堂之上旁听,在本专业的学习上我也非常用心,当时我在中级微观经济学还有博弈论的导论两门课的期中考试中都获得了好成绩。

不过这个过程和之前最大的区别是我并不仅仅只是单纯地学习专业知识,而是去认识这个学科整体的架构,这让我对这个学科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为了更好地探索我对学科的兴趣,除了课堂上的学习之外,当时我还加入了人口地理学与经济学老师的研究课题项目,在项目中我开始接触一些基础的研究工作,这也让我对自己的学术生涯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不过在这期间我并没有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不过在处理数据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乐在其中,我和享受通过对图表数据变化分析结合逻辑思考得出结论。这让我意识到我真正感兴趣的其实是对这个世界求其真,刨其理,不过我不希望自己是异一个学者的身份去做这件事。

我觉得作为一个商科生,深造的目的就是为了就业服务,因此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情。另外我对自己的定位也一直都非常的准确,那就是我希望在为他人服务创造价值的同时,可以成为一个专业的行家为他人提供一件,所以我觉得咨询对我来说是最好的实习起点。

后来我进行了精心的准备,顺利通过了两轮面试成为了一家外资咨询的实习生。咨询是对学历以及学习能力要求都很高的行业,我在公司中接触到的同时基本都是名校的硕士,同时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也练就了一身的本领,在和他们相处期间,我的工作能力突飞猛进,不过我也同时意识到自己在积累上有明显的欠缺。

在实习的过程中有两件事让我印象很深刻,其中一次我在下班之后准备回家,我看到其他部门的小伙伴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很熟练的运用VBA和Python。后来我和他们进行了交流,我发现学界也许是研发中心,不过市场才是最先运用先进技术的地方,因为市场永远在追求效率以及成本。所以对于我这种想要了解行业趋势,成为行业专家的人来说,进入市场坑你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还有一件事是在年关之后,公司进入了项目旺季,我连着几天陪着分析师一起加班。当时他同时接了五六个项目,他盯着黑眼圈与红血丝连轴转,但是依旧乐此不疲,直到项目完成那天他才提前回了家,他表示自己实在是熬不住了。后来我和他聊到了择业的话题,他告诉我如果不考虑情怀,还是渠道资本集中的地方比较好,因为这样投资回报率是最高的,不过他也表示热爱很关键,这也是他为何没有选择去买方或者券商。

在这次实习中,我得出了几个重要的结论,这对我后来方向的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我意识到竞争越激烈的行业,越需要一个聪明的大脑还有深厚的兴趣,另外我意识到如果我想要进入商科职场,我需要积累更多的工作技能以及方法论,同时最好可以拿到一个硕士文凭来做敲门砖。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还发现商科对英语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还有就是如果我要进入学界,我需要尽量多的科研经验,还得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而且现在前沿的研究都集中在头部的学校之中。

考虑到这些,我意识到申请出国读研对我来说是最适合的选择,我也不再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感到迷茫。

二、申请计划制定

在确定要申请留学之后,我接下来需要解决的是三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我是否要DIY申请,然后就是项目的选择,最后则是申请时间轴的确定。

当时时间已经来到了大三的下学期,时间已经比较紧张了。我首先找了很多机构进行讨论,不过因为我对价格是很敏感的,因此我最终决定DIY进行申请,我不想评价我的这个决定是否正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决定直接影响了我后续的申请情况。

接下来就是项目的选择,因为我选择了DIY申请,因此收集高校和项目资料的工作就落到了我一个人的头上。不过我积极和机构的老师沟通,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最初筛选了一些比较符合我需要的项目。之后在9月到12月这段时间,我仔细研究了这些项目的情报,最终确定了申请的名单。结果我发现我决定申请的项目和当初机构老师推荐的项目是一致的,我也有点佩服自己。

至于申请的时间轴,我当时也是咨询了留学机构的老师,最后结合他给我的意见我自定了一份时间轴。不过我当时在申请的时候并没有严格按照时间轴进行,结果导致申请的进度延后了两个月,这也让我的申请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当时在3月底的时候,我决定要申请出国留学,考虑到成本因素加上我留学之后想要回国就业,所以香港、新加坡以及欧洲的高校成为了我的主要申请目标。

在开始进行留学申请准备之前,我的学长学姐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一定要提前准备好各项标化考试,因为对于商科项目申请来说,这些成绩是很重要的,而GRE/GMAT考试难道是比较大的。

考虑到种种因素,最终我确定了自己的申请时间轴:首先在4-7月我决定进行GRE的备考,因为GRE的难度相对来说更大,如果先搞定了GRE考试,那么之后再去进行托福的备考就要轻松很多了。在7月到9月我决定利用整个暑假的时间来进行托福的备考,同时提前开始进行推荐信的准备并了解那些感兴趣的项目。最后在9-11月,我要完成所有标化考试的准备,同时开始实习,并完成各类文书的创作,在申请季开始之后及时完成申请材料的投递。

虽然计划看起来很好,但是在第一步执行的时候我就遇到了麻烦。一方面当时实习的节奏很紧凑,这占据了我很多的精力,同时大三有很多的专业课程要学习,而GPA是留学申请的基础,我也不敢拿一份比较低的GPA去进行申请,于是我只好在学习和申请准备中进行平衡。

而且因为在实习开始的时候我曾经给老板许下了承诺,结果到了5月份我才正式离职。而之前的三月和四月是项目的旺季,因此平时加班已经成为了常态,结果导致我很多申请准备工作开展滞后,进度落下了一个月,我也不得不对申请的时间轴进行调整。

当时我在5月份考了第一次GRE,6月份考了第一次托福,结果两次考试我都没能考出理想的成绩。于是在7-8月,我静下心来专心准备托福的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用一个月的时间提升了整整11分。在考完托福之后,我从9月份开始在中信实习,在实习的同时我也在兼顾GRE的备考。

到了12月份,我在GRE考试中考出了理想的成绩,同时我也完成了推荐信的初步准备工作,于是我开始了解香港、新加坡以及意大利等国项目的具体情况。在这项工作完成之后,我在1月份完成了CV以及PS的准备,然后完成香港、新加坡以及意大利项目申请材料的递交工作。

2月份我回家过年,在这个期间我了解了欧洲高校以及项目的情况,随后完成了法国高商等欧洲院校的申请工作。从3月初开始就陆陆续续有面试了,我面试了港中深、法国高商以及港大商业分析项目。

因为我的申请工作没有按照最初制定的时间轴进行,因此在申请的过程中我差点错过了港科大经济学项目的申请,同时也错过了很多欧洲高校项目的申请时间。后来我了解到香港、新加坡的高校很多采用的都是滚动录取的模式,这就意味着越早提交申请机会越多,被录取的几率也越大。而我当时因为申请进度的滞后是第三轮才提交申请的,这让我的录取率降低了不少,所以我建议大家最好合理规划时间,不要和我一样临时调整申请时间轴,这会为申请带来很大的风险。

三、具体申请准备工作

1. 标化考试准备

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具体的留学申请准备工作,首先就是标化考试的备考。因为当时我备考的时间被迫推迟,结果导致我在标化考试准备上陷入了纠结。这种现象在DIY申请的同学中其实是非常常见的,那就是不知道别人的申请经验是否适用于自己,这也容易让人产生自我怀疑。

当时一位申请到美国top10博士项目的前辈告诉我最好先进行GRE的备考,但是那些和我一起申请的小伙伴却都建议我先进行托福的备考。当时我先进行了GRE的备考,但是在第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之后,我立刻转换了方向,开始进行托福备考。不过那个时候我正好在进行期末考试,结果又耽误了备考的时间,在考场上我的发挥也不是很好,所以我甚至不愿意打开电脑去查分。

最终我的成绩自然没有合格,看到成绩的那天,我问自己到底有没有全力以赴,我是否做到了最好。同时我还扪心自问自己出国留学这个选择是不是严肃,我为此是否做了足够多的事情和牺牲。我意识到自己需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而且通过考试我也认识到了自己英语水平与前辈之间的差距。所以先进行GRE备考这条路或许不适合我,我也决定先进行托福的备考。

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暑假之中,我为自己制定了每天8-10个小时的高强度复习计划。不过我并不仅仅只是进行大量题目的练习,我也结合了前辈给我的经验,在练习的同时及时进行归纳英语总结,从而分析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在日常的练习中我发现自己的听力是最大的弱项,于是我进行了专门的听写强化训练。在一开始的时候我听0.75倍速的听力都非常吃力,不过经过训练之后,我听1.5倍速的听力也依旧游刃有余,我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不会白费的,我之前付出的汗水都将体现在我最终的成果之上。

9月份我第二次参加了托福考试,在这次的考试中我感觉非常的自在。不过因为当时正好是美国的假期,所以成绩出来的比较慢,我等了半个月的时间才等到成绩。最终我考了97分,虽然这个成绩并不是很高,但是对于我的申请已经足够了,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提高11分的成绩我也非常满意了。

随后我开始进行GRE的备考,不过实习影响了我的备考,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心态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当时我遇到了很好的实习机会,那是一份头部券商的实习,这对提升我的背景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需要对备考与实习进行平衡。

实习开始之后我一直都在加班,所以很难有大块的时间去进行备考,复习都是断断续续的,为此我也弃考了一次GRE。而在10月下旬我第二次考GRE的时候,因为紧张手抖,在最终选择了放弃此次成绩的选项。考完试那天,我的心态濒临崩溃,我也开始思考自己到底还要不要坚持申请留学。

不过我的字典里从来都没有认输这两个字,所以我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我也下定决心要搞定GRE。于是在实习一个月之后,我脱产全身心进行GRE的备考,每天我都会复习8-10个小时,方法依旧采用的是题海练习与后期总结归纳。最后我GRE考了314分,我觉得自己如果有时间可以做的更好,不过这个成绩已经可以对得起我付出的努力了。

2. 申请文书准备

在各类申请文书中,我最早进行的是推荐信的准备,当时我在实习期间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推荐信的准备了。当时我身边很多人都说香港、新加坡以及欧洲的高校对中国大陆申请同学推荐信的水分知根知底,因此推荐信并不是很重要。不过我的观点和主流观点并不同,我觉得如果我们可以在推荐信中体现出自己的特色,那么这也会成为我们留学申请中的加分项。

现在大部分的高校都会要求提交两封推荐信,不过我为了更好地呈现自己,我找了三位老师来帮我写推荐信。这些老师身份不同,他们分别对我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以及组织能力较为熟悉,他们也从不同的侧面完成了推荐信的创作,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地展现出我的能力,而这三份推荐信也帮助我拿到了心仪的offer。

在这里我建议同学们最好尽早联系老师完成推荐信的准备,这是因为老师往往需要帮很多同学进行推荐信的准备,如果我们太晚联系推荐人,他们可能没有时间和精力帮助我们准备推荐信,同时也没有调整的空间,这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申请。

接下来是PS的部分,在我看来PS的创作是对我们整个申请过程的一个总结。最近几年,海外很多高校的申请竞争变得非常激烈,而现在留学美国不确定性比较大,这也导致香港、新加坡以及欧洲高校的留学需求不断增加。

在众多申请者中,我的硬实力不算突出,也没有什么竞争力,而且因为我申请的时间比较晚,当时一些好项目已经基本没有什么位置了。我觉得PS是一个帮助我赢得优势的重要环节,因为PS可以凸显个人的特性,这也是招生官深入了解申请同学的唯一机会。可以说PS中的内容直接决定了我们在申请中的软性实力以及在招生官心目中的印象,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进行PS创作之前,我和前辈还有一起申请的小伙伴进行了讨论,我也理解到PS究竟要做什么。对于高校的招生官来说,他不希望自己看到的PS只是一份加长版的简历,他们更希望通过一份PS来了解一个人的成长历程,这个历程最好是有血有肉的,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PS了解申请同学是如何探索自己的方向以及如何规划安排自己的未来的。

而一份好的PS,除了要写清楚自己的经历之外,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它的内容要契合项目申请的需要。所以我建议大家在进行PS创作之前最好去反复研究学校的偏好与特点以及项目的信息,这样我们才能找到自己和项目之间的契合点。我当时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去进行PS创作的,不过在我找前辈帮我修改和润色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很常见的错误,那就是PS写的又臭又长。

高校的项目招生委员会每天都要看很多份的文书,所以他们很反感那些长篇大论的空谈还有单纯的故事堆砌,因为这样的文书很难让人抓住重点,他们也不能第一时间理解我们要表达的意思。所以一份好的文书需要足够简洁,但是也要有一定的格局,并可以通过几个关键点来撑起个体成长的故事。

我在请前辈帮忙润色之后,我又反复对文书进行了多次修改,这才拿到了终稿。在留学申请中文书创作基本是我们准备工作的最后一步,如果我们有一份好的文书,那么就可以为我们的申请加分不少。

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想要自己写出一份合格的文书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不仅需要我们有良好的英文写作能力,同时需要我们对自己申请的高校和项目足够熟悉。因此我建议大家可以请专业的留学机构帮忙完成文书的创作,但是现在留学机构的数量很多,大家在选择留学机构的时候也一定要慎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方的专业性符合文书创作的需要。

现在和我合作的admiwrite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这里有超过500名和我一样来自海外高校的导师,这些导师都有过海外留学的经历,所以他们对各个高校和项目都非常熟悉。同时这些导师也都经历过留学申请的全过程,他们很熟悉留学申请的流程,也清楚同学们在留学申请中的需要。不过最关键的是这些导师都来自不同的项目,所以每一位来到admiwrite的同学都会有同专业背景的导师来提供服务,这也保证了服务的专业性。

在进行文书创作之前,导师首先会对申请同学之前的经历进行整理和筛选,并找出那些和申请项目相关度比较高的经历作为文书的主体,同时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申请的需要对文书的内容和机构进行优化。在描写这些经历的时候,导师也会通过一些对细节的描写来展现申请同学身上那些项目看重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在申请中的竞争力。在文书内容创作完成之后,导师还会对文书进行润色,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文书出现词汇使用与表达上的错误,还可以让文书的表达更加符合招生官的阅读习惯,因此很适合大家选择。

接下来是CV的部分,在我看来CV是对我们经历的一种浓缩,其内容与PS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通过简历中的实践经历,才能撑得起我们在PS中所表达的思想。

当时为了更好地完成申请,我咨询了很多的前辈,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的简历内容得到了大幅度的优化,之后我也结合不同项目的要求在CV中增加了一些相应的实践经历。

CV的主要内容大同小异,我们需要在CV中将自己之前的实习经历、研究经历、校园活动经历以及获得的奖项等都写到CV中,虽然内容上没有什么调整的空间,不过我们可以有很多种排列组合的方式。我们可以对CV的结构进行优化,突出可以体现我们能力和优势的重要经历,这样我们软性实力上的优势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经过了精心的准备,我完成了所有的申请工作,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等待申请的结果。在2月份的时候我收到了香港、意大利高校发来的offer,与此同时我提交了欧陆、法国高商的申请,并开始申万宏源实习。在3月份的时候我面试了港中深与法国高商。在4月份的时候我收到了法国高商发来的offer,在5月份我收到了UZH的offer还有港中深、麦迪逊联合培养项目的offer,最终我决定选择港中深、麦迪逊联合培养项目的offer。

四、留学申请中的注意事项

留学申请是一个非常漫长和繁琐的过程,期间有很多点都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事项。

首先在留学申请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理清自己的定位,定位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我们为什么要申请,我们要思考清楚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我们做出了这个决定,以及我们在留学之后到底想要做什么,毕业之后我们是想要留在国外还是回到国内,以及更加长远的我们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除了这方面的考虑之外,我们还要对自己的申请条件有清楚的认知,并分析自身软性以及硬性实力的优劣势,这样可以帮助我们选到真正与自己背景相匹配的项目,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项目进行筛选。

接下来是职业方向的选择,我们留学申请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是要为我们未来的择业所服务的,我也建议同学们在进行留学申请之前最好考虑清楚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现在国内很多的同学都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在选择职业方向的时候,可以综合个人兴趣、行业前景、能力提升三方面进行考量,大家也可以结合自己的需要来设计不同因素的权重。

另外在标化考试的备考期间,我建议大家在确定备考顺序之前最好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合理选择自己是从高难度入手还是从低难度开始循序渐进地完成备考的工作。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分析自己在备考的时候更擅长突击备考还是持久备考,以便于我们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设计备考的时间。

不过在我看来标化考试准备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只要我们选定了一门考试,在备考的时候就要心无旁骛,一鼓作气地完成备考工作,在这期间我们一定要拼尽全力,争取一次搞定,就算最后没有搞定,我们也不要立刻转向下一科的考试,专心准备一门考试更容易考出合格的成绩。

另外我们在留学申请的过程中,要多和身边那些同样申请留学的朋友交流。像我当时是DIY申请的,我同寝室的哥们则是找了机构帮助申请,带他的老师就是那个给我择校名单的导师,那时候我有不明白的申请问题,很多时候我都是从我的这位舍友那里得到了建议与答案。

在申请的过程中互相帮助一方面可以提高申请的效率,帮助我们省去很多的时间,同时这也可以帮助我们在考试的时候互相鞭策,实现共同进步。另外在和小伙伴们交流的时候,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不同人的志趣,还可以看到大家的进展,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确定自己的方向,以及对时间轴的设计进行优化。

最后我想说的是时间轴的部分,无论我是自己DIY申请还是请专业的留学机构帮忙完成申请工作,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申请的时间轴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而且我们在申请的过程中一定要争取今早完成一些阶段性的目标。这是因为现在很多高校在录取的时候采用的都是滚动制,越早申请我们被录取的机会也就越大,向我当时我就听说了很多软性与硬性条件都不如我,只是因为申请时间早就比我早拿到高校offer的例子。

关于留学申请还有一点是很重要的,那就是获得父母以及家庭的支持。在申请季中,家庭是我们永远的靠山,遇到困难有父母的帮助和支持,对我们来说是很关键的。

五、我的选校过程

在最后我再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选校的过程,首先是方法论。很多同学在留学申请一开始的时候就坚定了自己想要去的地方,要么会具体到一个特定的地区,要么直接具体到了特定的高校,不过我的择校策略和大部分的同学都是不同的。

我在申请的时候不希望自己的申请被局限在一个具体的地域之中,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留学申请的过程中我见识到了很多不同的项目以及不同地域的美。

在这里我建议想要申请留学的小伙伴,如果不是因为经费以及时间等原因的限制,我们在进行留学申请的时候可以放宽自己的视野,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风景,甚至有可能我们会发现那些我们之前完全没有考虑的目标其实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而且多选择一些项目进行对比,也可以帮助我们充分意识到申请项目的优劣势所在,这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最契合自己需要的选择,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当时的选校过程。

当时我主要打算申请的是香港、新加坡的高校以及Bocconi,另外我也仔细研究了欧陆大大小小各类项目的具体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做成了清单,以便于我去对比学校50个项目的优劣。

随后我对这些项目进行了筛选,我首先根据项目的客观限制来筛选,从而去掉那些不适合自己申请的项目。我主要考虑的因素有语言要求、申请时间以及预算,在这之后我又结合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删掉了一些不符合我要求的项目。

在大致确定了申请项目的范围之后,接下来我对这些项目进行了排序,我综合考虑了这些项目的标准化要求、学校的声誉以及往年申请的难度,将它们分成了不同的档次。我主要将项目分成了冲、稳、保三类,这样不同的项目之间可以形成层次。随后我根据项目的申请截止日期、申请系统以及推荐信提交的冗杂度来确定了申请的次序,并结合项目的具体课程设置情况、毕业生去向以及就读成本来决定项目的优先度。

当时我对不同地区高校的优劣势也进行了分析,首先是香港的高校。香港的高校我一共拿到了2.5个offer,一个是BA,一个是Econ,还有一个是深圳校区和美国的联合培养经济学项目,这些都是我的主审方向。香港高校的优势很简单,去香港读书交通成本、时间成本都很低,而且在深圳和香港会有很多实习的机会,同时这也可以成为去香港读博士的跳板。至于劣势一方面现在香港的高校出现了潜在的下滑,还有就是一年制在我看来时间有些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新加坡的高校在我看来在时间成本以及留学开销上是比较有优势的,同时还有很多项目会带实习Track,去那里留学也有留在新加坡工作发展的机会。但是新加坡的项目同样是一年制,我不是很喜欢,加上现在想留在新加坡的难度是比较大的,而且如果申请的项目不带实习Track,那么在新加坡是很难找到实习机会的。

法国高商在我看来最大的优势除了成本比较低之外,在那里实习机会是比较多的,同时课程时间设置较为灵活,在高商我们只要找到了实习,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上课的时间了,这点是很人性化的。不过除了top3的高商之外,其他高商在国内的认可度并不是很高,对于毕业之后想要回国工作的同学来说,申请高商还是要慎重才可以。

瑞士的高校和北欧的高校可以作为博士的跳板,同时开销并不是很大,而且瑞士圣加仑在德语区的工作认可度也是很高的。但是这些地区高校的国内认可度比较低,工作去向也不是很好,尤其北欧的气候条件也会让很多同学不能适应,大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要申请这些地区的高校。

最终我选择的是港中深、麦迪逊联合培养项目,首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本科的声誉是很强的,师资力量比较强大,经济学课程的设置实用性也比较强。与此同时学校就业指导的资源也很提出,还成立了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行业前景较为光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销是美国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其以经济学学术训练严谨而闻名,这对我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销的经济学合作项目,可以拿到两个独立的经济学硕士学位,学制是2.5年,其中一威斯康星麦迪逊交换生的身份在深圳半年,然后在美国和深圳各一年,不过如果可以顺利入职企业,这个项目可以视作一个两年制的项目。

对我来说这个项目无论是从就业去向、项目时长、学术训练等方面来看,都很契合我的需要。而且这个项目的成本也不是很高,算上奖学金的话,在深圳的学费是10万,住宿一年1200,而麦迪逊因为位于大中部,那里生活费并不高,学费+生活费大概30-35万左右,虽然稍微有些贵,但是比去香港读书也没有高太多,也在我的接受范围之内。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在我看来申请和留学的路都是很孤独的,不过在这一路上我们可以逐渐看清自己,虽然过程可能会很艰辛,但是也很充实,这段经历就如同破茧,可以让我们继续奋进,它也会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最后我也祝愿同学们都可以申请到自己心仪的项目,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相关回答:

香港大学研究生具体申请条件是什么? ?

你是怎么申请到香港中文大学的?

香港研究生留学准备流程是怎样的?

香港中文大学一年制研究生怎么样??





  

相关话题

  我到底该不该嫁给一个学习成绩不行没文化的地主家的傻儿子? 
  24岁出国本科留学会不会太晚? 
  日本留学女生21岁推荐假浪庆应吗? 
  如何看待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ERP专业? 
  为什么感觉越是渴望融入美国人的圈子,越是感觉大家都不理我呢? 
  日本人知道自己被称为「日本鬼子」「鬼子」「小日本」吗? 
  出国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普通小本,211小硕金融学专业,想留学美国top30的经济学Ph.d项目,是不是痴心妄想? 
  去年开始准备日本留学 今年估计也无法入境 现在有一个天津的私企的工作 待遇不错 应该放弃留学吗? 
  中国学生为什么要去美国读研究生? 

前一个讨论
毕业之后再申请香港研究生会不会没有优势?
下一个讨论
GPA2.75最高能申请到香港哪个大学?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