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部分人诟病司马家的晋朝得国不正?而大加吹捧隋朝? 第2页

     

user avatar   aaaa-aaa-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司马懿指洛水为誓,在多方担保下,一场血腥的政治冲突变成了和平政变。

结果事后司马懿开始反悔,杀光曹爽三族,连出嫁都人都不放过,其党羽全部夷三族,宁可杀错不放过。

这不但恶心死了满朝士人,还气死了给司马懿的诚信做担保的好友蒋济。

同时司马懿三朝元老,两次被托孤,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踩在曹丕曹叡看好他的道路上,才能走到有机会篡位的位置。

结果他反水得国不正,为人臣子不忠,并且在主君与社稷没什么问题的前提下反水,儿子杀皇帝还假惺惺演戏,事后竟然拿替他下黑手的小卒挡刀。

这种父子一脉传承的道德品行,绝对是有家庭教育的影响在内。

总结,受曹操曹丕曹叡恩惠不报,被托孤却反水,得国不正。

给曹爽做担保,事后杀人不计手段不分情况,到最后连脸皮都不要了,这是最大黑点。

如果仅仅是反了老曹家,后世或许还会有个司马懿枭诈隐忍,不为人下,终成帝业的美誉。

但现实情况是司马懿上位靠的纯粹是运气和别人对他的信任,没有士人们对曹爽的普遍不满,也不会有后来的事情。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给曹爽做担保,大家都信了,再到他舔着脸杀曹爽时,等于把自己内裤套在脸上说:我这都做了,还有什么不会做的呢?

虽然司马懿是很有能力的一个历史人物,但他的品行已经用不上不敢恭维这四个字,而是彻底的毫无廉耻,尤其是对比没多久就因为背信抑郁而死的蒋济,司马宣王在这件事上真的没有任何可洗之处。


user avatar   xiaowu-xiao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直对司马懿印象不好,看了看军师大联盟,怕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地方误会了他,刷了一遍《晋书-本纪第一》,发现比我以前印象里更糟糕。这是本纪的定评,李世民嫌别人黑的不够彻底,自己亲自下场黑的,参考吧。

制曰:夫天地之大,黎元为本。邦国之贵,元首为先。治乱无常,兴亡有运。是故五帝之上,居万乘以为忧;三王已来,处其忧而为乐。竞智力,争利害,大小相吞,强弱相袭。逮乎魏室,三方鼎峙,干戈不息,氛雾交飞。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饰忠于已诈之心,延安于将危之命。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帼,方发愤心。杖节当门,雄图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险之路,劳逸不同,以此争功,其利可见。而返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文帝之世,辅翼权重,许昌同萧何之委,崇华甚霍光之寄。当谓竭诚尽节,伊傅可齐。及明帝将终,栋梁是属,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无殉生之报。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尽善之方,以斯为惑。夫征讨之策,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故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业。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可不谓然乎!虽自隐过当年,而终见嗤后代。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若不损己以益人,则当祸人而福己。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况以未成之晋基,逼有余之魏祚?虽复道格区宇,德被苍生,而天未启时,宝位犹阻,非可以智竞,不可以力争,虽则庆流后昆,而身终于北面矣。

做点解释。

饰忠于已诈之心。

先看出山。

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

曹操第一次征辟,司马懿坚辞不就。为什么呢?“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因为这时候,曹操在北方的各大势力中,除了掌握了汉献帝之外,并没有其它特别明显的优势。袁绍、张鲁、马腾等主要势力尚在,尤其是袁绍,占据着今天的河北、山西,而曹操只占据山东、河南一带。也就是说,鹿死谁手,形势还不明朗。而到曹操为丞相的时候,已经是建安十三年,曹操已经消灭了袁绍,成为北方最大的势力,形势已经非常明朗。所以曹操稍微一威胁,司马懿就出山了。

更没有节操的是,建安十八年,曹操率军南征孙权,无功而返。孙权为了示弱,商标称臣,劝曹操称帝,曹操不从。魏武帝曰:“此兒欲踞吾著炉炭上邪!”孙权这么干,是有政治意图的,曹操看得很清楚。但是司马懿就不同了,他对曹操说:“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这只能是他没什么节操的证明,贪功求进而已。

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帼,方发愤心。杖节当门,雄图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险之路,劳逸不同,以此争功,其利可见。而返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

《宣帝纪》是这么说的:

(魏青龙)二年,亮又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郿之渭水南原。天子忧之,遣征蜀护军秦朗督步骑二万,受帝节度。诸将欲住渭北以待之,帝曰:“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遂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亮果上原,将北渡渭,帝遣将军周当屯阳遂以饵之。数日,亮不动。帝曰:“亮欲争原而不向阳遂,此意可知也。”遣将军胡遵、雍州刺史郭淮共备阳遂,与亮会于积石,临原而战,亮不得进,还于五丈原。会有长星坠亮之垒,帝知其必败,遣奇兵掎亮之后,斩五百余级,获生口千余,降者六百余人。时朝廷以亮侨军远寇,利在急战,每命帝持重,以候其变。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帝怒,表请决战,天子不许,乃遣骨鲠臣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后亮复来挑战,帝将出兵以应之,毗杖节立军门,帝乃止。初,蜀将姜维闻毗来,谓亮曰:“辛毗杖节而至,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帝弟孚书问军事,帝复书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距帝者。帝以穷寇不之逼,于是杨仪结阵而去。

所以李二说,“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险之路,劳逸不同,以此争功,其利可见。”也就是说,司马懿的兵是关陇子弟,历来以能吃苦能战斗著称,而诸葛亮的兵是四川人为主,战斗力很差,本来就不是一个层次的对手。无论从哪个角度说,司马懿都占有绝对优势,但还是不敢主动出击,而是坚守不出,装孙子。诸葛亮都死了,司马懿做了点追击的样子,杨仪让蜀军一掉头做出要列阵的样子,司马懿就掉头赶紧跑了。

文帝之世,辅翼权重,许昌同萧何之委,崇华甚霍光之寄。当谓竭诚尽节,伊傅可齐。及明帝将终,栋梁是属,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无殉生之报。

继续看事实:

六年,天子(魏文帝曹丕)复大兴舟师征吴,复命帝居守,内镇百姓,外供军资。临行,诏曰:“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天子自广陵还洛阳,诏帝曰:“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于是帝留镇许昌。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并受顾命辅政。诏太子曰:“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

这是曹丕对司马懿的信任。再来看明帝临终时的托付:

帝流涕问疾,天子执帝手,目齐王曰:“以后事相托。死乃复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见,无所复恨矣。”与大将军曹爽并受遗诏辅少主。

三国时受过托付之重的很多,包括周瑜、诸葛亮等,周瑜早早就死了,不用说了,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千古人臣楷模。明帝对司马懿的期待明显是很高的,忍着不死,就是等着见司马懿一面,希望他能用心辅佐自己的儿子。

那么,司马懿是怎么报答明帝的“忍死之托”的呢?就是高平陵之变,用李二的话说,就是“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诛戮”。

明帝托孤时安排曹爽和司马懿“并受遗诏辅少主”,当然也有安排两人相互牵制,以防其中一个坐大,威胁到皇权的意思。这种安排的结果毫无例外都会导致大规模的政治斗争,至于是否流血,就要看各自的手腕如何。但司马懿这种做法还是很少见的。

高平陵之变时,不管怎么说,皇帝毕竟在曹爽手里,司马懿举兵占领京城,无论是不是有皇太后的诏令,都是毫无疑问的谋反。也就是曹爽无能,不敢果断举兵讨伐司马懿,只要是他稍微有点政治头脑,司马懿就死得很惨。

这也就算了,就算是曹爽无能吧。但司马懿再次表现了他毫无节操的政治品格:

桓范果劝爽奉天子幸许昌,移檄征天下兵。爽不能用,而夜遣侍中许允、尚书陈泰诣帝,观望风旨。帝数其过失,事止免官。泰还以报爽劝之通奏。帝又遣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谕爽,指洛水为誓,爽意信之。桓范等援引古今,谏说万端,终不能从。乃曰:“司马公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范拊膺曰:“坐卿。灭吾族矣!”遂通帝奏。既而有司劾黄门张当,并发爽与何晏等反事,乃收爽兄弟及其党与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诛之。蒋济曰:“曹真之勋,不可以不祀。” 帝不听。

就是说,为了骗曹爽,还指洛水为誓,事止免官,结果是曹爽被满门抄斩。蒋济劝他给曹真留个子嗣,他都不同意,坚决杀了曹爽全家。

而且,这货还特别残忍。

破辽东太守公孙文懿:

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杀之,以为京观。伪公卿已下皆伏诛,戮其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

纵观司马懿的一生,就是一个阴谋家的一生,没有什么家国情怀,没有像曹操那样对老百姓在乱世中流离失所的同情,没有对国家的责任担当,没有诸葛亮那种忠诚,个人品质上几乎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司马懿的表现和当时的门阀士族一般无二,国家存亡关我屁事,我要的只是保身全家,保全家族利益。只要能达到这个目标,曹操来了迎曹操,孙权来了迎孙权,司马懿来了迎司马懿,都不算什么。

大概是看到了世家大族的政治节操靠不住,关键时刻还是得靠自己人,所以司马家大肆封建诸侯,让宗室到各地领兵,结果西晋倒是没出曹操、司马懿,出来了八王之乱,然后就是五胡之乱。东晋衣冠南渡,守着半壁河山过日子,宗室也靠不住了,门阀士族又回来了,而且还发扬光大了很多。和王谢等大家族相比,皇帝也差不多就是个大点的世家大族罢了。


user avatar   lu-chen-xi-9-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见没有,,这就是瞎拍历史剧的后果!

当然,也不能说是瞎拍,至少拍历史剧还是要有点客观的观点的,否则就会诞生题主这样想给司马家洗白的粉丝。

一部《走向共和》,把李鸿章从大贪官卖国贼给洗成了鞠躬尽瘁华夏良心,一部《军师联盟》,还能把司马家族洗白???

我呸!

居然把晋朝拿来跟隋朝比,真是不知道脸在哪里。问题描述也是奇文共欣赏:

“难道你们不知道晋朝也有“太康盛世”?晋朝开创的“三省六部制”一直沿用到清朝灭亡!还有占据中华文化一大笔的“玄学”,和持续了几百年的选人制度“九品中正制”……晋朝固然有很多不好,但也不是一无是处!”

这段话槽点多的不知道从哪骂起了都。

“太康盛世”也能拿出来说?持续了几年?取得了什么成就?开疆扩土了还是革弊立新了?在中国历史上有多高的知名度?“三省六部制延续到清朝灭亡”?我大清还有中书门下省?另外三省六部制明明是隋朝确立的,跟晋朝有啥关系?还“玄学”,一棒子士大夫吃饱了撑的无病呻吟也算文化精髓了?“九品中正制”,把门阀垄断制度化还有脸说?怕不是以为自己回到了晋朝就姓王谢吧?


论人品,中国历朝历代皇族里能比司马家族差的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从一代目司马懿开始,三代顾命大臣,曹家对他恩宠已极,转眼篡了人家江山。对着天地文武发誓只要曹爽投降保他富贵,转头里灭人三族,一辈子酷爱灭人三族,不管男女老少大大小小统统杀光,征辽东以后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杀光。灭人三族的传统在司马家继承了好几代。至于百姓?在司马家和士族的眼里和动物没什么区别。

到了开国皇帝司马炎这,更是玩出新花样,后宫一万来人不知道睡谁好,坐着羊车走到哪睡到哪。作为开国皇帝,看着手下大臣斗富不仅不制止还暗中助力,石王两家比着糟践东西,没事儿就杀个奴仆婢女玩,多乐呵?

石崇是荆州刺史,靠着让手下兵丁抢劫过往商人发了大财,这是真正的官匪一家。且不说他斗富的时候干的事儿有多荒唐,但说他家的规矩——所有来石家喝酒的客人,旁边都有一个美女劝酒,如果客人没喝醉,马上就有卫士把美女拖出去杀了,所以但凡有点同情心的人都会喝醉。后来王敦王导来石崇家喝酒,王导是厚道人,为了不让美女没命喝的很醉。王敦却决定开一个“恶作剧”,任凭婢女们痛哭下跪也一口酒不喝,转瞬之间三个婢女被斩首,到第四个婢女被斩首的时候王导实在看不下去了,责骂王敦说:“你怎么一点都没有恻隐之心呢?!”,王敦说:“他杀他自己家的人,跟我有什么关系?”——这就是在西晋贵族眼里普通人的地位。

在这样的社会里,像王济人乳喂猪,钱上跑马也就不稀奇了,西晋就是这样的一个荒唐的社会。大臣们相见不聊一点正事儿,除了怎么折磨仆人,怎么挥霍钱财,就是所谓的“玄学”——一堆云里雾里的无意义的问题。这都是在西晋立国之初就显现的样子。偏偏就是这群王八蛋垄断了政权,所有的官职全部被他们包揽,普通百姓哪怕才华如陶渊明也没有一丝的上升空间。到了东晋,你一个寒族的人要是敢和士族的人一桌上吃饭,是要被光荣处决的,这可比印度的种姓制厉害多了。

至于皇族,食肉糜的梗大家都懂,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弱智皇帝就出自司马家。然后八个司马共争天下,打的中原天翻地覆海枯石烂,让五胡趁虚而入,祸害中原百姓几百年。司马家再带着中原士族去江南接着他们荒唐的日子。像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字写的不错,官当的也很大,可是除了字写的好以外啥也不会。封了个军官,人家问他你知道你是干啥的吗?他说我总看见前面有个人牵着马,我应该是养马的吧?

其他的,比如全民(全体士族)吸毒啊(五石散),比如政变无度啊,比如士族逼宫啊,种种丑事怪事,在晋朝层出不穷,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很少有一个朝代,能够像晋朝这样,几乎没有一丝进步,带来的是大倒退,大分裂,大混乱,让本已经统一的天下再乱上了几百年。将汉末的几十年的乱局给延续成了五百年乱局。

这就是司马家的揍性。


隋朝不用多讲,论得国手段,杨坚并不比司马家强到哪去,掐死自己亲外孙子这种事儿没几个人干的出来。可是人家对老百姓好啊,开皇盛世的名气可比你晋那狗屁“太康盛世”强多了吧?杨广亡国是因为自己办事太过理想化,比你司马家为了内讧不惜引狼入室强多了吧?何况杨广就算是亡国之君,也留下了大运河,没有大运河的中国是什么样子?

更不用说科举制这种福泽世界的制度了,影响力不仅限于中国,而是影响了整个世界的人才选拔制度。真要是把那个九品中正制留到大清,中国跟印度没区别。


所以,把晋朝跟隋朝比?




     

相关话题

  杨行密,王建,钱镠,刘隐,马殷,李克用,李茂贞等割据豪杰与朱梁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如何评价国家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网上为清朝说话的人是出于什么心态? 
  明朝为何恢复活人殉葬制度? 
  在古代偏远山区会不会有的人连皇帝换了都不知道的情况? 
  为什么高句丽人李正己家族三代可以割据山东地区长达60年成为唐朝当时最强大的藩镇? 
  怎样解释蒙古帝国这一逆天的存在?蒙古帝国强大的武力之源究竟何在? 
  怎么看待有人认为麻将表现了中国人「赢家通吃」的劣根性? 
  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水平如何? 
  古代的城池不能绕过去走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反驳乌克兰挑衅俄罗斯和俄罗斯兵戎相见是反抗俄罗斯侵略者这种谬论?
下一个讨论
什么是「数字化转型」?这只是个概念,还是已经探索出了可行的方式?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