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毕竟来自普通话的故乡,用词比我丰富多了。投掷一个东西我一律叫“扔”,北方人有投,撇,抛,甩等等。把东西放下我就说“放这里”,他们会说“搁这儿”。做事他们说“整整”。更多例子一时想不起来了,就是特生动的感觉。
不少南方的国语小孩上了大学之后觉得很奇怪:
明明自己也是讲普通话长大,为什么语言的表达能力比北京/东北的同龄人差那么多?为什么北京/东北的同学说话那么生动?那么幽默?而自己的语言则是,干巴巴。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语言的奥秘,那就是:北京/东北的90后在传承自然语言(跟祖辈一样的语言)
而南方的国语小孩(指从小家里主要讲南方普通话的小孩),是在形成一种可以叫做“机械普通话”的新变种。这种新变种,首先几乎是传承不到半点南方汉语古来积累的表达能量,越是东南地区,越是充满了祖孙无法沟通的人伦悲剧。
其次,由于国语小孩的生活中并没有什么北京人/东北人,然后也因为经济原因,所以南方的国语小孩也几乎不可能去获得北京人/东北人的语言能量。最终,就会形成一种书面词汇过多、形容词和动词过少、修辞欠缺的“机械普通话”。
“机械普通话”最早诞生于1980年代的台北市,所以后来台普才会夹杂那么多的闽南语和日语词汇,因为不夹杂真的就是不行,表达力太差了,只有通过夹杂,才能把功能补全。但是在大陆的南方,夹杂方言往往受到限制,于是真正的机械语诞生了。由于灭方言速度太快,国语小孩的方言能力被毁掉,但还是有补全功能的需要,于是日语就几乎充当了单一来源,所以从南方90后开始日语输入的词汇急剧增加,并且早已不限于现代概念名词,而是连动词和形容词都开始灌入。
机械普通话如果在南方成为主流,会反过头来把北京话/东北话(包括整个北方汉语)全部毁掉,北京/东北的00后表达力已经出现明显下跌,出现机械化的征兆。目前已有北方人注意到这一情况,从而能够理解“粤语/闽南语能好,北京话/东北话才能好”的共荣共损原理。
因为归根结底,这是取决于社会的氛围,日本的关东和关西声调不同,但关西老师上课并不需要非用东京调,而是可以用关西声调上课,语言氛围可想而知。这也有助于日语词汇保持多样性。
词汇多样性的魅力是显而易见的,日语词汇之所以显得比韩语有魅力,也是因为被汉语词汇替代的程度远低于韩语。
希腊罗马伪史论,都已经够奇葩了。
还没过百年呢,没想到苏联伪史论的都有了。。。
希腊罗马伪史论,都已经够奇葩了。
还没过百年呢,没想到苏联伪史论的都有了。。。
是不是算人口买卖,你报警看警察抓捕抓不就知道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