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拥有一辆 Tesla Model 3 的感受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lvxinpin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名汽车狗工程师,并没有几个人在2019年这个时间段,舍得花40w+,买一台进口的Model 3。但是在整车厂做汽车狗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在上班的时候,在最专业的场地,使劲开自己想开但买不起的车。

前段时间公司来了一台Model 3,长续航全轮驱动版。为了好好地好好地进行分(huo)析(车),我们把它运到了广德试车场。以下是从动力总成标定工程师的角度,介绍一下我们从驾驶性四驱操控性方面的基本评价。

先介绍一下简单的结论。如果你现在掏40w去特斯拉,会买到一台这样的车。

在驾驶性方面——

尽管在Model 3的设计上,特斯拉应用了更多大胆的“第一性”原理设计,其实说白了就是降(tou)低(gong)成(jian)本(liao)。但是在动力总成的设计和制造方面,却非常保守持重,颇有大厂风范

  1. 电机性能优秀,各种工况下的扭矩响应非常及时(俗称“油门跟脚”)。
  2. 提供了轻松和标准两种模式,动力性、响应差距很大,可以做到一台车,分别适应小白司机和老司机。
  3. 提供了“缓行”模式的开关,
  4. 在“过零时间”等考验动力总成整体性能方面,表现优秀。
  5. 但是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标准模式下的能量回收力度太大,能达到“单踏板”驾驶感受,可能会引起乘坐人员的不适。


在操控性方面——

尽管有着强大的动力,足以突破轮胎极限,但Model 3在四驱操控性能上比较保守。无论在滑移率控制上,还是在操控过程中,都会始终让车辆在一个安全状态下,对普通客户而言,可以完美保护驾驶安全。

对于各种复杂的低附着力工况,Model 3的标定非常细致,在雨天与雪天,能为驾驶者提供足够的保障。

但是作为一款加速4s左右,直线性能直追宝马M3的运动型车本次测试的“长续航全驱动版”无法彻底关闭ESP,在连续转向过程中车辆对动力的干预比较大,在驾驶乐趣方面离开M3,还相去甚远。

如果你想更进一步了解这台车,看看据此进行测试的详细结果,请接着往下看。



驾驶性,指车辆在直线行驶过程中,根据驾驶员踏板动作所做出的响应,例如速度变化、加速度变化等。说白了,就是车辆对于油门和刹车,这两个输入的响应。

Model 3在驾驶性方面为用户设置了多种选择模式,用户可个性化定制的程度很高。

下面会详细从四个方面进行测评:

  1. 扭矩响应增益(加速)
  2. 能量回收
  3. Tip-in(快速踩油门) & Tip-out(快速松油门)
  4. Creep(蠕行/缓行)


1、扭矩响应增益(加速)

Model 3有轻松和标准两种加速模式,而且不同模式下,加速度增益差异较大,车辆加速性能有很大差别,给驾驶员提供了选择余地。 车评老师用很形象的话术描述了不同模式下,Model 3的驾驶感受完全不同:

工程师喜欢用数据说话。以全油门进行百公里加速,两种模式对应的加速度增益如下图。

再分别以10~100%的踏板深度,进行百公里加速,两种模式对应的扭矩情况如下图所示。

另一方面,同种模式下,随着踏板深度增加,动力也不是线性增加,在30%-50%扭矩增长最大。体现在行驶过程中加大油门,超车能力强。例如,在标准模式下,油门初段与中段响应更加灵敏,可以在路口起步与高速超车时给予驾驶员更强的信心。


2、能量回收制动

为避免驾驶感受有较大改变,国内最初车型的最大能量回收减速度设定在0.1g左右。而国外车型的能量回收强度普遍偏高,例如宝马0.18g,日产LEAF达到0.2g。

Model 3为用户提供了两种能量回收模式,分别是“轻松”模式和“标准”模式:在“轻松”模式下,最大减速度是0.1g,在“标准”模式下,最大减速度是0.2g。

0.2g已经比较大了,有接近“单踏板模式”的驾驶感受,即只通过油门就可以控制车辆加减速,可能会引起部分乘坐者的不适。而且在现阶段的Model 3上无法进一步调低。

而且Model 3标准模式的踏板控制有一定特点。例如在40km/h的速度下,加速踏板深度从4%减少到0%,和加速踏板深度从8%减少到4%,虽然油门都变化了4%,但是前者电机制动负扭矩增加了约400Nm,后者增加了约200Nm。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加速踏板深度下,相同幅度/间隔加速踏板变化,对应的制动能量回收强度变化是不同的。

但在实际驾驶中,感觉制动能量回收过程的整体线性度一般,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且Model 3悬置和座椅都偏硬,没有足够的纵向向后的缓冲,容易造成眩晕不适应,舒适感方面,相比同价位的传统车(宝马5系,奥迪A6L等)要逊色太多。


3、Tip-in & Tip-out

先科普一下几个

  • Tip-in :快速踩油门
  • Tip-out:快速松油门
  • sail-on:松油门后,车继续往前窜的情况

Tip-in & Tip-out可以反映出车辆对驾驶员踩下与松开加速踏板动作的响应,简单说就是车辆能否按照驾驶员的意图准确、迅速的加速与减速。

从Tip-in&Tip-out(踩油门与松油门)两方面具体分析车辆的“油门“响应,就是媒体老师所说的“立马有感觉”主要是指Tip-in(踩油门)时响应快。

Tip-in 踩油门

油门响应跟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扭矩增长的速率,二是过零时间

我们用设备采集了Model 3的Tip-in(踩油门)时的轮上扭矩上升速率。可以看到:

  1. 在不同的油门深度下,车辆扭矩的上升速率不同。油门踩得越深,扭矩上升越快;
  2. 由轻松切换标准模式,上升速率会进一步加大。

这意味着车辆从静止到加速的过程中,驾驶员踩下油门的深度、模式选择,不仅仅决定了电机的最终输出扭矩,即车辆的加速度,也决定了扭矩由0到达目标扭矩的速度,即车辆加速度的增长率。也就是为什么深踩油门和切换动力模式,会让驾驶员感觉“动力强劲、响应快”。

再解释下过零时间。正负扭矩切换时,齿轮的啮合面不同,齿轮在两个啮合面之间切换的时间,就是过零时间

齿轮间隙大,或者扭矩控制不准,就会使得过零时间长,或传动系统抖动。而Model 3 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过零时间可以控制在百毫秒的精度范围内,汽车可以迅速地从动能回收模式转换为动力驱动模式,这样就使得加减速过程更加平顺,减少冲击与乘坐不适感。

Model 3在连续加速过程,油门响应较快,车辆能很好跟随驾驶员油门。其原因不仅仅在于优秀的电控策略,更重要的是其动力系统的悬置、电驱总成等传动系统的机械间隙小,制造和装配工艺较好。
是不是很吃惊,工程师居然评价Model 3制造和装配工艺好。但大多数车评在评价Model 3的装配工艺时只能看到门板没对齐、喷漆质量差、天窗漏水等。特斯拉在某些程度上,就是这么地“精神分裂”。


Tip-out 松油门

当驾驶员松开油门后,车辆扭矩的整体变化趋势是:从正扭矩到0,再到负扭矩。车辆的驱动电机由驱动模式转为能量回馈模式。

因为正扭矩到0需要时间,因此车辆在刚松油门时,依旧受到向前的驱动力,控制不好可能会发生sail-on,即松油门后车继续往前窜。

如图,Model 3在从正扭矩降到0时,扭矩下降斜率较大,这样可以保证正扭矩卸扭够快,不发生sail-on(松油门后车继续往前窜)现象。而扭矩从0到负时,下降斜率较小,使得拖拽感前有预期,也有利于油门控制能量回收的稳定性。

在非常细节的标定上,特斯拉做的很细心。日常使用时,会比其他车辆少很多恼人的震动。


4、Creep 缓行

打开“缓行”功能,Model 3就像一台传统车,在挂D档且油门和刹车都不踩的情况下,会自动加速或减速到6km/h左右的车速。而关闭“缓行”功能,Model 3就是一台“单踏板控制”的车辆,类似宝马i3,停着的车不踩油门不会走。

与一般新能源车不同,Model 3的“缓行”功能是可以关闭的,这带给驾驶员更多的个性化选择。但对于初级驾驶员来说,不建议关闭,因为就驾驶经验来讲,不是很实用。

例如离开商场停车库时的上坡路况,关闭creep后,不踩油门时,车辆没有主动正扭矩输出,容易出现溜坡现象。在堵车路况时也需要频繁踩油门起步。



以上是车辆驾驶性,以下是车辆操控性。

汽车四驱操控性主要考察综合工况下,车辆纵向和侧向性能。好的操控性会给驾驶员“人车合一”的感觉。不仅影响驾驶乐趣,更与车辆安全性息息相关。

  1. 打开/关闭“脱困起步”
  2. Mue-jump(低附脱困)
  3. Mue-Slip(单侧低附加速)
  4. Slalom(蛇形绕桩)


1、打开/关闭“脱困起步”功能


我们通过在广德的喷水瓷砖路上(附着率Mue≈0.1,典型的低附着力路面)全油门起步。测试“脱困起步”关闭和打开时的滑移率控制。

关闭“脱困起步”

从实测结果可以发现,前后轮车速高于真实车速,表明车轮轻微打滑。但轮速差控制在较稳定范围(3kph左右),车速波动幅度也很小,说明滑移率控制的很好。

原因在于,车辆会根据前后轮轮速,分别控制对应扭矩,将滑移率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打开“脱困起步”:

与上图对比能看到,为了帮助车辆脱困,电控系统会让电机释放更大扭矩,允许车轮滑移率变高,轮速与实际车速差距变大。但轮速差基本稳定在5-7kph左右,且车速波动小,滑移率控制的比较好。

对于消费者来说,正常情况下“脱困功能”是关闭的,遇到低附着力的情况,车辆会自动“小心翼翼”地输出扭矩,确保车轮不打滑(打滑可能导致失控)。遇到极限工况,如轮子进出冰雪地面,泥坑等,可以尝试选择打开“脱困模式”。


2、Mue Jump 低附脱困:

行驶时,难免突然遇到积冰、积雪等低附着力路面。此时可能是有些车轮在低附路面,有些车轮还在高附路面。Model 3的前后轴的输出扭矩可以分开调节,以控制滑移率。

在如下路况测试时,后轮突然从高附到低附路面,附着力降低,后轮会迅速打滑,此时Model 3通过及时降低后轴扭矩,有效降低了后轮滑移率。当后轮从低附离开,回到高附时,Model 3扭矩平滑回升,动力也逐步回升,使得整体驾驶感受更平顺。

下图为一段实测数据,后轮进入低附路面后打滑,车辆检测到后轮打滑时,会以极快的速度将后轮扭矩降低,打滑被快速抑制。


3、Mue Split 单侧低附加速:

车辆右侧高附,左侧低附,模拟单侧车轮在冰雪地打滑。

从下图能发现,右轮在高附路面,没有滑移,轮速和实际车速一致。左轮在低附路面,在不断打滑。Model 3并没有配备同轴车轮间的机械差速器,是通过对于低附侧车轮的制动干预,形成的电子化的差速器。但是效果很好。

行驶期间,Model 3通过电机及时的扭矩控制只在打滑一侧的制动干预,良好配合,最终轮速差在5-7kph左右,滑移率控制比较好。

Model 3的精细控制,在其他方面也有体现,例如低速范围内(例如约20~30kph)中小油门Tip-in & Tip-out(踩油门与松油门)时。

Model 3车速较低时,主驱动扭矩来自后轴,而前轴一直有较小的负扭矩,处于准备能量回收状态。从而后轴负责驱动,前轴负责制动,很好的消除了由于电机扭矩贴合面换向产生的过零时间,缩短驾驶tip-in & tip-out时的响应时间,动力响应表现得更跟脚,也减少了贴合面换向带来的驾驶抖动。

在低附着路面上,Model 3合理利用其四驱系统、底盘系统,通过良好的配合与分工,实现了前后左右四个车轮,单独的滑移率控制。无论“脱困起步”功能是否开启,都没有出现动力丢失或车速波动较大的情况。这样,在低附着力路面,Model 3提供了良好的加速能力。在高低附着力路面切换时,又使得动力过渡平顺,可以带给驾驶员很强的低附路面加速信心。


4、Slalom(蛇形绕桩)

转向特性分为转向过度(甩尾)、中性转向、转向不足(推头)。所有乘用车被设计出来,理论上静态转向特性都是应该偏向转向不足,只是某些运动型车在重心偏移、驱动打滑的情况下,可能出现一些转向过度。这是出于安全考虑

我们在高附着力路面,采用60kph蛇形绕桩测试Model 3在转向过程中的四驱控制。

发现在出现或即将出现转向过度时,制动干预会立刻介入,及时制动外侧车轮。同时,将电机后轴扭矩减小,适当把扭矩转移到前轴,共同及时抑制过度转向趋势。而且,这种介入非常灵敏。在连续绕桩过程中,始终让驾驶员对转向充满信心。

不论是否打开“脱困起步”功能,无论Model 3是四驱、还是后驱状态,车辆都基本处于不足转向的稳定状态。车辆不易失控,有利于安全驾驶。但从另一方面看,作为一辆动力强劲的跑车,在连续绕桩过程中,制动系统不断快速介入,貌似无法彻底关闭ESP干预,这让Model 3很难在赛道上漂移过弯,失去了一些运动型车辆的乐趣。


最后总结一下

尽管Model 3在“原教旨”汽车的领域遭到许多挑战——比如设计方面省略了太多零件,玻璃和后备箱各种漏水,装配工艺糟糕,使用胶带偷工减料等。

但是从动力总成的细节角度出发,有许多亮眼的设计和大胆的应用。更难得的是,作为一家新造车企业,Model 3的动力总成硬软件的基础都比较扎实,在细节之处做了细致的标定,甚至动力总成的悬置装配工艺都不错。

在轮胎即将突破极限时,Model 3现阶段的软件,还是给车辆稳稳套上了“缰绳”,想要开着它在冰雪上或赛道里“撒野”,现阶段还实现不了。但是随着软件OTA的推进,不排除今后这方面将会得到进化。

总而言之,Model 3是一台缺点和优点都非常鲜明的车。这就是从标定工程师是角度,“拥有一台Model 3”的最大感受。


user avatar   drtesl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我自己已经定了 Model 3 Performance,但估计要在二月底才能提车。但是今年春节,特斯拉给我安排了一辆 Model 3 中规版试驾车。

按里程数算,我也成了目前国内最资深的 Model 3 中规版车主。


今年春节,特斯拉给我安排了一辆 Model 3 试驾车。


整个春节,我开着它从广州回到湖南老家,县里乡里走亲戚,过完年又大包小包回到广州。

可以说把各种用车的场景都体验了一遍:市区通勤、高速长途、乡间小路、全家出行……

这十一天开下来,我想把它推荐给每一个人。

它可能是你见过最酷最有科技感的车,但同时又很实用,更重要的是,买得起。

这篇我会用最平实的语言,介绍 Model 3 的几大亮点,以及大家最关心的一些问题。争取让大家“一篇看懂 Model 3”。


极简设计:什么都“没有”的 Model 3


Model 3 的设计完美诠释了“超前”二字,极简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它的前辈 Model S/X 。

首先,Model 3 没有车钥匙

每辆 Model 3 配有两张钥匙卡片,你可以用它刷卡开门、启动车辆。

但平时你可能很少会用到它(除非你要把车借给别人开),因为还有一种更方便的“钥匙”——手机

Model 3 除了支持依赖网络的远程 App 控制外,它还支持依靠本地蓝牙的静默解锁控制

在 App 登录、设置后,即使车停在没有信号的地库,你也可以用手机解锁。

更方便的是,如果你带着手机走近,甚至都不需要掏出手机,只要按下门把手,它就会自动感应解锁

当然,如果你坚持要一把实体钥匙,(比如聚会时扔桌上?)也可以花 1500 块,去特斯拉服务中心买一个。



Model 3 的简洁,会让人误以为坐进了某部科幻片里的车。

几乎看不到什么按钮,绝大部分操作都是在那块中控大屏幕里完成的。

没有手刹,没有启动键,没有出风口,甚至,连仪表盘也没有




你也许会担心了,“和传统汽车这么不一样,会不会很复杂?买回来不会用怎么办?”

我的感受是,当习惯 Model 3 的简洁之后,你会觉得,“车本来就应该这样设计嘛!”

  • 为什么门把手一定要凸起?
  • 为什么上车一定要按「启动」键?
  • 为什么停车后还要拉手刹、熄火?
  • 为什么要有那么多按钮?
  • ……

取消各种实体按钮,高度集成的电动化……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之后更强的自动驾驶语音控制场景自动化做准备。


(想象一下,开车时用语音控制,是不是比按几个按钮要方便、安全多了?)

但是,某些地方也极简得过分了些。

比如每次洗车,当师傅按下后备箱开关后,都会呆几秒:“这么高级的车,居然没有电尾门?”

嗯,出于成本控制和结构设计的考虑,这台连大灯照射高度都能在中控屏幕里调节的 Model 3 ,居然没有配置电尾门!看来只能寻思有没有办法自己加装了。


除此之外,自动部件也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比如 Model 3 的自动雨刷,就遭到了我和老婆的一致吐槽。

前挡风玻璃都已经被雨糊成一片了,自动雨刷还是纹丝不动,刷的频率甚至还不如手动雨刷的最低速档。又因为取消了雨刷拨杆,就必须一边开车一边在屏幕上调整雨刷速度。。。

好在,特斯拉还有一项厉害武器—— 全车 OTA 云端更新。


不断进步的秘密:OTA 云端更新


OTA 云端更新,简单来说就是,你可以像升级你的手机系统、更新手机 App 一样,通过特斯拉远程推送的安装包,为你的车升级新系统、更新新功能。

Model 3 的全车 OTA 曾一战成名——

去年 5 月,美国《消费者报告》测试 Model 3 从 60MPH 到 0 的刹车距离为 46 米,这比福特 F150 都还要差。因此,它也得到了一个“不推荐”的评价。

接着,Elon Musk 在推特上表示,会有个 OTA 安装包来解决这个问题。

更新后的测试结果,刹车距离缩短了约 6 米。随即 Model 3 的评级也被调整为“推荐”。


《消费者报告》的汽车测试总监 Jake Fisher 表示,在十九年间他评测过上千种车型,“从未见过一辆车能通过空中升级提升赛道表现”。

除了通过 OTA 调整「刹车距离」、「百公里加速」这种硬核操作外,特斯拉还干过“飓风来袭时临时调高电池续航”这样的骚操作。

OTA 也会带来一些温馨实用的小彩蛋功能。

「浪漫模式」

中控屏幕变成一个壁炉,同时自动开启空调暖风、座椅加热,音响里传来劈劈啪啪的柴火燃烧声。



「狗狗模式」

当需要把狗短暂留在车内时,开启这个模式,车内空调会保持开启,同时大屏幕会显示提示“我的主人很快回来”,避免路人以为狗狗被困而砸窗。

不过,我可不敢把我家狗单独留在车里。。。

美国最近破窗盗窃事件频繁,Model 3 又推送了「哨兵模式」:

「哨兵模式」

利用 AutoPilot 的摄像头来监控车辆周围情况,一旦发现可疑行为,自动启用录像;如果盗贼敢砸窗,那就最大音量播放摇滚版巴赫名曲《Toccata & Fugue》,并自动通过 App 发送一条警告信息。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彩蛋,还数「模拟打屁机」:


「模拟打屁机」

按一下方向盘滚轮,车内就会传来放屁声。多款屁声任君选择,音效逼真,还可以调整声音的位置。这个“有味道”的彩蛋,非常适合整蛊朋友。

这些功能,都是通过 OTA 升级得到的。

即使是开了几年的老车主,对那个提示 OTA 更新的黄色小闹钟也还是充满期待,感觉自己马上又要开“新”车了。

每十天半个月就有更新的 OTA,也使得特斯拉的另一项黑科技在不断进化,那就是 AutoPilot


买车送“司机”:AutoPilot 辅助驾驶


腊月二十八,当我一个人在高速公路上,开着 Model 3 的辅助驾驶功能往家里赶的时候,看着它自己保持好速度、车距,自己转弯,总有种错觉:

仿佛不是我在开这台 Model 3 回家,而是它在送我回家。


AutoPilot 又称“辅助驾驶”,顾名思义,它可以帮助司机减少工作量,减轻疲惫感。

目前,Model 3 的辅助驾驶可以做到——定速行驶,并自动跟前车保持距离;自动跟随车道线转弯自动变道


长途驾驶时,我几乎 80% 的时间都会开辅助驾驶,这能大大降低疲劳感。

辅助驾驶是否安全?

特斯拉给出的数据是:2018 年 Q3 ,所有特斯拉每 192 万英里撞一次,而在启用 AutoPilot 状态下,则 334 万英里撞一次。

如果你不想成为 334 万英里中的那一次“扑街”,那在开启 AP 时要谨记,自己也要保持对路面的关注。

毕竟,它还只是辅助驾驶,只能帮助你,不能代替你。


(画外音:北京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AutoPilot 这项功能原本需要花近 5 万选配,但特斯拉中国区最近将 Model 3 的 AP 变成了免费,截止日期不确定。

脑补了一下马斯克的内心 OS :

这么好用的功能竟然有人不选?
统统给我白送!
每辆 Model 3 都必须要有 Autopilot !

关于 Model 3 辅助驾驶的更详细介绍,可以点此看小特叔叔之前专门拍的一期视频


什么都能满足你的 Model 3


买车时,不同的人在意的“点”并不一样。

男人可能更喜欢速度与激情,女人也许更在意颜值和舒适。一家老小出门够用吗?安全吗?……

以上这些,Model 3 都能满足你。


高性能

Model 3 的百公里加速成绩:性能版 3.5 秒,单电机后驱版 5.4 秒。在红绿灯路口,安安静静地一骑绝尘,是 Model 3 的日常。

10秒感受Model 3 Performance https://www.zhihu.com/video/1081193168774639616

这种加速实力,除了能让每个坐进你车里的人尖叫之外,在紧急避险时也非常有用,而且还能避免很多开“斗气车”的机会。(毕竟这一脚下去,没几个能赶得上,没法斗啊!)

虽然加速能力如同猛兽,但 Model 3 也非常好驾驭。

用我老婆的话说,“这个车开起来,滑滑的”:轻轻一点电门,动力便迅速响应,方向盘很轻,很准,开起来随心而动。

颜值、舒适、空间

相比同门大哥 Model S/X, Model 3 体积上稍小一些,显得比较秀气。

这台试驾车的内饰是黑色的,而我自己订的是白色内饰,真的非常推荐白色内饰。Model 3 的极简设计,搭配白色内饰,更科幻,如同身处一个太空船中。

全玻璃车顶,让整个车非常有空间感,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夏天会不会很晒? 玻璃本身有一层防晒镀膜,可以将热量和紫外线隔离在外。

而且,这层镀膜在雨后会很美。

舒适性一直都不算特斯拉的强项,悬架依然偏硬,在过减速带时会有些颠簸感。

之前被别人吐槽较多的“后排像坐小板凳”的问题,特斯拉通过加厚座椅前部,做了改进。


我自己坐后排的时间并不多,问了经常坐在后排带孩子的老婆,她的回答是:“没感觉不舒服啊!谁会在车里坐得那么端正,都是「葛优躺」嘛。”

车窗采用无边框玻璃设计,很酷,但吹毛求疵一点的,会觉得隔音不算太好。在市区开还挺安静;但上了高速,就能明显感受到风噪和胎噪。

好在标配高级音响系统的 Model 3 音效不错,把音乐调大些,谁还管风噪胎噪是什么。

再说说行李空间——即便是春运往返这种大包小包的特殊时期,它都够用;日常通勤或者全家出行,就更不用担心了。


满载的 Model 3 后备箱:


哦对,别忘了,Model 3 还有个前备箱,可以装不少东西,比如登机箱什么的。


最安全的车


NHTSA(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是美国政府部门汽车安全的最高主管机关,主要是通过测定模拟人所承受的全面双向(正面和侧面)撞击,进行车辆安全性五颗星级的评定。

NHTSA 的汽车受伤概率评测结果


这还没完,依靠 AutoPliot 相关硬件,Model 3 能即时感知四面八方的状况,在主动安全系统上也是各种优秀。




大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问题一:这个车,充满电能跑多远?

这几乎是所有人都会问的一个问题。

其实很难给一个确定数字。因为电动车的续航,跟车速、气温、载重、驾驶习惯、甚至两地的海拔差都有关系。

就拿我这台 Model 3 性能版来说,满电表显续航 499 km,我这次回老家最远记录是单次续航 540 km(广州-衡阳)。(详细记录戳此


同样是这辆车,刚拿到的那天晚上,我用“打鸡血式”脚法,不到 100 公里的里程,用掉了 31 度电。。。

这样开的话,满电也只够跑 200 多公里。 ‍♂️



关于续航,我的观点是,像跑长途这种情况,才需要关注续航,提前规划好就没问题。

日常使用,其实不用在意续航的问题:一来,开得爽最重要;二来,因为充电其实很方便。


问题二:充电方便吗?充满要多久?

特斯拉充电的方式有很多种,简单来说分为三个派别:官方派、第三方派、野路子。

「官方派」是特斯拉官方的充电桩,稳定可靠,最常用,最推荐。按使用场景的不同,又分为家用充电桩、超级充电桩、目的地充电桩。


家用充电桩

电动车最方便的充电方式,当然是“家里有桩”。买车后,特斯拉会帮你在家里的车位免费安装一个家用充电桩。

就像每天晚上回到家你会给手机充电一样,家用充电桩的用法也是——回家即充,第二天满电出门。

家用充电桩的最大功率为 11 kw,从零充满大概需要 8 小时;用电约 80 度,按 0.5 元/度电的价格算,也就是充一次 40 元左右(相当于 0.1 元/公里)。


超级充电桩

超级充电桩是出门在外最常用的补电方式。它的优点是速度快(一小时左右充满),而且稳定。

一般建在商场等公共停车区,以及离高速公路出口几公里处。也就是说,你可以用它日常补电跑长途时也主要靠它充电。

小特叔叔家里小区在进行电路改造,装不了家用桩,所以我一直是用超充补电。对于家里没有固定车位的朋友,也可以用这个方案。


超级充电站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依靠超充网络和 Model 3 的超长续航,你基本可以轻松去往(除西南、西北地区的)任何地方。



目前超充支持最快 120kW 左右的充电功率, 45 分钟左右便能充到 80%( 400km 续航);价格大概是 1.8 元/度,相当于 0.35 元/公里。


目的地充电桩

目的地充电桩,和家用充电桩类似,只不过安装在商场、酒店等公共停车区,适合逛商场、住酒店、吃饭时顺便补电


「第三方派」

「第三方派」是指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各种企业提供的充电桩。

优点是数量多、分布广(许多商场、写字楼的停车场都有),但由于标准不一、管理不到位,大多数还不算很好用。

不仅操作复杂,甚至还会充不了电;而且每用一个品牌的充电桩,就要重新下载、重新注册一个 App。。。

所以,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推出自己的充电桩,比如下图的小鹏充电站。


「野路子」

实在找不到以上充电桩,你还可以用常见的 220V 插座给车充电,用特斯拉的「随车充」就可以。

有特斯拉车友,靠着“野路子”,一路开去了拉萨。。。这个不展开说了,有空再专门写文章详细说。


问题三:多少钱?

最关键的问题来了,毕竟,买或不买,还是要看钱包啊!

买不买得起,其实涉及到三个方面:车价、贷款方案、后续成本。


车价

目前,在国内出售的 Model 3 有三个版本可选,价格分别是:

以上价格是 Model 3 的售价,上牌落地价还要加 8.62% 的购置税和约 1 万左右的商业保险。

大家都知道国外汽车便宜,但特斯拉国内价格差异并不大。


算下来,目前续航最高、最便宜的后驱版 Model 3 ,落地大概要 47 万,最贵的性能版大概要 62 万。

还是觉得有点贵?来看看 Model 3 的贷款方案。


贷款方案

Model 3 的贷款方案有几种:

一种是首付 15% ,剩下的最长可分五年还清;

另一种是 3-4-3(或 5-3-2 )这样的弹性方案,即首付30%、分期40%、尾款30%,这样每个月的还款压力会更小一些。

以最便宜的后驱版 Model 3 为例,首付 13 万,每个月还 6300 元,三年后再付 13 万。


后续成本

常听司机朋友们说,现在买车,买得起,养不起。加油、修车、保养,哪一样不费钱?

在后续成本这一块,电动车就省多了。

前面算过了,充电的价格在每公里 0.1~0.35 元之间,比加油便宜不少。

Model 3 的全车质保期为四年或八万公里,非人为损坏基本都是保修;如果是人为损坏,则走保险。修车成本没太大压力。

至于保养,现在已经调整为每两年或 40000 公里做一次保养的主要内容是一些损耗品的更换(雨刷、滤网、干燥剂、制动液),一次保养的价格在一两千左右。




问题四:Model 3 几个版本怎么选?


再来看看这张图:

后驱版性价比最高:续航最高,价格最低;加速也已经能满足大多数家庭用车的需求。

四驱版在冰雪湿滑路面、弯道的表现会更稳定,加速也更快。

如果预算够,直接上顶配性能版!(我自己就是选的性能版,具体原因可以看《为什么我推荐性能版 Model 3》。


问题五:现在买,什么时候可以提车?

现在订车,今年 3 月底就能开走。

Model 3 的产能问题早已解决,而且因为 Model 3 的选配项很少,SKU 总共才 50 个,所以很好备货。随你选什么配置,船上都有准现车等着你。


写在最后

Model 3 让我想起当年的 iPhone 4 ——自它之后,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真正走入大众视野;我们的生活将被它彻底改变。

不止特斯拉,这条路上正在加入越来越多的同行者:

国内新势力如蔚来、小鹏、理想智造,老牌厂商如奔驰、宝马、保时捷等等,也都在探索与进步中。

在我们面前展开的,是一幅更便捷、更环保、更高效的道路图景:清洁能源、智能互联、自动驾驶、共享出行。

所以,你准备好上车了吗?


user avatar   xu-lan-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是诺基亚换iPhone的感觉


user avatar   ellen-7-32-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国的强大在于美国拥有最好的人才,这个人才不局限于理工,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

美国的强大无论世界五百强占据了多少席位亦或者美国的军事力量多么骇人听闻等等,归根结底是因为美国拥有最好的人才因此造就了他的强大。美国强大的标志也并非多少艘航母,多少个五百强,而是美国在世界大学排行榜常年占据世界最好的大学前20中的17-18个(无论中外排名)、前100中的50个左右,美国高校2007年-2017年的论文发表数量高达380W篇,并且每篇平均引用量达到了17.5次。

时至今日,美国每年吸收的高等人才移民和本土的优秀教育发展是他强大的根本。

美国教育的强大要从其建国开始,美国的开国班底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清一色政治家、军事家团体,美国开国的那批人有着非常浓厚的科教背景,例如医学、物理、建筑学等。当美国建立开始的整个国家便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建设高等院校。在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之前,全美仅有9 所高等院校,当百年国庆之时,全美高等院校总数已达700 多所(平均一年建成7所高校),而当庆祝建国200 周年之际,院校总数已超过2800 所, 如今美国共有4810 多所高等院校。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636- 1776 年为大学的创建阶段,出现了殖民地学院; 1776-1862 年为专业教育的发展阶段,独立的专业教育学院得以建立和发展;1862-1900 年为现代意义大学的诞生阶段,当今美国著名的大学相继建立;1900 以后为高等教育发展和多样化的阶段,产生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挥需要的社区学院,大学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改革。

美国教育里程碑事件 :1862 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莫里尔赠地法案》, 把联邦政府的土地以每公顷1.25 美元的价格廉价出让给各州,每州约3 万公顷,用以创办和支持院校的发展,特别是创办农业和机械学院,攻克一些农、牧、林业等方面的技术难关,以适应美国农业迅速发展和人口激增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从而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职能向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方向延伸,同时也为美国新型大学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社会经济环境。此类学院被称之为“增地学院”。前加州大学校长、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主席克拉克·科尔认为,美国现代公立大学体系至此才开始产生。

随后19 世纪下半叶,美国高等教育进行了几项重大改革:通过立法,设立农工学院,建立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体制;向德国学习,发展研究生教育;创立两年制学院,理顺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关系,奠定美国高等教育的基础层次。这几项改革促使美国高等教育在20 世纪初形成了具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三级结构,以及由准学士、学士、硕士和博士构成的四级学位结构的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雏形。为此,美国著名教育史学家约翰·S·布鲁贝克教授和德克萨斯大学高等教育学教授保罗·韦斯特迈耶等人将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形成之后的美国高等院校称为“现代大学”。

随着美国高等教育的大幅发展,他们从欧洲科学知识的追随者逐步开始完成反超。

很多人总是觉得一个国家的强大应该是飞机大炮或者航母导弹亦或者芯片机床,但是这些都是都相对来说是结出的果而非因。美国通过建设高等教育和广泛全球吸收高等人才两件事完成了他强大的根本,在美国的技术移民大军中你可以看见大量伊朗、俄罗斯、中国等意识形态不同国度的来者。

在技术移民最疯狂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校中的工科领域讲师一度技术移民身份比例达到70%。

除此之外,美国的社科、法学、金融等非理工领域的教育建设的也很好,美国的全球军事体系、美国的构建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等都得益于该方面人才的贡献。截至目前,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人才净流入国,虹吸来自亚欧的顶尖学子,而美国优秀的企业、繁荣的金融等等不过是人才基石上长出的花朵。

抛开美国官方对技术移民的态度和政策,美国民调也显示约有78%的民众支持高等人才移民至美国。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不希望有移民的民众中进行调查,依然有63%的美国民众希望高等人才移民保持。

回想二战时期,美国与德国交战中,美军阵中有大量的将领都是德裔美国人。美国这种族裔混居的国家相对于主体民族排外性会更低一些,也会更包容一些,这是他某种程度的优势。

美国截至2015年博士毕业生的数据统计报告,里面有部分内容涉及到外国留学生的去留比例和就业统计。

报告显示,2015年美国共授予博士学位5.5万人,科学与工程领域占75%,其中有1.4万人为外籍,中国、印度和韩国籍加起来占了一半。外籍博士留美意向统计——想留美的人是想离美人数的3倍以上,2015年外籍博士的总体留美比例超过了70%。博士毕业后继续留美科研或工作不同生源地的比例统计如下:

得益于全球的知识分子的到来,美国的资本家只要做一件事钱给到位,企业就能发展起来,在很多新兴科技企业方面,美国资本家的模式+美国高等教育的成果形成了巨大的优势。

1.航天方面

NASA(甲方机构学术研究为主,有一定工程能力)>ULA>SpaceX>其他国家。除此之外美国还有内华达山脉公司、蓝色起源、毕格罗宇航公司、维珍银河公司、轨道科学公司、XCOR宇航公司、电子火箭实验室等等。

2.航空方面

世界十大民用飞机公司,美国占据五家。其中波音作为世界头号航空公司,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的是空客的30%+。除此之外美国还有湾流、赛纳斯等中小型飞机的知名公司。

航空航发三巨头美国占其二,美国通用公司处于市场绝对老大地位,占有40%市场份额,其次是英国罗·罗公司,占据22%市场份额。美国普惠公司占9%的市场份额其2005年为F35研发的F135发动机可能是目前战斗机最强的发动机,

3.医疗机构

世界顶级医院排名

这其中亚洲、中东、欧洲等富人阶级最爱去的美国医院应该是梅奥、麻省、安德森等。

4.医疗器械方面

美国在全球十大医疗器械厂商中独占7家,GE、美敦力、强生等企业实力十分雄厚。。

5.医疗药物方面

在世界医药公司排名中,美国占据绝对的优势,不过优势相比较其他行业没有那么夸张,TOP20中独占10家,美国连续多年占据世界创新药物五成以上

6.半导体方面

世界最强半导体企业TOP24,美国11家(英特尔、高通、英伟达、镁光、德州仪器等),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三星首次超越英特尔,占据了全球14.2%的市场份额,中国台湾企业台积电与联发科榜上有名。

7.操作系统方面

PC操作系统,WIN7(67%)唯一的对手是WIN10(17%),剩下是WINXP(12%),MAC(6%).

手机操作系统份额排名:Android、iOS合计占98.2%,Windows Phone贵为第三但是仅占0.73%。

8.军事设备方面

第1名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军售额395亿美元 美国

第2名 BAE系统公司 军售额327亿

第3名 波音公司 军售额311亿美元 美国

第4名 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 军售额266亿美元 美国

第5名 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 军售额240亿美元

第6名 通用动力公司 军售额229亿美元 美国

第7名 雷神公司 军售额216亿美元 美国

第8名 欧洲宇航防务公司 军售额162亿美元

第9名 芬梅卡尼卡公司 军售额102亿美元

第10名 联合技术公司 军售额99.6亿美元 美国

9.软件方面

其他数据就暂不列举,美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人流流入国以及拥有最好的高等教育。这是他发展的最核心的根本力量,换句话说美国强大崛起给其他国家的提示就是做好本国高等教育、留住本国高等人才、吸引非本国高等人才三部曲

上海交大版全球学术排名

附中国G7高校本科生源去处一览

清华

北大

浙大

2016 届共1416名本科毕业生出国(境)留学,占毕业生总数的 25.21%

上交

复旦


南大


中科大

本科出国(境)553 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31.9%




  

相关话题

  为什么电动车不加变速箱? 
  如何看待有人起诉特斯拉女车主称「我的特斯拉没问题」?刹车失灵是普遍存在还是偶然现象呢?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力发展电动汽车? 
  如何评价 Elon Musk 的演讲水平? 
  如何看待 4 月 17 日广州增城一特斯拉起火爆燃,致 1 人死亡?起火原因可能是什么? 
  如何看待特斯拉首次盈利不是靠卖车,而是通过出售碳排放额度?为何众多华尔街投行看好特斯拉,其高管却减持? 
  这么多行业都在跨界造车,能给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技术突破么? 
  小米集团官宣造车,首期投资 100 亿人民币,对市场将有何影响?你看好小米的汽车业务吗? 
  电动汽车总电量用千瓦时表示是什么意思? 
  新能源增程汽车是脱裤子放屁吗? 

前一个讨论
坦克 300 宣布因订单过于火爆暂停接单,请问这是饥饿营销吗?
下一个讨论
成都天府中央商务区东区为什么会被称为未来20年成都最伟大的一平方公里?





© 2024-05-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