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我简单的谈谈ICO的前世今生吧。
早在2013年的比特币大涨的行情里,无数的新的山寨币被开发了出来。这些币有些是比特币的克隆,有些是在比特币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比如增加了上限,增加了blocksize等等。
很多开发者在开发出一种新币之后,以各种各样的理由预先挖了5%-25%,然后才开放给公众去挖。保留的理由有:
……
但是事实上,很多时候这些保留的币都被用来"pump and dump"了,作为新币发行之后,价格推上去之后的收割工具。
这个时候,山寨币的逻辑和比特币一样,仅仅是用加密算法保证其有限性,或者如同PeerCoin那样以一定的算法保持通胀率,但是在2013年这波行情过去之后,山寨币都面临着一个终极的问题:在已经有比特币的情况下,为什么公众要认可你的币,而不认可其他的币呢?毕竟这些虚拟货币的背后没有任何的依托,而黑市和匿名支付的需求已经有了比特币来满足。
于是在2013年之后,大部分币种都经历了价格跳水。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在bitcointalk这个论坛上,很多人开始以集资的方式来做新币,最著名的,也是目前比较成功的当属以太坊。这种模式可以说是如今ICO的原型,也就是投资人通过付比特币的方式给开发者,开发者按照集资的多少分配一定比例的新币给投资人。因为目前所有的数字货币都有区块链做后盾,所以每个人所占有的“股份”从技术上讲是可以完全被确定的。
这个时候还只是一种类似于众筹预售的方式,在新币没有开发之前,用更低的价格,用比特币来交换新币。但是人们的创新能力是无限的,后来就有人开窍了:所谓新币,也不过就是一个项目而已,为什么非要局限在开发新的数字货币上呢?想通了这一点,就打开了金融创新的大门。把开发数字货币推广到所有的项目上,就已经非常接近ICO了: 项目发起人通过用自己发行的数字货币来交换比特币,然后把比特币卖掉变现获得资金来做自己的项目,等项目盈利了,按照自己发行的数字货币的区块链上投资人所占的“股份”多少来分红,然后投资人也可以自由在市场上交易这些代币。
这可以说是山寨币的第二阶段,发现模拟比特币的路子走不通之后,开始用具体的项目来支撑币值。ICO就是这个阶段的产物。
一般来说,ICO的优点继承了区块链:
同时还具有门槛低,成本低的优点。在现实中的股权期权交易,需要经过层层监管,才能保证没有弄虚作假的行为,但是通过ICO,股权、期权都明明白白的记录在区块链上,谁也无法隐藏和修改。这种不需要人的介入,直接通过数字加密保证的信任机制,极大的拉低了集资的门槛和成本。
但是ICO的缺点也很明显,它的缺点不在区块链,也不在ICO本身,而在采用ICO的项目。一般来说,如果能够通过其他的渠道来筹资的,比如银行和天使投资人,甚至比如kickstarter,都不会通过ICO来筹款。所以这就意味着ICO项目有很多是无法通过常规的资质审查的项目,其中不否认可能有天才的想法,因为没有专业投资人识货所以无法启动的,这个时候ICO产生的就是正效应;但是更多的是这个想法可能根本不可行,在其他地方拿不到投资,结果只能通过门槛较低的ICO的方式来筹钱,那这么以来,投资ICO类似于次贷,是一种风险极高,收益不确定的投资。
按理说,这种高风险投资更应该让专业投资人来做,但是现实恰恰相反,ICO的投资人往往判断力不如机构投资者,这种能力上的错配让ICO项目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从历史上看,技术已然产生了,可能会暂时,但是不会被永远取缔,但是监管必然的。ICO是个好技术,可以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但是对投资人的权益保护非常需要加强。尤其是在项目和平台的资质审查、所筹集的比特币存放以及用途、项目风险管理这三个方面。这些问题不纳入监管,投资人的权利是很难得到切实保障的。 并且ICO的投资人更分散,不像是专业的私募和天使投资人那样有很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往往在ICO募款人卷款跑路之后后知后觉,并且缺乏讨价还价能力来制约募款人的道德风险。这些问题都是ICO监管所需要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