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媒体称美国总统拜登提名鲍威尔连任美联储主席,这对美国经济意味着什么?会产生哪些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vinneso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上周公众号的文章里面,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觉得Lael Brainard不仅仅是一个鸽派就可以形容的女性。当时看赔率,Lael Brainard当上主席的概率是25%左右,而鲍威尔是75%左右。我当时觉得Lael Brainard的政策应该是Lower for Longer + Financial regulation(长期低利率+金融监管)。这个政策组合几乎就是中国在过去6个月的监管思路,所以我觉得如果Lael Brainard上任,可能空Kbwb银行指数和HYG高收益债是不错的。

时至今日,这看起来是个正确的判断和错误的结果。生活有些时候就是这样,你想的很多,你也很勇敢,甚至你也谈不上运气差,但你的运气还不够好。


不管如何,将来作为副主席的Brainard肯定会在联储的很多决策里面有更多话语权,所以有三个问题可以探讨一下。

  • 鲍威尔过去四年的政策逻辑,演讲,以及上溯到2012年,他在联储里面,对于经济看法的转变和态度。
  • Lael Brainard,从30岁开始到今天的研究,以及从2014年开始,她对于一些经济事件的看法
  • 两个人在共事中,对于经济问题看法的同与不同。

我觉得讨论一个人,或多或少应该了解一下他的过去,尝试分析一下他做事情的逻辑,而不是简单地给他贴上一个标签,喊着口号就把他捧上天,或者踩到土里。

当然,从怀疑的角度出发,我的描述或多或少会带有我自己的情感,它肯定也是有偏的,而且我也不想掩饰自己的偏见,之前也有朋友说过似乎我的观点并非中立,那是自然,我又不是来写编年史的...


鲍威尔 - 擅长沟通的人容易被预测

如果你把鲍威尔简历中最后一段联储主席去掉,你会发现这就是个非常传统意义上的人生赢家

  • 从普林斯顿毕业后到30岁一直在从事法务工作,最后是一名律师
  • 31岁进入投行,做并购做融资,37岁的时候,跟着自己的领导一起去了财政部,在1991-1992年,39岁的鲍威尔经历了美国储贷危机,而在21年后他60岁的时候,他会发表一篇演讲,回溯当时自己的经历。
  • 40岁回到投行,在一个机构没待多久后去了凯雷,开始做投资
  • 50岁的时候已经是人生赢家,开始参加政治活动

这个时候大概是2008-2010年,鲍威尔53岁,实际上如果你不看他后面去联储当理事,后面被当做主席,这个人前半生是非常精彩的。他人缘很好。奥巴马作为一个民主党,提名他这么一个曾经当过老布什副财长的共和党人做联储理事

他对华尔街非常了解,PE的合伙人自然不可能是个闷葫芦。与此同时他在刚开始担任公职的时候,其实也算得上仗义执言,因为你看他历史就知道,2010-2012年,他基本上是个人生赢家。那个时候的杰罗姆鲍威尔是个经常语出惊人的人。如果没记错的话,在2016年曾经有过报道,鲍威尔当时的身价是5000万美元左右。

冷知识,即便鲍威尔已经非常有钱,但他并不是联储里面最有钱的那一位。

看看那段时期他的演讲题目就可以猜出一二

“Ending Too Big to Fail”(结束大而不能倒)

之前我记得曾经有分享过,QE3是一个不太有逻辑的QE,实际上那个时候鲍威尔虽然也选择了赞成票,但我记得他也提出过疑虑。在2012年-2013年,伯南克依然主掌联储的时候,鲍威尔更多担任的是一个市场的传声筒,当伯南克问到他的时候,他经常给大家分享市场在想啥,以及他沟通下来的心得。

所以你也可以想象,这么一个和市场关系很好的人,即便说结束银行大而不能倒的现实,也会是渐进式的改革。

我们来总结一下杰罗姆鲍威尔的经历

  • 如果不是之前当律师,他不会那么有沟通能力
  • 如果不是跟着老大去了财政部,运气不好遇到储贷危机,他不会有处理银行坏账的经验
  • 如果不是后面回到华尔街,他不会赚那么多钱,也不会和大家关系那么好
  • 如果不是沟通能力+处理坏账经验+有钱任性+和大家关系好,他可能就不会在08年危机之后,一边支持金融监管(任性),一边觉得要渐进式管理(都是朋友),也就不会作为一个共和党被民主党提名去联储(沟通能力强+有经验)
  • 而如果不是他去了联储+喜欢渐进式管理(沟通能力强的人总喜欢慢慢说服人),他在面对耶伦的加息的时候,可能也不会支持渐进式加息
  • 如果不是因为支持渐进式加息,他可能也就不会被当做是个鸽派的共和党
  • 那么特朗普可能也就不会让他当联储主席

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说,在我看过的大部分人物传记里面,鲍威尔这样的故事很多,我有两个心得

  • 过去的经历决定你今天的抉择,今天的抉择塑造未来的你,因果是一个极其有趣的事情。
  • 如果你不满意自己的过去,最好的办法是改变你今天的抉择,对过去和现在不满,却不做任何改变,结果会非常令人心酸

那么在鲍威尔上任联储主席之后,他做的事情,主要有几个阶段

  • 上任初始-2018年12月:支持中性的货币政策,缩表加息,萧规曹随,但发现自己和市场的沟通有问题
  • 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宽松货币政策,可待商榷,但不是毫无逻辑,但发现被疫情打了个措手不及
  • 2020年3月至今:危机应对,参考了所有可以参考的经验,但发现通胀似乎超预期了

他主要的改变,如果不谈那些机制性的,我觉得有两个

  • 把风险评估丢到了货币政策考量框架里面
  • 提出了对称的通胀目标

有很多朋友喷这两个政策,但实际上,还是那句话,可待商榷,并不是毫无逻辑。

第一点其实是有理论支持的,最近的联储研究就证明了,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市场往往对于FOMC反应非常激烈。所以如果你明知道经济问题一般,那么市场经常会对联储的反应非常过激。那么在经济下行的时候考虑市场风险并不是没逻辑的

对称的通胀目标的话,如果你把泰勒规则里面的过去四个季度的通胀去掉,然后把R-Star08年之后变成0,你会发现结果反而很契合联储18年加息的节奏,当时很多人不理解25bp的加息速度。所以说对称的通胀目标可能很久了。(当然,这个结论还有一个推论是,Brainard是对的,现在的R-Star比0低)

所以我自己觉得,鲍威尔在担任主席的过程中,真正超预期的事情其实干得也不多

加息缩表是耶伦留下的计划,2018年12月17号,10y2y的期限利差只有16bp还是多少的时候,联储依然在加息25bp。你能说鲍威尔是个彻头彻尾的鸽派?

当然几天后企业债市场崩了,他作为一个和市场沟通很紧密的人没能看到这一点有点遗憾。

2019年7月31日Mid Cycle Adjustment的说法很惊人,但事后来看,如上图所示,当时的GDP指标确实指向了经济的高点,当时联储里面有人觉得是周期末端,他觉得是周期中段,无意去为他辩解因为他确实错了,我自己那天也觉得他错了。但就说一个股票,涨了第一波开始跌10个点,到底是上涨中继还是顶部直接给你倒V出来了,你在第一个拐点那里也看不出来吧。

2020年3月他基本上把08年-13年的招全都用了出来。我也觉得宽松必然有代价,但那个时候让他怎么办呢,库德洛前一周还在说“联储按兵不动是有道理的”,下一周就说联储应该降息,而他背后站着的Trump还有可能要连任四年。

鲍威尔是一个很喜欢与人沟通的人,这是他成功的地方,也是大家喜欢他的地方,那么可以猜测,在未来,联储要超预期的概率依然不大,市场的可预测性会增加。实际上联储很多时候长期计划都是自我实现的。

写到这里我才发现我其实可能是个鲍威尔的黑粉...我说句心里话,4年前鲍威尔看起来就是一个investment banker的样子

四年后他肉眼可见苍老了

美联储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可以说把谁放上去都可以做好联储主席,之前也有一些业界去玩票的。但鲍威尔遇到的困难确实很大,他按照联储自己的研究,联储过去的经验做了很多工作,但被一些超预期的事情打爆了。

我觉得比较确定的是,在未来联储会依然落后市场,根据数据做决策,这符合鲍威尔的性格,也是金融市场大而不能倒的倒逼,联储的政策会非常透明,除非发生意料之外的事件。鲍威尔过去4年,作为一个非经济研究者,操手了第一次缩表,covid-19的疫情。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形容他的四年

  • 擅长沟通的人往往比较容易被预测,在面对已知的难题时有优势,但面对那种你没法沟通的问题的时候,擅长沟通的人往往会不知所措(鲍威尔在某次银行流动性出问题的时候,非常不解地在记者会上反问,我们明明已经和银行沟通过他们合意的超储规模,为什么还会发生这种事情?)

我本以为一个小时就可以写完这个回答,结果发现我对鲍威尔的感情太深了...

Lael Brainard是一个研究领域非常广的人,和鲍威尔因为渐进式加息的看法被当作是一个鸽派一样,Brainard被当做比鲍威尔更鸽的鸽派的原因是她觉得失业率很关键,而且她觉得美国经济可能偏离趋势线很远了。

一个人是鸽派还是鹰派,与她的观点是对是错,其实是两个问题。所以这是为什么我觉得Lael Brainard不仅仅是个鸽派的原因。之前因为在公众号里面写过她,加上她今天又不够给力没有选上主席,我就简单点说

  • Lael Brainard的研究领域非常广,她30岁研究的其实反而和今天的世界挺挂钩,贸易政策,对外关税政策,劳工保护等等。她是个民主党,她支持劳工保护,也支持全球化
  • Larl Brainard在2018年的时候,对于失业率很低,通胀很低的时候有过一个看法,她觉得通胀很低是因为过热发生在金融领域,需要加强监管防止风险。
  • Lael Brainard在2019年的时候,似乎不是很支持鲍威尔中周期调整的看法,她在同期的讲话中依然反复用Late Cycle(后周期)来阐述当前的位置。

我们来列个表格来看看两个人在过去几年的一些主要看法吧


年份 鲍威尔 布雷纳德
2018 通胀低,失业率低,经济运行良好,联储的责任就是让这样的好日子久一点 通胀低,失业率低的一个原因可能是过热发生在金融板块,需要警惕金融风险
2019 中周期调整 可能已经处在后周期,且美国经济增速脱离了趋势线
2020 领导宽松 认可新形势下的新举措
2021 认为加息条件非常苛刻 认为失业率/劳动参与率要达到疫情前的水平还很远,但应该做得到。气候问题+金融稳定

所以市场觉得Brainard比鲍威尔更鸽派也不是没有道理,但他们的对比更像是

  • 鲍威尔:萧规曹随,正常鸽派水平
  • 布雷纳德:认为美国金融市场过热,经济趋势反而更糟糕。所以需要宽松+金融监管

如果你要我说,我觉得布雷纳德是对的,但我自己刚才写的时候想了想,这是个比较真空球形鸡的设想。一边保持货币政策处在比较宽松的位置,一边加强金融监管的结果,今年的中国已经给了潜在的结果。你的贷款增速还是起不来,银行是承担奉献的人,他们不是因为钱便宜就出去贷款,他们本质上是要钱便宜+没有风险才出去贷款。所以加强金融监管本质上就是个紧信用的政策。

而现在的美国,可能没有什么紧信用的余粮。当疫情过后,补贴结束,居民消费慢慢平静下来,还是需要银行去承担风险的。

所以如果要说对美国经济有啥影响

  • 联储的政策依然会有很好的可预测性,将来一段时间市场不太需要考虑联储超预期,但需要考虑其他的金融风险。但这就是个有趣的地方了,如果联储时不时超预期一下,有些时候相当于给金融市场一个压力测试。联储如果一直根据数据做决定然后呵护市场,一直没有压力释放的渠道。那么总会积累一个有趣的风险到最后发生。
  • 布雷纳德对于经济的看法可能会影响更多的人,她觉得失业率依然没有回到疫情前,美国的均衡利率可能更低所以加息可能要等很久,金融监管要看到底她能否推进了...但目测很难
  • 我们眼前的,可能会是2019-2020年的那个故事,一个更可预测偏鸽派的联储,和风险逐步积累到尾部,最后由一个超预期事件释放的市场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鲍威尔注定是美国历史上一位非常差的联储主席,联储保持独立,保障货币政策中立确实非常难,但显著倒向行政需要,是律师鲍威尔开的头。

美元政策已经骑虎难下了,鲍威尔必须自己擦屁股。拜登的小心思是,既然你是个软骨外行,那么需要的时候,我也可以逼迫你。

所以美元政策继续妥协于混乱的行政,仍将持续下去。


user avatar   shi-nian-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川普时代的Repo开始,资产价格已经在一个传统轨道上明确脱离出来了,从波动式的升息降息,变成了一路降息,所以这段时间资产价格远远跑赢了CPI,普通人等待的资产价格回落等了多久了还没来?

当从极度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到宽松货币政策的过程中,是资产价格下跌去靠近CPI,还是CPI去追上资产价格上涨幅度。在这次提名中,已经有了答案,如果没有黑天鹅事件,这就是慢慢等滞胀的过程,美国日本化欧洲化的过程,上层建筑和老年人不敢碰这个资产价格泡沫,中下层和年轻人没能量推翻这个分配制度,经典滞胀预期,即使不是鲍威尔,别人也没能量去打破这套货币与资产的联动,鲍威尔提名是一个预期的确定性因素兑现。

一如知乎另一个阶级跃升越来越难我的答案,以前中国一代人遇到一次洗牌,现在整一代人没遇到洗牌了,也看不到未来有洗牌的大环境。雷曼破产时间回头看,应该是上一个时代最后一个黑天鹅事件了,也是给美联储上了一课,遇到问题如何取舍,从要脸要规矩,到慢慢耗着,这是普通人,年轻人遇到机会的坏时代,因为波动太小不会给后来者机会,政治上经济上都是如此,也是安稳躺倒的好时代。

老人社会,老人政治。生的少,年轻人少,连选票和政策都开始偏向老人。




  

相关话题

  如果每天必须花一万块,一个月不重样,我应该怎么花? 
  中国能否在未来与美国抗衡? 
  是否存在普遍对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评价很低的现象?如果是,原因是什么? 
  美股近四天暴跌超过10%对美国和全球经济有什么影响? 
  如何看待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在经济基本面依旧恶劣的情况下,连续普涨的局面? 
  普通散户在股市这场博弈中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中国的发达地区和经济圈有没有潜在的独立倾向? 
  中国最富有的1%的人,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2020 年你对你所在的行业和当下的社会生活有哪些建议? 
  中国开始逐渐复兴,而印度起步条件比我们好太多,为何还没发展起来? 

前一个讨论
法国的地理是什么样的?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可称明君的隋文帝,仍然在继承人问题上栽了大跟头?





© 2024-04-2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4-2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