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新加坡战役中 9万英军的投降? 第1页

  

user avatar   yu-feng-78-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事情其实不奇怪:马来战役中,英国人是被一场典型的“闪击战”给击败了,只不过执行闪击战的是日本人。在此战中,日军的发挥可以说是一整场战争中的巅峰,菲律宾和缅甸的胜利都无法与之相比。


从战役层面分析这场战役,其实对战役的结果就不难理解了

1.先看两军的实力对比

马来战役开始时,英军包括88,600名官兵,建制单位有31个步兵营、7个野战炮兵团和1个山炮团(176门山野榴炮)和2个反坦克炮团(84门反坦克炮),后来还得到了7个步兵营、1个反坦克炮团和其他一些支援,总兵力达到13万以上。

而日军的第25军则编有92,403名官兵,27个大队(步兵营),3个师属野炮兵联队、2个野战重炮兵联队和1个山炮兵联队(约180门山野榴炮)——当然25军一开始并未到齐,例如18师团开始只有佗美支队到场。

总体而言,英军在步兵数量上对日军应该拥有明显优势,炮兵至少是不居劣势。

然而,二战标准下的制空权和装甲部队来看,毫无疑问日军拥有绝对优势。

日军航空兵由354架陆军作战飞机和180架海军作战飞机组成,而帕西瓦尔手里只有可怜的158架作战飞机。这些飞机无一例外都是“水牛”、“布伦海姆”甚至各种奇葩的双翼轰炸机这样完全过时的货色。加上Z舰队被日军航空兵歼灭,从一开始,日军就将制空权和制海权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奠定了整个战役胜利最重要的基础

至于装甲部队,日军投入了230辆坦克,而英军一方则根本没有坦克——这可不是“英军”的常态,要知道,同一时期北非战场英军投入了700多辆坦克同德国人展开装甲大决战。虽然日军坦克一贯为人蔑视,但要知道,德军在赢得波兰和法国的伟大胜利时,其令人生畏的装甲集群中大部分也是由I号和II号组成的。


2.再看具体的战役布势

可能又有人要说了,即使缺少坦克、飞机。凭借英军数量众多的步兵,还有两个反坦克炮团,拧成一股绳,也不必惧怕日军啊?

然而由于日军掌握制海权的现实,远东英军指挥官Percival中将犯下了与1939年波兰军队类似的错误——分散部署。开战之时,马来英军从南到北防备日军登陆,分散得如同撒胡椒面一般(见下图)。

这种布势下,一旦前线的军队就面临敌军的局部优势,以及日军的分割包围,很快不得不撤退——而在拥有制空权的对手面前撤退,极易被敌军空军屠杀而陷于溃败;后方的部队前进增援,看到的是溃军的洪流,听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关于敌军恐怖威力的谣言,因为敌军轰炸不方便运动连预备阵地都无法占领,最终同样陷于溃散。马来英军就这样汇聚为一股溃退的洪流败逃到了新加坡,只有澳大利亚人相对维持了秩序(当然也因为他们的位置最靠南)。

而“溃退”最糟糕的一点在于,不但部队组织瓦解,更重要的是装备也在败逃中被大量丢弃。实际上当新加坡之战开始时,英军已经丧失了大量步炮装备,连炮弹都所剩无几。

It was estimated that III Indian Corps had lost 30,000 rifles, 1,500 light machine guns, 70 per cent of its anti-tank rifles and 1,000 15-cwt trucks during its retreat down the Malay peninsula. Ammunition for the artillery pieces that would engage the Japanese gunners in counter-battery work were also in short supply. Percival imposed a limit of 12 rounds a day on 25-pounders, 25 rounds on 18-pounders and 29 rounds on 4.5-inch howitzers. These rounds were non-transferable from gun to gun and non-accumulative from day to day.

更糟糕的是,在马来战役期间送来防御新加坡的增援部队的状况也非常糟糕:澳大利亚人仅仅训练了两周就拉上前线;印度人则许多是十七八岁的孩子。

Many of their replacements had been killed in the Malayan Campaign, while thousands of the new recruits were youths of 17 or 18 years of age who had little idea about how to fire their rifles and had never set eyes on a tank until being confronted with one bearing down on them with machine guns blazing. Seven of the British battalions were under-strength, and six had been in Singapore for less than two weeks after a three-month voyage from Britain which had rendered them rubber-legged, physically unfit and mentally unprepared for active service.
Five of the Australian battalions had been seeded with 1,900 reinforcements who had been whisked off to Singapore after barely two weeks' training in Australia.


3.还有就是战术问题了

二战到朝鲜战争期间,亚洲军队(不知是否是受日军影响)似乎一直靠复杂地形下的侧翼包抄战术,反复予以西方军队重大打击。日军在马来、缅甸、第一次Arakan战役中反复依靠包抄战略击败英军;北朝鲜军队在进攻阶段一再靠“迂回堵路口”的方式重创美军;志愿军的二次战役。

而具体到马来战役,日军的装甲部队优势则让他们的迂回显得更加强悍无比。例如在Slim River战役中,日军坦克迂回占领了Slim river上的大桥。12和28两个旅(团)的英印军陷入包围,5000名士兵中仅仅只剩1173人。


总结一下:

作为一个后期的工业国,德国式的“百万大军、数千架飞机、数千辆坦克”的大规模攻势是日本无论如何负担不起的。但一场十万人、数百架飞机和数百辆坦克的“微缩版”闪电战却是日本工业负担得起,作为普鲁士-德国陆军忠实弟子日本陆军可以做到的,而英国人恰恰犯了与1939-1941年被德军击败的欧洲诸国类似的错误,这样的结果其实也算是顺理成章。


不过这场战役虽然与德国在欧洲的胜利无可比拟,但这确实是大英帝国四百多年来最大规模的军事惨败,光纯粹的白人军队就被俘虏了五六万。

The casualties among the defenders were: United Kingdom, 38,496; Australian, 18,490; 3 Indian, 67,340; local Volunteer troops, 14,382 ; a total of 138,708, of whom more than 130,000 became prisoners.

从结果上看,这可以算得上是大英帝国的曼奇克特之战,丢掉新加坡被澳大利亚人认为是“不可饶恕的背叛”,澳大利亚总理柯廷甚至公开讲“澳大利亚人指望着美国”,自治领的情谊近乎不复存在。在日本人的占领地,殖民地人民目睹了曾经不可一世的白人统治者的垮台,昂山、苏加诺、胡志明等独立领袖也在这个“真空期”成长起来,各大帝国对亚洲的控制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了。


Note:

Peter Thompson-The Battle for Singapore_ The True Story of the Greatest Catastrophe of World War II-Piatkus Books (2005)

The-Japanese-Thrust-Official-History-of-Australia-in-the-War-of-1939-1945-Series-1-Army-Vol-4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哪有9万英军,投降的时候只有七万正规军了,一开始的八万多也不全是军:

总数为八万八千人,其中英军一万九千人,澳军一万五千人,印度军三万七千人,马来亚军一万七千人。但这是批杂牌军,装备和训练都比不上山下的三个师。这三个师是帝国警卫师、第五师和第十八师,为整个日本陆军的精华。他们还有二百一十一辆坦克支援,而英军在马来亚却没有一辆坦克,他们还有五百六十架飞机,比英国在马来亚的飞机几乎多四倍,质量也好得多。

正牌英国人不到2万,殖民地低等人倒有5万4千,1万5千澳大利亚人虽然凑合,但英国为了北非,一度把澳大利亚抽调的只有民兵防守,在新加坡的士气可想而知。

而3万日本兵只是第一波登陆部队,后面还有八万正规军跟着,由于登陆船只不足,所以还得逐次赶到。但从英国视角来看,打赢先锋部队不等于有希望,又不是保卫家乡,为什么要为殖民地易手拼到底?认赌服输才是帝国主义游戏的正经道理么,下次我还可以抢回来。

至于印度人的视角……你以为是投降,可有人觉得是解放啊。帝国主义互相倾轧,借机为印度独立做准备不好吗?

日本人采取了一些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措施来加强战俘营管理,这些措施甚至比限制行动或取消军官的军衔标志更令人难以忍受。日本人从英属印度军队战俘中招募锡克族士兵组成了“印度国民军”。从3月31日开始,这些印度士兵开始在铁丝网边站岗。日本人要求无论何时,樟宜战俘营内的战俘都要向这些印度兵敬礼。肖恩少校认为这是对战俘们最严重的侮辱,战俘们也对此极度愤怒。

英国军官觉得殖民地权利“宁予友邦,不予家奴”,印度人为什么要为英国人死战呢?

散乱的队伍沿着大路往城里涌来。有位叫戴维·詹姆斯的情报军官拦住了一队印度兵,问他们的指挥官为什么往回跑。那个指挥官说有个澳大利亚军官叫他们“快跑,日本鬼子从山上来了!”詹姆斯说,你们要去找日本人,不是与他们比赛跑。“一点不错,不过,人家不要你呆的地方就别呆,你说对吗?”那个军官说完就领着他的人摇摇摆摆地走了。

实际上,印度兵在钱德拉-鲍斯的麾下作战很生猛,英帕尔战役杀回印度本土,是极少数1944年还在扩大占领区的轴心国部队。钱德拉-鲍斯的国民军最后有9万人,都是来自英国东南亚殖民地的印度侨民,其中新加坡的印度俘虏是骨干,有说3万人加入国民军的,也有说2万的,但无论哪种说法……你还奇怪新加坡7万人为什么会投降日军吗?

关于二战各种矛盾的交织,我之前已经写过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包含了很多帝国主义争霸、法西斯主义内战的野蛮成分,并非所有的盟军都像新四军、八路军一样,能无愧于“师出有名”四个字。比如说对抗德国纳粹的波兰萨纳奇军政府,本身也是反犹反共的法西斯政体,1944年还盲动夸大华沙起义的力量对比,鼓动数万市民用生命为自己争权,这战事或许有反侵略色彩,却肯定算不上反法西斯。苏军攻占大连固然是帮中国反击日本侵略者,但战后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居然到当年日俄战争遗址献花,表示苏军实现了沙俄没能实现的愿望——占领远东不冻港,霸权主义的色彩掩饰不住。英、法、荷兰为保卫南亚、东南亚殖民地和日军大打出手,在殖民地人民看来帝国主义狗咬狗哪有正邪之分。中国人民没有必要把自己的正义战争和这些所谓的盟军战事捆绑在一起。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中期的日子里,世界各地爆发了一系列相关联但彼此区别巨大的战争,很难简单地用两个阵营来划分正义邪恶。比如苏联强行要求芬兰交换土地、印度殖民地部队对德日作战,都包含反法西斯成分,但肯定谈不上反侵略战争。又比如波兰法西斯军政府抵御德国纳粹,印度民族主义者因为日军逼近而起义声援,都能算是反侵略但不反法西斯。当然也有既反侵略又反法西斯的战争,比如苏联红军攻占柏林,法国军队抵抗德国闪电战。至于日军投降前向印尼的苏加诺集团赠送武装,支持他们抵抗荷兰殖民者,阿拉伯志愿者加入隆美尔的军队打英国老爷,美国放任日伪人员管理南韩等占领区……这些复杂行为在不同的立场下会得到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

……钱德拉·鲍斯曾代表印度军队在《大东亚共同宣言》上签字,与日本结盟,但这并不妨碍印度人至今把他的画像挂在国会议事厅前,与甘地同列。

其他相关内容: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经此一战,东南亚算是没人拿大英当颗葱了。

要知道对面的日军第五师团,是少数在国军面前吃过大亏的部队。。。。

更尴尬的是英军投降前打得最好的部队,由马来人组成的。。。。

对比之下,这大英的脸啊。。。。


user avatar   yue-ke-gong-jue-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腐大名垂宇宙,雪茄遗像名最高。

十万大军清边策,星港浑如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校长,指挥弱腚类军曹。

运移大英得诺奖,加里波利有怒潮。


降敌深知罪不轻,维希法国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两战不同时。

连云樯橹生海藻,樟宜圈养死亦迟。

最是王师白旗海,舟人指点到今疑。



群山万壑赴鬼门,调兵全球送此村。

十万英伦马六甲,七日跪迎日三军。

影像省识败将面,铁桥地缚筑路魂。

反击亲王闻倭语,上将太子水中沉。


支离欧陆风尘际,漂泊远东天海间。

舰队但知淹日月,五色残兵渴孤山。

倭寇事主终无赖,中将哀时且未还。

首相平生最德瑟,暮年自传诺奖颁。


user avatar   bo-bo-w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表面上看英军士兵总数高于日军。实际上英军士兵由诸个殖民地国家的多国部队组成,主体是来自于印度,缅甸,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的新兵。而日军则是单一种族语言相通的百战精兵。


新加坡战役中的日军是由马来亚之虎山下奉文率领的经验丰富日军,多数士兵在此之前都在华北地区扫荡中磨练出极强的单兵作战能力。英军则非常依靠火炮等支援武器的作战,在单兵作战能力不足和缺乏后勤保障的战况下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日军在菲律宾的作战中把美军也打的措手不及,何况是英联邦动员起来的这帮殖民新兵。到了新加坡日军已经突破最后一道防线,而英军正在耗尽粮食与弹药。更致命的是丢失了水源的控制权。高射炮也缺乏弹药来阻止更多日军的空袭,失去了制空权也不可能再有海军的支援。澳大利亚的盟军甚至还四处劫掠战利品准备撤回澳洲。在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亚洲人的亚洲等政治宣传下。一部分印度人甚至倒向日军。

英澳军装备远优于其他殖民地部队。但真正战斗力不俗的是土生土长的马来人军团,马来军团 1400 名勇士英勇坚守bukit chandu最后一道防线,抵御日军 1 万3000人的强势进攻直到2月14日全军覆没,仅一人生还。2月15号清晨得知马来军团全军战死后英军最高统帅投降。


新加坡黄线pasir panjang地铁站附近还有他的纪念馆,在欧洲殖民者忙着转移博物馆藏品,撤回澳大利亚的白人士兵时,在印度人纷纷倒戈时,本地人Lieutenant Adnan指挥着最后的马来战士抵抗着14000名日军的进攻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英澳士兵装备精良,但如果说战斗力不俗,实在不敢恭维。


user avatar   ben-shen-shi-you-shan-wu-bi 网友的相关建议: 
      

9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和英国首相约翰逊的会面中,突然毫无预兆的要求记者清场,而在那段现场的视频中,似乎有一记者问了一句:“Did he shit?”(“他是不是拉了?”),而旁边的另一位记者回道:"I have no idea,hope the microphone got it。"(“我也不知道,但愿麦克录到了。”)

这段视频流出之后,全世界的舆论场都炸了锅,人们纷纷怀疑,已经是80高龄的拜登,是否在这样严肃的场合,一个不小心,拉在了裤子里,所以才会突然要求清场,而现场的记者是闻到了味道或者听到了声音,才会有此一问。

这个看似荒谬的猜测,却意外的流传极广,以至于向来标榜言论自由的外网都开始大量封杀此类帖文,而美国官方也很快出来辟谣说清场跟总统拜登的身体情况无关,只是出于政治和外交因素,两位领导人必须密谈。

但网民们可不管这么多,美国政府越是删帖和澄清,他们就越是对拜登的“脱粪”深信不疑,传言越传越是有板有眼,之前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那句“祝他身体健康”也被拉出来反复分析,进一步佐证了拜登的“失禁症状”。

这个曾经代表着“战无不胜,众望所归”的超级大国和世界第一强国,居然以如此不体面的方式迎来了舆论的毁灭性打击,这让许多美国的敌人和反对者都大为诧异。

然而,冷静下来思考,我们会发现,这其中疑点颇多,因为在那段广为流传的视频中,第一位记者在提出疑似脱粪的疑问之后,另一位记者给她的回复是“我希望麦克风录了下来”,如果真的是拉裤子这种事情,被麦克风录下来的可能性实在太小,还不如说希望摄像头拍到了。

即便退一万步,认定确实是拜登没有控制住大小便,但其实他作为一个80岁的老人,出现这种情况也并不稀奇,衰老并不是罪恶,也不至于为此如此残酷的嘲笑一位老人。

因此,拜登如今的被群嘲,可以说只是美国国力衰退的一个缩影,无论拜登是否真的大小便失禁,但他作为美国总统,领导着这个衰退的美国一路火花带闪电的跌下了神坛,曾经的荣耀必然会一道一道全部化作孽力反馈回他的身上。

简而言之就是,如果美国今日没有从阿富汗撤军,新冠也已经完全被控制,那么拜登就是拉的到处都是,也依然会有人跪舔说他这就像廉颇“一饭三遗矢”,是有大将之风,可当美国撤出阿富汗,新冠病死七十万之后,哪怕他这位总统日日正襟危坐,我们也总会怀疑,他屁股底下,是不是粘着什么不雅的东西。​

这,就是今日的世界,就是美国从“谁也打不过”到“谁也打不过”之后,所必须要面对的残酷现实啊。


user avatar   pei-xin-yuan-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9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和英国首相约翰逊的会面中,突然毫无预兆的要求记者清场,而在那段现场的视频中,似乎有一记者问了一句:“Did he shit?”(“他是不是拉了?”),而旁边的另一位记者回道:"I have no idea,hope the microphone got it。"(“我也不知道,但愿麦克录到了。”)

这段视频流出之后,全世界的舆论场都炸了锅,人们纷纷怀疑,已经是80高龄的拜登,是否在这样严肃的场合,一个不小心,拉在了裤子里,所以才会突然要求清场,而现场的记者是闻到了味道或者听到了声音,才会有此一问。

这个看似荒谬的猜测,却意外的流传极广,以至于向来标榜言论自由的外网都开始大量封杀此类帖文,而美国官方也很快出来辟谣说清场跟总统拜登的身体情况无关,只是出于政治和外交因素,两位领导人必须密谈。

但网民们可不管这么多,美国政府越是删帖和澄清,他们就越是对拜登的“脱粪”深信不疑,传言越传越是有板有眼,之前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那句“祝他身体健康”也被拉出来反复分析,进一步佐证了拜登的“失禁症状”。

这个曾经代表着“战无不胜,众望所归”的超级大国和世界第一强国,居然以如此不体面的方式迎来了舆论的毁灭性打击,这让许多美国的敌人和反对者都大为诧异。

然而,冷静下来思考,我们会发现,这其中疑点颇多,因为在那段广为流传的视频中,第一位记者在提出疑似脱粪的疑问之后,另一位记者给她的回复是“我希望麦克风录了下来”,如果真的是拉裤子这种事情,被麦克风录下来的可能性实在太小,还不如说希望摄像头拍到了。

即便退一万步,认定确实是拜登没有控制住大小便,但其实他作为一个80岁的老人,出现这种情况也并不稀奇,衰老并不是罪恶,也不至于为此如此残酷的嘲笑一位老人。

因此,拜登如今的被群嘲,可以说只是美国国力衰退的一个缩影,无论拜登是否真的大小便失禁,但他作为美国总统,领导着这个衰退的美国一路火花带闪电的跌下了神坛,曾经的荣耀必然会一道一道全部化作孽力反馈回他的身上。

简而言之就是,如果美国今日没有从阿富汗撤军,新冠也已经完全被控制,那么拜登就是拉的到处都是,也依然会有人跪舔说他这就像廉颇“一饭三遗矢”,是有大将之风,可当美国撤出阿富汗,新冠病死七十万之后,哪怕他这位总统日日正襟危坐,我们也总会怀疑,他屁股底下,是不是粘着什么不雅的东西。​

这,就是今日的世界,就是美国从“谁也打不过”到“谁也打不过”之后,所必须要面对的残酷现实啊。


user avatar   zhang-jian-46-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商学院面试和普通专业不同,都是跨专业申请,所以不会有什么指定用书,完全就是考察个人的背景,职业规划,临场沟通,抗压能力,问题方向也比较随机个性化。具体可以看看




  

相关话题

  怎么客观看待龙应台? 
  如何评价金观涛? 
  如何看待九江53岁看守果园老人被30岁左右男子同性恋强奸事件? 
  如何评价纪录片《红色药片》? 
  怎样看待《火星救援》里有关中国的形象? 
  二战时,打日本的美国陆军,幸福感是否比打德国的美军强多了? 
  二战中各国海军有什么传奇故事? 
  英国因新冠病毒变异取消圣诞,英政客发推称「谢谢你,中国」,如何看待其言论? 
  如何看待开通仅三天的北京西郊线在 2018 年 1 月 1 日发生脱轨事故? 
  如何看待「三人未经同意抱他人孩子,被认作人贩子遭殴打被逼下跪」?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索隆认为连船长都保护不了还何谈野心?
下一个讨论
中科大地处合肥会使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受何影响?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