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现实是有 63% 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怎么办?》一文?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zheng-79-16-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典型农村出来的,现在某市政府办工作,和我同在乡镇上学的同学初中毕业辍学居多,现在基本结婚生娃。我这样说不是说自己有多成功,只想说农村孩子要出来有多难。主要限制性因素有:

一是父母文化水平低,不重视教育。我家n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当时上学农忙时期,父母都是直接叫你回家帮忙的,不管学习多紧张,我上初中后就拒绝回去了,结果和父亲关系闹得很僵,父亲直接当面说我是猪八戒,好吃懒做,自己是把更多时间放在学习上,后来寒暑假也不回去,厚脸皮窝在同学家里,还是学习。后来考上省重点高中,三年高中开家长会,我父母一次没去,是班里唯一的,老师对我印象深刻,哈哈……

二是经济困难,生活自生自灭。我家五兄弟姐妹,以前上学住镇上私人食堂,条件非常恶劣,可以说现在你给我多少钱我都不愿回去住一个星期,蚊子多、闷热潮湿,外面下雨床上桶接,一个月零花钱十块左右,来回路费两块,剩八块,当时一袋方便面一块。没钱买习题,借人家的看。

三是校园环境恶劣,打架斗殴成风。初中时候身边同学结帮拉派,常常为女生等小事大家,往死里打那种,马刀大家不知道看到过没有,这是打架用的工具,常出命案,见怪不怪,自己学习好,老师保护,没人打扰。上晚自习常常捂着耳朵看书,太吵,跟菜市场差不多,老师维持不了秩序。

以上只是说三点具有代表性的,还有很多,如老师水平滥、学校设备差等等。至于自己为啥能出来,有几点:

一是有觉悟。初二之前自己也和他们一样,整天浑浑噩噩,初二第一学期报名,家里和以前一样,为了月底的事父母争吵,主要是父亲把学费钱输光了,当时突然感觉很累,没说啥,自己就找了自己姑姑借了钱报名,然后自己心里狠狠下决定不要让自己小孩再过上这样的生活。

二是要努力。真的很努力,说出来你们都怕,初二开始,凌晨四点起来到教室读书(自己管钥匙),早上下课后不走,学到一点,吃个饭,回教室趴一会,继续,下午放学回食堂洗澡吃饭,到教室七点左右,学到晚上十二点回去。日复一日坚持两年,初三以差二十分满分成绩考上省重点(初中学校十年来唯一上省重点学生),期间获得过省市各种竞赛的荣誉,当然初中用力过猛,精力透支,高中精神很差,容易疲劳,考了个全国排名第十四左右的普通985,如果精神好些,不吹牛,起码能上复旦,大学考研也上了人大。

三是低姿态。经济困难有时候人就得把自己放的很低,高中大学同学出去玩啥的,有时候人家邀请多了,也得去,但要把自己放低,准确应该要脸皮厚,坚决不买单,哈哈。。。有时没钱吃饭,和人借,嗯挺难开口。。。

综上。以自身为例,农村孩子要上高中甚至上大学,需要克服困难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主观客观因素都要克服,真的很难。。


user avatar   Orz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可以结合之前那篇关于地区之间财政转移魔术(地方财政赤字)的文章,从财政改革的角度思考相关问题。

各地企业是要交各种教育费附加的,相关税费现在主要是增值税(等)环节征收。比如在上海教育费附加相关税率大概是增值税(营业税等)的5%,政府相关收入可能在100亿左右。这笔财富本质上是工人和企业一起创造的。但是由于户籍的问题,占上海市2/5人口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根本无法享受相关教育福利。上海的问题是全国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外来务工人员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无法享受相关福利。

与教育费附加的情况类似,全国社保统筹也迟迟无法推进。社会相关费率非常高,企业和个人联合缴额平均差不多是个人公司的28%,而全国至少有1/5的进城务工人员是缴了社保的。而如果外地城镇人口到东部打工,他们交社保的概率会高更多。社保的本质是本代人养上代人,但由于社保无法统筹,他们远在家乡的父母根本享受不了自己所缴的税。其实别说他们父母,就是他们自己老了回到家乡,其中很多也享受不到相关福利。全国社保总体上的平衡的,但存在中西部地区亏空,东部地区盈余的问题,但东部地区社保盈余,本身就有部分中西部地区务工人员缴费却不享受福利的问题。

也就是说,中国在财政存在严重的配置问题,中央通过财政向西部地区转移资金本身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在解决资源错配时,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是依据人口流动重新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而是通过财政转移的形式在地区间配置资源。那么这种财政转移思路是否合理?

仅仅就教育来说,财政转移的效果并不好。

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农村地区长期以来都在撤点并校,受教育人口增长率(甚至净人口)本身是在减少的。由于大部分受教育群体都外出务工了,并不给当地缴税,所以当地政府往往很难享受到教育红利,于是所在地政府普遍没动力发展教育。因此虽然加大了国家通过转移支付的力度,但是这些地区还是通过撤点并校的噱头减少了财政投入比,结果中西部地区除省会外,大部分地区的中等教育不断恶化。想想现在多少小县城的孩子是在省会读高中?

农村孩子面临的受教育问题本质是户籍政策本后的财政问题。财政分配问题不解决,仅仅希望通过让孩子跟随务工父母去城市,以提高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可能奏效的。因为虽然孩子可以跟务工父母去城市居住,但由于无法在公立学校就学,只能在农民工子弟学校上学,其学习成绩依然会很差。所以罗斯高等人的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孩子无论是跟父母还是留着农村,其受教育情况并没有本质区别。

假如中央相关财政转移变成专项教育资金,根据各地落户外地人数给予教育建设(招聘)补贴,农民工子弟受教育情况会不会好很多?同样,假如全国社保统筹问题提速,社保基金投资多元化更快发展,那么农民工的消费力会不会提振?实际上国家的发展和居民福利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比如政府在为居民提供高质量教育的同时,居民也在是国家经济发展所需的高质量劳动力。

大量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贫民窟、消费增长缓慢、人力资源部不充分等现象背后,都是政府没有成功解决二元经济步入城市化时新移民的福利问题。当一个国家近一半的人口,忍受着低劣的教育、社保和医疗时,这样的国家能进入高收入水平才奇怪。

·····················································································

除罗斯高的论文外,你还可以看看《撤点并校:整合教育资源还是减少教育投入?》、《学校类型与流动儿童的教育——来自上海的经验证据》、《智力发展与数学学习》、《发展和完善五支柱养老保险体制》、《户籍制约下的居民消费》


user avatar   xiaowu-xiao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数字反过来可以说,现在37%的农村孩子都上了高中,这已经是历史性的高度了。

但农村教育水平不是用纯粹的数据可以反应出来的,反而会掩盖很多问题。

比如农村小学和现在的乡镇中学,能提供给农村孩子的只是一个上过学的证明而已,至于上学究竟学了什么,对他日后有多大帮助,谈不上。

稍微有点上进心和有条件的家庭,都会想办法让孩子到更好的学校去上学。比如小学到镇上,中学到县城,家长宁肯租房子住,也要让孩子上学条件更好一点。

现在的问题是,八零后九零后的农村父母,如果自己没有受益于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基本上不重视,心态就是我只能出钱,孩子能读到哪儿就读到哪儿,自己学不进去,不怪我。

这种态度其实已经非常消极了。如果说中产阶级的学区房焦虑是想要把中等智力的孩子培养成社会上百分之五的精英,农村父母的心态会让中等智力的孩子直接掉进社会下层的百分之三十乃至二十。

补充:

第一,所有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质量都是渣,没有例外。

第二,父母在外,孩子在老家,基本等于放弃孩子的教育。

第三,农村学校现在唯一的功能,就是给孩子发一个上过学的证明,已经没有实质性意义。

第四,通过教育改变社会阶层的机会窗口正在越来越小。

第五,农村和乡镇教育正在变成劳动力再生产工具。


user avatar   chen-zhuo-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赞答案们说得已经很好了。这个演讲我在15年的中国经济学年会上现场听过,根据回忆我针对大家可能没看明白的事情补充几点。

1.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农村的教育问题?

老爷子的逻辑是这样的:

第一,中国的发展现在急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是他指出,起码目前来看,没有什么国家能够在财富分配高度不平等的情况下把这个陷阱跨过去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控制现在愈演愈烈的阶层固化和贫富差距拉大,中国很可能就是下一个被锁在中等收入陷阱里的国家。

第二,这个教育问题不是现在应该担心的问题,因为现在中国还是总体还是处在高速增长的阶段,好多东西要积累,资本回报率高,所以总体上还是“闭着眼就能挣钱”。但是这样的情况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早晚有一天,中国没有路可以修、没有楼可以盖,经济增长率会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这时候才是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

第三,这个关键时期发生在未来,但是我们能从现在预见到未来的一些情况,这是因为:现在的青年人的人力资本差异有多大,未来的壮年劳动力的收入差距就有多大。所以,关注教育才是重要的,因为中国要为未来不能闭着眼睛挣钱的那一天做准备。

第四,世界各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都需要产业转型,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高附加值的智慧密集型产业。虽然现在不上高中可以挣钱,可是未来如果中国真的是智慧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国家,那么这么多没上过高中的劳动力去干嘛呢?都去送外卖吗?所以,如果教育问题搞不好,可能的结果要么是中国就转型升级不了,要么是转型了,升级了,一大堆人失业了。

所以,才要把教育问题放在这么关键的地方。

当时听完讲座,我给我爸讲过(耍个宝:前因后果请看我在这个问题中的回答参加经济学年会是怎样的体验?怎样充分利用年会之行? )。作为一个考大学来到城市的前农村孩子,我爸当时的反驳是他们那个年代都没有这种教育,现在不也挺好。我当时就说,您老抓错了重点,不是教育有多好的问题,而是教育是否平等的问题,你们那个年代都差,所以不是问题,这个年代有人好有人差,差距还那么大,才是问题。

毕竟,我们不能为了保持平等让城市的孩子受更差的教育不是?我们不能禁止城市的孩子报兴趣班,所以只能把农村的教育搞上去。

2. 为什么是高中?

中国的义务教育到初中为止,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去看有多少人上完了初中呢?”

我觉得,这一点和罗斯高作为美国人的经验有关系,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个逻辑至今两年过去了也没能说服我。他的经验是,在美国,那些无力对社会作贡献的人和高中没毕业甚至干脆没读高中的人是高度重合的,一个人不正经会被叫做“high school dropouts”。

所以,高中比初中、小学甚至大学都重要。前几天参与朋友圈刷屏的时候我评论了一句,中国的高中教育和美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高中教育本质是“高考培训班”。高中学历在劳动力市场上比初中学历并没有太明显的优势,所以很多家长因为孩子上不了大学所以不上高中而是去工作,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但尽管如此,我不否认罗斯高的观点是有道理的,读高中并不在于高中那些知识多有用,而在于它可以让我们能够胜任一个有序社会的成员所需的基本标准。

3. 读高中和1000天教育的关系

这里一个问题是,罗斯高本人是否觉得所有人都上高中就行了。这里,当时他的观点大概是:当时看到了中央文件里说(似乎是三中全会改革方案,具体记不清了)要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他一开始觉得中国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但他又说,最近的研究让他觉得,不是把所有孩子都送进高中校园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问题根本不是没有高中可上,而是哪怕把孩子们送进高中他们也是读不下来的,因为问题出在更早的阶段。

是初中吗?一堆证据说,初中教育有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比初中更早。

是小学吗?一堆证据说,小学教育也有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比小学更早。

这样层层排查,才排查到了前1000天。或者说,并不是说解决了前1000天的问题就没问题了,而是在他看来,解决前一千天的问题最容易,成本最小。因为这个阶段的问题不是意愿问题,也不是激励问题,更不是资源问题,而是方法问题,方法是可以教的,告诉了农村孩子的父母你的教育应该怎么搞,他们不是做不到。

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读高中就可以了,恰恰是因为每个人都读高中不行,才要重视那一千天。

这篇文章标题党害惨了很多没仔细看文章的人……

以上。


user avatar   sichag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罗斯高和他的团队(包括斯坦福、清华大学、北大、中科院、陕师大)所做的研究和调查主要是想:通过行动研究来识别当前问题,阐释提出解决中国农村教育、健康问题的办法。缩小城市和农村的教育的鸿沟。

他的演讲题目是:农村儿童的发展将怎样影响中国

演讲的逻辑我再顺一遍:

1.中等收入陷阱。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我不是搞经济的,听起来挺有道理的概念。

2.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劳动力特点。研究从中等收入进入到高等收入国家的劳动力的组成,发现75%的劳动力是高中毕业,结论:高中毕业生的比例可能是是一个重要的指标。高中教育可能是提高劳动力质量的重要阶段—也就是中等收入进入到高等收入的重要指标,要有好的劳动力储备。

3.中国现在处在中等收入的陷阱里,能不能走入高收入?看看中国的人力资本。普查结果:25%的劳动力是高中毕业。 和80年代的墨西哥一样。

4.高中毕业率中,中国城乡差异非常大,城市能达到94%领先美国,农村却非常低,中国城乡差异大,我觉得也不是稀奇新闻


5.现在来看看农村,找高中毕业率低的原因

5.1 先去初中生看,发现农村,初三就有30%的辍学率

5.2 毕业意愿、学习能力也影响了他们的毕业。(IRT-scaled-测量到绝对的学习(assess the absolute learning)--字幕翻译错了。)
5.3为什么初中学生一入校就学不好?或许真正的来源发生在初中以前?

6.去小学看看。政府投入的师资力量、课程质量、设备都跟上来了,但是教学质量却没有大的改善,那可能是营养和健康问题?
重点一:营养和健康问题:贫血问题(营养不良)(27%),大便中的寄生虫(33%),筛查近视眼(25%的近视)。3个孩子中有一个贫血、有一个长虫(真得这么糟糕吗。。。)【感谢知友们的提醒更正】

7. 重点二:也许小学之前,0-3岁作为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导致后来的低效学习的原因之一。提出1000天假设,此时,罗斯高说出了第一句饱受大家诟病的话:3岁,基本上脑子已经做好了,很难再提高

他也提出,0-3岁的投资回报率非常高。而0-3岁的农村小孩儿的认知和语言能力都大比例低于正常水平,研究者给出一大堆研究和调查结果。言下之意,错过了0-3岁的机会窗口,可能会给农村小孩儿带来,一步慢,步步慢的结果,环环相扣,往上追溯,影响高中毕业率,也影响中国从中等收入走入高等收入。


8. 在中国60%的3岁及以下的小孩儿生活在农村

9.农村儿童的发展将会对中国带来很大的影响。点题。


回到7,0-3岁的儿童教育问题,罗斯高发现这些家庭的希冀是很高的,他发现,并不是妈妈们不爱小孩,95%的农村家庭希望小孩儿上大学,甚至17%的家庭希望小孩儿读博士。但是当他问到,你昨天有给小孩儿读书吗?妈妈们在笑。从来没有读书给他们听,他们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她们爱孩子,非常爱孩子,但是不懂怎么爱


那他又做了什么?他和陕师大、北大一起推广一个课程:教妈妈怎么跟孩子玩儿,包括智力、语文、社会感情、认知能力、运动能力。每周发书和玩具,下一周回收,再发。发动了做这个事情。计生委—养育师。他同时也做了调查,发现这种干预是有用。干预没用的往往都是老人带小孩的案例,因为奶奶不会上课,这里牵扯到留守儿童的问题—他说出了第二句饱受大家诟病的话:“让妈妈留在农村”


(干预后没有提高的组是因为带孩子的是老人,而不是年轻妈妈)

他的全部演讲中,只提到了奶奶、妈妈,大家说了,凭什么把责任都推给妈妈和奶奶。这篇演讲在朋友圈和微博都饱受女权主义的抨击,我也是女权主义者,我希望大家的炮火不要打歪了。如果我们把这个研究搬到城市教育上来说,可能这种措辞对女性不公,可是朋友们,他在做农村调查啊,你以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有哪几户农民会让爸爸、爷爷去带孩子?何不食肉糜啊!我真诚呼吁大家多去农村看看,你要在农村讲女权讲平等?先多保留几个女婴再说。

我再去看看第一点让他饱受诟病的“0-3岁认知能力发展关键期”和所谓的“1000天假说”,微博上已经有心理学科普大号公开驳斥,言辞激烈和极不尊敬。【我也没听说过这个假说,搜了一下,1000天假说在婴儿营养发育领域真得有一些研究,Menon, P., & Aguayo, V. (2011). The 1000 Day Window of Opportunity for Improving Child Nutrition in India: Insights from National-Level Data. India Health Beat, 5(3), 1-4.,我在搜的时候,发现了很多印度做的这方面的研究】


我不是心理学的,但是懂一点语言习得和早期阅读教育。0-3岁是早期阅读能力发展、语言能力(尤其是语音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一点有诸多学者、团队和发表的研究佐证,并不是什么稀奇观点。而亲子互动、多讲绘本和故事,就是提高语言能力、早期阅读能力最便捷有效的办法,这不是开玩笑。这并不是说,0-3岁不读书不学说话就会一定会变笨或者怎么样,语言习得和早期阅读领域的相关的研究还很多,关键期的意义,0-3岁不能决定人的一生,但是3岁之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罗斯高提出的:投资回报比例会非常大。


我不明白,为什么父母多和小孩儿讲故事有助于认知能力的提高会成为微博和网络上大家抨击罗斯高的笑话?一个科普讲座怎么能让大家做出“3岁前妈妈不给讲故事,你脑子就会坏到,你IQ就会下降”的荒谬逻辑?有的人连演讲时的打比方、举例子和科学论文都分不清?


就我浅薄的知识所知,语言能力、阅读能力是人类高级认知能力的代表,华师大的周兢教授也提出过,阅读能力是学生毕生学习能力的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我自己和很多学生、小孩儿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发现,小孩3岁以前是不是有全职妈妈带、有没有经常读绘本、父母有没有注重语言教育,在小孩儿3-4岁时就会显示出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对我的直观冲击就是,这小孩儿真聪明----当然这只是我的生活经验,但是和我所学到的知识对上了。


再回到罗斯高的逻辑线上,他只是层层展开他的推测,从他的研究专长试图去揭示真相,从他的逻辑点1开始,可能就有1.1,1.2,2.1,2.2等其他的推测和解读,那如果是教育学的专家,他或许可以在4,5,6这三个逻辑点上去寻找师资储备不足带来的巨大影响,营养学研究专家可以去从营养不良的角度去在6.1去调查和发现其他的问题等等等等,带来一个结果的原因有千千万,我至少看到了一个经济学家孜孜不倦花了37年来探寻真相的努力和决心,我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去看,也并没有看出什么阴谋和野心。单个研究肯定不能完全揭露真相,但是至少朝着真相迈进了一步。他的这种思路可以用统计学的结构方程模型去验证一下路径,说不定得到统计学上的佐证或者反驳。

还有第三个令他饱受诟病的观点,大概是,读不读高中,会不会影响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好多朋友举出了高中没毕业开淘宝店就赚了大钱的例子,抱歉,罗斯高的演讲和研究中有讨论这个问题吗?可能是我错过了。


朋友们,即便是批评,也要有基本的批评礼仪和尊重。对于一个可以说花费了毕生科研时光、到其他国家做研究的研究者,就事论事、不扣帽子,是基本的研究者的素质吧?

最后,说一个我不懂也存疑的点,罗斯高对IQ的测试,他使用了MDI和PDI,北师做早期阅读的同事告诉我说MDI是好的测量婴幼儿认知能力的指标。他是不是把MDI当做IQ去用了?而大众对IQ都有一种和智商、智力联系在一起的感觉,但“认知能力”和IQ并不能等同。


中国新闻周刊杂志农村儿童发展现状调查显示:发育、认知落后占比63%(罗斯高主持的REAP项目的具体的调查结果)

三岁之前语音能力发展的一些实证研究:

Kuhl, Patricia K. "Early language acquisition: cracking the speech code."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5.11 (2004): 831.

Kuhl, Patricia K. "Human adults and human infants show a “perceptual magnet effect” for the prototypes of speech categories, monkeys do not." Attention,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50.2 (1991): 93-107.

Kuhl, Patricia K., Feng-Ming Tsao, and Huei-Mei Liu. "Foreign-language experience in infancy: Effects of short-term exposur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on phonetic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0.15 (2003): 9096-9101.

Kuhl, Patricia K., et al. "Cross-language analysis of phonetic units in language addressed to infants." Science 277.5326 (1997): 684-686.

或者可以看Kuhl教授在TED上的演讲:

TED | 婴儿是天才的语言学习者 - Patricia Kuhl TED | 婴儿是天才的语言学习者 - Patricia Kuhl

或者我的一个回答:青格乐:如何在多语环境下教会孩子三到四门语言?

以下是早期阅读的相关研究:

Maclean, Morag, Peter Bryant, and Lynette Bradley. "Rhymes, nursery rhymes, and reading in early childhood." Merrill-Palmer Quarterly (1982-) (1987): 255-281.

Fergusson, David M., and Michael T. Lynskey. "Early reading difficulties and later conduct problems."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38.8 (1997): 899-907.

我的相关回答:青格乐:绘本会在哪些方面帮助儿童成长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在“农业”话题下挂了好几天了,我不来谈一谈有点说不过去。

实际上,罗斯高的数据非常扎实,推理无懈可击,可是结论却是完全错误的。

这属于典型的视野过窄导致的问题——典型的盲人摸象。为什么我后面会讲。

中国不是一个国家,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世界。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因为工作的原因,我经常全国到处飞,每次在飞机那个小破圆窗户往外看的时候,我经常感叹——到底是什么东西能够让这么多人、这么广阔的土地、这么多样的文化,粘合在一起的?

年轻的时候我还在为这个国家的军队服役,在这个国家的边防线上执勤的时候我以为仅仅是中华文化起着粘合剂的作用。

现在我认为是植根于基因的民族性。这种民族性,太强大太系统太牢不可破,以至于我们都完全忘记了其存在。中国人与美国人在文化上的根本性区别,可能并不小于地球人和外星人的区别。

所以你拿外国的数据套中国人肯定是会犯错的。

回到正题,我们来看看罗斯高究竟错在哪里,或者说到底摸的是大象的哪一部分。



一、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中等收入陷阱存在不存在?

存在。


中等收入陷阱跟中国人口结构有关系没有?

有个JB毛关系。

我们来看罗斯高所说的“毕业生国家”也就是走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都是些什么国家。


除开一些资源丰富乃至于石油输出国,基本上都是美国盟国或者地区,在战略价值上对美国有利。


深陷中等收入泥潭的又是什么国家呢?除了极个别自己非要作死的比如南非,都是在地缘政治或者经济结构上对美国有威胁的国家。


先大统领奥巴马先生已经说得非常露骨了:如果中国人都过上美国人的生活,三个地球也不够。

所以说,对于墨西哥、巴西这种国家,能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是个经济学问题,捎带一点政治学问题。

对于中国,能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一个纯粹的政治学问题。



二、为什么中国能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跟经济学一毛钱关系没有?

不要一提到“收入”,就是经济学问题。大家上大学都知道,我们有一门课叫《政治经济学》,不谈政治,何谈经济?


先大统领奥巴马先生看问题真的是一针见血:在既定技术水平下,地球容纳的人口是有限的。你占有的多,我占有的就少。

像墨西哥、巴西这样的国家,或者台湾、香港这样的地区,乃至于新加坡这种弹丸之地,几乎不可能撼动既有全球经济秩序,也就是美国主导的全球工业、金融体系。其发展可以说是遵循一般经济规律的。

像中国、俄罗斯这种体量的国家,要想实现国民收入水平与实际生活水平达到或者超过美国,不撼动全球经济秩序,怎么可能呢?就不说别的,假如中国人均耗电量达到美国水平,你知道这是多么恐怖的一项能源开支吗?

那么,你指望美国不来干预这种经济体的崛起,不动用包括政治、外交、文化乃至于军事力量来压制,你当美国人是傻子啊?

同样,这种体量经济体崛起,不动用包括政治、外交、文化乃至于军事力量去抢美国人的蛋糕,怎么可能呢?

这种时候,你还指望中国走出不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要符合你那点经济学一般规律,这不是痴人说梦又是啥啊?


三、中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怎么办

这里就要说到罗斯高的根本性错误了。

人均受教育时间、高等教育人数占比、高中以上学历劳动人口比例,都不是中国能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所在。

我不是说我们不该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最后我再讲这一点。

前面提到了,中国能否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于全球资源与市场的争夺,是个政治问题,跟经济学一毛钱关系没有。或者说,经济学一般原则规律,仅仅是服从于政治大局的一个方面,还不是主要方面。

那么,决定中国全球竞争力的主要关键因素是什么?

是高素质人口总数,而不是比例。

也就是说,中国能够组织起总数超过美国及其盟国的高素质人口包括知识分子、专家、工人,这个仗就打赢了。鉴于中国14亿人口基数,这个总数在人口里的占比并不需要太高。

所以,即使63%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没上过,中国照样能够组织起一支庞大高效的上至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下至产业工人的极具竞争力的国家力量,去美国人的虎口上夺食,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这就叫人口红利。

内耗问题上,我们有“社会主义民主”跟“社会主义法制”两大法宝,这个真心不用愁。这也是罗斯高其实不懂中国的表现所在。

罗斯高可能从没听说过“支部建在连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也没听过“民主集中制”,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实际上好多外国经济学家看不懂中国,原因就在于此:他们一天党课都没上过。

开玩笑,在中国,“党”连你晚上看哪个电视剧都要管,经济这么大的事情你不懂“党”怎么运作,你怎么可能搞得懂。


因此,研究中国经济首先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起,而不是农村孩子上几天学。

毋庸置疑,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旗帜,已经并且将长期团结起一大群,甚至有可能超过美国总人口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组织起一个以工业产能为主导、金融工具与军事外交手段为辅助、国内庞大市场为支撑的恐怖全球竞争力。

而他们在中国总人口中的占比还不到50%。



不作死,我觉得很难想象会走不出中等收入陷阱。



四、中国真的能够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吗?

能,而且能够稳稳的保持。

全球资源与市场争夺,是摆在我们这一代人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逃避是对自己、对后代的不负责任。

说白了,人类社会资源与市场分配,跟技术进步是一个总体上平衡、局部短时间失衡的过程。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规律,是经济学的“第零定理”。

而中国总人口已经占全球总人口的20%左右。这么大的一群人,要把生活水平从发展中国家水平提高到发达国家水平,必然造成资源市场总量与技术进步的失衡——技术进步赶不上这种规模的增长——争夺在所难免。

也就是说,中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只能靠抢美国人口粮,不能等技术进步。进一步说明,这个事儿跟罗斯高说的高中生比例,一毛钱一JB毛关系没有。

中国现有高素质人口总量已经逼近、即将超过美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还要超过美国总人口。这个趋势不可逆转,原因一是全民性尊师重教,二是稳定压倒一切。

每每看到各路家长把孩子逼到累死累活,不管效果好不好,都是在给美国人的奢侈生活挖坟。


五、怎么稳稳的保持

提高国民平均教育水平,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苏联老大哥殷鉴不远啊!

保持社会整体稳定,是保持高收入的前提和基础,抛开这个前提,一切无从谈起。

在这一基础上,利用人口基数优势,提高整体教育水平,美国是不可能把我们嘴里的肉抢走的。



六、跟我有啥关系?

对个人来说就是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对农业来说,罗斯高的说法也是错得离谱——农业人口水分本来就多了,农村受教育水平低,根本原因就是这一点。

村子离学校5公里山路,谈什么受教育?我是亲身过过这个日子的。

农民必须进城。

工业产能已经过剩,进城农民干啥去?

高素质人口走出去,去跟美国人虎口夺食去,腾出空间容纳他们。




我是西藏做农业的龙牙,我计划带着队伍去尼泊尔以及整个南亚,开拓新的空间,去跟美国人虎口夺食。

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责无旁贷。


user avatar   tan-wu-yu-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完全不知道各位老爷在喷什么。

很多人完全不了解中国的教育现状,抓住一篇文章就开始说:“中国的高中教育不行”,农村的孩子都失学了,一副悲天悯人,义愤填膺的嘴脸。

好好看看,2008年江苏省就要求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突破90%,这特么是差不多10年前的数字,你们不会百度和Google吗?

如果你们觉得这一切都是“幻觉”,拜托你们睁眼看看教育部网站的《中国教育概况——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各位眼睛都瞎了吗?

 2014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70.5%,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提前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2020年70%的发展目标;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处于高位,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81%,比上年略升0.1个百分点;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3.5%,比上年略降0.6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6.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目前新增劳动力绝大部分已接受过高中阶段以上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7.5%,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提前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2015年37%的目标。

贵乎一些网友的智商,亟需提高。以免退化到高中教育水平以下,增加63%的基数人群。


user avatar   yang-sagera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篇文章刚看过,非常有启发性。

首先,就别在人家的数据上找毛病了。这是正经八百的研究,Rozelle是正经八百的经济学家。他这个pre的后半部分,那个0-3岁孩子的营养状况是基于他的paper

Micronutrient deficiencies and developmental delays among infants: evidence from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in rural China

该文章是与Renfu Luo, Yaojiang Shi, Huan Zhou, Ai Yue, Linxiu Zhang, Sean Sylvia, Alexis Medina等人合作的。大家可以去网上找一找看一看,人家的工作是很严谨的。(不过这个63%并不是出自这个文章,这个我还需要再查下)

剩下的是一些个人想法,大家可以直接略过

======================================================================

事实上他这个演讲非常棒,大家如果想探究它的不足也不应该在它的数据上找。我觉得倒是可以观察一下它这个演讲的逻辑链条,这里面有一些可以讨论的点


1)举出数据,得到结论,中国依然处于中等收入陷阱中;虽然近几十年中国发展非常快

2)提出一个事,只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人才能较为容易地转换职业,从而才能在重复劳动工资下降的时候帮助经济逃离中等收入陷阱

3)数据说明,中国的劳动力中,有高中文化的比例较少(我记得文中大概是24%左右,欢迎指正)

4)所以,必须先增加这些人的比例,他们是经济转型的动力

5)调查发现,初中小孩中愿意上高中并努力的并不多

6)找原因,可能是幼儿时期 0-3 岁教育出了问题,导致这些孩子错过了发展窗口期

7)提出验证过程,他们亲自对孩子测试,结果显著

8)呼吁家长在孩子小时候改变教育方式

可以讨论的点:

a)开始那个劳动力受高中教育的比例,多半是因为历史因素。因为劳动力的年龄上限,根据演讲指出是60岁。而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经历了文革,那个年代的教育基本是废了;同时,恰好那个年代是中国人口增长很快的一个阶段(计划生育前)。最终导致那个年代中未受教育的比例被放大。

b)做出文中研究的时间是2013年,这个时候中国才刚经历义务教育免费阶段不久,高中教育的需求较低,自然受高中、高职教育的孩子比例较少

1986年,中国通过《义务教育法》;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2008年秋,城市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

c)高中教育和转换专业的难易程度确实有联系,但未必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d)作者提出的建议是加强对 0-3 岁幼儿的学前教育,这个方法虽然有效规避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但与直觉不符。事实上,对幼儿的教育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只有父母的收入和见识较高,或者已经通过教育得到收益,他们才能重视婴幼儿教育。换句话说,它是结果而非原因,而且它提升的是未来青少年的教育需求,而并不能直接提升劳动力的技能和教育质量。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孩子要上学,高中及大学教育的供给确是不足的。所以这个方式未必有效。

========================================================================

事实上,我提出上面的点,并不是为了反驳Rozelle大叔的演讲,只是拓展一下思路而已。

下面是我想对广大知乎er说的一些事情

首先,中国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个中国

你们看到的是BAT,是高速发展的经济,是流光溢彩的世界级大城市,是高铁,是北上广居高不下的房价,是我兔闷声大发财,是TOP2,985211,是手上戴的潘多拉,是脸上抹的神仙水。

但中国是什么?

一半的城市人口和一半的农村人口

你们,只是城市人口里,受过高等教育的,能够负担自己温饱的,有稳定工作的,愿意分享与交流的,年轻人

你们是一半里的一部分里的一部分里的一部分里的一部分里的一部分

所以一些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如果单独把北上广看成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能算得上发达国家吗?

如何解释中国人均GDP仅8000美元却拥有入门级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

农村呢?大家可以看看这种问题

中国城乡贫富差距有多大?

知乎搜索不太好用,有的问题我搜不出来。想说的很多,但临到打字却觉得很罗嗦

只是希望大家多关注农村,多关注三农问题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很多知乎er年薪百万,有的在政府部门工作,收入和地位绝对当得起“庙堂之高”

望大家

“忧其民”

谢谢大家了


user avatar   yuanshuai10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看得挺激动的。

通常朋友圈里疯转的教育文章,99%都是垃圾。不是移民中介国际学校海外代购的广告,就是带节奏让你更焦虑更疯狂买买买的煽动文。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比如「牛蛙外公」,比如「月薪三万撑不孩子的一个暑假」,比如「去美国寻找快乐教育梦碎一地」,比如不能看喜羊羊……

帅姐姐就是原老师:如何看待「月薪 3 万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的现象?如何考虑在孩子教育上烧钱的合理性?

帅姐姐就是原老师:有哪些暴利的项目?

帅姐姐就是原老师:如何评价文章《中产教育鄙视链:绝不让娃和没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读幼儿园》?

刚开始我还义愤填膺的写过回复,后来真是懒得管了。

我真是拉不下脸来写这种东西,导致我公主号最近都停更了。


但是这一篇,就是我希望却一直没看到的那1%。

虽然也是广告。


我们一线教育者们,除了要去世界上最好最先进的地方学习,更要去自然和人文环境最恶劣,教育不平等性最严重的地方去看一看。

我一直很害怕自己成为我最不想成为的那一种老师:

站在这个国家最好学校的讲台上,教室里装备着哈佛毕业生发明的声控设施,挥挥手就能带走一片光。却忘记了近在East San Jose, East Palo Alto的中学就有女生下课就要喂奶;享受着湾区最好学区的先进资源,一个月就有三次讲座的学习机会,却不知差区的老师们连房租都缴不起;自己学生的作业几乎都是A,因为有苹果脸书谷歌微软的理工科博士爸爸妈妈们辅导作业,却不管隔壁街的学生们下学为了躲避黑帮追杀连家都不敢回……

我害怕在这种500个毕业生里100个就能被伯克利UCLA录取的高中,让我忘记我国有63%的农村孩子甚至连一天高中都没上过。

罗斯高教授,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做了37年教研。在国内鱼龙混杂的教育圈已经算踏实靠谱了。他和团队的所有心血浓缩在这一篇文章里,信息量巨大,甚至每一个细节都让我很有共鸣。

因为为了了解中国农村的教育现状,我直接间接的关注中国的各种公益组织也有四五年了。他说的很多问题在我国贫困农村确实存在,而且已经有外国人为此努力。比如眼镜的问题:

像我这样从来没有在贫困农村呆过一天的人,当初确实不知道学生们最需要的不是英文书籍,不是爱心贺卡、明信片,不是闲置的衣物,而是眼镜。真的很惭愧。

我为他们描述诗和远方,却不知他们根本看不见。

几年前,我通过两位外国支教者的“买一捐一”活动,了解到了急缺眼镜的问题。

2010年,两个美国名校毕业生Sam和Andrew来到云南偏远山区支教。两年的乡村老师生涯里,最困扰我们的不是落后的生活环境,而是学生们因近视问题导致失去受教育机会。 于是在2012年我们创立了“点亮眼睛”公益组织,迄今为止的4年里已经为超过20,000的云南贫困学生进行免费的视力检查,无偿为有需要的学生配制19,000幅眼镜,在337所中小学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但中国农村有2.2亿学生,其中有超过3000万的孩子存在视力问题。
Mantra 始于美国的公益潮牌
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矫正视力,Mantra诞生了。将来自美国的制作原料、澳大利亚的设计师,云南的设计元素,与中国的环保制作工艺结合在一起,打造出全球化生产的设计师款限量版墨镜。Mantra通过践行“买一捐一”的模式,每卖出一副墨镜,即为需要帮助的孩子提供一副免费近视眼镜。倡导“越爱臭美,越爱这个世界”的新公益消费观。

这是他们的官网,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Mantra墨镜 公益潮牌 官方网站


还有一点让我深有感触的是这一段:

美国在特殊教育下的功夫,我最近刚刚写过。

帅姐姐就是原老师:美国有哪些方面比中国强?

班上有一两个自闭症的孩子,叫X。 真的是全校的资源都围着他们转。我每天脑海里想的问题几乎也是他们。


明天考试有口语,X不回答就没有分数,怎么办?
今天的考试X没有写听力部分,可是我知道他明明都会……该给多少分?
今天的对话练习X又不愿意说,他的partner都得不到锻炼的机会,怎么办?

虽然有专业的特教老师提供帮助,比如开学前寄给老师学生档案,开学后特教老师来教室旁听录像了解情况,开学一个月X所有任课老师会和家长一起开会,班上有TA专门告诉X上课该做什么……

但是还是很困难。虽然两年的教师培训课程,一半都是关于特殊教育,但是真正面对学生的时候,每一个都不一样。

我们是公立,还不是专门收学习障碍学生的特殊教育学校。相信特教学校会更加专业。


可是在中国,根据罗教授的数据,发展慢的学生数字是四亿,而他们能得到的专业帮助,几乎是空白。

甚至很多人给我的评论就是,正常孩子都顾不上,谁还能管那些不正常的?

我不知道在师范类学校多开几门特教课,多培养几个特教老师,哪怕一个学区只有一名专业老师,哪怕让所有老师停止歧视学习障碍的孩子有多难。

对此,我也是特别特别特别地担心的。


本着对我答案的认真态度,我详细浏览了他们的网站,发现他们的项目REAP所做的远远比文章中描述的要多。

再点开他们进行中的项目

每一件事都简单可行,却都有大量数据和理论支持。比如农村的孩子们虽然大部分能吃饱饭,但却严重贫血,营养不良。为此展开的「每天吃一个鸡蛋」,「每天咀嚼一片维生素」,「给家长们上营养课」项目。每个项目都实实在在的改变了至少1000名中国最贫困学生的生活。

这实在是太令人钦佩了。

我不知道罗斯高教授提出的让妈妈留下来是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中国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实在是太大,单纯靠支教、靠科技都远远不够。我在这方面没有经验,不想纸上谈兵。但是他的研究让大家更关注农村孩子上学难和0-3岁生长发育的问题,还是值得肯定的。

我想报名做志愿者,以表达我对这篇「广告」的感谢。


最后,希望这样有启发性的广告越多越好。

因为我不想只做旁观者。


我的广告,我的教育公众号:硅谷学堂guiguxuetang。让我们一起慢养孩子,静待花开。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篇文章的调查主要把农村孩子没上高中的原因追溯到营养和学前教育,但是我想这不是主要原因。要是按照这么说,我们80年代不应该有大学生了,因为那个年代的人普遍都营养不良。很大的问题是,大部分人初中义务教育结束后,由于高质量的技校的缺失,他们无处可去。

一来,高中教育以高考为目的,学习知识太过考试化,对于不考大学的农村学生来说没有实际意义;

二来,国内又没有高质量的职业技术学院,能够对接技校和工作。所以,对于不打算上大学,但是又面临生存压力的人农村学生来说,上高中真的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其实在发达国家如德国、瑞士等国家,上高中的学生比例也没有很高。德国的教育9-10岁就开始分流,将来要上大学的学生是一群,高中毕业后上技校的是一群,初中教育结束后直接走上技术职业培训的是一群。如果按照我们的定义,德国上高中的群体应该属于第一中种,比例绝对不超过50%。

但是,在这些国家中有很好的职业培训,等到结束通识教育后,不上大学的那部分群体可以得到很好的职业教育培训,半实习半学习。比如以后想要去银行工作,做一些基础的前台工作,可以在职高(16岁左右)的时候就跟着前辈在柜台实习。同样,技术工人也是如此,职业技术学校出来的工人,二十出头就已经经验丰富,技术纯熟。比如,在去年的伊隆马克斯的SpaceX举办的hyperloop(高速交通)的比赛中,会有一个德国的技术学校在一众世界顶级名校中杀出重围,因为他们的动手操作的技术扎实无比。

我们一部分面临着大量的初中毕业后没有合适的技术培训,另外一方面,国内大量的制造业企业招不到技术成熟的工人。

比如一个中高级焊工开到比一般白领还高的工资还往往找不到稳定的工人,太稀缺了,随身有别的工厂开更高的价格挖走。很多民企买了高精尖的设备,想进行技术转型升级,却往往找不到合适的操作工人。要知道给一个稳定的技术操作工人来负责一个几百上千万的设备,开十几二十万的年薪一点问题都没有,可以省多少设备维护费。另外一方面,大批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后涌进快递业等服务行业,既不稳定,又没有技术积累,何尝不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和资源错配?

要开这种针对性的职业技术学院,一定要和大型企业或者产业区有合作,来提供系统的、实战性的实习培训。但是我国一来没有民办技术学校的政策空间,二来没有成气候的大型企业来做这个培训,因为大部分大型制造企业都是国企央企,他们从来都不缺人才,大学生挤破脑袋想进去。而急缺技工人才的民企又不成气候。大一点的民企,如果比如三一重工或者中联重工,亦或者华为、中兴,他们只需要提高工资就可以收割大学生,没有承担这个成本和责任的必要。

中国教育资源的极端不平衡,高中教育的考试导向,技术培训的缺失,也是直接导致农村学生初中辍学无处可去的原因之一。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black枪骑兵? 
  在乡下有一栋房子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吗? 
  假如爆发战争了,我国最安全的地方是哪里? 
  如何看待中国大陆与港台中文维基百科条目编辑者之间的争执? 
  如何评价刘大夏? 
  如何评价天津这个城市? 
  如何评价B站UP主“农村大锅哥的生活”12.19期给老人做貉子肉吃并称与羊肉同味? 
  如何看待美国新冠疫情累计确诊病例超2000万? 
  如何看待深圳市民抗议建设高架磁悬浮? 
  如何评价舰队 Collection 2016 年春季活动?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某些县所有高中「零一本」的现状?
下一个讨论
小时候长得好看是种怎样的体验?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