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又是要写论文的节奏啊……盗墓笔记那个坑好像还没填完……望天……
一、网络剧火,首先得益于题材
大家都知道现在电视上在黄金档能看到的题材了,很简单:都市生活剧,青春偶像剧,古装偶像剧,历史剧,谍战剧,和手撕鬼子剧。
下面是网络剧的题材分布。
(数据均来源于骨朵网络剧的统计)
首先是2014年的205部:
然后是2015年上半年的166部。
(也能看出数量上的提升)
这里面能看出,比如奇幻灵异、侦探推理、惊悚悬疑、热血励志、时空穿越、玄幻修真等题材都是电视上看不到的。
电视剧,尤其是黄金档,被许多成文不成文的条款限定,导致体量大但却题材相对单一,而且一旦发现只能在某几个吸引人的题材上做文章以后,比如谍战,那就大做特做,狂轰滥炸,引起观众审美疲劳,就更不要说那些主妇们爱看的婆媳剧了。
所以,在广电“黑手”尚未伸过来的网络剧领域,除了一贯的搞笑风或者正常的偶像剧之外,那完全是题材奇葩甚至邪门,到了几乎是只要不触底线,想怎么拍就怎么拍的地步……
(说完这句话还真是有点怕怕,广电的大大们求睁只眼闭只眼……)
比如最新的一条网络剧拍摄消息是这样的:
不知道是不是受去年《灵魂摆渡》的影响,今年的网络剧,灵异题材开始多了起来,芒果TV的《古镜》、爱奇艺的《傲魂之活死人》、乐视的《古镜》、搜狐的《无心法师》,甚至包括《张震讲故事》这样的有声读物也改成了网络剧,加上上面这一部,以及即将播出的《灵魂摆渡2》,今年的灵异剧数量真不少。
还有电视上已经绝迹的刑侦剧,比如《余罪》、《活着再见》等,还有侦探推理剧如《暗黑者》(原著《死亡通知单》)、《心理罪》等,以及今年兴起的悬疑言情风,比如《他来了,请闭眼》、《示铃录》(原著《怨气撞铃》)……
(甚至包括了同志剧和耽美剧,比如大《逆袭》)
如果是你,单单从题材上来说,你是看电视剧,还是看网络剧?
二、制作
以往的网络剧都以low著称,事实上,现如今网络剧里制作水准低下的也数量很多,毕竟拍网络剧完全没有门槛,你自己拿个DV、找两个同学拍一拍、做做后期加工一下都行。
去年有好几部精品网络剧,如口碑好过电影版的《匆匆那年》,还有低成本但仍然备受好评的《灵魂摆渡》,还有腾讯的《暗黑者》。
今年,因为越来越多的传统影视公司加入到制作网络剧的行列,比如拍摄《北平无战事》的侯鸿亮团队。他们能调动更大笔的拍摄资金,运用以往成熟的拍摄经验,选择优秀的演员(指的是更适合角色的演员,不管是否有名气)。由此应运而生,今年诞生了一个新的网络剧剧种,叫做“超级网络剧”。
这个概念是为了把精品网络剧与其他区分开来,这个“精品”体现在哪里呢?首当其冲,当然是投资。投入的资金多了,才有可能做出好剧。所以“超级网络剧”就是指那些单集投资在100万以上的剧。
今年的超级网络剧,截止到目前是35部左右。当然,就算是超级网络剧,他们的品质也并不一定能够完全保证,但最起码,他们已经能算是网络剧里的精品了,顶尖的超级网络剧更是叫好又叫座,比如现在被安利最多的《心理罪》《无心法师》两部。
这两部剧其实挺像的,都算是目前网络剧里的口碑典范,而且《无心法师》就在昨天和前天还登陆了台湾八大台(一家电视台的名字,不是八家电视台……)播出(台湾人民眼光真好~)。
这两部剧除了制作精良外,还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演员都不出名。其实这也是网络剧的一大特点,因为网络剧的成本较低,拼咖是拼不起的,所以制作方只能尽可能找那些不出名的新面孔。
三、演员
说到演员,大概是电视剧和网络剧最大的区别之一。
网络剧里是极少有“咖”的,像《盗墓笔记》里的李易峰、杨洋、唐嫣等属于特例,绝大多数网络剧里多半都是不出名的演员。
事实上这些演员未必就没有演技,比如《无心法师》里的韩东君,《心理罪》里的王泷正、《暗黑者》里的郭京飞等,他们过去也出演过许多角色,演技有保证,颜也符合时下年轻人的口味,新面孔也比那些荧幕上看惯的演员讨喜,而且价钱还便宜,为何不用?
这就是网络剧里出现大量大家很少见过的新面孔的原因,也因为这一点,网络剧其实对于捧新人是很有利的。
甚至现在出现了这样的奇特情况:一部剧在筹拍时,网友会纷纷呼吁“不要请大牌”“请把找知名演员的钱花在特效上”。
新鲜摘两条评论:
这是和电视剧迥异的。众所周知,电视剧现在已经陷入一个怪圈:如果没大咖就不好卖,电视剧观众还是认明星居多,而请大牌就导致制作费水涨船高,就更需要靠明星来赚吆喝好卖个高价钱……网络剧不存在这些问题。一因为成本限制,二来观众已经习惯了网络剧里看不到电视咖,三就算没大咖,视频平台也会买单,所以既然这样,为什么要请大咖?
所以小结一下,题材新鲜有趣,请的演员不再是大而不当,而是以演技为优先考虑,再把请大咖的钱放在制作水准上面,网络剧当然会显得比电视剧更加良心。
四、为什么网络剧不能在电视台播出
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1,没有大咖,电视台、广告商、观众(收视率)很难认可
2,题材太过多样化,难以过审
大咖其实很容易解决,也就是资金的问题。
题材是网络剧的优势,反过来,也成了其无法向电视台输出的关键。
大家可以看到《盗墓笔记》的关键性改动,为什么会导致那种反复强调的政治正确“上交国”,就是因为其实这部剧一直想要台网联动播出,况且,这么说吧,政治不正确,很可能连网络平台也播放不了。
如果网络剧要在电视台播出,势必要经过大幅度修改,以规避风险。这样一来,其题材吸引人这一优势其实就已经被削弱了。
另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在非黄档播出。比如今年10月份,搜狐视频出品的《他来了,请闭眼》将登陆东方卫视晚间非黄档“心跳90分”周播剧场,为东方卫视的周播剧场打头阵、开疆拓土。这部悬疑言情作品尺度不小,但非黄档的审查相对黄金档要宽松得多。
※※※
新鲜的题材,新鲜的面孔,精良的制作,以及男性女性观众更加中和(这部分不展开了……),这几个因素加在一起,网络剧想不火都难。
现在成熟观众还是不太能接受网络剧,看网络剧的多半还是30岁以下、甚至25岁以下的年轻人居多,但这样也挺好,与电视剧受众区分开来,而且其实得年轻人得天下(想想芒果的策略),因为核心观众群未来更有影响力,所以综上,我个人是很看好网络剧的发展的。弱弱地说,只要广电的大大们不把手伸过来,网络剧的崛起指日可待……
(话音刚落,心理罪今天就……(T▽T))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