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培养幽默感?

回答
想让生活多点笑声,让跟人打交道更轻松愉快?培养幽默感绝对是条捷径。不过,幽默这东西,不是天生自带开关,更像是需要一点点打磨和练习的手艺活。下面就跟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怎么才能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自带笑点,也能制造笑点的人。

首先,做一个善于观察的生活家。

幽默的种子,往往就藏在我们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里。想想看,那些让你忍俊不禁的瞬间,是不是都是因为你看到了别人没注意到的细节?比如,上班高峰期地铁里拥挤的人群里,总有那么一两个表情特别丰富的,或者某个小物件摆放的角度特别刁钻,这些都能成为我们开玩笑的素材。

所以,请收起你的“手机依赖症”,抬起头,多看看身边的人和事。留心那些不协调、反差大、或者有点“小意外”的地方。它们不一定是大事,可能只是一个滑稽的表情,一句脱口而出的话,一个出乎意料的反应。关键在于,你要用一种轻松、戏谑的眼光去看待它们,而不是带着批判或者抱怨。

多接触,多吸收,多“偷师”。

幽默感这玩意儿,也是需要“营养”的。你不能指望凭空变出笑话来。所以,多看看那些你认为幽默的人是怎么说话的,怎么表达的。

看喜剧、读笑话: 这听起来有点傻,但却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你看那些经典的喜剧电影、脱口秀节目,不光是为了笑,更是为了琢磨他们是怎么铺垫的,怎么制造包袱的,又是怎么用语气和表情来烘托气氛的。读笑话也是,不光是看笑点,更是分析笑点为什么会产生。
听朋友聊天: 和那些你觉得很有趣的朋友待在一起,多听听他们怎么开玩笑,怎么互相调侃。观察他们的语言风格,他们常用的梗,他们如何接话。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简单的词,就能把气氛点燃。
关注网络上的幽默内容: 现在的网络平台上有太多优秀的段子手、喜剧创作者了。看看那些有趣的微博、短视频,理解他们为什么能戳中大家的笑点。当然,要学会辨别,有些低俗的笑话就不必过多纠结了。

学会“调侃”,但要掌握分寸。

幽默感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能够对事物进行“调侃”。但这个“调侃”可不是乱开玩笑,更不是恶意的攻击。

自嘲是最好的开始: 很多人对幽默望而却步,是因为怕开别人玩笑会得罪人。那不如从自己身上找乐子。你有啥小缺点?比如,你记性不好?你可以开玩笑说:“我这脑子,估计是早上出门忘在床上了。”或者,你有点小笨拙?你说:“我今天早上起来,衣服穿反了,感觉自己像个行为艺术家。” 自嘲不仅能让你看起来更亲切,也能化解尴尬,甚至能激起别人的同情和笑声。
善于发现事物的“不合理性”: 生活中总有很多小小的荒谬,比如排队时前面一个人突然开始深情地跟旁边的植物说话,或者天气预报说今天大晴天,结果下了场倾盆大雨。你可以把这种不合理性用一种轻松的方式说出来,比如:“哎呀,我刚刚看到前面那哥们儿,跟路边的盆栽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哲学探讨,看来它们俩的交流比我还顺畅。”
避免人身攻击和冒犯: 这是最最关键的一点。幽默的目的是带来快乐,而不是伤害。绝对不要拿别人的身体缺陷、家庭背景、信仰或者任何敏感话题来开玩笑。一旦触碰了这些底线,再好的段子也只会变成惹人厌烦的冒犯。要记住,快乐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的。

练习“说”和“接”:

光看不练假把式。培养幽默感,最终是要把它用出来。

大胆开口,从小事做起: 不要一开始就想着讲个多复杂多有技术的笑话。你可以在和熟悉的朋友聊天时,尝试着加入一些小小的俏皮话,或者对某个场景做个有趣的评论。比如,如果朋友抱怨今天天气太热,你可以说:“放心,过两天就好了,到时候你就怀念今天这‘凉爽’了。”
学会“包袱”的制造和传递: 很多笑话是有“铺垫”和“包袱”的。铺垫是为了建立一个情境,让大家对某个期待产生。包袱就是那个让你意想不到,从而产生笑点的点。你可以学习一些常用的包袱模式,比如前后反差,误导,或者出乎意料的转折。
接话的艺术: 有时候,别人的玩笑抛过来,你接住了,整个气氛就活了。这需要你反应够快,并且能抓住对方话语中的“点”。即使你没听懂对方的笑点,也可以用一个有趣的表情或者一句模糊的回应来应付,总比干坐着强。比如,朋友讲了个你不懂的梗,你可以耸耸肩说:“我脑子一时短路,是不是我又落伍了?”

培养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说到底,幽默感也是一种心态的体现。一个总是抱怨、悲观的人,很难培养出真正的幽默感。

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 即使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试着去发现其中有没有可以一笑置之的元素。比如,你加班到深夜,错过了末班车,你可以想:“嗯,这是让我多享受一下北京的夜景啊!”
接受不完美: 生活总是有缺憾的,人也总有犯错的时候。与其耿耿于怀,不如坦然面对,甚至用幽默来化解。

别怕失败,一次不笑不代表永远不笑。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别怕失败! 你的第一个笑话可能没人笑,你第一次尝试调侃可能被人误解。没关系,这太正常了。幽默感是练出来的,不是天生就会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勇气一次次地尝试,从失败中学习,然后改进。

培养幽默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学做菜,刚开始可能手忙脚乱,味道也不尽如人意,但多做几次,掌握了火候,放对了调料,自然就能做出美味佳肴。所以,放松点,享受这个过程,你一定会发现一个更快乐、更受欢迎的自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幽默源于英文 humor. 在英文中,humor 和 funny是不一样的。一个没有什么经历和内涵的人可以很轻松的 funny一下,却很难让人觉得这个人有 sense of humor. 不难发现,生活中的幽默常常是简短而有力的一句回答或评论:

——你干嘛要给那个乞丐钱?

——硬币扔进碗里的声音有助于减肥。

(是的。难道你要和他解释你对乞丐的价值观么?熟人就罢了,如果只是碰巧一起走的同事,解释这些只会浪费口水并让人觉得你无聊透顶,说不定还觉得你喜欢披着道德的外衣说教。何必呢。)

——这次她给他可戴了顶绿帽子啊。

——这不挺搭他的么。

(我为什么要和你很八卦地解释我还知道他在外面乱搞的事情呢。负面评价一个人避免尴尬的方式就是幽默着讽刺一下。)

幽默感的培养需要你对生活中经历的事件的理解和总结。一针见血的幽默只有在大量的经历后上才能产生。卓别林12岁时父亲酗酒去世,母亲得了精神病,自己则进了孤儿院;周星驰花了七年时间才从跑龙套的转化成主角;赵本山则自幼是个孤儿。就像三表哥说的:你的生活中必须要有一些波折和坎坷,让你能更深刻地理解生活。

但是却不是每个人在经历很多事情后都是那么幽默的。

——他根本不把我当女人看!每天吆喝我做这个做那个……

——我家那个也是啊!真不知道为什么当初瞎了眼嫁给他。

——他一把我当男人看,我就把他当女人看。然后他怕痛就不敢了。

(^_^)

大量的阅历,与阅历平行的思考,以及积极的心态。这是我认为的幽默的最核心要素。至于一些说话的 technique,阅读和经历多了都会有。当然,接触一些同样幽默的朋友会让幽默感提升的更快。另外,不同文化中的不同幽默这里不赘述了。这也需要阅历。

曾读过一篇报道。周星驰生活中很严肃,他将自己的幽默释放在自己的演艺作品中。在他眼中看来,幽默是自己的饭碗。更有甚者评论:你需要掏钱,他才会展露自己的幽默。所以,幽默是一种财富。和任何财富一样,你需要付出,才能得到。

user avatar

感谢邀请。前面高人太多,本轮不到自己班门弄斧,不过各位说的都有点太高来高去,我说点最简便易行的操作层面的吧。

—————————— 幽默如何产生 ——————————

培养幽默感之前,得先说说幽默。个人浅见:幽默来源于错位,或者叫冲突、矛盾、戏剧化,都行。

举个前一阵子“普文二”的例子,有幅组图叫“到成都了”。先单独看“二”的,很普通:


配上“普”+“文”两张,错位开始出现:


先用前面两张托上去产生情境,扑通一声释放。错位产生。

这个系列中也有只看最后一张也好笑的,例如这一套迪卡普里奥的图片之“二”:


光看这一张也有足够的效果。因为此时与之对比的不是另两张图片,而是我们脑海中的日常体验——平常没见过这个样子的迪卡普里奥。全本里的“普”+“文”起到的就是一个复现脑海日常情境的作用,有它不多没它不少:


此时错位就不光是在段子内部元素之间,更是和这么多年的生活经验进行对比。

—————————— 幽默如何放大 ——————————

不同点找到了,怎么表达出来?最好尽可能绷到最后再爆发,如同地震一样,前期绷得越紧一旦爆发烈度也就越大。

举个例子,同一包袱两种叙述:

遇见两个法国人,一个可能是教汉语的老师,另一个应该是他学生。老师高兴地指着中国日历对学生说:“看,这两个字念‘雷锋’,这一天是雷锋纪念日。他在中国非常有名,因为他生前帮助过很多人。” 学生佩服地说:“啊,你真是见多识广!” 说完俩人高兴地走了。我凑过去一看,日历上写的是:“霜降”。
我发现“霜降”两个字的字形乍一看居然和“雷锋”一样,真有意思。

斧子要先扬到头顶,劈下才有力度。没有情境就创造情境。

为什么有时会你笑他不笑?

主要还是对错位的理解和体验不同。知识结构、生活体验、阅历见闻、经历过的人看过的事,都会有影响。错位容忍度小的人,就是传说中的笑点低。

笑话不要解释。一解释相当于包袱软着陆,冲突带上降落伞自己落地了。节奏感很重要,不要拖沓。段子内尽可能短地制造错位,然后干净利落地释放出来。

如果对方对涉及到的事完全没概念,那就不可能产生错位。例如这个里头应该有笑话,但我是基本看不懂:zhihu.com/question/2013

—————————— 幽默感如何培养 ——————————

终于说回正题。幽默感,无非也就是发现并放大错位的技巧:

1。注意生活中的参差百态,发现其中的错位之处——如今不用你去找,生活的荒谬往往就能主动找上你;

2。判断什么是足够好的错位,至少先提高下自己的笑点;

3。将这些错位之处打包,设置一个情境,集中爆发出来。

有几点需要注意的:

1。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成天没正形容易有轻浮之嫌;

2。不要总挖苦别人。@独眼 有一段金玉良言:zhihu.com/question/1998

其实就个人来看,修养比幽默重要得多。幽默最多是引人注目,修养功夫好的朋友却如冬日阳光,会让人自然心生亲近之心。特别幽默的人,往往有流于刻薄的危险,不论是自嘲还是吐槽别人。

抛砖引玉,如上。

user avatar

很多人的回答都有道理,我的理解是,除了你们说的之外,你的生活中必须要有一些波折和坎坷,让你能更深刻地理解生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