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开始就给你一堆瓜子仁、甘蔗汁、无人驾驶汽车。那你永远学不会嗑瓜子、啃甘蔗,更没可能开车带妹子兜风。
这些结论和道理类节目就是瓜子仁、甘蔗汁,看起来省事易得,但实际上是在扼杀你【深度获得】的能力。
比如逻辑思维、樊登读书会和奇葩说,看起来富有思辨精神,一会儿让你热血沸腾,一会儿让你泪如雨下。感觉每句话都是哲理名言,人人都是人间大明白。你总有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觉醒感】。
但实际上,这些节目对你最大的伤害就在于此:你产生了读过书、学过习的错觉。
这一点,就值得你点赞。
“这一席话把我十年书里的观点都浓缩了提炼了。我听了他们的理论就等于学会了书中精华。性价比太高了!”
“他推荐的那本书,我根本不用看,就能掌握核心内容。Yyds啊。”
可是当你回过头来过自己的生活,会发现【我明白了那么多道理,却特么还是过不好这一天天的】
你还是那个为省两块钱公交钱宁愿走回家的社畜。
因为你一直都忽略了一点:思考、归纳、总计的过程永远是最重要的。重要到你从小到大都在考,甚至决定命运的高考、国考、研究生考试、司法考试都必考。
我们语文阅读理解分值最高的题永远是【从文章中总结中心思想】【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
但绝不会直接给你一个牛13的中心思想,让你去背诵默写。
因为结论和道理是最没用的,没有读书和思考的过程你根本不可能理解。
想要拥有深度思考的能力,首先就要杜绝结论道理类节目。这类节目有他的受众,也有他的价值所在,如果你是60岁往上的退休闲人,我不会劝你。但对于年轻人,尤其是需要明辨是非能力的大学生来说。你更需要的是学会自己嗑瓜子、啃那根难啃的甘蔗、把方向盘握在自己手里。
听懂的同学可以点赞了。
其实,深度获得能力也是一种情商,这种情商可能是与生俱来,也可能是后天所得。有人非常擅长,也有人一直找不到门路。想快速了解自己在这方面能力如何,做个专业的小测试就能知道。
有一个被你忽略了的事实我必须挑明:思考就是回忆信息,信息越多你思考力才能越强。
很多人以为思考是一件很牛批的事,特羡慕能把事儿想明白并且说出了123的人。但如果你深入了解过他们就会发现,他们说的观点和例子也都是基于他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他们厉害的秘密在于:他们其实是把自己的经历、所见、所学储存在大脑这个【云端】,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将这些【信息】释放出来。
操作步骤一般是这样:
举个例子:
如何看待古风书店入选我省最美书店?
书店是文化的象征,古风书店实际上代表了我国传统文化,这次入选让我想到了一个词“文化自信”。(读书学到的)
古风书店的认可实际上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可。现在有很多文创书店是古色古香的装饰、书架第一排摆满了传统文化书籍、大人小孩都坐在长凳圈椅上阅读。这样的情景越多,说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信任度越高,我们的文化自信就越强。(观察到的)
我自己感触最深的是当我看《朗读者》、《中国成语大会》这种节目的时候,一方面发现自己无知,一方面又惊呼汉语言的牛批。去书店的时候,不自觉的会翻翻《诗经》,虽然还是看不懂,但真心觉得厉害啊!(亲身体会)
因此,古风书店不仅是入选了最美书店,最重要的是传统文化入选了我们心中的“最美文化”。
所以你看,你一旦掌握这个方法,你在别人看来就是一个拥有深度思考能力的牛人。但不要骄傲哦,这个方法最大的诀窍就是没有诀窍,(没想到吧)。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只能通过反复练习、不断积累,把自己的云端容量持续扩大,从1M 到1G到 1T到 1P。提高检索速度,从话到嘴边想不起来、到被骂完了才反应过来、再到你一问我就能答的王者级别。
这过程,说说容易,其实很漫长。点个赞,你就迈出了第一步。
我有个朋友,叫阿龟。他的名字就是他的做事风格:龟速。
别人开公司都是招聘一个财务或者找个会计公司帮自己做账。他却花了半年的时候找了一个个人开发的财务app,一点一点摸索这个财务软件的功能。遇到任何不懂的财务知识都会私聊这个开发者,从一个财务小白晋硬是磨成了一把财会利刃,给他一张报表就能看穿一家公司。
阿龟通过这个app不仅学到了完整的财务知识、app制作知识、还从财务管理层面打通了公司管理难题。
最震惊的是,这个财务软件的开发者居然成为了阿龟的合伙人,给这个素未谋面的小伙子投了30万。
他经常说自己就爱没事瞎琢磨。其实肤浅和深度之间就是差这么个【瞎琢磨】。
这个瞎琢磨不是让你真去琢磨谁的绯闻八卦,你要琢磨的是你现在遇到的问题。懂什么叫问题?
就是领导给你一个做ppt的任务,你在规定时间内做不出来;
就是导师让你一作出2篇SCI;
就是你总是养不活任何花花草草,甚至是仙人掌。
如何成为一个爱琢磨的人:
啪!看到标题就想到小姐姐的我先抽你一个大嘴巴。
活动一下肩膀,背挺直认真往下看。
所谓角色扮演,就是训练自己多角度看问题。这是深度思考极其关键的路径。当你叫张三的时候,你很难作为李四来理解问题。但每个硬币都有两面,每颗钻石都能从无数个切面观察。
训练多视角可以从“变装大佬”开始,穿上白雪公主的裙子,自然就有点公主腔了不是么?
具体方法:
从两个角色到三个角色再到多个,你的思维方向越来越多,看一件事不仅只从正面看,你逐渐学会走到侧面、后面、下面、里面去看。
什么剖析、深度解读,不就是这样么?
注意:扮演的前提是了解角色,平时多观察各角色原型,演的时候才更真实。
如果你没时间天天观察别人却又想快速了解那个角色,建议你把这个性格测试发给他,APESK瑞士荣格理论测试,非常专业科学。当然,你自己也最好测一测,客观了解自己。
不要小看这个不起眼的习惯,真能坚持下来的都是伟人。鲁迅的日记整整写了一辈子,最后一篇日记是他去世前一天。曾国藩把每天的日记给朋友看,以此来让大家监督自己变牛批。
我们不说成为被历史铭记的人了,做一个能深度思考不被历史抛弃的人,就了不得了。
日记对于深度思考的作用:
(1)根据所见写所想——提高分析能力
在写日记的过程的时候,经常会不自觉的写一些自己的困惑和观察到的现象。自己也会忍不住分析一番,然后记录下来。
今天分析5句话,明天分析6句话,一套100句的分析大作3个月就能积累起来。而能就一个现象分析100句的人,现在都是《焦点访谈》的嘉宾和TED的演讲人。
(2)先写序号再写观点——有条理性
另外,写日记一定比你直接说出来更有条理性。就比如我们回答简答题,在考卷上我们先写的一定是数字“123”,表明从三点解答,再填观点。但是让你直接说,你就会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3)回忆当天——拥有复盘能力
回忆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即便是长长的流水账,也一定会有那么两句感悟。这就是复盘的雏形。
时间长了,你原本需要10句话概括的一件事,你5句就能说完,2句就能总结,1句就能提炼精华。
抓到重点、精辟分析、复盘成功。
万事开头难,只要你把最开始的21天坚持住,写日记这件事你就拿捏了。点个赞,给优秀的自己加加油!
6、最后,祝点赞的你收到超过优质回答!不仅成为一个拥有深度思考超能力的人,还是一个被特多人喜欢的好少年。
上好物理课,做足物理题。
若非天才,都需要训练,那么九年制义务教育就是干这事的。
政治课,德国古典哲学与英国政治经济学思考训练;
数学课,极度枯燥的抽象思维训练;
物理课,关于日常生活世界的深度思考训练;
化学课,关于物质结构的思考训练;
生物课,关于生物构造的思考训练;
语文课,母语思维训练;
外语课,异域思维训练;
历史课,关于时间轴思维训练;
地理课,关于空间轴思维训练;
体育课,关于自身身体控制的思考训练;
艺术课,关于美与不美的思考训练。
哈哈哈哈,请容许我对这个问题不太严肃的笑了。
近几年来一直在困扰我的是:如何改掉深度思考的坏习惯。作为天生内省,逻辑思维能力强但执行力巨差的人来说,我经常发现自己陷入深度思维的漩涡,脱离社会脱离人生。这是一个致命的短板。思维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不比其他人强。
上面高赞答主们刷刷刷po几个看上去很牛的理论书籍和思维体系,我也是醉了。
你能问出这种问题,说明你我天生的思维模式不同。上面的答主们说得固然有道理,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每个人天生思维模式,人格类型的差异性。
我强调一下,思维"深度"很大程度上是先天的。
后天当然可以培养并拓展思维的深度。
但是你必须先:
1,知道你自己天生的思维模式
2,了解你的思维模式的短板和优势
3,有针对性的培养并健全你的思维模式
推荐一本书
这个问题,我研究了十年,研究获得的深度思考方法也应用了十年。
建议先双击屏幕,点赞防丢失,真的很有用。不敢说自己的深度思考有多牛逼,但是碾压同龄人是完全没问题,并且在任何场合讲话发言,迅速刨开问题本质,吸引大佬的注意焦点,让他们感觉我讲的内容很干货,有价值,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这里呢,就把我这十年来,进行自我训练深度思考能力的私藏精华好货都免费送你吧。看好点个赞,超值。
一、首先,你得有基础的深度思考方法论
如果说思考深度是你的目的地的话,思考方法论,就相当于你的交通工具。你从起点出发,到底能不能有效、高效地到达目的地,取决于你的交通工具的先进性。
比如,你拥有一个能精确定位到cm级别的导航系统,显然就比一个只会拿着地图找路线,或者连地图都不会看,只能边走边问路的人,要高效得多;
你使用的是私人专车,乃至私人飞机,当然就会比只能赶公车,抢火车票的来得更直接、高效;你选择走的路线是高速路,显然就比你从弯弯绕绕的小道更快速、直接;
一套先进、牛逼的思考方法论,就相当于你的GPS导航,私人飞机,高速路,可以让你在最短时间,直指核心,直杀终点。
这样的思考方法论从哪里来?
流行经典的书籍,讲得最系统。比如,《金字塔原理》,一本经久不衰的深度思考类经典之作。虽然,它的出发点是教人如何把文章写得入木三分,但是,本质上,它教给你的其实是一套系统、深度的思考方法论。
如何清晰、理性、深度地剖析问题、现象?
面临复杂问题现象,如何分阶段,有序地进行抽丝剥茧?如何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的表达清楚你的观点、结论?如何表达,才能勾人心魂,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观点、结论?
书中就针对性地给出了系统、接地气的思考框架、表达框架。你如果掌握了呢,不仅写篇高质量干货文不在话下,实际上,你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也会得到系统、全面的升级。
类似的书,还有很多。这里随手推荐几本。
《六顶思考帽》《简单的逻辑学》《结构思考力》《思考,快与慢》《拆掉思维里的墙》《学会提问》《思考的艺术》《批判性思维工具》。
这些书籍中讲到的思考方法论,你都精读、研读一通。把它们精读完了,不说能够让你思考有多深入,起码深入思考的基本意识是可以熏出来了。
当然,你不要生搬硬套地拿过来用,最好是把它们总结、精炼成自己的一套思考体系。如此,你要进行深入思考,就有了基础。深度思考能力是你与其他人拉开差距的基础,老韩我刚开始工作那会,错过了很多升职加薪的机会,归根到底还是思考能力不足,很多事想不到,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想不到,让同事或者同行对手占了先机。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我努力刻意练习深度思考能力,这些年来带百人团队,成为上市公司总监,全靠独立深度的思考方法。如果你也想像我一样快速提升深度思考力,关注老韩大叔公众号,我把独家的思考方法分享给你。
二、其次,要学会360度VR思考
我们会为什么会觉得360度VR全景拍照很炫酷、牛逼?因为相比一般的拍照,它更接近全貌的真相、事实。思考也是一样的道理,你的思考越是让人看到全貌的真相和事实,别人就越会觉得你的思考深度、厉害。
那怎样在思考上面实现360度VR全景“照相”式的思考效果呢?经过我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你只要做到以下三点,就很容易收割到这种思考效果呢。
能读到这里的人都是愿意深度思考的优秀者,我想请你帮个忙,如果内容对你有启发,你可以花一秒钟点个赞在继续阅读。谢谢你!
1、读杂书,360度丰富你的洞察维度
同样是司马迁写的《史记》,政治家能从其中读出权谋的味道;文学家从中读到的是牛逼的写作表达技法,考古学家读到的是古代的各种风土人情;
同样是《西游记》牛鼻子老道读出的是修仙成道秘法,政治家读到的是官场艺术,成功学大师读到的是成功学法则。
这就是说,一般人是屁股决定脑袋——在什么样的位置和角色中,就只能看到什么东西。正如那句话说的,“手里拿着锤子,眼里到处都是钉子。”
要想让思考变得深度、全面呢,首先就要克服这种“屁股决定脑袋”的思考模式。最理想的就是,能够自由切换在各种角色位置上,体验不同视角下的“思考味道”,你就很容易获得360度VR这种炫酷、牛气的观察视角了。
怎么做呢?
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不要局限你的专业,而是要把书读杂。不管你的专业是研究如何造坦克也好,还是如何敲代码写程序软件也好,你都不要只局限和沉浸在自己的专业世界自嗨得不可自拔。
你可以多读一读经济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其他看似跟你的专业八竿子打不着的书籍。每一个领域代表的是不同的思考视角和思维立场。你每多学一个学科领域,就意味着你多一种“照相”视角。因此,学得越杂,就意味着你的观察思考视角越多维、立体。
当你的观察思考视角越丰富多维时,你就能看到一般人都看不到的“真相”,能解决一般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你就厉害了。
2、5why法,延伸你的洞察深度
所谓5why法,就是任何一种现象,当你朝着一个方向不断刨根问底,追问自己5个以上“why”,并给出答案时,你基本都可以获得一个看起来让人很长知识、长见识、长思维的答案。
比如,你知道,为什么火箭的直径都是3.35米吗?答案是:由马屁股的宽度决定的。
这个答案是不是很清奇特?
怎么来的呢?
就是用5why法追问出来的。
为什么火箭的直径都是3.35米?
因为火箭运输靠火车。火车涵洞的宽度,决定了火箭的直径。
火车涵洞的宽度,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铁轨的宽度。
那铁轨的宽度,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铁轨的宽度,沿袭了电车轨道的宽度;
电车轨道的宽度由什么决定的?
电车轨道的宽度,沿袭了马车车轮的间距;
马车车轮的间距,接近两匹马屁股的宽度。
就这样,火箭的直径,是由马屁股的宽度决定的结论就出来了。
这里5why法中的5,并不是说你只能追问5个why,追问六个、七个都没什么问题,看你自己需要。但是,不能太少,至少追问5层why,你一定会不断收获不同层次的思考视角,从而变得越来越有深度。
3、突破思维定势,升级你的洞察格局
很多人都听过那个淘金者的故事。即,19世纪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开始是一个淘金者的天堂。所以,大批淘金者都跑这里来哄抢淘金。
结果就是竞争越来越大,金子越来越难淘。
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人的思维模式就是,越是竞争激烈,自己越要争抢机会,抓紧时间,努力地淘。所以,有人因为当地气候干燥,水源奇缺而渴死,也不愿意离开。但是,17岁的亚摩尔呢,就不固执。
到这里来淘金不就是为了赚钱嘛。但是,在这里要赚到钱,未必就只有一条淘金之路可走啊。他看着奇缺水源的环境,看到有人被渴死的现状,灵机一动,断然放弃淘金,引来河水,用沙子过滤后将清水挑到山谷,卖起了“大碗茶”。
别人嘲笑他去赚这样的小钱,志向变小了。但当许多淘金者空手而归时,亚摩尔已经挣了6000美元,成为当时的富翁。这时候,才有人意识到,自己其实错过了一个很好的赚钱机会。这就是思维定势给我们进行有效思考造成的障碍。思考力差距真的就是财富的差距,当你思考力不足的时候,你只能赚点小钱钱。不过,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也可以让你过的富足,比如理财,当绝大多数人根本不重视,赚不到钱,也不理财,生活过的一塌糊涂。如果你总是攒不住钱,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老韩大叔】,我把自己的理财经验分享给你,吸收内化后,希望你也能享受延迟满足感,积攒起自己的启动资金,早日人生开挂开上开车道。
因此,要想看得更高、更远、更深,我们还需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善于打破我们的思维定势。
打破思维定势,需要把握好两个要点。
(1)留意隐性前提
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其实都是有很多隐性前提的。但是,我们却未必留意或者意识到。比如,上面例子中,在“淘金赚到大钱”这个众人一致行为中,就隐含了一个前提,那就是有金可淘。
这个前提在前期是成立的,但是到了后期,“有金可淘”的前提已经逐渐不成立了,但是,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他们还局限在之前的思维定势中,一条道走到黑,而错过了其他的赚钱机会。结果,就是空手而归。
要避免这种糟糕情况的发生,就要在自己遇到困惑或者麻烦时,随时反问自己“是不是忽略了什么隐性前提?”。一遇到类似问题,就习惯性这样反问自己。这样的练习多了,就不容易被思维定势锁死了。
(2)吸收新的思维模式
当你在一个专业,一个领域扎根久了、深了,就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这个时候,你还可以通过前面讲的方式,从专业领域之外的其他领域中去学习一些新的思维模式、思考视角。
比如,你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你不一定只从心理学领域去寻找答案呢。经济学、社会统计学、哲学等,都是可以给你提供新思维、新思考的学习对象。那么,你就不太可能局限于心理学而不可自拔。
简单说,面临同一个问题,你有N个不同角度的思维模式,就很难被一种思维模式给捆绑。如此,你的洞察力自然就会节节高升。
注意,接下来的内容很重要,记得先「点个赞」Mark一下,免得到时候找不到啦~
三、最后,刻意练习,大量刻意练习
前面说了很多,能帮你建立起深度思考的习惯了吗?不能。这仅仅才只是一个开始。深度思考,说到底其实是一项技术活儿。
既然是技术,那就是跟开车一样,懂再多的理论,你也成不了老司机。唯有练习,不断地练习,才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司机。深度思考也是一样的,最终真正能帮助你扎扎实实建立起这个习惯的,只有四个字:刻意练习。
六个字:大量刻意练习。
这里推荐我一直觉得很好使的两个刻意练习方法吧。
1、拿身边的现象随手练习
大街上碰到一美女,打量打量她的穿着、首饰、妆扮,用5why法,分析分析,看看你能推断出她大概是什么个性,什么阶层,什么年龄,是否单身……
中午从公司出来到餐馆吃饭,看看这家餐馆的装修、服务态度、菜品搭配、人流情况等,用你学到的思维方法论,大致推断一下这家店铺老板是什么层次,店铺赚不赚钱?这个店是否存在什么思维定势而导致的经营损失?
总之,就是只要你有一种随时随地练习深度思考的意识时,你就会发现,身边到处是练习素材。
这样的刻意练习做多了,你的思维就会越来越灵敏、灵活、深度,就会像车技娴熟的老司机一样,往东还往西,要慢要快,随心所欲。
2、写作
如果一个问题、现象,你直接在脑子里思考不透彻,理不顺的话,写作就是你把这个问题思考透彻最佳的方式。没有之一。
写作,看起来,只是码字的工作,但是,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思维能力最聚焦和有效的一种训练方式。
你只有思维顺畅了,你才写得出来。如果思维不顺畅,你写出来,也不好意思示人。这就会逼着你,老老实实地要把自己的思维梳理顺畅。
这个梳理的过程,就实现了对深度思考习惯的集中训练。
好了,我们总结一下:想要训练深度思考习惯,首先要有基础的思考方法论,这可以通过阅读专业思考书籍,比如《金字塔原理》来获得。其次,整理归纳自己的思考方法,横向拓展思考广度和纵向深入思考深度,打破思维定式,勤加练习,你也可以成为一个理性和睿智的人。
这篇文章我查阅了10万字资料,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花了4天时间。如果对你有帮助,感谢点个赞,你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谢谢你。
我是老韩,是知乎上专注于成长和职场进阶的答主,如果你想认识我,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老韩大叔】。我把10年不那么轻松,甚至可以说一路磕磕绊绊,坎坎坷坷的全逆袭成长经验分享给你。你一定要来,我在【老韩大叔】的公号等你。
我也会分享跟许多大牛朋友学到的理财秘诀,500本优质书籍和私人书单,高效有趣的学习法,以及无痛戒掉手机、养成自律的变好方法,还有一份职场成长大礼包一起分享给你,让你更好提升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