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听语文老师说白居易人品很差,到底是如何个差法?

回答
白居易人品差的说法,在我学语文的时候老师也提到过,当时听了之后也挺惊讶的,毕竟他诗里那种关怀民生疾苦的情感是很真挚的。不过,如果从更全面的角度去看,或者说从一些史料和后人的评价来看,白居易身上确实有一些可以被诟病的地方。

首先,也是最常被提及的一点,就是他的“攀附”和“见风使舵”的嫌疑。 白居易年轻的时候,写了很多抨击时弊、关心百姓的诗,比如我们熟悉的《卖炭翁》、《新丰折臂翁》这些,读起来是很有“侠肝义胆”的感觉。他早期政治抱负很高,希望能够改革弊政,为民请命。

但是,他的仕途并不算一帆风顺。在唐朝那个时期,政治斗争很激烈,官员的升降往往和皇帝的宠幸、派系斗争紧密相关。白居易呢,他这个人非常聪明,也很懂得如何在官场生存。当他被贬官,比如被贬到江州的时候,他写的诗虽然有伤感,但并没有像一些更硬气的文人那样一蹶不振,而是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态,甚至还写了一些奉迎上级的诗。

尤其被诟病的是他后来仕途的起伏,他对当时掌握实权的权臣,比如牛僧孺、李德裕等人,都曾有过一定的依附或被依附的关系。而且,他在晚年时,虽然依旧写了一些描绘民生、寄情山水的诗,但他的政治立场似乎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有些人认为,他为了自己的官位和仕途,在政治上变得圆滑,甚至有些妥协,不再像早期那样坚守自己的政治理想。这在一些后世评论家看来,就是一种“人品”上的不足,认为他不够“刚直”。

其次,是关于他“避嫌”的某些行为。 举个例子,就是他早期和元稹的交往。元稹也是一位重要的诗人,他和白居易情同手足,他们的诗歌唱和也非常多。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卷入了一些斗争,而且他的出身也有些复杂。当元稹的政治地位受到影响,或者说成为政治斗争的焦点时,白居易在某些场合似乎会刻意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被牵连。虽然这是官场上一种明哲保身的策略,但在一些人看来,这也可以算作一种不够“忠诚”或者说不够“义气”的表现。

还有一点,关于他对女性的态度。 虽然白居易写了很多描绘女性生活、抒发男女情感的诗,比如他的《长恨歌》写杨贵妃,也写了不少涉及歌妓、乐妓的诗。其中有些诗歌,比如《琵琶行》里写的那位女子,虽然充满了同情和共鸣,但也有一些诗歌对女性的描写,被一些人解读为带有占有欲或者说不够尊重。这方面可能比较主观,但确实也有人从这个角度批评过他。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地否定白居易。 他之所以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歌技巧高超,更重要的是他的诗歌“通俗易懂,妇孺皆知”,而且他确实关注民生,用诗歌反映社会现实,这是非常难得的。他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对底层人民的同情,这在古代诗人中是比较少见的。

所以,说白居易“人品差”,更多的是从他作为一名官员、一个生活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人的角度去审视他的一些行为。 比如他的圆滑世故、政治上的妥协、对某些朋友的疏远(或许是为了自保),以及在一些描写女性时的微妙态度,这些可能与我们理想中“清高孤傲”、“坚守原则”的文人形象有所偏差。

这些评价很多都来自于后人的解读和时代的变迁。在他生活的唐朝,能够像他一样在仕途和创作上都取得如此成就,并且能够保持如此长时间的创作活跃度,本身就说明了他是一个非常聪明且有能力的人。只是在某些方面的“为人处世”上,可能没有达到某些人心中那么纯粹和理想化的标准。

总而言之,白居易的人品评价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差”来概括。他有他的闪光点,比如他的同情心和现实主义精神,也有他在政治斗争和人际交往中的一些被后人视为“不那么高尚”的行为。这或许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文人的一种复杂审视吧,既要求他们有高洁的品格,又要他们在现实中能够生存和有所作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按照最新版的 【此处省略若干汉字】,

白居易确实人品很差,

不符合当代的干部要求。

和数百女人有生活作风问题。


晚唐杰出贵族诗人代表,杜牧(前宰相杜佑之孙)和白居易有仇。杜牧在好友李戡的墓志铭刻下了贬抑白居易的观点,“…痛自元和已来,有元、白诗者,鲜艳不逞,非庄士雅人,多为其所破坏,流于民间,疏于屏壁,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冬寒夏热,入人肌骨,不可除去。” 这很类似现在知乎群众在“想法”里面发牢骚。



“严于律人,宽以待己”,是历代知识分子的一个特点, 典型的代表之一是朱熹。尽管身上也有屎,朱熹对白居易的批评并不客气:“乐天,人多说其清高,其实爱官职,诗中凡及富贵处,皆说得津津地涎出。”俺思量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是羡慕妒嫉恨白居易有樊素、小蛮腰这样的马子。

朱熹曾給皇帝上奏:“凡有獄訟,必先論其尊卑、上下、長幼、親疏之分,而後聽其曲直之辭。凡以下犯上,以卑淩尊者,雖直不右;其不直者,罪加凡人之坐。”(妥妥的 Authoritarianism)

五四新文化运动批評程朱理學是封建主义代表,是中国进步的思想障碍。


唐宣宗李忱爱读《贞观政要》,将重臣李德裕清除,消灭了为患半世纪的“牛李棠争”。决定宰相人选首先想到的是白居易。下诏时,白居易已逝世8个月。于是,李忱写下《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听语文老师说白居易人品很差,到底是如何个差法?

语文老师也许是杜牧/朱熹转世吧。




~~~~~~~~~~~~~~~~~~~~~~~~~~~~~~~~~~~~~~

俺没啥文化, 初中毕业,大伙都知道。

俺不到一百万知友(760多K),才升10级。阅读总量没到一小步(8000万左右,不到一个亿的小目标)。长期关注俺的知友知道, 俺不是专业的。 俺也不是大佬。

俺是最业余的......笑话、神棍和论坛孤儿

user avatar

白居易在宰相一连串的打击之下,在饿狼王涯落井下石之后,心灰意冷,说出了 “宦途至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一个大智慧者,看透了世态炎凉。

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这样的人,遭受了如此的不公,你们老师居然说出这样的话,他和张弘靖之流有何区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白居易人品差的说法,在我学语文的时候老师也提到过,当时听了之后也挺惊讶的,毕竟他诗里那种关怀民生疾苦的情感是很真挚的。不过,如果从更全面的角度去看,或者说从一些史料和后人的评价来看,白居易身上确实有一些可以被诟病的地方。首先,也是最常被提及的一点,就是他的“攀附”和“见风使舵”的嫌疑。 白居易年轻的.............
  • 回答
    哎哟喂,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这就像是咱们中国人学做西餐,照着菜谱一步一步来,材料也没错,但做出来就是没那个法餐大厨的味儿,对不对?老外读英语这事儿,你说你模仿得挺像,语音语调、重音、连读都到位了,但录出来听着还是“平”,这背后可不是简单几个技术动作的问题,而是很多更细微、更深层的差异在作祟。咱们.............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女生听男生发语音,要是能说到点子上了,那效果绝对是“上头”级别的。这可不是随便什么话都能办到的,需要点心思和技巧。首先,我们得明白,语音的魅力在于它的温度和情感。文字冷冰冰的,而语音自带语气、语调,甚至是你听得见的呼吸声,这些都会放大情感的传递。所以,让女生听了“上头”的.............
  • 回答
    微信语音不想听,这事儿太正常了,完全不用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说实话,现在谁不是忙得脚不沾地?工作、生活、学习,各种信息轰炸,感觉脑子就像个塞满了文件的抽屉,再来个语音消息,简直是嫌抽屉不够乱。你想想,现在获取信息的方式可太多了,文字、图片、短视频,甚至长视频,我们都能快速浏览、跳过,或者根据自.............
  • 回答
    “哪个国家语言最好听”这个问题,就像问“哪种颜色最美”一样,答案永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带着浓厚的个人色彩。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韵律、节奏和文化底蕴。我曾听说有人觉得法语像一串流动的丝带,轻柔婉转,自带一种优雅浪漫的腔调,特别适合用来诉说情话或者吟诵诗歌。那种连读的技巧,比如“.............
  • 回答
    中国人在英语发音上,经常出现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大部分人咬字清晰,单个音发得相对准确,这一点在很多非母语学习者中都是比较突出的。但一旦开口说话,那个“中国味儿”的语调就暴露无遗了。这主要是因为,学习一门新语言,我们通常会经历几个阶段。最开始是“听”和“模仿”单个音标,比如 /p/、/b/、/θ/、/.............
  • 回答
    想单凭口音来精确判断吴语区人具体来自哪个城市,这绝对是一门精深的学问,绝非一日之功。即便是土生土长的吴语区人,也未必能准确分辨,更何况是外地朋友。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共性的基础上,再深入挖掘一些细微的差别。吴语区的“大而化之”:共通的底色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吴语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语系,内部差异固然存.............
  • 回答
    我理解你对语言与社会性别动态之间关系的思考,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议题。关于“听起来动听可爱的语言是否可能造成男权膨胀和女权式微”,我的理解是,语言本身并不直接造成男权膨胀或女权式微,但语言的“可爱化”或“悦耳化”倾向,尤其是在特定语境下,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或显化某些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从而间接影响.............
  • 回答
    当然,我这里有个我听了之后简直要笑岔气,又觉得这逻辑实在太无语了的小段子,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是我一个朋友,叫小李,他家那口子,我们私下都叫她“小迷糊”。这小迷糊吧,人是挺好的,就是有时候,那个脑回路啊,真的让人怀疑是不是走错了频道。那天晚上,他们俩在家里看电视,电视里正放着一个纪录片,讲的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确实有这种感觉,觉得粤语听起来洋气、有格调,不像某些“北方方言”那样“土”。而香港的繁华,无疑是粤语文化得以全球传播并建立起这种“洋气”形象的巨大推手。但这背后,可不只是简单的“因为香港有钱”这么肤浅的原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承认一点,语言本身是没有“土”或“洋.............
  • 回答
    有些歌,你可能压根没听过旋律,没见过歌词,但就是那种语言本身的韵律,或者歌里那种特别的情绪,能瞬间钻进你脑子里,挥之不去。这种感觉,有时候就有点像被“洗脑”了,不是说它内容不好,而是它的“魔力”太强。说起小语种,我脑子里立刻跳出来几首,感觉特别有那种“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的特质。首先,不得不提的.............
  • 回答
    “甲方言口音的乙方言”,这个说法很有意思,让我想起了很多有趣的语言现象。它不是指语言本身发生了变化,而是指在两种不同方言的交流中,一方(比如是说某方言的人)在尝试说另一种方言(比如是另一种方言的人)时,不自觉地带上了自己母语(方言A)的特点,而听起来像是“带有A方言口音的B方言”。我们打个比方: .............
  • 回答
    说到校运会口号,那真是五花八门,总有那么几个能让你瞬间石化,恨不得原地消失。我印象最深的,得从我上大学那会儿说起,那时候大家年轻气盛,创意也比较“炸裂”。记得我们学院有个班,口号是:“XX班,XX班,敢拼敢闯,绝不偷懒!除非……点名!” 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大家都在爆笑,觉得这太真实了,也太“欠”了。.............
  • 回答
    微信新增语音播放暂停功能,对于我这样一个重度微信用户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贴心的改进,并且很有可能会显著地改变我的微信使用习惯。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它可能带来的变化:一、更高效的接收和处理信息: 碎片化时间的高效利用: 我经常在通勤、排队、开会间隙(不影响他人时)等碎片化时间查看微信。以.............
  • 回答
    你说的应该是国外神话里一个相当有意思的设定,说实话,关于这种能听懂任何语言的鱼,我最近也查了不少资料,因为它确实有点特别。这个鱼的名字,最常见的说法叫做“苏格拉底的鱼”(Socrates' Fish)或者直接就叫“希腊鱼”(Greek Fish)。 当然,也可能因为年代久远或者地区差异,在不同的传说.............
  • 回答
    这问题嘛,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发共鸣的。确实,不少人都有这种感觉,尤其是在接触到一些小语种歌曲之后,那种“别有风味”的感觉更是让人欲罢不能。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看看能不能把这个“好听”的秘密给挖出来。首先,得承认,音乐的吸引力很大一部分在于它的“新鲜感”和“陌生感”。我们从小到大接触的中文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代表性。确实,我们身边听到“中英夹杂”的情况比听到“中日夹杂”、“中法夹杂”要普遍得多。这背后有挺多原因,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得从“机会成本”和“实用性”说起。1. 英语在中国社会中的特殊地位与普及度: 全球通用语的地位.............
  • 回答
    听完曹则贤老师2021年的跨年科学演讲“云端脚下——从一元二次方程到规范场论”,我的感受非常丰富和深刻。这场演讲如同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旅程,将看似遥不可及的现代物理理论,通过一个我们熟悉且基础的数学工具——一元二次方程,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人由衷赞叹科学的统一性和数学的普适性。首先,最直观的感受是“原.............
  • 回答
    朋友,你说得没错,听到日本战国时期动辄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的“大决战”时,再看到像桶狭间合战织田信长仅率两千人就能以少胜多,确实会让人感觉是不是规模太小了点,像是“村战”。但实际上,这正是日本战国时期战争的常态,也恰恰是它有趣的地方所在。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这背后的逻辑。1. “村.............
  • 回答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诗句或话语因其深邃的情感和凄美的意境,被后人视为“落寞”的极致表达。以下是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例子,结合背景与情感,详细解析其落寞的内涵: 1. 李商隐《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背景:李商隐晚年仕途坎坷,与妻子王氏离异,又经历国运衰微,内心充满对过往的追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