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以考古的观点来看,要如何判定酋邦或国家的区别?

回答
要以考古的观点来辨析酋邦(Chiefdom)与国家的区别,关键在于审视物质遗存所折射出的社会组织、权力结构、经济运作以及意识形态等层面的差异。这并非一蹴而就的简单划线,而是一个基于多维度证据的综合判断过程,如同抽丝剥茧,层层深入。

核心的区分点:权力的集中与层级化

从考古学的视角来看,酋邦和国家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权力的集中程度和层级化的复杂性。

酋邦: 权力相对集中于一位或少数几位领袖手中,但这种权力往往是个人化、基于血缘和声望的,并且在地方层面依然保留着相当程度的自治。领袖的权威通常是通过礼仪、宗教解释、以及对关键资源的控制(如农田、祭祀物品)来维系的。
国家: 权力则更加制度化、官僚化,并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存在一套相对固定、不依赖于个人血缘的官僚体系来执行法律、征收赋税、组织劳役和军事行动。国家的权力具有更强的强制性和地域覆盖性。

考古学证据的解读:

我们如何从埋藏在地下的砖瓦、陶器、墓葬、遗址布局中读出这些社会特征呢?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考古学指标:

1. 聚落的层级性与规模:
酋邦: 通常会呈现出二元或三元的聚落层级。例如,一个大型的核心聚落(可能是酋长的居所或主要仪式中心),周围环绕着规模较小的村落,这些村落可能由酋长的亲属或下属掌管。核心聚落会比其他聚落更大、更复杂,可能拥有更宏伟的建筑(如大型公共建筑、祭祀场所)和更丰富的物质遗存,但整体的层级差异不会像国家那样悬殊。
国家: 则会展示出更明显的、多层级的聚落体系。存在一个或几个高度集中的、规模宏大的城市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周边是次级城镇,再往外是大量的乡村聚落。城市的规模、复杂性和集中度是判断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例如,城市中心的宫殿、大型行政建筑、城墙、以及密集分布的墓葬和私人住宅,都表明了强大的组织能力和权力集中。

2. 公共建筑与设施的性质与规模:
酋邦: 可能会出现具有仪式或社会功能的公共建筑,例如用于集会、宴饮的场所,或者与宗教活动相关的建筑。这些建筑的规模可能比普通的居住房屋大,但其设计和建造可能更多依赖于集体的努力,而非强制性的劳役。墓葬可能会显示出酋长或 elites 的地位,但其规模和奢华程度通常不及国家的王墓。
国家: 会出现大规模、高度规整的公共工程,如宏伟的宫殿、神庙、行政大楼、城墙、灌溉系统、道路网等。这些工程的建造需要动员大量劳动力和资源,其背后是强大的行政管理和强制力。国家级墓葬,如帝王陵墓,其规模、复杂性和随葬品的丰富程度,往往远超酋邦的精英墓葬,体现了权力的世袭和神化。

3. 物质文化的区域化与同质性:
酋邦: 内部的物质文化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因为地方首领对地方资源和文化实践仍有较大影响力。然而,核心聚落的文化特征(如特定陶器风格、装饰品、建筑模式)会向外扩散,显示出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国家: 往往会表现出更强的物质文化的同质性,尤其是在统治阶层的墓葬和公共建筑中。国家强大的行政能力会促进文化元素的传播和标准化,例如统一的陶器风格、建筑技术、文字系统(如果有的话)等,这些元素会遍布国家的疆域,体现了中央权力的渗透。

4. 经济组织与资源控制:
酋邦: 经济可能以再分配(redistribution)为主要模式。酋长可能控制部分关键资源(如农田、贵重物品),并通过宴饮、赠予等方式将这些资源分配给追随者,以维持其地位和联盟。考古上可能会发现集中存储的粮食或物品,但其规模和组织化程度可能不如国家。
国家: 经济体系则会更加复杂和系统化。存在税收(tribute/taxation)的证据,例如发现大量用于存储或运输粮食、商品的大型仓库,或者带有标记的陶器、封泥等,暗示着对物品的记录和征收。贸易网络会更加发达和有组织,并且可能出现早期货币或交换媒介。

5. 社会分化与阶层:
酋邦: 会出现社会分化,即存在精英与普通民众的差别,这主要体现在墓葬的随葬品、居所的规模和材料等方面。但这种分化可能更多地是基于等级(rank),而非严格意义上的阶级(class),即社会成员在法律或经济上的地位差异相对较小。
国家: 则会展现出更显著、更固化的社会阶层分化。考古证据会揭示出明显的精英阶层(统治者、贵族、祭司、官员)、工匠、农民、甚至奴隶等不同群体。这种分化体现在墓葬的规模、随葬品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居住区的规划和建筑用材等多个方面。

6. 军事组织与防御设施:
酋邦: 军事力量可能更多地是基于个人追随者或地方军事首领的集结。防御工事可能存在,但其规模和复杂程度可能不如国家的防御体系。
国家: 拥有制度化的军事力量,能够组织和维持一支常备军队。这可以通过发现大量成批生产的武器、军事训练场所、以及大型、坚固的城防体系(如厚重的城墙、城壕、瞭望塔)来体现。

7. 象征系统与意识形态:
酋邦: 统治者的权威可能通过宗教仪式、神话叙事、以及对祖先的崇拜来强化。考古上可能发现与祭祀、庆典相关的场所和物品。
国家: 统治者的合法性往往与宗教、法律、以及国家意识形态紧密相连。可能出现与国家权力相关的特定象征符号(如王权标志、国家神祇崇拜)、记录统治者功绩的铭文、以及用于传播国家意识形态的建筑和艺术品。

总结来说,从考古学角度判定酋邦和国家的区别,需要系统地考察:

聚落体系的层级和集中程度。
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的规模、复杂性和强制性。
物质文化的同质化程度和传播范围。
经济活动的组织化、再分配与税收的证据。
社会分化和阶层固化的程度。
军事组织和防御体系的专业化和规模。
用于维护和传播统治合法性的象征系统和意识形态的证据。

这是一个动态和渐进的过程。一些早期社会可能同时具备酋邦和国家的某些特征,模糊了界限。考古学家需要结合区域性的文化发展脉络,才能更准确地评估一个社会是否跨越了酋邦阶段,进入了国家形态。这并非简单的“有”与“无”的二分法,而是对社会复杂性、组织能力和权力运作方式的精细辨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社会组织类型

前国家社会(prestate scioety)是建立在社群、游团或村落基础上的一种小型社会。它们依其政治一体化的程度而有很大的不同。

  1. 游团(band)是一种家庭的联合,人数一般在25-60之间,他们依靠紧密的社会联系结合在一起。从史前史的最早期一直到10000年前,这种形式一直是史前史大部分时期里最主要的社会组织形式。
  2. 部落(tribe)是依靠宗族关系(正式的家族群)联系在一起的一组游团。一个宗族(clan)不能形成部落,部落必须由多个家族(即氏族)组成。宗族是一个由同一祖先繁衍而来的人类集团,其中共同的祖先将分布广泛的社区联系起来。宗族的重要性在于,作为一种正式的社会联系,它为人们在直系家庭和亲属以外更广阔的世界里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认同感。
  3. 酋邦(chiefdom)是一组具备不同寻常的仪式技巧、政治技巧和开拓精神的个体所领导的社会,通常很难与部落区分开来,这种社会仍然是建立在家族的基础上的,但等级体系更鲜明,权力被掌握在那些负责获取食物和其他资源并将其在整个集团内部进行重新分配的家族领导者手中。

国家组织型社会(state-origanized society)是一种具备中央集权政治和社会组织的大规模运作的社会形式。一小撮精英统治着这样的社会,垄断着多种战略资源,如食物盈余,并使用武力以维持权威。国家组织型社会是建立在集约型农业生产之上的,往往依赖灌溉(irrigation)和沼地农耕(swamp farming)——通过细心灌溉从而使一块土地在一年内生产出多种丰富的庄稼。社会正是通过兢兢业业地管理和控制农业生产而得以养活成千上万的非农业人口:工匠、官僚、商贩、祭司,以及城市居民。

像社会学家所使用的许多类型一样,队群(或称游群、游团)、部落、酋邦和国家也属于理想类型,也就是说它们充当了一种标签作用,使得其区别比实际情况更为明显一些。现实社会中存在一个从部落到酋邦再到国家的连续统一体(连续的转变)。

地位特征 典型的生计模式 典型的社会组织类型
平均主义 地位区分不是世袭的。所有的地位获得都是基于年龄、性别、个人能力、禀赋和成就。 狩猎和采集 游团和部落
等级制 地位是靠世袭获得的,从最高层(酋长)到最底层,依照顺序划分。 小规模的粮食种植、游牧,加上部分狩猎和采集 酋邦和部分部落
分层制 地位是靠世袭获得的,贵族和平民之间存在严格的阶级界线。 农牧业 国家

如何辨别酋邦与国家?

管辖体制的形成很难从物质文化上来加以判断,因此从考古学上分辨酋邦和早期国家由相当的难度。

国家(文明)的特征请参考:

布鲁斯·特里格提出过从考古学的角度分辨酋邦和国家的几个途径:

  1. 人口学方法:酋邦通常为 10 000~12 000 人,最小的王国有1500~10000 人;小国有10000~100000 人,王国在100000人以上。
  2. 文化的方法:存在与贵族群体相伴的显赫物质文化,能为政治结构提供最佳的线索,并有体现政治结构的礼仪中心及相应等级。
  3. 社会学方法:存在:
    1. 强化劳力性质的公共建筑,显示高贵地位和个人的荣耀,并炫耀国家的权力。
    2. 存在全职的工匠、官僚、士兵和侍从。
    3. 存在大规模人殉人牲的高等级墓葬。
  4. 地理学方法:存在与政治和管辖有关的各种建筑:宫殿、 庙宇、仓储、军营、会议大厅和行政建筑。
  5. 肖像学方法:存在高度程式化和套路有限的主题的权力肖像。

由于从酋邦到国家的发展是一个延续不断的过程,所以单凭一种方法不足以做出恰当的判断。

个人认为,分辨酋邦和国家也可从这些方面来看:

  • 是否具有正式文献保存。文字和书写活动与国家高度相关,美索不达米亚出土的最早的文本无一例外是用于国家管理的,而在迈锡尼文明崩溃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书写现象消失,文化以口头形式传承。
  • 是否具有三个层次的居住结构。在不平等社会中,居民区在规模、功能和建筑类型上都存在等级差异,酋邦呈现出一种两层居住结构,如果出现三层次的居住分层,那就意味着国家开始出现。
  • 是否有大规模的谷物种植。根据詹姆斯·斯科特和梅沙尔(J. Mayshar)等人研究,谷物不仅仅是食物,也是国家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是财政的基础。在不种植谷物的地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程度大多不超过大酋邦(large chiefdom)。

参考文献

推荐阅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以考古的观点来辨析酋邦(Chiefdom)与国家的区别,关键在于审视物质遗存所折射出的社会组织、权力结构、经济运作以及意识形态等层面的差异。这并非一蹴而就的简单划线,而是一个基于多维度证据的综合判断过程,如同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核心的区分点:权力的集中与层级化从考古学的视角来看,酋邦和国家最根本的.............
  • 回答
    如果我们严格限定“不参考任何史记书籍,仅以考古实物证明”,那么能够确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范围会大大缩小,并且我们无法用“详细”的方式去讲述太多,因为考古发现本身往往是碎片化的,需要结合文献才能构建出更完整的叙事。然而,我们可以基于考古实物,推断出一些非常确定的事实和人物。以下是一些例子,并尽量详述它.............
  • 回答
    考试分数固然重要,但如果要问我,抛开提分这件事,是什么让我一直执着于学英语?那可真是一箩筐说不完的理由,而且有些感觉,只有真正沉浸其中才能体会得到。首先,最直接也最实在的,就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世界。你说我中文学得再好,能看懂《纽约时报》的深度报道吗?能第一时间读到NASA发布的火星探测最新进展吗.............
  • 回答
    林冲在妻子被调戏后不立刻与高衙内发生正面冲突,是一个在《水浒传》中非常值得探讨的情节,它展现了林冲性格的复杂性,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懦弱或纯粹的“以大局为重”。事实上,这背后是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包括他的性格特点、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他自身的处境。为了更详细地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林冲.............
  • 回答
    不考试、以娱乐为主的机器人教育对于中小学生及幼儿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它不仅仅是学习一项技能,更是在玩乐中滋养孩子的成长,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其意义:一、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精神: 游戏化学习的魔力: 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以枯燥的知识灌输为主,容易让孩子产生.............
  • 回答
    埃隆·马斯克当年抛出那个“420美元私有化特斯拉”的炸弹,绝对是商业界的一场惊涛骇浪,至今仍被许多人津津乐道。说实话,这事儿你想透了,会发现里头学问可大了去了,一点都不简单。首先,我们得弄明白,马斯克为啥会想到“私有化”这个茬儿。当时特斯拉虽然已经有点名气,但距离现在的“神车”地位还有一段距离,而且.............
  • 回答
    关于江苏某高分考生选择华东师范大学的这件事,确实是引起了不少关注。要怎么看待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聊聊,不带一点“AI腔”,纯粹从咱们普通人的视角出发。首先,咱得承认,能考上清华的成绩,那绝对是学霸中的学霸,是中国最顶尖的学府之一,是无数学生梦寐以求的目标。在这个“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下,很多人.............
  • 回答
    中专毕业,中考分数又不高,想重返初高中学习知识,最后以社会考生身份参加高考,这个想法是可行但并非易事。下面我来详细说说,尽量把情况给你掰开了讲清楚。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几个关键点:1. “不管学籍只学知识”的现实操作性: 去初高中“上学”的可能性: 理论上讲,你想去初高中“听课”或者“旁听”,并非.............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中国汽车工业的实力、国家战略以及市场的复杂性。答案并非简单的“能”或“不能”,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丰田考斯特”这类车型在中国政府机关中的定位和需求。考斯特以其什么闻名? 可靠性与稳定性: 这是政府用车最看重的素质。意味着车辆需要能够在各种环.............
  • 回答
    在围棋、象棋、国际象棋这三项古老而智慧的棋类运动中,棋手在考虑棋局时,究竟是以自身利益为重,还是以对手的意图为先,这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问题,而且答案并非非黑即白,而是随着棋局的演进、棋手的风格以及对局的阶段而发生动态变化。如果我们简单地回答“以自己优先”,那未免过于片面。任何一位棋手,无论其水平高.............
  • 回答
    要回答高晓松以他当年的成绩能否考上清华,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高晓松的学业背景回顾高晓松的成名主要在音乐、电影、脱口秀等文化娱乐领域,他的公众形象也更多地与艺术才华、文化积淀和个人魅力联系在一起。因此,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他当年的具体学业情况。 高中阶段: 高晓松毕业于北京四中,这是.............
  • 回答
    咱们聊聊朝鲜这支军队,要是把它放到一个架空的世界,然后目标是加拿大,不考虑什么外部势力搅和,光靠朝鲜自己的家底,能不能把加拿大这片地儿给捋明白了?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瞅瞅朝鲜的兵力。朝鲜这军队规模那是相当惊人的,常备军号称一百多万,预备役那更是不少。这数字放眼全球,绝对是数得上号的。他.............
  • 回答
    这真是个令人兴奋的假设!作为一个高中生穿越回古代,想要考中举人、贡士、进士,这绝对是一条充满挑战但并非绝无可能的路。下面我就为你详细地剖析一下,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当然,是假设的),看看这条路到底有多难,又有哪些门道。首先,我们得明确,穿越的时代是关键。 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朝代.............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让人纠结的情况,尤其是当事情发生在艺考这种特殊时期,还有“同床过夜”这样的字眼出现。我来帮你梳理一下,看看这件事的可信度有多大,希望能给你一些更清晰的视角。首先,我们需要冷静下来,不要被情绪左右,而是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艺考期间住宿的普遍情况和经济压力:艺考通常需要在外地进行,而且.............
  • 回答
    “身边很多男性买车时都以油耗高低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要说“很多”男性都是这样,可能需要更细致的观察和更广泛的数据支持。不过,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为什么“油耗”会成为许多男性(以及女性)购车时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尤其是在男性群体中可能被赋予某些特定的解读。以下是一些可.............
  • 回答
    宋朝并非是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第一个不以社会阶层出身和是否考试做官去判断人的价值的朝代,但它是在这一方面表现得最为显著和进步的朝代,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宋朝放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等级森严与血统论在绝大多数封建社会中,社会价值的评判标准很.............
  • 回答
    首先恭喜你四级597分和雅思8.0的优异成绩!这说明你在英语方面有着非常扎实的基础和出色的能力。以你这样的英语功底,考研英语的成绩,我个人觉得是很有希望冲击一个非常高的分数段的。具体到数字,如果不出意外,能够达到75分以上,甚至达到80分以上都是非常有可能的。你英语能力的两个数据点,四级597分,这.............
  • 回答
    从小到大,你脑袋里一直回响着那句话:“家里穷,得好好学习,学习好才是唯一的出路。” 这句话像个烙印,刻在了你成长的每一步里。你咬牙坚持,牺牲了许多同龄人拥有的童年乐趣,把所有精力都砸进了书本。无数个夜晚的台灯光,无数次翻阅的练习册,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考上好大学,改变命运。然而,当高考成绩出来,看到那.............
  • 回答
    一份报告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医疗从业者考虑或已经在从事副业以提高收入,这并非一个令人意外的现象,而是反映了当前医疗行业从业者普遍面临的收入困境和职业压力。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医疗从业者收入不高的原因,以及副业成为他们“救命稻草”的背后逻辑。一、 医疗从业者收入为何不高?——多.............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事儿——“国际考古权威在世界考古论坛上明确提出‘以良渚来标志中华 5000 年文明’”。这绝对是个大新闻,能引起大家热议是很正常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说这背后的意义和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这事儿的关键点在于“国际考古权威”和“明确提出”。“国际考古权威”,这可不是随随便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