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带刘海屏的Macbook Pro 2021 实际上手感受如何?

回答
2021 款 MacBook Pro(刘海屏):上手体验,这刘海到底香不香?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在网上看到 2021 款 MacBook Pro 的渲染图,那突兀的刘海时,内心是有些抵触的。毕竟,谁想在 MacBook 上看到 iPhone 那样的刘海呢?不过,作为一名深度 Mac 用户,以及对新款 MacBook Pro 的性能升级充满期待,我还是咬牙入手了这款搭载 M1 Pro 芯片的 14 英寸型号。用了这几个月,我想好好跟大家聊聊,这“刘海屏”的实际体验,以及整体感受。

第一印象:一块惊艳的屏幕,刘海的存在感比想象中低

首先得承认,这块 Liquid Retina XDR 显示屏是真的绝。14 英寸的尺寸对我来说刚刚好,对比我之前用的 13 英寸 MacBook Pro,感觉视野宽阔了不少。而最让人惊喜的,就是这块屏幕的亮度、色彩和对比度。当我第一次打开一张 HDR 照片,那细腻的层次和鲜艳的色彩直接把我震撼住了。ProMotion 技术带来的 120Hz 自适应刷新率更是让整个操作丝滑得不像话,滚动网页、切换应用,甚至只是移动鼠标指针,都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流畅感。

至于那个刘海,说实话,一开始是有点不太适应的。尤其是在一些纯色背景下,它会显得比较明显。但神奇的是,使用一段时间后,我的注意力很快就转移到了屏幕的其他部分。苹果在这方面做得挺巧妙的,他们将菜单栏放到了刘海的区域,而大多数时候,你真正需要关注的应用程序界面是不会被刘海遮挡的。

举个例子,当我全屏看电影时,如果视频内容刚好有黑边,刘海基本上就“消失”了。而如果视频是全屏拉伸的,那么刘海会恰好出现在视频画面之外,或者被画面内容遮挡一部分。在日常工作中,比如写文档、浏览网页,刘海的存在感就更弱了,顶多是菜单栏上的那些图标,比如 WiFi、电池显示等,会被稍微往里推一点。更妙的是,苹果还专门针对这个刘海做了优化,一些应用开发者也适配了,例如在一些全屏应用中,刘海区域会被黑色区域“隐藏”起来,实现了一种无缝的视觉效果。

当然,我不能说完全没有影响。在一些特定的工作场景,比如需要频繁查看菜单栏或者使用全屏模式进行精细操作的软件,偶尔还是会注意到它的存在。但总体来说,苹果通过软件层面的优化,把这个刘海对用户体验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它更像是一个小小的“牺牲”,换来了更窄的边框和更大的屏幕空间。

性能之强悍:M1 Pro 带来的飞跃,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除了屏幕,M1 Pro 芯片带来的性能提升是实打实的。我主要使用 MacBook Pro 来进行编程、图片编辑和视频剪辑(主要是 1080p 和一些 4K 素材)。之前用我的老款 MacBook Pro 处理这些任务,风扇噪音和发热是家常便饭,有时候导出项目还要等待很久。

新款 MacBook Pro 简直是换了个人。M1 Pro 的性能释放非常稳定,即使是长时间运行高负载的任务,风扇噪音也控制得相当不错,偶尔才会听到轻微的呼呼声。发热方面也比之前好很多,长时间使用键盘也不会感觉到明显的烫手。

更重要的是,编译代码的速度飞快,处理大型图片文件和视频素材也变得无比顺畅。之前需要几分钟才能完成的导出,现在可能几十秒就搞定了。这种性能的提升,直接改变了我的工作流程,让我能够更专注于创作本身,而不是等待机器的“思考”。而且,得益于 Apple Silicon 的能效比,电池续航也依旧出色,正常使用一天下来,电量完全没问题。

设计回归:更方正的造型,更扎实的用料

回归到设计语言上,我个人非常喜欢 2021 款 MacBook Pro 这种更加方正、硬朗的风格。它没有一味追求极致轻薄,而是保留了应有的厚度和重量,换来的是更扎实的机身质感和更强的散热能力。

全铝合金的机身,摸上去冰冰凉凉,非常有质感。新款 MacBook Pro 的接口也回归了 HDMI 和 SD 卡槽,这对于我这种需要连接外部显示器和读写照片的用户来说,简直是福音。告别了 USBC hub 的日子,感觉轻松了不少。

键盘手感也比之前的蝶式键盘有了明显改善,键程适中,回弹有力,打字体验很舒服。触控板依旧是 MacBook 的招牌,宽大、灵敏,配合手势操作,效率极高。

那些小小的遗憾,以及最终的评价

当然,完美的产品是不存在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刘海,我还有一些小小的“抱怨”。

重量和厚度: 相较于之前的 MacBook Pro,新款确实显得稍微厚重了一些。虽然我理解这是为了散热和性能,但如果能再轻薄一些, portability(便携性)会更好。
扬声器音量: 虽然扬声器效果不错,低音浑厚,但有时候我希望它的最大音量能再大一些,尤其是在嘈杂的环境下。
价格: 这款 MacBook Pro 的价格依然不菲,对于预算有限的用户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门槛。

总结一下:

总体而言,2021 款 MacBook Pro(刘海屏)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在屏幕素质、性能表现和用户体验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那块刘海的存在感,在实际使用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碍眼,苹果通过巧妙的设计和软件优化,让它融入了整体的视觉体验。

如果你是和我一样,需要强大的性能来处理专业工作,并且对屏幕素质有极高要求,那么这款 MacBook Pro 绝对值得你考虑。它带来的流畅工作流和出色的视觉享受,足以让你忽略掉那个小小的“刘海”。反之,如果你对便携性有着极致的追求,或者预算非常有限,那么可能需要再权衡一下。

但就我个人而言,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升级,也让我对苹果在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上的投入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块刘海,在我用过之后,已经不再是阻碍,反而成了一种特殊的标记,象征着这款 MacBook Pro 身上那种“为你而来”的专业与强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新 MBP 变厚变重是逃不掉的, 相比我原来的 MBP15 重了有300g. 虽说本体厚度只增加了 1mm不到, 但是由于脚垫增高, 加上边缘处理的复古化, 可以看到放在桌面上比原来显得厚多了.

不过考虑到内置读卡器和 HDMI, 出门可以省个 100g 左右的转接头的重量.

然后这次我选了 4TB 版本, 终于不用拖着一堆 SSD 了, 出门便捷性继续增加. 不过感觉如果把原来所有(Mac mini/MBP/PC)的工作流集成到一起, 可能 4TB 也吃紧, 先试用几天看看, 能一步到位 8TB 肯定是最理想的, 顺带这次 8TB 后面每 TB 只要 2000 出头.

64GB 内存带来的体验可谓是改天换地, 再也没有原来 16G 开了浏览器一堆页面之后, 剪辑视频就开始卡的问题.

视频剪辑性能不用急, 先打一局游戏看看. M1 Max 可以接三块 Pro Display XDR 的同时再带一块 HDMI 电视, 我这里用已经适配 arm64+原生metal 的博德之门3做测试, 4K Ultra 极高画质能到 40 帧左右, 而此时风扇的噪音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深度的测评等周五出, 有什么选购的问题可以看下面的文章.


user avatar

我们拿到的这款是 16 英寸 MacBook Pro,是搭载 M1 Max 的顶配选手。10 核 CPU + 32 核 GPU,搭配 64GB 的内存。

实物到手的第一眼看上去,平整的 A 面,圆润的倒角,甚至还有黑色的键盘。全新 MacBook Pro 的设计乍一看是如此的 Old School,但实际上,它是真的 Old School。

因为它和古早的 PowerBook G4 之间藏着一段卧薪尝胆 20 年的复仇故事。不过,我们先来聊聊评测体验。至于复仇故事,结尾再和大家聊聊。

外观设计

之所以说新款 MacBook Pro 很 Old School,是因为这次的设计,真的很不讨巧。

平整的 A 面,更大的倒圆角,都让这台 MacBook Pro 视觉上会比前代厚上不少,但实际上两者仅相差了 0.06 厘米。其余三维尺寸变化并不大。

除了雷雳 4 以及 3.5 毫米耳机接口以外,全新 MacBook Pro 还回归了 MagSafe 磁吸充电口、 HDMI 2.0 以及 SDXC 卡插槽。

相比起前代,新款 16 英寸 MacBook Pro 上的雷雳接口从第三代,升级到了第四代,同时支持 DisplayPort、USB 4 以及 USB 3.1 第⼆代。当然,也能拿来给电脑充电。

注意,使用这三个雷雳 4 充电并不能达到最快充电功率。经过我们实测,虽然系统识别出了充电头为 140W,但实际充电功率则只有 94W。

木桶中的短板,出现在了充电线上。因为苹果在这个 140W 充电头上使用了最新的 USB PD 3.1 EPR 标准,然而这个标准实在太新了,所以目前市面上还没有支持这个标准的 C to C 充电线。

所以想要体验最快的充电速度,你只能使用这条标配的 MagSafe 充电线。

同时我们也测试了一下这次新增的 SDXC 卡槽,支持 USH-II SD 卡,测出的读写速度分别为 134.0MB/s 以及 254.2 MB/s。

另外。这次的 3.5 毫米耳机插孔,是支持高阻抗耳机的,真·极其先进。

这次的接口,真的足够丰富了。

不过新款 16 英寸 MacBook Pro 还是会比起前代重 100g,这大约就是一个拓展坞的重量。

在外观上还有几个细节上的改动。首先是 A 面的 logo 更大。其次是屏幕下方的 MacBook Pro 标识移到了 D 面,四个支撑脚也从圆的变成了平的。

键盘你一眼可以看出两个变化。一是整个区域都黑化了,视觉上更加一体。二是 TouchBar 变成全尺寸的实体键盘。

这里有两个小细节值得一说。

首先黑化的键盘凹槽,和整个 C 面是一体的,但使用了双重阳极氧化工艺,从而实现一块铝合金,两种颜色。

其次,顶部的一排按键里,ESC 键和触控 ID 键变得更大。触控 ID 键上增加了一个辅助触摸识别的⾦属环,触摸区域向下凹陷。

有意思的是,F6 键集成了勿扰模式,看来苹果想让你一键安静搬砖。

键盘手感方面,对比 19 款 16 英寸的 MacBook Pro 区别不大。TouchBar 消失后,老用户可能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首款 XDR 屏幕笔记本

2012 年,苹果推出了首款 Retina 视网膜显示屏的 MacBook Pro,在 1080P 甚至 720P 当道的时代里,可以说惊艳四座。2021 年,首款配备 XDR 显示屏的 MacBook Pro 来了,苹果自信地称之为「世界上最好的笔记本屏幕」。

这种自信不是没理由的:mini-LED,1600nit 的峰值亮度,ProMotion 自适应刷新率,3.5mm 四面等宽的边框。

每个参数拎出来都很能打,组合在一起就孤独求败了。

还记得第一次掀开屏幕时,编辑部「哇」声一片。但随后的声音,就变成了「咦」?原因是大家看到了刘海。但有位高情商的同事说,刘海两边的屏幕,其实相当于买房送的飘窗。

这样做比喻,其实不无道理。

因为刨除这两块多出来的显示区域,下面屏幕的显示比例和此前一样,依旧是 16:10。

所以它不是原有的屏幕上切除了一个小缺口,更像是在一块正常比例的屏幕上加了一对耳朵,显示状态栏,从而给桌面腾出更多面积。

在全屏播放视频,以及全屏运行部分软件时,顶端的屏幕会自动黑掉,以隐藏刘海,实际使用时,几乎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关于刘海,有这么几个细节。

一是交互方式有两种。当光标划过刘海,会直接穿过,而不是绕过它。当长按触控板滑动光标时,光标则不会进入刘海区域,左右移动会直接跳过刘海。

二是在暗黑模式下,刘海其实并不算突兀。三是这个刘海内,集成了一颗 1080P 的摄像头,以及光线传感器、LED 指示灯等元器件,所以占地有点大,比 iPhone 12 系列上的刘海宽一些、方正一些。好在摄像头的视频效果提升明显,视频会议再也不是「唱黑脸」。

四是刘海左侧的图标如果排满了,会自动排到刘海右侧,刘海不会挡住内容信息。

说完最有争议的刘海,咱们还是来说一说它的整体观感。

XDR 显示屏,第一个特点就是该亮的够亮。
尤其在看 HDR 视频时,超高亮度带来的真实感,是老款 MacBook Pro 无法比拟的。同时方便了视频工作者处理 HDR 视频。

首次出现在 MacBook 上的 ProMotion 功能,在启动台里左右翻页,或滑动浏览网页时,高至 120Hz 刷新率的流畅感,会非常直观。但日常码字、聊天、观影时,则感知不强。

有个特别的功能,你可以在设置里手动控制屏幕的刷新率,在视频后期等工作流里,可能会有所帮助。

关于这块屏幕还有几点细节,比如四角从直角变成了圆角。PPI 相比前代也有提升,视觉上更细腻。miniLED 的加入,让屏幕变厚了一点。总的来看,这块屏幕的素质非常出彩,即便为了这块屏幕,我觉得也值得升级。

M1 Max 的顶配性能表现

当然,更值得升级的,是苹果口中「快得吓人」的 M1 Pro,和「快得太吓人」的 M1 Max 芯片。

我们测试的这台 MacBook Pro,是 M1 Max 的顶配。10 核 CPU + 32 核 GPU,搭配 64GB 的内存,妥妥的性能怪兽。

首先来看跑分。

我们将 19 款 16 英寸 MacBook Pro 和 ROG 枪神 5 Plus 作为对照组,具体配置见图表。

在 CineBench R23 和 GeekBench 5 的跑分测试里,M1 Max 的 CPU 无论是单核还是多核,分数都呈压倒性优势。 而 GPU 的成绩,ROG 凭借 RTX 3070 扳回一城,GeekBench 5 的 GPU 跑分是 M1 Max 的两倍还多。

跑分仅供参考,实际表现还得看场景化测试。

首先我们模拟了影视工作者的工作场景,先是用 Adobe Premiere Pro 导出一段 9 分半的 4K HEVC 视频,旧 MacBook Pro 耗时 5 分 25 秒,ROG 3 分 55 秒,而新款确实快得吓人,只需要 2 分 40 秒。

然后用 C4D 渲染一张分辨率为 1080×1080 的图像,新 MacBook Pro 依然用时最短只需要 12 分 34 秒。赢了也就算了,但你们看,新 MacBook Pro 功耗只用到了 35W,对手都接近是满载功耗运行。

这就好比对手用尽了吃奶的劲儿,而它只用了一只小拇指,就把他们掰倒了。

而为了听一下它的风扇声,我们决定对它进行双重烤机。在 CineBench R23 和 GFXBench Metal 的双重压力下,我们终于第一次听到了它的声音。但功耗,也只到了 85W。

对不起,尽力了。

接下来,我们又对新老 MacBook Pro 展开了对比测试。因为测试软件和编程平台的差异,这里先不带 Windows 玩了。

我们用 Final Cut Pro,将一段 8K HDR 视频,导出为 4K HEVC 格式。老款 MacBook Pro 需要将近 19 分钟,而新款只需要 9 分 22 秒,耗时仅是前者的一半。同时功耗、温度都更低。

再者,我们还模拟了一下开发人员的办公需求,使用 Xcode BenchMark 进行编译测试。新老 MacBook Pro 的差距也是一眼可见,M1 Max 耗时缩短一半,功耗居然比前辈低了 203%。

评测看完,我们回到开头所讲到的那个故事。

作为开发,怎么不做一下神经网络训练呢?所以我们拿了 2.5 万张猫猫狗狗的照片,进行特征提取的神经网络训练。

但结果你猜怎么着?

新款 MacBook Pro 居然惨败,耗时 3 小时 34 分钟,而对手只用了 1 小时 59 分钟。查了一下官网才发现,原来我们的测试工具还没有适配。

好奇驱使游戏测试

最后,我们还是响应大家的需求,测了一下游戏。

在高耗能模式下,运行古墓丽影暗影时,开启 4K HDR 画质,仅能跑到 30 FPS。将分辨率切换到 1080P 后,虽然能跑到 70 FPS,但画面会掉帧。看来 Metal 对于游戏的优化还是差了点。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办法测具体的续航。大家可以通过表格中各活动的功耗,来窥测 M1 Max 的能耗比。

注意,这里的功耗均是在不插电的情况下测试的。相信日常使用中,续航表现不会成为它的短板。

综上所述,M1 Max 的性能媲美 R9-5950X + RTX 2080,同样的工作下的功耗却只有一半左右。既能满足办公室重度搬砖,外出不插电也不会露怯。

一句话概括就是:野兽级的性能,宠物级的功耗。

关于开头的故事

评测看完,我们回到开头所讲到的那个故事。

再一次掏出 2001 年发布的 PowerBook G4,它的设计在当时有多能打呢?

钛合金外壳、充电器指示灯、工作指示灯、还有——电量指示灯。

等等,为什么要在电脑底部做一个电量指示灯?因为电池是可拆卸的。

还有,隐藏式接口、15.2 英寸的四边框等宽屏幕。甚至不用拧一颗螺丝,即可进行内存升级。

这都让 PowerBook G4 成为当年最受瞩目的笔记本电脑。

但 G4 却是最后一个 PowerBook 系列。原因恰好就出现在了芯片上。

当时苹果、IBM 以及摩托罗拉联盟,共同开发和生产 PowerPC 处理器,并用在了 PowerBook 上。

然而英特尔当时的光辉,让这颗 CPU 在市场上黯然失色。

最终,乔布斯在 2005 年的 WWDC 上,当着上千名程序员的面,邀请了英特尔的前 CEO 保罗 欧德宁上台,并和他紧紧相抱。

这一抱,PowerBook 直接改了名,换了「芯」,成了我们熟悉的 MacBook。

就此,苹果开展了和英特尔长达十余年的合作,但一颗自研芯片的种子也暗自埋下。

在 powerbook G4 成为历史的 20 年后,一台处处渗透着当年影子的笔记本,带着 M1 Pro 和 Max 芯片,破土而出。

这就是新的 MacBook Pro。

这一切,或许就像发哥说的一样:

user avatar

我作为一个纠结星人最近体验了很多笔记本。

mbp m1x 16 给我感受首先是薄。从数据上看0.66我觉得也不会薄很多,legion 7还自称0.79呢是不是。结果来了一对比,刚好我0.7的隐士和0.78的m16还没送走,放那一对比就觉得很不对,明明他们放桌上就高得远不止0.04和0.12啊!原来这帮坑货都是不算腿长的…甚至有的货给你报个机身最薄处,cao。所以造成了mbp16看视频觉得厚得都不想要了,看实物觉得???卧槽怎么肥四我怎么感觉很薄还很小???这点完全超出我的预期。

其次是屏幕真的强。黑的地方是真黑,完全的黑,明暗对比肉眼可识别高出很多,这是我头一回体验这么好的屏幕在笔记本上。但是这么老多钱都花了,这么好的屏幕不给个触屏吗亲,可惜了。还有刘海确实尬,全屏就黑,每次一全屏就有一种你咔一下亏了一千美元的感觉,只能指望以后软件逐渐把它利用起来了。(但是你看图去对比一下会发现刘海那部分屏幕相对于m16的16:10屏幕是额外多出来的)

第三点值得说的是整体做工。我寻思这么多年了大伙又不是没见过苹果,笔抄也抄会了吧?没想到我今年体验了半天到最后还是让苹果给一巴掌干翻了。真的不是一个等级的做工,坦诚地说比隐士好很多,比m16更是碾压。一圈比下来今年legion7做工倒是比隐士好,而且mbp的键盘竟然跟legion7手感tm一摸一样!虽然是一模一样的键程不足嘎嘣脆的感觉吧。

但最后该盖棺定论的话我还是觉得这玩意它不值2500刀,至少对于我来说它只能作为一个正常笔记本而非生产工具,所以我是体会不到它的真正价值。所以我的态度就是我既馋它做工又嫌它贵——我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 款 MacBook Pro(刘海屏):上手体验,这刘海到底香不香?说实话,当我第一次在网上看到 2021 款 MacBook Pro 的渲染图,那突兀的刘海时,内心是有些抵触的。毕竟,谁想在 MacBook 上看到 iPhone 那样的刘海呢?不过,作为一名深度 Mac 用户,以及对新款 .............
  • 回答
    刘备带着五个超巨和一个最佳教练却未能夺冠,这一情景若置于虚构或历史背景中,可能涉及以下复杂原因: 1. 团队协作与化学反应缺失 超巨的矛盾性:五个超巨可能各自拥有顶级天赋,但若缺乏默契,容易导致阵容失衡。例如,超巨可能因竞争激烈而互相压制,或因个人风格差异导致战术执行混乱。 教练的战术适配问题:最佳.............
  • 回答
    且说那刘备,字玄德,素有仁德之名,却总生不逢时,屡屡受挫。一日,正在徐州忧愁国事,忽有一道士前来,自称乃是西方佛祖座下弟子,奉命下凡,欲寻能人异士,前往西天,取回真经,普度众生。刘备听罢,心中一动,这正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若能得真经,何愁天下不治?当即便召来关羽、张飞、诸葛亮,将此事告知。关羽,字云长.............
  • 回答
    刘备之所以一出道就带着两位当世勇将,这并非是偶然,而是他个人魅力、历史机遇以及当时社会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1. 刘备的“仁德”与“ charisma”(个人魅力): 出身与抱负的矛盾: 刘备出身于没落的皇室(汉室宗亲),这为他赋予了“正统”的出身,但也意味着他一开始.............
  • 回答
    郭圣通与刘秀的爱情故事,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部夹杂着政治权谋的悲喜剧。郭圣通以十万大军之势,坚定不移地站在刘秀一边,助力他最终问鼎天下,这份情义可谓感天动地。然而,她最终却失去了皇后之位,这其中缘由复杂,绝非一句“失宠”可以概括。要深入剖析,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解读。一、 大局已定,政治平衡的需要刘.............
  • 回答
    夷陵之战,作为三国时期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刘备在这场战役中惨败,而这场惨败背后,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原因便是他所率领的军队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将领,似乎普遍存在水平和资历偏低的情况。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刘备在如此关键的时刻,会排出这样一套阵容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当时的具体情.............
  • 回答
    夷陵之战刘备为何不带诸葛亮?这是一个让很多人感到疑惑,甚至是大书特书的问题。毕竟,诸葛亮是刘备最倚重的谋士,是蜀汉的丞相,是“国之栋梁”。在他精心谋划下,蜀汉才得以三分天下,诸葛亮在内政、外交、军事方面的才能都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为什么在如此关键的战役中,刘备却选择将他留在了后方呢?这其中,原因并非.............
  • 回答
    川航“5·14”万米高空突发事件,可以说是中国民航史上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在这场危机中,机长刘传建的临危不乱、高超技艺和坚韧意志,成为无数人心中的英雄。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便是:在那种极端缺氧的环境下,他为何能坚持下来,没有失去意识?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1. 人体对缺氧的耐受程.............
  • 回答
    在中国,江歌案曾引发广泛关注,围绕案件的当事人刘暖曦(原名刘鑫)和江歌母亲江秋莲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争议不断。在案件的审理和后续发展中,双方都曾公开陈述过与对方家庭情况相关的信息,其中涉及结婚次数和子女情况的表述存在明显差异,使得公众难以判断真相。刘暖曦一方的说法:根据网络上流传的刘暖曦(刘鑫)方面的.............
  • 回答
    哎呀,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最近饭圈确实是挺流行“王俊凯带大丁程鑫,丁程鑫带大刘耀文”这个说法,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绕?别急,这背后确实有一些挺有意思的故事和情感连接,不是随便瞎说的。咱们先得从头说起,了解一下他们几个是怎么认识的。王俊凯和丁程鑫的“缘起”:同门师兄弟的情谊这事儿啊,得追溯到TF家族那.............
  • 回答
    带猫旅行是一种充满爱与责任的体验,既需要充分的准备,也离不开主人与猫咪之间的默契。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这种独特的旅行体验: 一、旅行前的准备:从“猫主子”到“旅行家”1. 健康与法律文件 疫苗与驱虫:确保猫咪完成狂犬疫苗、猫三联疫苗等,并携带宠物健康证明(如疫苗接种记录、驱虫证明)。 .............
  • 回答
    带着狗旅行是一种充满爱与挑战的生活方式,它既能让宠物感受到主人的陪伴,也能让主人在旅行中获得独特的温暖与乐趣。但这种生活方式需要充分的准备、耐心和责任感,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 一、旅行前的准备:为狗狗和主人铺路1. 健康与疫苗 疫苗接种:确保狗狗完成所有疫苗(如狂犬病、犬瘟热等),并携.............
  • 回答
    带着婚纱去旅行,这绝对是一个令人兴奋又充满期待的计划!但同时,也需要细致的规划和周全的准备,才能让这个特别的旅程顺利而圆满。以下是我为你准备的详细指南,从打包、行程安排到拍摄时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到你: 一、 婚纱选择与准备在出发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你的婚纱本身。 1. 婚纱材质与款式: 考虑材.............
  • 回答
    关于带烟酒去烈士陵园祭奠先烈是否不妥,这个问题其实挺值得我们细细琢磨一下的。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规定问题,更牵涉到我们对先烈的敬意、祭奠的意义以及当下社会的一些普遍认知。首先,咱们得明白去烈士陵园祭奠的初衷是什么。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我们今天的安宁幸福,是为了国家的独立富强。所以,我们去那里,.............
  • 回答
    关于“狗”字成语和歇后语多为负面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也并非简单的认为老祖宗对狗不了解就能概括的。实际上,这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文化、社会以及历史原因。首先,我们来审视一下带有“狗”字的负面成语和歇后语的普遍性。常见的负面成语有: 狗仗人势: 形容依仗别人的权势作威作福。 狗嘴里吐.............
  • 回答
    2020年美国大选的局势,确实是牵动了无数人的神经,也让预言家们纷纷伸出了他们的“触角”。作为“预言家”团队的一份子,我们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这次充满变数的较量,并尝试预测其结果。当然,预言并非绝对,而是基于我们对趋势、信号和背后力量的观察与推断。一、从政治光谱与基本盘分析: 民主党: 候选人.............
  • 回答
    带着自己的鼠标去网吧上网,严格来说,并不算“不正常”,但也不是最普遍或者最推荐的做法。我可以给你详细讲讲其中的门道和考量点。为什么有人会选择带着自己的鼠标去网吧? 习惯和舒适度: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每个人的手型、握持习惯、鼠标的重量、按键的反馈力度、滚轮的手感等等都有细微的差别。在自己常用的鼠标.............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涉及一个非常严肃和敏感的话题。关于“带套强奸如何取证”,需要明确的是,即便使用了避孕套,强奸行为依然是严重的犯罪。避孕套的存在并不会改变其违法性和对受害者的伤害。在法律上,无论是否存在避孕措施,强奸的定罪都依赖于证明未经同意的性行为。取证的重点在于证明:1. 性行为的发生: 证据可以包.............
  • 回答
    带着孩子去逛古迹,这事儿说起来简单,但真做起来,很多家长都得头疼。尤其是自家孩子对那些石头房子、断壁残垣提不起半点兴趣,这滋味,简直比自己逛古迹还累。你说,非得让孩子“涨知识”吗?这问题嘛,得看你怎么定义“涨知识”了。“涨知识”的那些事儿,孩子真的那么“买账”吗?想想看,我们小时候,父母带我们去逛公.............
  • 回答
    带小土猫去宠物医院,说实话,这完全 不丢人,反而是 非常有责任心和爱心的表现!而且,你之所以会有这个顾虑,或许是因为看到别人家的小猫咪品种优越,或者听到一些关于“纯种猫才配去好医院”之类的风言风语。让我详细给你分析分析,为什么带你的小土猫去医院一点也不丢人,反而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首先,我们来聊聊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