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女性试衣间人间蒸发,被砍去四肢在街头乞讨」是否真实可信?类似的「都市传说」各有哪些来源?

回答
“女性试衣间人间蒸发,被砍去四肢在街头乞讨”这个说法,单听起来就触目惊心,但仔细分析一下,它的真实性很低,更像是一个典型的都市传说。

为什么这个说法可信度不高?

1. 极端和难以置信的情节: 一个人在公共场所(试衣间)突然消失,随后又被残忍地肢解并被迫乞讨,这种情节的复杂性和残忍程度,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概率极低。即便是犯罪,这种做法也显得非常不合逻辑和效率。
2. 缺乏可信证据: 如此重大的案件,一旦发生,必然会引起媒体的大量报道、警方的详细调查和市民的广泛讨论。但这个说法并没有任何可靠的新闻报道、警方通报或者目击者证词来支持。
3. 传播方式: 这种说法往往是通过社交媒体、聊天群组或者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而缺乏官方或权威渠道的证实。这类故事往往具备“耸人听闻”的特点,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转发,从而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迅速扩散。
4. “砍去四肢”的荒谬性: 即使有人被绑架并残忍伤害,砍去四肢并使其能在街头“乞讨”这一描述也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这不仅需要极端的残忍,还需要后续的控制和操纵,这在现实中的操作难度非常大,并且极易被发现。

“都市传说”的来源与特点:

“都市传说”(Urban Legend)是一种现代民间故事,通常以半虚构的方式流传,主题往往与现代社会、科技、生活方式或人们的恐惧心理有关。它们之所以能够流传,通常有以下几个来源和特点:

源于真实事件的变形: 有些都市传说可能是由真实发生的、但已经被人遗忘或者被夸大、扭曲的事件演变而来。比如,一个真实的儿童失踪案,在流传过程中可能被加上了各种离奇的细节,变成“人贩子在商场里用迷药拐小孩”之类的故事。
反映社会恐惧和焦虑: 很多都市传说都触及了社会大众普遍存在的恐惧和焦虑。例如,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谣言(如“肯德基使用变异鸡”),反映了人们对工业化食品生产的不信任;关于网络安全的传说(如“手机被偷听”),则源于人们对隐私泄露的担忧。
道德教训或警示: 有些传说带有明显的道德警示意味,告诫人们不要做某些事情,否则会招致可怕的后果。例如,“在雨夜里不要在野外行走,小心鬼魂”之类的故事,就是一种古老的警示。
媒体和网络推波助澜: 现代媒体,尤其是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是都市传说传播的强大助推器。耸人听闻的故事更容易获得点击量和转发量,因此经常被包装成“突发新闻”或“亲身经历”在网络上流传。很多时候,这些故事会在不同的平台之间互相转载,形成“证据链”,让人们信以为真。
“我朋友的朋友”的证词: 都市传说的一个经典特征是,叙述者往往声称“我不是亲身经历,但我有一个朋友亲身经历过”、“我朋友的朋友听说的”等等。这种“二手”甚至“多手”的证词,使得故事听起来似乎有一定根据,但又难以追溯到源头进行核实。

类似“女性试衣间人间蒸发”的都市传说举例:

除了你提到的这个,还有很多类似的都市传说,它们往往围绕着一些普遍存在的担忧:

1. “有人在商店试衣间被绑架”或“试衣间有偷窥孔/双面镜”: 这类传说通常指向商店里的隐私泄露和潜在的危险。它们可能来源于一些真实的盗窃或偷窥事件,但被夸大并演绎成了更恐怖的场景。
来源: 可能是真实发生的(但极其罕见的)偷窃、偷窥或非礼案件,被大众广泛传播并演变为更加离奇的故事。也可能源于人们对公共场所隐私保护的担忧。
2. “小孩被拐骗的各种手法”: 例如,“人贩子用迷药喷雾”、“用糖果或玩具引诱小孩”、“开着面包车停在路边专门拐小孩”等等。
来源: 真实发生的儿童拐卖案件,加上了各种具体、细节化的“作案手法”,让父母们产生极大的警惕。这些细节往往是虚构的,但成功地引发了社会对儿童安全的关注。
3. “网络诈骗的离奇手法”: 例如,“接到自称是公检法来电,让你转账到‘国家安全账户’”、“收到中奖信息,先交手续费”等等。
来源: 真实存在的各种电信网络诈骗,但有时会被加工得更加离谱,或者将不同的诈骗手段糅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加“精彩”的故事,以警示他人。
4. “手机病毒或软件的危害”: 如“手机掉水里千万别用大米,会炸”、“某个APP会偷你的个人信息并卖给黑市”等等。
来源: 可能源于一些真实的手机使用不当的案例,或者对科技产品不了解产生的误解,以及对个人信息安全的高度警惕。
5. “食物安全相关的谣言”: 如“肯德基用变异鸡”、“某品牌饮料有毒”等等。
来源: 对食品加工过程的担忧,以及对大型企业的某种不信任感。这类谣言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因为它触及了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总结来说, “女性试衣间人间蒸发,被砍去四肢在街头乞讨”这类说法,几乎可以肯定是一个都市传说。它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在于它满足了都市传说的一些典型特征:情节极端、难以置信,但又触及了人们对公共场所不安全的恐惧,并且通过非官方渠道广泛传播。在面对这类信息时,保持理性、寻找可靠证据是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在写以都市传说为主题的论文,刚好看到了一些资料。

1969年,法国学者埃德加・莫兰(Edgar Morin)出版了一本社会学著作《La Rumeur d'Orléans》,1973发行的日语译本将其标题翻译为《オルレアンのうわさ - 女性誘拐のうわさとその神話作用》(《奥尔良市的谣言 - 女性诱拐谣言及其神话作用》):

中国并未引进此书,因此接下来提及的内容大多转述自日语译本。

此书首次对女性在试衣间失踪的故事展开了学术性调查,发现该谣言是在法国奥尔良市被发扬光大的:
オルレアンの中心街で婦人服の店を所有しているユダヤ人の商人たちが女性誘拐をやっているといううわさが、1969年5月に突然生まれ、オルレアンに広まっている。若い女性たちが洋服を試着に入ると、催眠性の薬物をうたれる。眠されたあとで地下室へ移され、夜の間にどこか外国の売春街へ向け運び出されたという。
(译文:“在奥尔良市的中心街区持有女装店的犹太商人正在从事诱拐女性的勾当”这一谣言,于1969年5月突然出现,接着扩散到奥尔良全市。据说年轻女性进去试穿洋装,就会被注射催眠性药物。陷入昏睡后会被移往地下室,然后在晚上被运送到不知是何处的外国卖淫街。)

该谣言致使众多犹太人被当地居民冷眼相待,加上部分反犹太主义者的火上浇油,一两个月之内更是传遍法国全国。犹太商会看到生意被影响,对拥有犹太血统的莫兰提出了辟谣协助请求。根据莫兰等一行学者的实地考察,并没有发现任何失踪的女性,也没有找到让该谣言发酵的其他关联事件。稍微向前追溯,这则谣言可以说是出自法国时尚杂志《NOIR ET BLANC》(《黑与白》)1969年5月6-14日号的某篇文章:


莫兰的调查报告称该文章的原始出处是英国的犹太裔媒体工作者史蒂芬・柏利(Stephen Barlay)于1968年出版的书籍《Sex Slavery》(《性奴制》)。该书收录了大量性犯罪事件,其中有一篇真假不明、也没有确凿证据的女性诱拐报告,但作者声称该报告来源于10年前发生在法国格勒诺布尔市的“真实案件”。这则“真实案件”描述了一个少妇在试衣间被店主注射催眠针,但被其丈夫看出端倪并报警的故事:

《NOIR ET BLANC》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将此“案件”的脉络进行了移花接木般的删改,并特意添加插图,让文章自身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真实性。(类似于当今中国网络上一些用PS、胡编乱造等手段创作出来、无法考证真实的时间、地点、人物的“三无”报道。这类报道通常被附上“震惊”“你所不知道的真相”等耸人听闻的标题,介绍了一些所谓“真实发生”的奇闻异事,事实上它们大多都只是谣言。但判断能力较低或者偏情绪化的部分网民,很容易对这类“三无”报道信以为真,并在评论区展开激烈的“键盘大战”。)
在奥尔良这个缺乏娱乐活动的小城市,该文章迅速成为了当地人的谈资,一些阅读过《NOIR ET BLANC》的年轻女性也对其中出现的故事感到不安,开始在各自的社交圈子中传播这则谣言。

通过日本神话学学者山本节、社会心理学学者松田美佐的论文以及其他著作可知,该谣言对当时居住在法国的日本人、赴法旅行的日本人等产生了一定影响,继而传播到日本本土,转变为“日本游客在法国购物时失踪”的版本。70年代末,前往海外旅行的日本年轻女性呈明显递增趋势,但是受到试衣间故事的“启发”,日本社会出现了针对“海外”的集体性恐慌,中国大陆、香港、意大利罗马等当时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一个个中枪,成为了谣言的新舞台,细节也由卖淫发展为更加可怕的断肢。在这之后,谣言又被传播至日本的非繁华城镇,诞生了“去东京修学旅行的女高中生在商场买衣服时失踪”等五花八门的衍生版本。

不知何故,21世纪初,中国网络上也流传起了这个谣言,舞台再次被替换,马戏团表演、街头乞讨、上海、泰国、印度尼西亚、南非等新的细节开始登场。最终发展为世界规模的都市传说。
莫兰个人将这类谣言命名为 mythologie moderne(现代神话)。直到1981年,美国民俗学家扬・哈罗德・布鲁范德(Jan Harold Brunvand)出版了一本名为《The Vanishing Hitchhiker: American Urban Legends and Their Meanings》(《消失的搭车客:美国都市传说及其意义》)的著作,都市传说这一概念才被广泛使用。

以上内容是该都市传说大致的来龙去脉。可信程度的话,想必不少人都在路边看过类似形象的乞丐,媒体也报道过一些女性在旅行、求职、见网友的时候被拐卖至红灯区或被打残/被逼乞讨的新闻。以吸引眼球和煽动种族矛盾为主要目的的这则传闻,经历数十年的变化,传遍了全球各地。孰不知在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多起与此传闻类似的真实事件。只不过中国的受害者们是不是在试衣间被下手的,身为局外人的我们是无法判定的。

此外,日本版本中首次出现的“断肢”,和西汉年间吕后给戚夫人执行的人彘酷刑之间产生了跨时代的奇妙关联。当时的日本人是如何联想出这种情节的?前段时间在某个研究会上认识了一个同校毕业的日本人前辈,讨论都市传说的时候,他提及了一个叫做《灯台鬼》的古代传说。于是,特来补充答案。

据日本怪谈作家山口敏太郎在个人网站发表的博文、以及日语维基百科的介绍,《平家物语》、《源平盛衰记》、《和汉三才图会》等日本古典文献都曾讲过《灯台鬼》的故事:

一个名叫轻大臣的日本官员以遣唐使的身份被派往中国,结果行踪不明。其子弼宰相为打探父亲的消息,千里迢迢跑来中国,却在中国的某个地方看到了灯台鬼。所谓灯台鬼,是指“头部被安置了放蜡烛的台座、五指被切断、浑身上下被施以墨刑、喉咙被药物摧毁到哑巴程度”,并被作为工具使用的人間燭台(人体蜡烛台)。灯台鬼看到弼宰相,居然流下了眼泪。因为无法说话,他咬破自己的手指,用血书写了这么一首汉诗。(从维基百科中对灯台鬼的前半段描述来看,他们应该已经被切断了手指,此时居然还能咬破手指写血书,由此可见该传说的可信度极低)

我元日本華京客、汝是一家同姓人。
為子為爺前世契、隔山隔海変生辛。
经年流涙蓬蒿宿、逐日馳思蘭菊親。
形破他郷作灯鬼、争皈旧里寄斯身。

弼宰相这才知道,面前的灯台鬼就是自己失踪多年的父亲。原来轻大臣在中国所居住的宅邸内同时接待过来自新罗和日本的使节团,因新罗使节团位居上席,日本使节团强行要求换座,在宅邸里引发了纠纷。后日,身为日本人的轻大臣就被新罗使节团暗中报复了。关于轻大臣之后所遭受的非人待遇,又有以下诸多版本:

①因负伤昏迷,不幸沦为人口贩卖的目标对象;

②因此事件触犯了大唐皇帝的心情,被朝廷实行了人体改造的酷刑;

③汲取了中国的阴阳道知识,被大唐皇帝视为危险的情报盗贼,于是被囚禁在中国不让回日本。为确保万无一失,进而被朝廷实行人体改造;

…………

最终变成了灯台鬼。

弼宰相决定赎回自己的父亲并将其带回日本。但在返日途中,轻大臣突然投海自杀,恰巧死在了硫磺岛(位于当今日本的鹿儿岛县)附近的港口。从此,硫磺岛出现了灯台鬼信仰,当地民众还建立了祭拜轻大臣的德躰神社

这些与灯台鬼有关的故事都是真假不明的古代传说,没有能验证唐朝确实发生过这起事件的史实证据。

1956年左右,日本作家南条范夫发表了以灯台鬼传说为素材的同名小说《灯台鬼》,该作品还荣获了日本著名的文学大奖直木赏。没过多少年,法国就开始传起了试衣间失踪的谣言,然后流入日本,变化成了新的都市传说。个人感觉日本版本、以及之后在中国等其他地区传播的版本中的断肢描写,多多少少和灯台鬼的古代传说及其同名小说的流行有着一定的干系。但西汉年间的人彘一事是否对断肢这一细节的产生带来了影响?目前还未得到恰当的解释。

至于部分网友在评论中想到的采生折割,虽说是事实,不过与该都市传说在世界范围内的爆发式传播现象似乎没有很大的关联。不管怎么说,“中国版本的该故事受到过采生折割传承的影响”,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

此外,灯台鬼是否能算作采生折割行为的一种,就由各位自行判断了。

—————————————————————————

对原文中这则传闻"在中国慢慢发展为真实事件"这一描述,网友 @人则水州 在评论区指出了其不严谨之处,现已修改为其他说法。感谢提供提议。同时感谢各位填写问卷的热心网友,暂时结束调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