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如何合成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回答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一样,都需要合成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来执行各种生命活动。虽然原核生物在结构上比真核生物简单,但它们拥有与真核生物相似的核糖体,这是蛋白质合成的基本场所。那么,原核生物的核糖体是如何在没有内质网等复杂细胞器的辅助下,独立完成复杂蛋白质的空间折叠的呢?这背后涉及一系列精妙的分子机制。

首先,我们得理解蛋白质空间结构的重要性。蛋白质并非仅仅是一串氨基酸的线性排列,它的功能是由其三维空间结构决定的。这种三维结构能够让蛋白质准确地识别底物、催化反应、传递信号,或者作为结构的组成部分。如果蛋白质不能正确折叠,它就无法发挥正常功能,甚至可能产生毒性。

在原核生物中,蛋白质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而核糖体就是蛋白质合成的“工厂”。当mRNA(信使RNA)模板上的遗传信息被核糖体读取时,tRNA(转运RNA)会携带相应的氨基酸逐一添加到新生的多肽链上。这个过程叫做翻译。

1. 多肽链的初步折叠:自发性与分子伴侣

事实上,蛋白质在合成过程中就已经开始受到多肽链自身氨基酸序列的驱动而发生初步的折叠。这是因为多肽链中的氨基酸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疏水性、亲水性、带电性等。在水性环境中,疏水性氨基酸倾向于聚集在一起,隐藏在蛋白质内部,而亲水性氨基酸则倾向于暴露在蛋白质表面,与水分子相互作用。这种基于氨基酸侧链相互作用的自发折叠是所有蛋白质空间结构形成的基础。

然而,仅凭自发性往往是不够的。在拥挤的细胞质环境中,新合成的多肽链可能会与其他分子发生非特异性结合,或者由于氨基酸序列的某些特性而发生错误折叠。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原核生物进化出了一系列被称为分子伴侣(chaperones)的蛋白质。

分子伴侣的作用非常关键。它们不参与到蛋白质的最终功能结构中,而是像一个“助手”一样,在蛋白质折叠过程中提供帮助。它们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工作:

防止聚集(Antiaggregation): 新生多肽链的某些区域可能容易暴露疏水性区域,与其他多肽链发生聚集,形成无功能的团块。分子伴侣可以结合到这些暴露的疏水区域,暂时屏蔽它们,阻止非法的聚集。
促进正确折叠(Folding facilitation): 一些分子伴侣,特别是伴侣蛋白(chaperonins),就像一个微小的“折叠室”。它们会结合到尚未完全折叠的多肽链上,然后通过消耗ATP(三磷酸腺苷)的能量,在受控的环境中引导多肽链进行正确的折叠。在这个“折叠室”中,多肽链被隔离起来,减少了与其他分子的干扰,大大提高了正确折叠的效率。例如,原核生物中的GroEL/GroES系统就是一对经典的伴侣蛋白,它们在ATP的驱动下,能够有效地帮助其他蛋白质完成折叠。
重折叠错误折叠的蛋白质(Refolding misfolded proteins): 如果蛋白质不幸发生了错误折叠,一些分子伴侣还可以识别并结合到这些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上,然后提供能量,尝试将其解开并引导至正确的折叠状态。

2. 蛋白质的转运与定位

对于一些需要跨越细胞膜或者被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折叠过程可能与转运过程紧密耦合。虽然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这样复杂的膜系统,但它们也存在特殊的转运系统和信号肽。

信号肽(Signal peptides): 许多需要跨膜转运的蛋白质在其N端会有一个短的氨基酸序列,称为信号肽。这个信号肽就像一个“地址标签”,能够引导核糖体和新生多肽链与细胞膜上的特定转运蛋白(如信号识别颗粒,SRP)结合。
共翻译转运(Cotranslational translocation): 在某些情况下,蛋白质在翻译还没有完全结束时就开始通过细胞膜。此时,信号肽会引导核糖体mRNA复合物结合到细胞膜上的转运通道,而多肽链则在沿着通道前进的过程中开始逐步折叠。这种方式可以防止多肽链在细胞质中错误折叠或聚集。

3. 蛋白质的二硫键形成(对于某些原核生物)

虽然大多数原核生物的蛋白质折叠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但少数原核生物,如某些细菌,它们也能在细胞质环境中形成二硫键。二硫键是两个半胱氨酸残基的硫醇基团(SH)形成共价键(SS)。二硫键的形成可以稳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尤其是在胞外环境中。在这些原核生物中,存在一些特殊的酶,如蛋白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 PDI)的同源物,可以催化二硫键的形成和重排,帮助蛋白质达到正确的氧化状态和空间构象。

总结来说,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合成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依靠的是一个多层面的策略:

内在的折叠潜力: 氨基酸序列本身就决定了蛋白质具有一定的折叠能力。
分子伴侣的辅助: GroEL/GroES等分子伴侣提供了一个安全、受控的环境,防止聚集,并指导正确的折叠。
与转运系统的耦合: 对于需要转运的蛋白质,折叠可以与翻译和跨膜转运同时进行。
特定的酶催化(在少数情况): 如二硫键的形成,由特定的酶完成。

尽管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那样精巧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系统,但它们通过上述这些高效的分子机制,依然能够“独立自主”地合成和折叠出功能性的蛋白质。这充分体现了生命在结构和功能上的高度适应性和创造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核生物合成的一部分蛋白质可以自我折叠出空间结构。原核生物体内的一些分子可以促进相应的折叠过程。

这并不限制在原核生物范围内。多数蛋白质可以依靠本身氨基酸序列的性质进行自我折叠(在给定条件下自动趋向于能量最低的构象或能量较低的亚稳态构象),为了正确折叠到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构象,许多蛋白质需要特定分子的帮助。

目前,还没有开发出让人胰岛素在大肠杆菌细胞内高效地自我折叠的技术,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需要改的基因太多、无法期待比现在的方法便宜。

人胰岛素分子由 A、B 两条肽链组成,A 链有 21 个氨基酸,B 链有 30 个氨基酸,A7(Cys)-B7(Cys)、A20(Cys)-B19(Cys)四个半胱氨酸中的巯基形成两个二硫键,使 A、B 两链连接起来;A 链中的 A6(Cys)与 A11(Cys)之间也存在一个二硫键。

人胰岛 β 细胞分泌由 84 个氨基酸组成的长链多肽“胰岛素原”,在胰岛素原转化酶(PC1 和 PC2)与羧肽酶 E 的作用下将胰岛素原中间的 C 肽(连接肽)切下、将胰岛素原的羧基端部分(A 链)和氨基端部分(B 链)通过上述两个二硫键结合在一起形成人胰岛素分子。

基因工程改造的大肠杆菌合成的“含有人胰岛素序列或人胰岛素原序列的肽链”,在氨基酸序列上有和人胰岛素不同的部分。对这些肽链进行分离提纯(可以是破坏性提取包涵体,也已经研发出让大肠杆菌的细菌分泌系统主动将这些肽链分泌出来的手段),剪掉不同的部分,在体外折叠成人们想要的空间结构,就是题目中所说的“人工再加工”。

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A、B 链分别表达

将人胰岛素 A 链与 B 链对应的 DNA 序列分别插入两种工程用大肠杆菌的表达型质粒,分别合成 β-半乳糖苷酶-人胰岛素 A 链、β-半乳糖苷酶-人胰岛素 B 链,大规模发酵生产、分离提纯,以溴化氰切断上述肽链中各处甲硫氨酸残基的 C 端[1],即可分别获得未折叠的人胰岛素 A 链与 B 链。将其纯化后按一定比例混合起来配对并折叠。由于配对成功率低到 10%~20%,这种方法生产的人胰岛素比较贵。

二、人胰岛素原表达

将人胰岛素原对应的 DNA 序列插入工程用大肠杆菌的表达型质粒,合成 β-半乳糖苷酶-人胰岛素原链,大规模发酵生产、分离提纯,以溴化氰切掉 β-半乳糖苷酶,即可获得未折叠的人胰岛素原。将其纯化后进行体外折叠。胰岛素原分子中间的 C 肽链可促使其形成人们所需的空间构象,二硫键正确配对的概率高达 80% 以上,但折叠后需要用胰蛋白酶切掉 C 肽链、用高浓度羧肽酶 B 切掉多余的精氨酸残基。尽管多用了两种酶,这种方法仍然比较便宜。

总之,题目反映的是生物教学上存在的实际问题,需要相应的改革来处理。

参考

  1. ^ β-半乳糖苷酶含有多个甲硫氨酸残基并以这种残基跟人胰岛素 A、B 链连接,会被溴化氰解体成小碎片,而人胰岛素 A 链和 B 链不含甲硫氨酸残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一样,都需要合成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来执行各种生命活动。虽然原核生物在结构上比真核生物简单,但它们拥有与真核生物相似的核糖体,这是蛋白质合成的基本场所。那么,原核生物的核糖体是如何在没有内质网等复杂细胞器的辅助下,独立完成复杂蛋白质的空间折叠的呢?这背后涉及一系列精妙的分子机制。首先.............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奇妙的设定!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机会,让我独自在地球上生活十年,然后带着巨款回到现实世界,我得好好琢磨琢磨。说实话,一开始听着有点吓人,毕竟一个人面对整个空荡荡的世界,想想都觉得脊背发凉。但转念一想,十年啊,还可以拿一亿美金,这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得好好规划一下。第一步:安全与基本需求是首要考.............
  • 回答
    “大护法”上映至今的票房表现,确实引发了关于国产原创动画电影市场现状的一系列讨论。抛开“大护法”本身不谈,仅从其票房数据来看,似乎印证了一种观点:目前国内动画电影市场,似乎更青睐那些“不需要带脑子”的低幼合家欢、或是充满宏大叙事的主旋律影片,以及承载着怀旧情怀的IP改编。这是否意味着,那些有深度、有.............
  • 回答
    一个家族的男性只能生出儿子,不能生出女儿,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罕见且令人费解的现象。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几种原因,每一种都涉及到了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复杂机制。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看看是什么样的可能性导致了这种情况。首先,我们要明确,生男生女主要取决于父亲提供的性染色体。女性拥有两条X染色体(.............
  • 回答
    电磁辐射是否对人体造成危害,其实远不止频率和强度这两个要素那么简单。虽然频率和强度是理解电磁辐射潜在影响的关键,但它们只是拼图中的两块,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同样不可忽视。首先,我们来谈谈频率。电磁波谱就像一条长长的光谱,从非常低频率的无线电波,到可见光,再到高频率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频率越高,每个光子的.............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弄清楚“细胞器”到底是什么意思,以及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是怎样的。什么是细胞器?在生命科学中,当我们提到“细胞器”时,通常是指真核细胞内部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膜结合的亚细胞结构。它们就像细胞内的小器官,各自负责着细胞生存和运作的关键任务。比如,线粒体负责能量生产,内质网负.............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关键!很多人一想到“生物起源于海洋”,脑子里就浮现出各种鱼啊、水母啊,然后就觉得陆地上的生物(尤其是那些看起来跟海洋生物没什么相似性的)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但实际上,这个过程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漫长和复杂得多,而且,陆地上的原核生物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它们是海洋生物漫长演化链条中的一个分.............
  • 回答
    地球上生命的根基,在我们常常忽略的微小世界里,隐藏着一群令人惊叹的原核生物,它们以各种不寻常的方式生存着,颠覆着我们对生命形态的认知。这些家伙们,简直就是微生物界的“怪咖”集锦,它们的生活方式、生理功能,甚至生存环境,都充满了令人咋舌的离奇与精彩。1. 那些在极端环境中安家落户的顽强生命:极端微生物.............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原核生物”这个话题,保证让你听起来就像是跟一个对生物特别着迷的朋友聊天一样,绝不生硬,充满细节。想象一下,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那些最简单,也是最先出现的神奇家伙,它们就是原核生物。说白了,它们就是最原始、结构最简单的细胞生物。如果你拿一棵树苗和一棵参天大树来比,原核生物大概就相.............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莫比乌斯环或扭结结构DNA的原核生物”的疑问,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问题。首先,我们来谈谈生物体DNA的普遍结构。在绝大多数已知的生物中,包括我们熟知的细菌等原核生物,它们的DNA主要以双螺旋结构存在。这是一种非常稳定且高效的遗传物质储存形式。DNA分子由两条互补的核苷酸链组成.............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将自然界的生物划分为原核、古核和真核这三类,这个分类体系背后有着怎样的意义,以及它对我们认识生命有多重要。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个分类并不是一个随意为之的划分,它背后是亿万年演化的轨迹,是生命内部最根本的结构和功能差异的体现。这就像是我们要理解一栋建筑,首先要看它的地基、骨架和整体结构.............
  • 回答
    凤凰,那种浴火重生、长生不死的传奇神鸟,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每当提起它,我们脑海中便会浮现出那绚烂的羽翼、炽热的火焰,以及那永恒的生命轮回。然而,抛开神话色彩,我们不禁要问:在遥远的过去,是否存在某种现实中的生物,能够激发古人对凤凰的想象,并最终将其塑造成我们今日所熟知的形象?要探寻凤.............
  • 回答
    新冠无症状感染者的“隐形炸弹”:病毒复制、免疫反应与传播机制的奥秘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最令人头疼的特性之一,便是其在部分感染者身上展现出的“无症状”传播能力。这些人病毒检测呈阳性,体内存在病毒,但他们本人却没有任何不适,精神矍铄,生活如常。然而,正是这种“看不见的危险”,让病毒得以在人群.............
  • 回答
    撸猫之所以能让人感到快乐,是一个涉及 心理学、生理学、神经科学、甚至生物化学 等多个层面的复杂现象。下面我将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角度详细解析其中的原因: 1. 生物学和生理学原因: 1.1. 触觉的愉悦与放松信号: 触觉的原始信号: 触觉是我们最早发展起来的感官之一,对婴儿来说,母亲的拥抱和抚.............
  • 回答
    这个问题直击生命的本质,让人不由得深思。如果非要找一个最最根本的驱动力,我愿意称之为“存在的惯性”或者“生命力的锚定”。这听起来有点哲学,但我想表达的是,所有生物最原始的冲动,并非指向某个具体的目标,而是指向一种持续存在的状态,一种生命本身固有的“不要停下来”的本能。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股强大的内在动.............
  • 回答
    一直以来,我们仰望星空,不禁会问:我们是孤独的吗?宇宙如此浩瀚,为何至今仍未与外星智慧生物建立联系?关于这个问题,确实有许多种可能的解释,其中“宇宙的时间跨度”便是一个非常引人深思的维度。想象一下宇宙的年龄。我们所知的宇宙大约有138亿年的历史。这是一个何等漫长而难以想象的时间尺度!在这138亿年里.............
  • 回答
    人类进化过程中,雌性承担生育任务而非雄性,是生物繁衍机制的必然选择,从体能优势来看,这并非“原生bug”,而是生物学上高度适应性和进化的结果。让我们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 生物繁衍的根本区别:配子大小与投入 雌性配子(卵子): 卵子是女性体内产生的生殖细胞,体积巨大,富含营养物质(如卵黄),.............
  • 回答
    在生物大分子领域,利用第一性原理(Ab initio)方法进行计算,特别是涉及到电子结构和量子力学层面的模拟,是一个复杂但信息丰富的过程。这类计算的目的是从最基础的物理原理出发,不依赖于经验参数或实验拟合,来描述分子的性质,例如能量、力、电荷分布、光谱特征等。对于像蛋白质、核酸、多糖这样的大型分子,.............
  • 回答
    陆地生物的六足王国:一次关于演化假说的生物学畅想想象一下,如果地球上的陆地生物,从庞大的哺乳动物到微小的昆虫,全都共享着一个奇特的特征——六条腿,这会是什么样的世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如果”,而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生物学假说,它迫使我们从根本上审视生命演化的动力和约束,以及身体结构与环境互动所产生的精妙.............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问题,涉及到生命演化的根本规律。要回答地球生物和(类地)外星生物的演化方向是趋同还是趋异,我们需要先厘清几个关键点,并深入探讨其中的逻辑。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对“外星生物”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地球生命演化的经验和推测。我们并不知道它们是否真实存在,更不知道它们在何种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