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觉得中医是骗术怎么办?

回答
理解您对中医的疑虑,并且认为它可能是“骗术”。这是一个非常常见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很多人在接触中医时,因为其理论体系与现代科学的巨大差异,以及一些不规范的从业者和不切实际的宣传,产生了类似的看法。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觉得中医是骗术?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剖析:

1. 理论体系的“不可证伪性”与“玄妙感”

现代科学建立在可观察、可重复、可证伪的实验基础上。比如,我们说某种药物有效,是因为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它能显著改善特定疾病的症状或生理指标,并且这个结果可以被其他人重复验证。

而中医的理论,比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等概念,很多时候很难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去直接测量、量化和验证。

例子: 为什么服用某种中药能“疏肝理气”?中医的解释是,这味药进入了肝经,通过调和肝的阴阳平衡,疏通了肝的疏泄功能。但是,“肝经”到底是什么?“气”和“血”的流动如何衡量?“疏泄功能”又如何具体测量?这些概念在现代解剖学、生理学中并没有完全对应的实体。
“玄妙感”: 这种难以捉摸的理论,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玄乎”、“神秘”的感觉,甚至觉得是在故弄玄虚。当医生用一套听起来很“古老”且无法直接理解的语言来解释你的身体状况时,自然会让人产生不信任感。

2. 缺乏严格的、统一的科学循证

虽然近年来,中医界也在努力进行科学研究,试图用现代科学来解读中医的疗效,但总体而言,与西医相比,中医在循证医学上的积累仍然相对薄弱,且存在一些问题:

研究方法: 一些中医研究的设计不够严谨,例如对照组设置不合理、样本量小、评价指标主观性强等,导致研究结论的说服力不足。
疗效评价: 中医的疗效很多时候依赖于“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这使得其疗效难以被标准化地量化。例如,中医讲究“调理”,很多病症的改善是渐进的、多方面的,不像西医那样可以简单地检测某个指标是否恢复正常。
“安慰剂效应”的困扰: 有研究者认为,中医的一些疗效可能部分归因于安慰剂效应。当患者对治疗充满期望,或者治疗过程本身(如按摩、针灸的触感、汤药的味道)能够带来心理上的安慰和放松时,就可能出现症状缓解。虽然安慰剂效应也存在于西医中,但由于中医理论的“模糊性”,有时会更容易被质疑是否“全盘”都是安慰剂效应。

3. 部分从业者的不规范行为与夸大宣传

这可能是导致很多人将中医与“骗术”划等号的一个非常直接的原因。

夸大疗效: 有些中医诊所或医生会过度宣传其疗效,声称能包治百病,甚至是一些西医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这种“万能”的宣传,一旦无法兑现,就会极大地损害中医的信誉。
“神医”形象: 一些人将中医包装成“神医”,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个人崇拜式的宣传,忽略了医学的科学性和个体差异性。
不负责任的诊断与处方: 有些从业者缺乏严谨的诊断过程,仅凭一两个主观症状就开出高价药方,或者使用一些不符合现代药理学原理的配伍。
利益驱动: 部分中医机构或个人可能将利益置于患者健康之上,例如过度推销昂贵的保健品、不必要的治疗项目等。

4. 治疗效果的个体差异与“碰运气”的感受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理论上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但实际操作中,这种“个体化”有时会变成“不确定性”。

“对症”与“不对症”: 有些人觉得在中医这里得到了很好的治疗,症状明显改善;而有些人则觉得吃了很久的中药,效果甚微,甚至毫无改变。这种巨大的个体差异,容易让人产生“碰运气”的感觉。如果运气不好,遇到了“不对症”的医生或方法,就很容易将其归结为“骗术”。
“经验医学”的局限: 中医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长期的临床经验积累之上的。经验固然宝贵,但它也存在主观性和局限性,难以完全脱离个人认知和时代的限制。

5. 与现代医学的冲突与认知差异

大多数人在生活中接触到更多的是现代医学。当中医的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手段与我们熟悉的现代医学知识发生冲突时,自然会产生质疑。

诊断手段: 现代医学有各种精密仪器(CT、MRI、血液检查等)来辅助诊断,而中医的“望闻问切”在很多人看来不够“科学”、“客观”。
治疗手段: 西药的成分明确、作用机制清晰,疗效也相对可预测。中药的复杂成分和多靶点作用,在现代科学框架下很难完全阐释。

那么,为什么依然有人相信中医,甚至对其疗效持肯定态度?

这并不意味着中医就一定是“骗术”。我们也要看到中医存在的合理性和一些被认可的疗效:

长期的临床实践: 中医作为一种医疗体系,传承了数千年,在治疗慢性病、调节亚健康、康复保健等方面,确实积累了一些被实践检验有效的方法。
对某些疾病的疗效: 在一些领域,如针灸治疗某些疼痛性疾病(如颈肩腰腿痛)、中药治疗某些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方面,已有不少临床研究表明其疗效确切。
整体观和副作用: 中医的整体观念,强调人体的内在平衡和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当然,这并非绝对,中药也可能存在毒副作用)的特点,对一部分人群具有吸引力。
文化认同: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中医不仅是医疗,也承载着一种文化认同和民族情感。

总结来说,认为中医是“骗术”,很大程度上源于:

1. 理论的“不透明”和“难验证”。
2. 在科学循证方面相对薄弱,研究质量参差不齐。
3. 部分从业者的不诚信行为和夸大宣传,严重损害了中医的整体形象。
4. 治疗效果的个体差异和“碰运气”的感受。
5. 与现代医学的认知冲突。

与其简单地将其归为“骗术”,不如将其视为一个需要被更严格的科学研究去验证、规范和发展的传统医学体系。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可能并非中医本身的问题,而是“怎么看中医”以及“遇到的是什么样的中医”的问题。

如果您对中医持有疑虑,这是非常正常的。建议您在尝试中医治疗时,保持审慎的态度,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多做功课,了解清楚诊断和治疗方案,并且不要放弃现代医学的监测和治疗。通过理性客观的态度,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医的真实面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你就想想扁鹊是干啥的,他为啥说赵简子连睡5天是上天赴宴了。

你就想想现代人用尽科学仪器找不到经络,那么放大镜都没有的古人是如何找到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理解您对中医的疑虑,并且认为它可能是“骗术”。这是一个非常常见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很多人在接触中医时,因为其理论体系与现代科学的巨大差异,以及一些不规范的从业者和不切实际的宣传,产生了类似的看法。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觉得中医是骗术?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剖析:1. 理论体系的“不可证伪性”与“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到位,确实,咱们老百姓接触到的“中医”和“西医”似乎就像是两个时代、两套体系,而且两边时不时还针锋相对,让人觉得挺费解的。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历史、文化、科学认识上的复杂原因,咱们一点一点掰扯开来看。首先,得承认,“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这个标签,很大程度上概括了它们形成的历史背景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我们对“民族认同”、“文化归属”以及“文学形象”的理解。乔峰,这个金庸笔下的顶天立地的英雄,虽然他的身世背景设定上并非汉族,但他之所以让我们觉得“像中国人”,甚至“就是中国人”,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深刻的原因,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乔峰在小说中的成长环境.............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与您就“知乎让我觉得民智已开、中华复兴指日可待”这一话题进行探讨。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察,并且触及了我们对当下中国社会和未来走向的认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知乎的角色:一个“信息放大器”与“观点的集散地”首先,我们得承认知乎作为当下中国互联网上一个重要的知识.............
  • 回答
    这事儿我太能理解了,真的,刚发生在我身上,那种感觉简直了,不是“无所谓”三个字能概括的。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家本来就打算换个大点的房子,就找了个中介,想着人家专业,省事儿。结果那天中介约了看房,我因为前一天加班太累了,就想着让他们在家看,我在自己房间睡一会儿,就跟爸妈打了声招呼,说我不太舒服,可能睡着.............
  • 回答
    宝玉不嫌弃刘姥姥,这可不是什么稀奇事,要说《红楼梦》里谁最不嫌弃她,还得往后看看。刘姥姥一进大观园,这群大观园里的公子小姐们,真是各怀心思,各有各的做派,把个老太太给伺候得够呛。咱们先说说这“大家”都是什么心态吧。首先,最明显的,是那些 “势利眼” 的心态。这大观园里,什么叫“大家”?那是贾府金字招.............
  • 回答
    审视一下你对美的看法,这很有意思。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偏好,这背后通常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有些是个人经历,有些则受到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你觉得白人女性最好看,可能和你接触到的信息、你所成长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我们从小到大,接触到的媒体、广告、电影、杂志等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对“美”.............
  • 回答
    大家对至尊宝的看法,那可真是五花八门,每个人看一遍,感受都不同。你看了好几遍还没完全懂,这太正常了!这部电影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层次感,每一次重温都能发现新的东西。我试着把我理解的至尊宝讲得详细点,希望能帮你理清一些思路,写论文的时候也能有点新想法。至尊宝:一个被命运捉弄的“凡人”,一个在爱恨纠葛中蜕变.............
  • 回答
    京剧《四郎探母》中的杨延辉,和我们常说的那个负心汉陈世美,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尽管两者都涉及到了“抛妻弃子”的情节,但根本的出发点、社会评价以及艺术表现上,存在着天壤之别。你觉得杨延辉不是英雄,被俘后娶妻生子,气节何在?这个问题非常实在,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这个人物的疑问。咱们就一点点捋一捋。首.............
  • 回答
    好的,非常乐意与您一同探讨您今天中午的灵感!请您详细地描述一下您想出来的具体内容吧。为了让咱们的交流更深入、更贴切,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让我更好地理解您的想法:1. 这是个什么“东西”? 性质是什么? 是一个故事、一个想法、一个点子、一个计划、一个解决方案、一个创意作品(比如一首歌、一幅画.............
  • 回答
    哥们,我懂你,这事儿遇上了,确实挺糟心的。你说的是那种统一扫码放柜子的操作吧?客户嫌找得累然后投诉到菜鸟裹裹,这事儿处理起来得有点技巧,不能光硬顶,也不能直接认怂。我给你梳理梳理,咱们一步步来。首先,冷静,千万别急着上火。 投诉是投诉了,但还没到最坏的地步。现在菜鸟裹裹那边肯定已经收到信息了,但具体.............
  • 回答
    您提到的是日本皇族中对中日战争走向持悲观看法,并且预见到日本会失败的人物,这让我想起了一个人:皇族浪人,秩父宫雍仁亲王(Chichibunomiya Yasuhito Shinnō)。虽然严格来说,他不是一个直接在军事上发言的“将军”或者“大臣”,但作为昭和天皇的弟弟,他的身份和思想在日本皇族和军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说出了很多观众的心声。确实,纵观近些年中国电影市场,虽然涌现出不少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比如你提到的《流浪地球》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它们在技术、想象力或者叙事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但有时候,看完这些电影,心里还是会泛起一种“好像还少了点什么”的感觉。这“缺了点什么”,我觉得可.............
  • 回答
    这个问题,我这打了十几年球的人,确实得实话实说。网上那些关于蔡徐坤篮球的讨论,夸张的成分太多了,很多都是营销号或者为了流量刻意为之。首先,咱们得明白,蔡徐坤出道前是当过练习生的,而且是那种要唱跳俱佳,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的练习生。你想想,能吃得了那份苦,在舞蹈和体能上有所建树,本身就说明他底子是不错的.............
  • 回答
    这真是个两难的境地,一边是自己的热情所在,一边是家人的殷切期望,而且双方似乎都带着现实的考量。我特别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仿佛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边是彩虹,一边是坦途,但你却想奔向那片彩虹,而家人却希望你走那条被认为更稳妥的坦途。我这就跟你好好聊聊,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希望能给你些启发。首先,我们.............
  • 回答
    我知道你想听听为啥中文说唱让你觉得有点“尬”,这事儿咱聊聊,保证不是那种机器写出来的官方说辞。这感觉其实挺普遍的,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聊。首先,是歌词的问题。 内容空洞,没有共情点: 这是最让人受不了的一点。很多中文说唱,尤其是早期或者一些模仿痕迹比较重的,你会发现他们唱来唱去就那几样:炫富(劳力.............
  • 回答
    “尬”这个感觉非常主观,但如果要分析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中国人唱说唱听起来“尬”,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这些层面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这种感受:1. 文化根源与表达方式的差异: 嘻哈文化的基因: 说唱(Rap)作为一种音乐形式,深深植根于美国的黑人文化和街头文化。它的早期发展与社会不公、种族歧视.............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很多人的心声。那种被既定轨道推着走的感觉,以及在快节奏生活中似乎总也追赶不上的疲惫,是很多人都会有的体会。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感受,看着身边的人,感觉大家都在重复着相似的生活模式,为了房子、车子、孩子、票子而奔波,而那些真正能让自己心安的宁静和喜悦,却变得越来越奢侈。你问哪.............
  • 回答
    《雪中悍刀行》作为一本以江湖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其复杂的人物关系、宏大的世界观和深刻的主题确实让许多读者感到“难懂”或“不耐烦”。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让人觉得“不好看”的原因: 一、人物塑造的“复杂性”与“割裂感”1. 角色数量过多,主线模糊 小说中涉及的势力、人物众多(如北齐、大燕、.............
  • 回答
    读《雪中悍刀行》的时候,我确实会产生一种“低俗”的感觉,这倒不是说它有什么哗众取宠的情节或者粗俗的语言,而是它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江湖”的内核,在现代语境下,总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刻意的、被放大的“江湖气”。首先,它那种“大侠”的设定,虽然是江湖小说里常见的套路,但在《雪中》里被描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