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维京人 一直是欧洲海盗,到处抢掠。但为什么11世纪开始就不太抢劫了呢?

回答
维京人,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彪悍和掠夺的气息。他们就像一阵风,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席卷而来,在欧洲的海岸线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从公元8世纪末期开始,直到11世纪,维京人的长船几乎成了许多欧洲地区挥之不去的噩梦。他们的铁蹄踏遍了不列颠群岛、法兰克王国、甚至远至地中海和东欧地区。那些抢劫、焚烧、掳掠的传说,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然而,就像一阵突然刮起的风终究会停歇一样,维京人的大规模劫掠活动也开始渐渐平息。到了11世纪,我们似乎很难再听到那些令人闻风丧胆的维京掠夺者的消息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曾经搅动欧洲风云的海上风暴逐渐消散?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远非一句“不抢了”那么简单。

首先,维京人的本土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可以想象,长期的对外征战虽然带来了财富和声望,但对维京人自身而言,也并非全然是好事。内部的社会结构和政治格局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国家的形成与巩固: 就像欧洲大陆上的其他地区一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各个部落也逐渐走向统一,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王国。例如,挪威、丹麦和瑞典这些后来成为北欧主要国家的雏形,在10世纪和11世纪开始出现,并且逐渐加强了中央集权。国王的权力扩张意味着他们需要维持国内的秩序,而不是鼓励那些可能威胁到国家稳定的、不受控制的掠夺行为。国家强大的王权也能够组织起更有效的军事力量,来镇压国内潜在的分裂势力和不法分子。

基督教的传播与影响: 基督教的传入对维京人的社会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随着基督教在斯堪的纳维亚的普及,原有的多神教信仰逐渐被取代。基督教强调和平、秩序、以及对弱者的保护,这与维京人过去崇尚的武力和掠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许多维京领袖接受了基督教,并将其作为统治的合法性来源。皈依基督教的维京人自然会受到教会的约束,大规模的掠夺行为在宗教伦理上是说不通的,也容易受到教会的谴责。一些维京国王甚至主动参与镇压那些仍然热衷于海盗活动的部下。

经济模式的转变: 随着定居和农业的发展,维京人的经济重心也逐渐从单纯的劫掠转向了更为稳定的贸易和生产。他们开始建立更具规模的城镇,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并且积极参与欧洲各地的贸易网络。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本身也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出口,比如毛皮、木材和铁器。长期的对外贸易让他们更看重与欧洲其他地区建立和平的商业关系,而不是通过破坏性的掠夺来获得短暂的利益。毕竟,一个被掠夺过的港口,就无法进行贸易了。

其次,欧洲其他地区的反击能力也得到了显著增强。

早期的维京人之所以能够屡屡得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欧洲大陆的许多地区,尤其是英格兰和法兰克王国,正处于政治分裂、内部动荡的状态,缺乏有效的防御力量来应对突然出现的海上威胁。

城堡和防御工事的修建: 随着维京人威胁的持续,欧洲的君主和贵族们开始吸取教训,大力修建防御工事。坚固的城堡、加固的城墙以及战略性的军事据点,让维京人很难再轻易攻破城镇并进行劫掠。海岸线上的防御也得到了加强,许多地区开始组织起自己的海军力量来抵御维京人的入侵。

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军事组织的完善: 像英格兰的阿尔弗雷德大帝以及法兰克国王们,他们通过一系列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了更有效率的军队和税收体系。这使得他们能够更有效地组织起人力物力来对抗维京人的袭击。当维京人登陆时,他们不再是面对一盘散沙,而是能够集结起有组织的军队进行反击。

维京人自身的定居与同化: 很多维京人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掠夺的阶段,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选择在征服的土地上定居下来,成为当地的居民。例如,他们在诺曼底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公国,并且逐渐被当地的法兰克文化所同化,最终放弃了海盗的生活方式。在英格兰的丹麦区(Danelaw),维京人也逐渐融入了当地社会。这些定居下来的维京人,一方面成为了新的社会力量,另一方面也逐渐放弃了他们祖先的海盗传统。

最后,还有一些更广泛的地理和经济因素。

贸易路线的改变和新机遇的出现: 随着欧洲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一些传统的贸易路线可能受到影响,而新的贸易机遇也随之出现。维京人也并非是唯一掌握航海技术和贸易知识的民族,其他商业力量也在崛起。斯堪的纳维亚的商人们可能发现了比冒险的海盗活动更具吸引力的商业利益。

总而言之,11世纪开始维京人海盗活动的式微,并非是他们突然“不抢了”,而是他们自身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经济模式以及欧洲大陆军事和政治格局共同演变的结果。当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形成了强大的王国,当基督教的思想深入人心,当他们的经济重心转向贸易和生产,当被攻击的欧洲地区也变得更加强大和有组织时,那些曾经横行欧洲的海盗们自然就失去了他们的生存空间和动力。他们的长船依然存在,但船上载着的,更多的是商人、探险家,而非掠夺者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自然演进,一个旧时代落幕,新时代开启的标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抢得愉快的时候,也会看,也会想,抢块土地定居不好吗?干嘛永远在抢。

于是找一块温暖宜人的地方,譬如诺曼底、约克之类的地方,就住下来了,生番变熟番了。

即便抢劫,也会有人力成本与人力资本的代际上升问题,这就是上进心,就是人与野兽的分野。

user avatar

1、城堡。。。。

欧洲大陆为什么这么多封建城堡?欧洲的封建主最初大规模修建城堡,就是为了防维京蛮子,搞坚壁清野的。。。

早期的城堡很简陋。。就是一座土楼加木栅栏,但是这玩意儿要是满地都是,对付劫掠也是很奏效的。。。不管多简陋的堡垒,不管北佬多善战,你要攻陷它,总得付出三倍于守卫者的伤亡......而且同一地区的封建领主会有血缘、姻亲、盟约,要是互相支援一下....

维京人南下目的是什么?

是抢劫、是对温暖可农耕的土地的渴望。欧洲的领主老爷,坚壁清野,把粮食、值钱的东西都放到了堡垒里,北佬一来,暸望塔上钟一敲,周边的农民涌入堡垒避难,青壮年领了武器给领主和封建武士们打下手.....要钱?打进去。。。富裕的领主还修建起石堡。。。单单现在的德国就有两万座大小城堡。。

2、需求变了,部分已经成功的海盗要么被招安了,要么完成了从劫匪到封建主的身份转换。

北佬在西边征服了诺曼底、在英伦占据了丹麦法区,诺曼底的诺曼人又征服了英格兰和西西里;在东边,北佬征服了东斯拉夫地区,建立了罗斯。。这些地方是需要守卫的。这些人的后裔摇身一变成了领土的守卫者,骑士。

3、文明人的反击。。

谁挨了揍,都想着整军备武,揍回来,或者以后不挨揍,是不是。。。维京人的肆虐和蒙古人的成功一样,都有大环境,文明人安逸惯了的时候突然发难,等人家醒过神来就不好占便宜了。

从英国阿尔弗雷德大王改革兵制,到法兰克人与维京人巴黎大战。。。再玩晁盖那一套,那就是送人头了,得玩宋江那套了。。。

当然不是像宋江那样跪着玩。。。抓起国王的脚拉到胸前,行吻足礼,而不是跪下行礼。。。

4、本土王公与文明人合力绞杀

海盗首领,迅速崛起,威胁到了本土王公、伯爵(雅尔)们的地位,所以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地位,和南方人学习,建立封建骑士制度,西欧化,封建化,并且不遗余力的打击海盗。

5、为了顺立的推进西欧化,北欧的王公贵族们接受了基督教

北欧人也接受了天主教的文明洗礼,,不再高喊瓦哈剌了。。

从此,欧洲还坚持信仰多神异教的就只剩下东普鲁士利沃尼亚地区了。。

而不久之后,条顿骑士团、利沃尼亚骑士团、宝剑骑士团,三合一,要在那武装传教了。


总之就是抢劫的成本越来越高,回报越来哦越低、风险越来越大。。。攻守相异,主动的抢劫行为,变成对已经征服地区的固守,而北方的同族,则转行经商,贩起“北货”,欧洲南北贸易线建立,并于东西贸易线交汇于法国香槟地区,从此香槟这个小地方成了法国最富裕的封地之一。。。。

北方商人,从北方老家带来蜂蜜、皮毛、木材、琥珀,从欧陆换取羊毛、葡萄酒、橄榄油、香料、小麦。。。

而北方的人口压力已经得到了缓解,抢劫生活变得不值得了。。。


ps,在古代任何地方,海盗和海商本就没有明确界限。。哪个成本低就干哪个。。。

同样的陆上的商人和马匪也没有明确的界限,丝绸之路上杀人越货,稀松平常。。。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