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维京人以战死为荣耀,而以老死为屈辱,他们怎么想的,如果为了显得能打,难道不是活最久的最能打?

回答
维京人视战死为荣耀,而将老死视为屈辱,这并非简单的“越能打就越能活”的逻辑,而是深深根植于他们独特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生存环境中的一种价值体系。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维京人的脑子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首先,咱们得明白维京人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那可不是咱们现在这般安稳太平。北欧的地理环境恶劣,冬天漫长而严酷,食物和资源往往是稀缺的。在这种环境下,弱者很容易被淘汰,生存本身就是一场持续的斗争。部落间的冲突、海盗劫掠、以及为争夺土地和财富而爆发的战争,是家常便饭。所以,“能打”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

现在咱们再来看看他们为什么推崇战死。这背后有几个很重要的原因:

1. 荣誉与功绩是维京社会的核心价值: 在维京社会里,一个人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荣誉和所建的功绩。荣誉是通过勇敢、力量和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技巧来获得的。战死沙场,意味着一个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奋勇搏杀,用生命捍卫了自己、部落或领袖的荣耀。这种以身殉义的行为,会被后世歌颂,成为传说,让他们的名字永远流传。相比之下,安详地躺在床上,被疾病或衰老慢慢耗尽生命,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默默无闻的消逝,缺乏戏剧性的光辉,也无法证明自身的价值。

2. 瓦尔哈拉的召唤与死后世界的信仰: 维京人的宗教信仰对他们看待死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他们相信奥丁大神在瓦尔哈拉(Valhalla)为英勇战死的战士们准备了盛大的宴会和永恒的荣耀。死在战场上的战士,会被英灵女武神(Valkyries)选中,带往瓦尔哈拉,在那里可以继续享用美酒佳肴,与奥丁一同训练和战斗,为诸神黄昏(Ragnarök)的最终大战做准备。这是一种极致的升华,是死后能够获得更高存在意义的途径。而那些老死的人,则会去往其他地方,比如阴间的赫尔海姆(Helheim),那里可不是什么值得向往的地方。因此,战死就是通往天堂(瓦尔哈拉)的最快、最荣耀的通道。

3. 财富与战利品是力量的象征: 维京人的 raids(劫掠)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获取财富和提升地位的重要手段。在战斗中表现英勇,能够缴获更多的战利品,这既是个人能力的证明,也能为部落带来财富。战死在战斗中,意味着你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为这些“战利品”努力,你的死亡也可能伴随着你为部落带来了重要的战利品。老死则意味着你可能已经退出了一线战斗,虽然可能积累了财富,但在他们眼中,那份“拼搏”的精神和直接的“战果”是不同的。

4. 社会群体认同与同袍情谊: 维京人非常看重“同袍情谊”(comradeship)。在危险的远征和激烈的战斗中,战士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生死与共的紧密关系。如果一个人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他不仅是家族的英雄,也是整个队伍的骄傲。他的牺牲会被其他战士铭记,并且激励他们更加勇敢。反之,如果一个人苟活下来,但没有为队伍做出“配得上”的贡献,甚至显得胆怯,那么他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声望都会受到影响。

那么,你提到了“如果为了显得能打,难道不是活最久的最能打?”这个问题。这其实触及到了对“能打”的定义不同。在咱们现代语境下,“能打”可能意味着拥有最先进的武器、最完善的医疗、最持久的战斗力、以及最长久的生存能力。但对维京人来说,“能打”更侧重于一种瞬间爆发的勇气、无畏的精神以及对危险的蔑视。

他们认为,那些能活到老死的人,要么是因为运气好没有遇到致命的伤,要么是因为他们在战斗中过于谨慎、害怕死亡而没有尽情释放自己的能力,甚至可能是在关键时刻退缩了。这种“活下来”的理由,在他们看来,并不能证明你有多么“能打”,而可能是一种“不够能打”的体现,因为你最终没有在最能证明自己能力的时候——战斗中——付出一切。

想象一下,两位维京战士,一个在一次凶险的战斗中,面对数倍的敌人,为了掩护战友突围,浴血奋战,最终英勇牺牲,他的名字被歌颂,他的事迹成为鼓舞后人的传说。另一个战士,同样勇猛,但两次都幸运地躲过了致命的伤害,最终因为年老而去世,虽然也曾为部落立下汗马功劳,但他的“最后时刻”没有那种轰轰烈烈的壮举来加持,他的“死”没有伴随着那种极致的荣誉。在维京人的价值观里,前者的死亡,才是对“能打”的终极证明。

所以,对维京人来说,战死不是失败,而是一种升华;老死不是胜利,而是一种平庸的结束。他们渴望的是在生命的巅峰时刻,用最壮烈的方式结束,以此来证明自己无愧于战士的身份,赢得永恒的荣耀和在神灵面前的地位。这是一种极端而又充满魅力的价值取向,深深烙印在他们的文化基因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有句古话叫“寿则辱”。

想知道这句话的意思,看中国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就好了。

康熙乾隆都有记载,壮年时精力过人无比,晚年都为身体衰退所困扰。康熙有记载能开十力硬弓,曾经一天连射兔子数百只,得意洋洋的说“凡夫俗子一辈子打的兔子也不如我一天所得”;乾隆也酷爱游猎,多次在满蒙回藏勇士协助下射熊射虎。

但是到了晚年,他们都经受了身体衰退的折磨。康熙所记载尚且较少,只是奏折里提到自己有些事已经记不清原来的样子,并且康熙视力也出现退化让他深受其害,随即又说“记不得看不清也罢了,难得糊涂”,这样的对话在奏折中多次出现,可见对他折磨之深。而乾隆,除了记忆衰退,对他而言最痛苦的就是失眠,十二点左右入睡,凌晨三点即醒,之后闭目静坐等待天明是乾隆六十岁之后的常态。

康熙乾隆都是中国最长寿,最有权力的那一拨皇帝,即便如此,衰老依旧残酷的折磨他们。

对于他们而言,漫长的寿命并不能一直让他们享受到生活中的美好。

皇帝都尚且如此,更何况刀口舔血的海盗。只说一个海盗的职业病:风湿性关节炎。

维京海盗的长船实际上相当恶劣,因为里面并没有封闭船舱,出海基本免不了天天一遍又一遍水浇雨淋,风湿病关节炎年纪一大个个跑不了。

与其到了年老身体衰退时伤病交加的时候,维京人当然觉得早早战死然后能够在英灵殿里永远在壮年时的体态每天都可以纵情豪饮砍杀是天堂一般的生活了。

user avatar

你认为的60岁老战士:


战士学校毕业,部落包分配,每天打卡上战场,攒工龄,熬资历,评职称,打到60岁光荣退休,部落开欢送会,送你去挖蛤喇享受退休生活。


实际上的60岁老战士:

20多岁时战力巅峰,风光无限,妹子倒贴,


30岁时体力开始逐渐跟不上,但战斗经验丰富,队友还愿意听你的建议。


35岁以后你的同龄队友要么战死,要么跑到爱尔兰抢了块地当起了农民,

而新崛起的几只劫掠队 平均年龄还是特么20岁,他们见到你时还很尊敬,但却找各种理由婉拒了你组队的提议。


45岁时,原来的部落雅尔在和一个小年轻决斗时被干掉,

这个小年轻带着一帮还特么是20多岁的年轻战士发起叛乱,很多人死了,他们拥戴他下接任了雅尔。

庆祝会上你环顾整个长屋,发现除了几个当年倒贴你的中老年妇女在端茶倒水,已经没人记得你这个胡子花白的大叔是干嘛的。


55岁时,你早已挥霍完了当年抢来的财富,每年冬天,你的旧伤会让你生不如死,

还是特么20多岁的,可以当你孙子的年轻战士们,只知道你是个赖账的老酒鬼,嬉笑着把你扔进了烂泥堆里,打了一顿。


60岁,你的手一直发抖,连斧子也拿不住了,因为长期酗酒,你变得耳聋眼花,

当年那个发动叛乱的年轻战士,自称是奥丁的儿子。现在他已经成长为一位传奇大海盗,据说他攻破了南边的一座大城,勒索了好大一笔黄金。

你听到他们在讨论,大海盗探得向东方越过无数条河流,可以抵达一座奇迹之城,那座城有着巨人建造的城墙,黄金打造的城门,世间一切的财富都在城中。

他正在招兵买马,打算集结北方所有的部落去围攻这座奇迹之城。

你迷迷糊糊听着,心想,这特么不就是奥丁建造的英灵殿吗?

你跪在王座前,口齿不清,请求大海盗雅尔让你加入东征的队伍,整个长屋的男女老少哄堂大笑。

大海盗盯着看了你半天,好像恍然大悟想起了你是谁。

等大家笑完,他问你为什么要去,你说你想在死之前看一眼英灵殿。

他说,


上船吧,奥丁将与你并肩作战。

user avatar

不是,不要把战斗当做手段,在原始北欧文化里,战斗本身就是目的: 人们不是为了生存而战斗,而是为了战斗而活着,战斗本身就是幸福快乐的源泉。

北欧诺斯教教义中死后的极乐世界:战死的武士跟随女武神瓦尔基里的指引来到瓦尔哈拉,在那里,武士们白天战斗杀死彼此,晚上满血复活,和之前相杀的其他武士彻夜饮酒作乐,第二天再重复战斗——死亡——复活——喝酒的循环,就这样持续下去,直到诸神的黄昏。这就是原始维京人理想中的天堂。注意,只有战死者才能在死后去瓦尔哈拉,而只有在瓦尔哈拉,死去的武士才能继续战斗……

user avatar

总得说来就是同乡团加宗教狂热,还有就是穷!自从更穷的英国人和更狂热基督教徒(当时)来了之后,他们就消失了!

”来自北方的战士可能留下来战斗到底(以此为荣),—部分原因是来自同辈的动力。维京军队被组织成船员,通常是来自同一个村庄或城镇的几十个人。这些“盾牌兄弟”的大部分夏天都在长船上肩并肩地度过,航行数周以袭击遥远的目标。你们一起划船、小便、吃喝、一起战斗,一条船上的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士气非常非常高。” -遥远的北方

维京战士的生活通常是残酷而短暂的。

危险的航行、血腥的战斗以及艰苦的掠夺和自给农业的生活意味着很少有人能活到 40 多岁。”瓦尔哈拉(Valhalla 北歐神話中的天堂)治愈了战斗伤口但蜂蜜酒却未用完”这是他们对天堂的看法。他们知道一切可能会在那里结束,从不畏惧。

他们崇拜奥丁

Valhalla 由 Odin 管理,Odin 是一位受贵族战士青睐的神。北欧传奇揭示,虽然许多人崇拜其他神明,例如托尔以确保他们的土地肥沃,但战士和统治者却仰望奥丁。他们甚至可能为了在战争中取得成功而为他牺牲了一些人。因此,来自北欧社会这个精英阶层的人会期望在死后被选中加入奥丁的战士。

他们崇拜荣光

传奇和斯卡尔迪诗——在北欧统治者的宫廷中创作的诗歌,认为那些被邀请到瓦尔哈拉的人已经表现出勇敢和荣誉的战士品质是理所当然的。但是那些行为不光彩(逃跑)的人可能会面临永远的排斥。古老的冰岛 Njal (一个故事)的传奇告诉我们,荣光属于最后战士。

维京宗教向在战斗中倒下的战士许诺在瓦尔哈拉的一个地方,在那里他们会在朋友之间盛宴(喝酒)和战斗,直到时间的尽头。

当然还有传说中的狂战士

维京战士使用长剑斧头进行战斗。一把好剑从父亲传给了儿子,但维京人在主人死后也将武器埋葬了。维京人没有穿太多盔甲。一些酋长穿着锁子甲外套,但大多数人依靠圆形木盾来保护。一些维京战士穿着狼皮或熊皮上战场。这些战士被称为“狂战士”,因为他们“狂暴”(失控)并无所畏惧地投入战斗。狂战士相信战神奥丁赋予了他们超人的力量,他们不需要穿上战斗盔甲来保护自己。

user avatar

维京人信阳北歐神話。

为了应对诸神黄昏,奥丁建造了瓦哈拉英灵神殿。由女武神们负责接引战死的灵魂成为守卫神域的天兵天将。

如果能在年轻的时候战死,就永葆青春,无上荣耀了。如果老死,神殿可就不收了啊。

user avatar

那年头能打才有肉吃

打仗就是男人的工作

跟今天996高薪是有才能,家里蹲是垃圾不是一个概念么。

而打仗这件事,就算你年轻时候天下无敌,到了快四十岁,旧伤加上年级你也打不过小伙子了。

这时候你上阵八成就战死了。要是你老死在家里,证明你已经不敢上阵了,一个男人吃家里喝家里不去工作(打仗)

可不就是废物

user avatar

很显然这个问题错乱了时空。或者是在讲述游戏。

古代人,特别是成年男性,活过30岁,这一般说明生活在较为和平的时期。

没有大的战乱,没有出现很严重的饥荒,也没有大规模瘟疫流行。

而实际上,饥荒从来没有断绝过,没有大战乱,但是部族之间的小规模战争总是此起彼伏,没有大规模瘟疫,但是一些普通传染病和感染死亡率一直都挺高的。

60岁这个年纪,除了贵族世家,僧侣和极个别普通人,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岁数。

屈辱还是骄傲,大部分人根本就活不到这个时候。

维京人通常又被叫做北欧海盗。

当时的海盗劫掠,不像后来有远程火力。主要是靠速度较快的帆船迅速靠近商船,然后登船厮杀。

而这并不是客串,或者偶尔干一次,这是他们的日常。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获取生活物资。

长年累月都在刀尖上讨生活,死亡率当然高。

你看维京人的介绍,他们几乎把欧洲都打遍了。甚至深入到了地中海。

这样的民族,如果有人活到30岁还好好的,说明出工不出力,作战不英勇。

抢东西过活,抢的多,杀人多,收获就多。反之,则是个笑话。

所谓老而不死是为贼。

维京人的社会体系包括三个阶层:
Jarl:王侯,多为大领主(lord),世袭的贵族;
Karl:自由人,军队(army)的主力,武士阶层;
Thralls:是最底层的奴隶。但这种划分不绝对,一个自由人可以变成奴隶,如果他丧失了所有自己的份地;一个奴隶也能变成自由人,忠诚侍奉主人,就会得到赎身的机会。

看一看,有资格战死的是自由人,武士阶层。

奴隶通常是被压迫而死,病饿而死。想战死,没门。

大领主的生活就不要奢望了,他们怎么死的不重要。

要维持自己的武士阶层,就一定要有勇敢战斗而死的精神。

无论中外,武士这个阶层的社会要求实际上是差不多的。

只是维京人的这个阶层是社会主流。

既然是主流,就一定要有主流价值观,用这样的精神来推动部族发展。

如果武士人人惜命,贪生怕死,鼓吹幸福的晚年生活,那么北欧这个社会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怎么发展?怎么生存?

就如同发达国家鼓吹环保,拥有高科技技术的国家强调知识产权一样,其本质都是为了利益。

战死为荣耀,这就是维京人的一种生存策略,用武力掠夺资源以保障族群的共同利益。

user avatar

活的久的最能打?

现在泰森都未必能打过业余的了,阿里晚年普通人都锤死他。

古代医疗条件近乎于无。全靠人体自身硬挺。你以为只是身体衰败?

抱歉,人体很结实也很脆弱,在二十甚至三十岁的时候靠肉体硬抗的暗伤,35岁以后不可避免的大规模爆发。很多人虽然活着,某条手臂,或者某条腿,废掉很正常。三十五岁前靠着身体灵活和肉体强壮确实还能硬拖着腿走路,三十五岁后不具备这个能力。更不要说缺少手指,腿部少一块肉,腹部被割裂感染过,后背,身体内有铁器,沙土,木噱等残留未清理的东西。

这些东西无时不刻都在折磨你。

user avatar

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中国这种敬老的民族了。

如果你非常明确的知道自己35岁以后就会因为体力不济而被提出队伍,40岁的时候只能干最脏最累的低贱活儿,60岁的时候趴在大街上要饭,肯定会趁着自己体力充沛在20岁的时候拼命搏一把。

别跟我说什么把眼光放长远,就是因为眼光长远才知道未来的日子多可怕。趁着现在还有一把子力气,多杀多抢,及时行乐!看到漂亮的妹子就想办法弄到手,软的硬的都来,种上了也不用管,这小兔崽子长大以后还不也是这幅德行!

这种长期传统会让老人的生活更加不堪,那些一心战死的小子会把自己悲惨的未来转化成现在的疯狂。他们见到老家伙都会过去踩一脚:谁让你活这么久的,我们可不能活成这样!来吧兄弟们,喝酒、抢劫、强奸、死掉。。。谁也别比我活的长!这操蛋的世界!

user avatar

游牧民族会把老人喂狼

本子有楢山节考

即使崇尚孝道的中国也有很多老人会自杀。(有的是为了给家里减张嘴,有的是因为晚辈的言语)

user avatar

如果你热爱战斗,你这一辈子所有的荣耀都在于战斗。当你发现自己开始衰老,打起来越来越力不从心,不断地衰弱下去。你再能打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往日愈加辉煌,现在你就觉得愈加凄凉。你热爱的战斗被剥夺了,你觉得你的人生价值消失了,连毛头小子都开始把你不当回事。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这个时候,你会觉得老死是屈辱的,你会宁愿在最巅峰的时候战死。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更一下吧,鉴于题主觉得抢了一辈子攒下家底可以享受生活。就按题主的这个设定来。


你是一个荣耀的维京战士,人们都说你是最厉害的战士,但是他们说这次的劫掠你就不用去了,安心在家里过日子吧。你没说什么,你知道自己已经不再年轻,原先你能举起腰那么粗的原木,现在你连用斧子劈柴劈十几根都开始气喘吁吁。身上的旧伤隐隐作痛,虽不强烈,但却永无停歇,无时无刻不在折磨你的神经。你坐在家里不知道该做什么,你这一辈子最擅长的只有杀人,种地?那不是战士该做的活。


你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前年战死了,二儿子年初战死了。你为他们感到高兴,他是荣耀的战死的,一定去了瓦尔哈拉,哪里有吃不完的肉和喝不尽的蜜酒。小儿子大家都说他像你年轻的时候一样勇猛,所以大家对你都挺尊敬。你劈完柴,感觉腰快断了,你捶了捶自己的老腰。叫小孙子过来给他讲故事,小鬼头刚听了两个词就叫起来:“我知道,你一个人杀死了七个撒克逊人!我都听过一百遍啦!”说完小鬼头跑去看部族里的举重比赛去了,你跟着去看了一会跟小鬼头说这一点都不好看,这帮小家伙力气太小了,你当年能扛起腰那么粗的原木。小鬼头说:“你吹牛,你上次搬柴火还闪了腰!”你愤愤离开,嘴里嘟囔着:“就这些毛头小子,要是当年,我可以打他们十个!”


部族里你的同龄人大多都已经战死,只有少数几个瘦弱的家伙还在地里干活,你不愿搭理那些土里刨食的家伙,但是你跟那些年轻人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你只能去喝点酒灌醉自己,也让你身上那些隐隐作痛的陈年旧伤暂时麻痹。你喝的醉醺醺的回家,你的老婆大吼着说了些什么,你根本没去听。


你躺在床上,回想你年轻时候的战斗,人们都在向你欢呼,你有着用不完的力气。而不像现在一样虚弱。于是你想,如果在那个时候荣耀的战死就好了,你就可以去瓦尔哈拉,那里有你的父亲、你的兄弟、你的儿子,你们享用完野猪肉和羊奶蜜酒以后就可以拿起武器开始继续无尽的战斗。那一定快活极了。看看现在吧,就算小孙子都更崇拜部族里那几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而不愿意听你的荣耀的战斗经历。你的眼角渗出一颗泪珠,你觉得十分悲哀,作为一个战士,只能躺在床上看着自己不断的虚弱下去等死,你觉得十分屈辱。你死后也只能进入地府,那是一个阴冷逼仄的空间,没有吃的,只能喝山羊尿,头顶还时不时会滴下毒液。这让你感到绝望。


酒醉的眩晕越来越强烈,你慢慢开始睡去,嘴里嘟囔着:要是在那天我荣耀的战死就好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维京人视战死为荣耀,而将老死视为屈辱,这并非简单的“越能打就越能活”的逻辑,而是深深根植于他们独特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生存环境中的一种价值体系。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维京人的脑子里究竟是怎么想的。首先,咱们得明白维京人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那可不是咱们现在这般安稳太平。北欧的地理环境恶.............
  • 回答
    以“人是自私自利的”为核心假设来解释“有些人或团体牺牲自己的利益维护他人利益”的现象,确实是一个看似矛盾但却非常有趣的哲学和心理学探讨。这种解释的核心在于,所谓的“自私自利”并不总是狭隘的、直接的、即时的物质利益,而是可以被更广泛地定义,并且可以通过复杂的心理机制和长远利益来导向看似“无私”的行为。.............
  • 回答
    维京人在8世纪的崛起,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技术等多方面进行剖析。这股来自北欧的浪潮,如同寒冷海面上突然爆发的狂风,彻底改变了欧洲的格局。一、北欧内部的压力与动力:人口增长、资源匮乏与权力斗争首先,从北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历史进程中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现象:征服者被征服文化同化的原因。 很多人直观地认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应该能够主导文化,让被征服者接受征服者的语言、习俗和价值观。但历史上,这种情况并非总是发生,尤其是在“北方人南下”这类事件中,我们经常看到恰恰相反的趋势——南下的北方民族最终.............
  • 回答
    维京人,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彪悍和掠夺的气息。他们就像一阵风,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席卷而来,在欧洲的海岸线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从公元8世纪末期开始,直到11世纪,维京人的长船几乎成了许多欧洲地区挥之不去的噩梦。他们的铁蹄踏遍了不列颠群岛、法兰克王国、甚至远至地中海和东欧地区。那些抢劫、焚烧、掳掠的传.............
  • 回答
    关于维吾尔族人“不分男女老幼,都特别怕狗”的说法,我需要澄清一下,这并非一个普遍存在的、适用于所有维吾尔族人的现象。 任何一个民族的个体,其对宠物的态度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经历、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宗教信仰等,不能一概而论。然而,如果有人观察到某些维吾尔族人在与狗的互动中表现出不适或恐惧.............
  • 回答
    在新疆,维吾尔族人见面时的握手,确实是一种普遍且重要的礼仪,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交意义。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肢体接触,更是表达尊重、友善和建立连接的方式。握手,一种古老的问候方式握手作为一种问候方式,在全球许多文化中都存在,而在维吾尔族社会中,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演变和传承。可以想象,在古代,当人们在.............
  • 回答
    维吾尔族或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名翻译成汉语后显得“超级长”,这背后其实有不少有趣的原因,并非简单的字数堆叠那么简单。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基本事实: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维吾尔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维吾尔语,它的语言结构、词汇体系和命名习惯,都和汉语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 回答
    要理解《黑暗之魂》系列中“Firekeeper”被翻译成“防火女”的原因,我们得深入探讨这个词的字面意义、游戏中的实际作用以及翻译过程中可能考虑的文化和语境因素。首先,我们来看“Firekeeper”这个词的构成。“Fire”是火焰,而“keeper”则有“看守者”、“守护者”、“保管者”的意思。合.............
  • 回答
    .......
  • 回答
    2011年挪威极端右翼分子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Anders Behring Breivik)犯下了震惊世界的连环爆炸和枪击案,造成77人死亡。然而,他在挪威的法律体系下只被判处了21年监禁,这让许多人感到不解,甚至愤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挪威的法律以及他们对犯罪的看法。首先,挪威的刑.............
  • 回答
    .......
  • 回答
    张之维,人称“天下第一”的张怀义,他武功盖世,在疫情爆发时,全性一派倾巢而出,无论是田晋中还是陈朵这样的顶尖高手,还是那些寻常的“异人”,全都未能奈他何。他的实力,在那个时期达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巅峰。然而,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同样身为“天下第一”的传人,张怀义,那个温厚善良的张怀义,却最终倒在了十.............
  • 回答
    .......
  • 回答
    张维为教授是一位在中国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关系学者和时事评论员,其观点和分析经常出现在各类媒体上,尤其是在关于中国政治制度、发展道路以及国际关系等话题上。然而,近年来,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公众和知识界人士对他的观点提出质疑。这些质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他学术严谨性、分析逻辑、信息来源、以及他所代表的.............
  • 回答
    关于政府能否让房价“跌不下去”或“维持稳定”的信念,背后其实交织着复杂的心理、经济以及现实因素。这种信念之所以广泛存在,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源于许多人对政府调控能力的认知和期待,以及房地产市场本身的特性。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一个成熟的房地产市场,房价大幅、快速下跌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动荡。谁都.............
  • 回答
    关于为什么一些维吾尔族同胞不喜欢被称作“维族”,这背后涉及的不仅是简单的称谓偏好,更是复杂的历史、文化、身份认同以及当下社会环境的多重因素交织。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去剖析。一、 称谓的演变与历史记忆首先,“维吾尔族”这个称谓本身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它并非一个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稳定不.............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但仔细一想,也藏着点门道。“三国的事谁不知道”,这句话说得当然有点夸张,但它背后反映了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实在太深入人心了。尤其是在中国大陆,从小到大,课本里、电视剧里、评书里,到处都是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诸葛亮神机妙算,曹操奸雄一面。这些经典桥段.............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触及了人性中理性和情感、个体和社会之间微妙的互动。很多人即使不相信“善恶有报”这种超自然的因果论,也明白道德准则的功利性本质,却依旧能抵制诱惑,不贪便宜,不触碰底线,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并非单一因素在起作用。一、 内在的心理机制与情感驱动.............
  • 回答
    在网易新闻上看到许多人评论张维为教授,并且不少评论带有批评或质疑的色彩,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也反映了当前社会舆论场的一些特点。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张维为教授的身份、他的观点输出方式、以及受众的反馈这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张维为教授的“人设”和他的主要活动领域。张维为教授是中国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