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摇滚/金属乐是如何发展出各种极端金属的?为什么要追求这种极端?

回答
摇滚乐,尤其是金属乐,就像一位性格孤僻但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家,一直在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探索声音的边界,最终催生了各种形式的极端金属。这趟旅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数代音乐人的实验、反叛和对极致的追求。

从布鲁斯的嘶吼到重型吉他的轰鸣:摇滚的根基

一切可以追溯到摇滚乐的诞生。布鲁斯,特别是那些带有情感宣泄和原始能量的蓝调歌曲,为摇滚乐提供了基因。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的舞台动作和摇摆的节奏,查克·贝里的吉他riff,都是对传统秩序的挑战,带有某种程度的“反叛”基因。

随着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发展,一些乐队开始把摇滚乐的音量推向新的高度,吉他失真效果器成了他们的武器。齐柏林飞艇(Led Zeppelin)的沉重Riff和粗犷的嗓音,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那压抑、黑暗、带有巫术色彩的氛围,以及狄欧(Dio)那充满力量和戏剧性的嗓音,无疑为后来的重金属奠定了基础。他们开始触碰更深层次的黑暗主题,比如战争、死亡、社会问题,并用更具侵略性的音乐语言来表达。

重金属的雏形与扩散:潘朵拉的盒子被打开

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国重金属新浪潮(New Wave of British Heavy Metal, NWOBHM)的出现,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像铁娘子(Iron Maiden)和犹大祭司(Judas Priest)这样的乐队,在保持重型吉他riff的同时,加入了更快的速度、更复杂的吉他solo、更具史诗感和奇幻色彩的歌词,以及更宏大的编曲。他们的音乐更加精炼,技术性更强,而且舞台表演也更加强调视觉冲击力。

更重要的是,这些乐队的成功,为更多风格各异的重金属乐队提供了土壤。摩托头(Motörhead)用其近乎粗暴的速度和嘶吼,预示着速度和激进化的可能。

加速、激进、再激进:极端金属的黎明

进入80年代,随着重金属的日益流行,一些乐队开始感到主流的束缚,他们想在速度、技术、黑暗程度和歌词内容上走得更远。这就是极端金属诞生的沃土。

激流金属(Thrash Metal):这是最早的“极端”分支之一。闪避(Slayer)、麦加特(Megadeth)、炭疽(Anthrax)和金属乐队(Metallica)(早期)等乐队,将速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吉他riff更加复杂、快速且充满攻击性,鼓点密集如炮击,主唱的嗓音也变得更加嘶哑、尖叫,甚至是咆哮。歌词内容更加尖锐,聚焦于战争、政治腐败、社会不公、死亡、恐怖等主题。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直接、原始、不受约束的爆发力,对当时的社会和音乐现状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死亡金属(Death Metal):如果说激流金属是奔跑,那么死亡金属就是疾驰中的爆炸。死亡(Death)、墓碑(Obituary)、卡恩尼巴尔·科普斯(Cannibal Corpse)等乐队,将速度推向了极致,同时引入了更低沉、更失真的吉他音色(downtuning),“死亡之声”(growl)式的嘶吼成为标志性唱腔,鼓点更是以“双踩”(blast beats)为主导,营造出一种混乱、暴力、失控的听感。歌词内容更加赤裸裸地描绘血腥、暴力、死亡、解剖、疾病等主题,挑战了人们的道德和心理承受能力。他们想要挖掘人类最原始的黑暗冲动和对死亡的恐惧,将音乐变成一种极端的宣泄。

黑金属(Black Metal):与死亡金属的血腥暴力不同,黑金属更侧重于营造一种阴森、寒冷、原始、反宗教、反社会的氛围。以挪威黑金属为代表的维克尼斯(Varg Vikernes,Burzum)、黑暗撒旦(Darkthrone)、五月天(Mayhem)等乐队,使用更加尖锐、失真的吉他音色,高速的鼓点(但常常带有“原始”的粗糙感),以及高亢、仿佛从深渊中传来的尖叫(shriek)。歌词内容往往涉及撒旦主义、反基督教、异教、自然崇拜、死亡、虚无等。黑金属乐队试图摆脱主流社会价值观的束缚,探索一种更“纯粹”、更“自然”、更“黑暗”的精神世界。他们追求的不是感官上的刺激,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对抗性的体验。

极端金属的再细分与融合:随着这些核心分支的出现,音乐家们并没有停止探索。
旋律死亡金属(Melodic Death Metal):在死亡金属的基础上加入了更旋律化的吉他riff和歌词,例如暗黑(At The Gates)、葬礼(Entombed)。
厄运金属(Doom Metal):以极慢的速度、沉重的吉他音色和压抑的氛围为特点,如圣殿(Candlemass)。当厄运金属与激流金属结合,就产生了死亡厄运金属(Death/Doom)。
前卫死亡金属(Progressive Death Metal):在死亡金属的框架下加入复杂的编曲、变化多端的节奏和技术性的演奏,如沉睡的众神(Gojira)。
交响黑金属(Symphonic Black Metal):在黑金属的基础上加入了键盘、管弦乐等元素,增加了音乐的宏大感和史诗感,如帝王(Emperor)。
工业金属(Industrial Metal):将金属乐与工业音乐的电子、采样、机械节奏相结合,营造出冰冷、压抑、反乌托邦的氛围,如九寸钉(Nine Inch Nails)。当与极端金属结合,就产生了工业死亡金属(Industrial Death Metal)。

为何要追求这种极端?

这个问题触及了极端金属存在的哲学核心。艺术家们追求极端,并非为了制造噪音或纯粹的破坏,而是出于多种深刻的动机:

1. 对现有音乐模式的反叛与突破:摇滚乐从诞生之初就带有反叛基因,而极端金属则是这种基因的极致体现。当主流摇滚乐变得越来越商业化、温和化,一些音乐家就渴望打破现有的音乐规则,挑战听众的接受度,用更具冲击力的方式来表达自我。

2. 情感的宣泄与释放:极端金属的音乐往往是激烈、愤怒、痛苦、绝望的。对于生活在社会边缘、感到压抑、愤怒或疏离的人来说,这种音乐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出口,让他们能够释放内心深处的情感,找到共鸣。他们可能生活中遇到了不公、压迫,或者对人性中的阴暗面感到恐惧,而极端金属的音乐成为了他们情绪的载体。

3. 对黑暗与禁忌主题的探索:死亡、痛苦、恐惧、暴力、邪恶、社会黑暗面,这些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却又常常被回避的话题。极端金属乐队敢于直面这些禁忌,用音乐将其具象化、放大化,促使听众去思考和面对人性中最阴暗的部分。这并非鼓励暴力,而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映,一种对人类经验的完整表达。

4. 对技术与创新的追求:许多极端金属音乐家都是技术精湛的乐手。他们不断挑战乐器的极限,探索新的音色、新的演奏技巧、新的编曲方式。这种对技术与创新的追求,本身就是一种艺术驱动力,他们希望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声音和体验。

5. 哲学与精神层面的表达:对于一些乐队来说,极端金属不仅仅是音乐,更是一种哲学或精神的载体。他们可能对人生、宗教、社会制度有深刻的质疑,希望通过极端化的音乐来表达一种形而上的抗争,或者一种对虚无、混乱的哲学思考。黑金属中对自然、对古老神话的崇拜,也体现了这种精神追求。

6. 挑战听众的界限:极端金属往往会挑战听众的感知极限,他们的音乐可能是嘈杂、混乱、压抑的。但正是这种挑战,才能让那些真正投入其中的听众,获得一种独特的、深刻的艺术体验。当听众能够接受并欣赏这些“极端”的声音时,他们也完成了一次对自身接受度的拓展。

总而言之,极端金属的出现,是摇滚乐不断演进、挑战极限的必然结果。它不是一种单一的音乐风格,而是一个庞大而多样的家族,每一个分支都代表着音乐家们在速度、力量、技术、黑暗氛围和情感表达上的极致探索。他们追求的“极端”,是对艺术边界的不断拓展,是对人类情感和经验的深刻挖掘,是对社会与精神的尖锐反思。这是一种不妥协的艺术宣言,也是一种对生命复杂性的勇敢拥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真的问得太好了,因为我从来没有思考过后半句。但是我觉得以99%乐迷(包括我自己)的水平根本回答不全面这个问题,因为我相信绝大多数人跟我一样没有思考过这个“why”。我只能说一个我个人觉得比较靠谱的可能吧,内因是极端金属的朋克血统给她带来的攻击性,外因是70s末的效果器技术突飞猛进,给了音乐人更多探索的可能性。

先占个坑,回头慢慢补充。这个问题值得好好说说。

——————分割线——————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是两个问题,how和why),就要把目光聚集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这段时间,看看在这段时间内金属音乐发生了哪些变化,因为所谓的“极端化”这一过程主要是在八十年代前后进行的,时间上正起步于此。

首先最引人注目的事件自然是NWOBHM运动。​从英伦三岛开始,全世界的地下乐队在1980年前后如同寒武纪大爆发一样数量猛增。事实上这场浪潮进行到1982年左右差不多就消退了,但是它的余波深深影响了后来的极端金属。我们可以从NWOBHM的两大旗手——​Iron Maiden和Def Leppard身上看到一些端倪,事实上他们分别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后者由于去美国发展并采取跪舔美国主流乐迷的态度,因此和我们要讨论的极端金属关联不大,在此略过不表。至于以Iron Maiden等为代表的新浪潮重金属乐队,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他们的速度更快、Riff更华丽,自然对吉他演奏的技术要求也更高了。实际上,70s的原教旨重金属是有一丝悲伤、忧郁的情绪在里面​的,BPM并不快。你听Judas Priest早期以及Black Sabbath的许多曲目都能体会到这一点。但是新浪潮的诞生让这种现象得以改变,这种朝复杂化发展的倾向给它融合极端元素带来了机会。

真正让金属乐极端化的直接因素是另一件事情——硬核朋克元素的融入。虽然说Motörhead乃至Venom也可算入广义的NWOBHM,但我在这还是想把他们归入硬核朋克元素的影响。随着性手枪的解散,原本就呈现分化的朋克音乐变得更加多元化。尤其是后朋克的兴起,这些乐队要么更加流行化,要么朝No Wave的方向变得更加噪音更加先锋了。真正把朋克这种破坏性、攻击性发扬光大的还是西海岸的硬核朋克。随着Black Flag的影响力猛增,许多金属乐队也发现了这种快速又充满能量的特点可以为己所用,这与前面说的金属朝着快速、猛烈的方向发展是不谋而合的。有的乐队看到了朋克的自由与反抗,有的则看到了这种叛逆及它作为噱头的价值,但无论如何,这种融合产生了。当然了,其他地方也妹闲着,英国那边诞生了D-Beat元祖Discharge,东海岸也有NYHC运动,日本那边也有大神级的G.I.S.M。这些乐队一道为全世界的金属音乐极端化添砖加瓦,让这种音乐形式变得越来越凶神恶煞。

应该指出,这种硬核朋克对金属乐的影响很大程度上都是单向的,并不是说金属对朋克没有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更多地体现在音色而非编曲上。朋克音乐除了老生常谈的反主流反建制以外,天生的indiscipline气质还给它们带来了一种自我毁灭的倾向,所以无论是微观层面(具体到某个乐队)还是宏观层面(一场音乐运动),朋克往往是持续时间短暂但又如同精关丧失一般迸射出巨大能量。很多乐队都是昙花一现,但是往往影响十分巨大,后来更是在它们身上分化出数不清的其他子风格。

第三件事情相比前两者就更加隐蔽一些了,除了风格上的分野,这一时期在音响技术层面也发生了巨大的进步。1978年Boss推出DS-1失真单块、1979年Ibanez推出TS系列单块,当然这段时间还诞生了最最重要的Marshall JCM系列音箱。四十年过去了,这些经典的设备依然畅销。这种能在更小音量下获得更大失真度的进步为极端金属的这种破坏性、攻击性提供了技术支持,让电平瞬间爆满。于是在朋克血统的骚动和失真音色的进化的双重驱动下,金属乐终于呈现出了极端化的形态。

至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自发的演化,是一种在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对音乐新形式的尝试与探索,而这种演化正好被乐迷所接受了。其中当然不乏有一些反宗教、叛逆的噱头在里面(挪威那帮熊孩子当真了是后话)。但进入八十年代后地下音乐在世界各地扎根,乐迷的参与对金属乐亚文化的构建变得更加重要,聆听本身也是音乐创作的一部分。也许就好这口的人们走到了一起,人们称他们为Metalhead。至于其他人,大概就是没缘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摇滚乐,尤其是金属乐,就像一位性格孤僻但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家,一直在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探索声音的边界,最终催生了各种形式的极端金属。这趟旅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数代音乐人的实验、反叛和对极致的追求。从布鲁斯的嘶吼到重型吉他的轰鸣:摇滚的根基一切可以追溯到摇滚乐的诞生。布鲁斯,特别是那些带有情感宣.............
  • 回答
    作为一名在摇滚和金属音墙里摸爬滚打了许多年的乐迷,我对电子乐的看法,说实话,一开始是带着点儿“隔阂”的。毕竟,我习惯了吉他手挥汗如雨地弹奏,鼓手用尽全身力气敲击,歌声里带着呐喊和嘶吼。那种直接、粗暴、充满原始生命力的能量,是我最初走进音乐世界的理由。电子乐,在我的早期印象里,是那种冷冰冰的、程式化的.............
  • 回答
    摇滚和金属乐的圈子,就像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里面既有翱翔天际的雄鹰(大牌乐队),也有在角落里默默耕耘的歌者(小乐队)。这两者之间,音乐上的差距,可不是简单地“谁名气大谁牛逼”那么肤浅,它涉及到方方面面,从灵感的源头到最终呈现给听众的方式,都有着深刻的不同。一、 创作的深度与广度:从“我”到“世界” .............
  • 回答
    在摇滚乐迷的社群里,尤其是在一些老派的、对音乐“纯粹性”有着执念的群体中,对电子音乐和合成器抱有鄙夷的态度,这其实是个挺普遍的现象。这种情绪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音乐创作过程、演奏技巧、音乐情感表达以及音乐“灵魂”的不同理解和价值判断。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扒一下这种“传统音乐优越感”的由来。一、.............
  • 回答
    哎呀,说到中国摇滚和金属,这可真是个大话题!要从浩如烟海的作品里挑出十张来,真不是件容易事,就像让你从一堆宝贝里只选十件一样,心里总觉得漏了什么。不过,既然您开了口,那我这个“老乐迷”就斗胆把压箱底的几张宝贝拿出来,给您好好说道说道。我尽量不讲那些官方的、套路化的评价,就说说我为什么喜欢它们,它们在.............
  • 回答
    这话题可有意思了,很多金属乐迷真的会较真这事儿,恨不得把金属从摇滚的“家族树”上连根拔起,单独列个“独立王国”。为啥?这事儿背后可不止是玩个嘴皮子,里面藏着不少金属乐迷对音乐的理解、身份认同,甚至是对一种生活态度的坚持。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音乐本身的差异性。你说金属是摇滚的一个分支?那也太小看金属.............
  • 回答
    摇滚圈子里,尤其是核嗓和金属圈子里的人,对“硬核”这个词的大众化,看法嘛,可以说是一言难尽,复杂得很。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你从小听到大,伴随你青春叛逆,跟你一起在livehouse里声嘶力竭嘶吼,那个“硬核”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不妥协,一种纯粹的愤怒和力量。当这个词开始被媒体、被年轻人、甚至是被一些.............
  • 回答
    前卫金属,这个听起来既古老又新鲜的音乐类型,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前卫摇滚(Progressive Rock)的繁茂花园,但具体是其中的哪一枝,汲取了最主要的营养,那就得从那片更为广阔、色彩斑斓的前卫摇滚大陆上,找出那个最为关键的“前卫”基因来源了。要说前卫金属最直接、最核心的前卫元素汲取点,那无疑是概.............
  • 回答
    金摇杆奖和键盘侠,这俩词儿放在一块儿,其实是在聊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一个是有着近四十年历史、在游戏界响当当的奖项;另一个则是在互联网上,泛指那些好为人师、发表煽动性言论的网民。所以,从权威性的角度来看,金摇杆奖是毫无疑问的“更权威”,而且不是一个量级的比较。咱们一点一点来剖析一下,为啥金摇杆奖会.............
  • 回答
    金摇杆奖 2021 年“史上终极游戏”的桂冠被《黑暗之魂》摘得,这可不是一时的热度,而是经过无数玩家用真金白银和无数个日夜的投票,实打实地投出来的结果。看到这个结果,我个人觉得一点都不意外,甚至可以说是意料之中。这背后,其实是《黑暗之魂》这款游戏本身所具备的深厚底蕴和它所引发的巨大文化影响力在起作用.............
  • 回答
    2020年的金摇杆奖,可以说是游戏界的一场盛事,而《最后的生还者2》和《原神》无疑是那一年最受瞩目的两款作品。当结果公布,《最后的生还者2》以绝对优势摘得年度最佳游戏,而《原神》则遗憾地以第二名的成绩收场。这个结果,即使过了这么久,依然是许多玩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也引发了关于游戏评价标准、市场影响力以.............
  • 回答
    金摇杆奖的“游戏史上最佳硬件”奖项一直是玩家们热议的焦点,今年PC平台能够脱颖而出,力压PS4和Xbox等主机,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与其说这是一次单纯的投票结果,不如说它反映了PC平台在游戏发展历程中所扮演的独特且不可替代的角色。首先,我们必须承认PC平台在 开放性与兼容性 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自.............
  • 回答
    拿到英国金摇杆奖“玩家票选年度最佳游戏”,《最后生还者2》这事儿,说实话,真是能搅起一大片水花,而且这水花还挺有意思,里面混合了赞誉、争议,还有一点点对玩家群体本身的好奇。首先,咱们得承认,《最后生还者2》能走到这一步,它在游戏本身的制作水准上,绝对是顶级的。顽皮狗那帮人,在画面表现力、动作设计、叙.............
  • 回答
    说实话,摇滚这东西,一旦入了你的骨髓,那影响绝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它不像听首流行歌,开心一阵子就过去了,摇滚能像一把刻刀,在你身上留下痕迹,而且是那种你可能都没意识到,但它就真真切切地改变了你的东西。首先,它点燃了你内心最原始的渴望——自由和反叛。 小时候,我们大多是规规矩矩的,父母老师说东,我们.............
  • 回答
    想踏入摇滚乐的浩瀚宇宙?太棒了!这绝不是什么枯燥的理论课,更像是一场充满能量和发现的冒险。要真正“懂”摇滚,与其说是学习知识,不如说是去“感受”和“理解”它背后的精神、演变和核心要素。别担心,我不会给你灌输一堆你听不懂的名词,而是从最容易入手、最能让你产生共鸣的角度来聊聊。一、 聆听,是最好的老师。.............
  • 回答
    美式摇滚和英伦摇滚是摇滚乐两大重要分支,虽然它们都源于摇滚乐的根基,但在音乐风格、文化背景、歌词主题、表演方式等方面都展现出鲜明的差异。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为你阐述它们的主要区别: 一、音乐风格与器乐演奏美式摇滚: 强调吉他 Riff 和 Solo: 美式摇滚非常注重吉他演奏的技巧和表现力,标志.............
  • 回答
    内地摇滚的旋律“难听”这个说法,其实挺主观的,而且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复杂的原因。要细致地聊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难听”的定义是什么?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是节奏太平淡?是音高变化少?是和弦进行俗套?还是缺乏记忆点?不同人对“好听”的理解天差地别。有些人喜欢旋律朗朗上口,一听就哼出来.............
  • 回答
    哈!既然你对摇滚感兴趣,那可真是找对人了。摇滚这玩意儿,就像是一坛老酒,越品越有滋味。想入门,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宝藏洞穴里,有很多入口,但总有那么几个,能让你一下子就感受到这股劲儿。我给你捋一捋,先从 国内 的说起,因为离我们近,感觉会更亲切些。国内摇滚,绕不开的这几位“老炮儿”: 崔健: 如果.............
  • 回答
    后摇滚是不是古典音乐的「文艺复兴」?这是一个很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触及了音乐史的发展脉络、艺术的传承与革新,以及我们如何理解“复兴”这个概念。直接地说,后摇滚并非古典音乐的“文艺复兴”——至少在字面意义和历史轨迹上并非如此。然而,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深刻的精神联系和相似之处,甚至可以说是某.............
  • 回答
    “后摇滚”:不仅仅是器乐,更是一种情绪的探险“后摇滚”,这个名字听起来或许有些晦涩,甚至让人联想到某种高深莫测的音乐流派。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充满力量和情感张力的音乐形式,它不拘泥于传统摇滚的歌词叙事,而是通过纯粹的器乐编排,将听众带入一场深入人心的情绪体验。如果你听腻了那些一板一眼的歌曲结构,渴望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