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康有为真的是妄人吗?

回答
康有为的评价,历来复杂且充满争议。说他是“妄人”,既有其历史的土壤,也有其时代的局限。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他的思想、行动和当时的大环境入手,把事情掰开了说。

思想上,“大同”理想与“君主立宪”的跳跃

康有为最广为人知的,是他那充满理想主义的“大同”思想。在他的《大同书》里,他描绘了一个没有国家、没有民族、没有家庭、没有性别之分,人人平等、和谐共处的理想世界。这无疑是极富想象力的,甚至是带有乌托邦色彩的。在那个时代,中国还深陷在封建帝制和列强的压迫之下,这种超越现有秩序的宏大构想,本身就带着一股“不合时宜”的味道。

然而,正是这位怀揣“大同”理想的康有为,在政治实践上,却又极力倡导“君主立宪”。他希望通过变法,保留皇帝制度,但赋予皇帝一定的责任和限制,让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一些人觉得他“口是心非”或者“不切实际”。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更深层的逻辑。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并非空中楼阁,而是他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到极致的必然方向。他เชื่อ (xiāngxìn, believe in Chinese) 进化论,认为社会是不断进步的,而“大同”是最终的目标。他之所以选择“君主立宪”,是因为他认为这是中国当下最现实、最可行的过渡方案。他看到西方列强的强大,认为国家转型势在必行,而他所处的时代,中国民众的思想尚未达到推翻帝制的程度。在他看来,保留君主是一种“权宜之计”,是接触和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有效途径。

所以,说他是“妄人”,可能忽略了他“步步为营”的政治策略,以及他对中国国情的深刻(尽管有些偏激)判断。他不是那种凭空幻想的人,他的很多想法,都是基于他所了解的世界和历史。

行动上,“公车上书”的魄力与“戊戌变法”的失败

康有为并非只是纸上谈兵的学者。他最能展现其魄力和影响力的,便是“公车上书”。在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空前严峻的时刻,他联合了全国各地的举人,上书光绪皇帝,力陈变法图强的重要性。这次行动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近代史上堪称一次壮举。它不仅挽救了维新派在政治舞台上的命运,也极大地推动了思想启蒙和政治变革的进程。

然而,“戊戌变法”的失败,特别是“戊戌六君子”的牺牲,又让他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许多人认为,康有为虽然有想法,但在实际操作上过于急躁,缺乏策略,最终导致了变法的流产。特别是他将光绪帝寄予厚望,却未能得到实权派的支持,甚至连慈禧太后都未能有效争取,这被认为是其战略上的重大失误。

但是,评价这次失败,我们也不能完全把责任推到他一个人身上。当时的中国,改革力量与守旧势力之间的较量异常激烈。慈禧太后作为掌握实权的统治者,对任何可能威胁其权力的改革都充满了警惕。即便是光绪皇帝,也受到重重限制。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下,康有为的变法方案虽然是好的,但缺乏足够强大的政治后盾和执行力。他过于依赖皇帝,而忽视了与各方势力的博弈和妥协,这确实是他的局限性所在。

后期的“保皇派”立场与“取消皇帝”的矛盾

更有趣的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海外的康有为,在袁世凯称帝时,又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对。他曾致电袁世凯,以“吾国皇帝自有,不在袁氏”来劝阻。这又让一些人觉得他是个反复无常的人,一会儿鼓吹君主立宪,一会儿又反对袁世凯称帝。

其实,这依然是他“君主立宪”理念的延续。在他看来,中国已经有了光绪皇帝,这个“合法”的君主。袁世凯称帝,是对“国家体制”的颠覆,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他反对的是“非法”的篡位,而不是“君主”本身。他的目标始终是希望中国能够在一个符合他理解的“进化”轨道上前进,而袁世凯的称帝,在他眼中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是走向“大同”的阻碍。

时代局限与个人特质的交织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康有为是“妄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敢于担当的改革者,他的思想在当时具有深刻的启蒙意义。他的“大同”理想,虽然在当下看来遥远,但其追求人人平等、世界大同的精神,至今仍有其价值。他的“君主立宪”主张,是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中国寻求现代化出路的一种尝试,虽然失败了,但不能否定其历史作用。

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康有为身上确实存在着一些“妄”的成分:

理想与现实的脱节: 他对社会变革的理解,有时显得过于理想化,忽视了现实政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个人意志的强化: 他有时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和能力,对事态的估计不够审慎。
对西方模式的误读: 虽然他学习西方,但对西方政治制度的理解和在中国本土的移植,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晚年思想的固化: 随着年龄增长,他的思想也变得有些僵化,尤其是在对待晚清政府以及后来的北洋政府时,他的立场有时显得不那么灵活。

总结来说,康有为并非一个简单的“妄人”,而是一个复杂、矛盾的时代产物。 他的思想深邃且具有前瞻性,他的行动有魄力也有缺陷。他是那个时代无数试图为国家寻找出路的人中的一位,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经历了惨痛的失败。

将他简单地打上“妄人”的标签,是对他一生复杂奋斗的简单化处理。我们应该以更 nuanced (精微的,细致的) 的眼光去看待他,理解他的理想,也认识到他的局限,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波澜壮阔,以及那些在这个时代洪流中前行者的艰辛与执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康有为明明就是神队友,被光绪这个傻逼用成猪队友了。

刘邦让韩信去当丞相,让萧何去打仗,那只能是一个是最蠢的丞相,一个是最蠢的将军。

所以康有为被骂明明是光绪皇帝的责任,说实话康有为用一张嘴就能造出全国性的变法浪潮,让变法人士都以他为师,一个无权无势的人就靠嘴皮子就能搅动全国风云变幻,我看骂康有为无能的人有没有能力就靠一张嘴搅动中x海高层斗争。

由此可见康有为的宣传能力有多么强了,康有为明明就是一个神队友,是光绪帝自己不会用而已,你让戈培尔去指挥打仗,那当然只能是打烂仗啰,然而能怪戈培尔吗?既然康有为已经为你造起了变法的全国性浪潮,为你培养了这么多支持变法的知识分子,那怎么用康有为,梁启超,谭世同那是你皇帝的责任。

这么多人才都放在你面前了,你皇帝没有才能识别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去干合适的事情怪别人啰。

至于说康有为吹嘘自己能力,蒙蔽了光绪,我只能说难道人人不都是康有为?难道你面试的时候对老板说:你好,我是一个大傻逼。不都是说自己这里好那里好吗?康有为有没有搞政治的能力,我相信如果面试康有为的是康熙,朱元璋,刘邦,汉武帝,李世民这类皇帝,肯定不会让康有为搞具体的政务,直接给他个高位低权的职务,让他继续为自己变法造势就行了,光绪自己傻逼呗,让一个宣传部长去干总理的事情,那不崩盘才怪。

user avatar

半夜口渴起来喝水答一发。


首先亮观点,是

不想看的可以到此为止了


1.好色好淫。虽然私德对于政客来说不算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我本人最痛恨双标党。他天天讲平权,但康一生纳妾无数,嫖娼无数,走一路搞一路二奶;

2.自私贪婪。康大忽悠跟海外华侨讲,我有光绪皇帝的衣带诏(假的)。没有光绪皇帝给他说要搬兵到海外去筹款,然后救驾这种衣带诏。但他天天跟海外华侨募款讲他要回去救君。他组织的保皇党就是拿这钱炒房地产,赚钱满足康本人的私欲,供他挥霍。发展到后来保皇党完全就是黑社会了,黑到什么程度?海外华侨回国投资必须要康本人同意,并加之以各种条件(入股,分红),你敢跳过他直接回内地投资他就敢雇杀手干掉你。

宣统元年三月二十六日(1909年5月15日),刘士骥成功地完成了招股计划后回到广州,但不幸在四月初九日(5月27日)即被康有为派遣的8名凶手杀害。

3.冒进草率。1895年从6月11号-9月21日,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有何成就呢。基本没有,都只是把别人正在干的事儿写到纸上而已。但是乱子倒是引出了不少,其中为祸最烈的便是废八股。

八股操蛋不?操蛋。该废么,该废。但是怎么废,如何废,这是一个很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实话实说的讲,康有为他们并没有办成这件事,是1905年慈禧废的,但是没有康有为这么搅和,说不定废八股可以更加软着陆一些。为祸更轻一些。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八股或者说科举制度是古代读书人的登天之梯。康有为逼着光绪撤掉科举,大量的读书人发现自己没用了。清廷给的办法是你们去留学,日美英都可以,回来之后凭文凭给官做。其中大量的人去了日本,花费少离家近。日本就顺水推舟,办了大量的留学速成班,一年你就可以毕业拿文凭。鲁迅先生的医学文凭就是这么来的,只能说幸好他没当医生,不然的话不出一个月就得让人打死。你觉得这批人一年能学出个什么鬼样子来,基本都跑去干革命了,留学欧美的一个个都成了教授科学家实干家。你康有为废八股本意是维持清廷统治,这下子培养出一大堆清廷的掘墓人,你对得起光绪对你的信任?

戊戌变法在历史上评价很高,但从它开始的那一天起,就是个冒进草率的改革。这是它的原罪;

4.虚伪矫饰。1895年6月15号,光绪接见了康有为。对于康有为来说这就是他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刻,他以后这一生都指着这天活着了。他自己说法是跟光绪谈了足足4个钟。其实这里面的水分足以淹死人,清廷档案每天皇帝接见了多少人,哪些人都是有记载的。排在康有为后面的也是维新派的一个叫张元济的人。而且这张元济有个写日记的习惯,日记里面记载的是光绪不过接见了康有为一刻钟左右,而且俩人语言又不通,康有为可是广东人,跟光绪讲京片子,你想想就十五分钟能掰扯明白什么?而且光绪为什么召见他,是因为康一封封的给光绪上折子,说他有什么办法可以富国强兵。但康这十五分钟根本没提这些,因为他屁都不懂,怎么提?他再明白能明白过张之洞李鸿章这些人?反过来复过去就俩字,维新。那不就是跟翁同龢那些爱国贼是一回事么。都是用的儒家式的简单的思维方式,只要皇上勤政爱民,大臣熟读诗书国家自然富强。哪里有这么简单啊,晚晴时候全国满目疮痍,中国迎来了文化经济政治上最绝望的时刻,一切都被西方甩出八条大马路,康却跟皇帝讲只要用了他那种简单的改革方略就会一切兴旺发达百事顺利。可以说,康虽然提出了维新变法的主张,但他的注意力却不在维新变法之上了,在此以后他所有的主张和想法都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权力和控制欲了。

医生兼作家冯唐说过一段话:他说我发明了一种识别骗子的方法,就是如果一个人他告诉你 不用努力,直接我告诉你一套方法你马上就能发财,说这肯定就是骗子 要不就是搞传销的,如果有一个人说 你想知道前生后世吗?你想知道世界的真理吗?这个人就要骗你的思想骗你的灵魂。如果有一个人告诉我们,他有一套方法可以立即让我们众生得救,这个国家马上用他的方法,什么问题都会解决,一切都风平浪静风和日丽 这个人不是糊涂蛋就一定是骗子。

想更多了解戊戌变法可以看下这本书,读过茅海建教授这本书之后,对于百年前的那一百多天的中发生的事基本有了轮廓了。书很学术,娱乐性基本没有,不是真爱可以不用看了,反正你也看不下去。《戊戌变法史事考》

user avatar

南海先生曾提议中日合并成一个国,其治国理论有多少水准就可见一斑。

逃亡后,伪造光绪的衣带诏,成立救国公司四处募捐、招摇撞骗。

回国后,游山玩水,置房产、纳小妾,最后伙同张勋复辟。

人品如何相信已有公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