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康德 黑格尔等唯心哲学大神,真的没有我们这些唯物主义者有智慧吗?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哲学史上的两大阵营: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以及他们代表的智慧类型。要回答康德、黑格尔等唯心哲学大神是否“真的”没有唯物主义者有智慧,我们需要深入剖析:

1. 智慧的定义与衡量标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智慧”是什么。智慧不是单一维度的概念,它包含了很多方面:

逻辑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能力。
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对世界、社会、人性的理解程度。
洞察力: 穿透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创造力: 提出新思想、新理论的能力。
实践能力: 将思想转化为行动并取得成效的能力。
价值判断与道德感: 辨别是非善恶,做出符合伦理的决策。
对自身和世界的反思能力: 理解自身的局限性,并对存在进行追问。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些方面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因此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可能会产生偏差。

2. 唯心主义的智慧体现在哪里?以康德和黑格尔为例:

康德和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巅峰代表,他们的智慧体现在:

康德:
认识论的革命: 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在于将认识的重心从客体转向主体。他认为,我们认识世界并非被动接受,而是通过我们先天具有的感性形式(时空)和知性范畴(因果性、实体性等)来构造和理解的。
道德哲学的基石: 他的绝对命令(“你的行为准则,应当永远可以同时成为一条普遍规律”)成为了现代西方道德哲学的重要基石。这体现了他对人类理性、普遍性和道德责任的深刻洞察。
对现象与本体的区分: 他区分了“现象界”(我们能够认识的世界)和“本体界”(自在之物,不可认识但却是现象的基础),这显示了他对人类认识能力的深刻反思和对其局限性的清晰认识。
思辨的深度和体系性: 他的思想体系庞大而严谨,将认识论、伦理学、美学等领域有机地联系起来,展现了极强的哲学整合能力。

黑格尔:
辩证法: 黑格尔将辩证法发展成为一种普遍性的哲学方法,认为世界万物都在正、反、合的运动中发展。这是一种动态的、历史性的看待事物的方式。
精神/理念的本体地位: 他认为“绝对精神”或“理念”是世界的本源和终极实在,历史是精神自我认识和实现的过程。这种宏大的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视角,试图解释人类文明发展的全貌。
国家、伦理和社会结构的哲学: 他对国家、家庭、市民社会等社会结构的分析,具有深刻的洞察力,试图理解人类社会如何从个体走向共同体,并实现自由。
对历史和文化的重视: 他将哲学视为时代的智慧,强调历史的必然性和精神的发展过程,对后世的史学、社会学、文化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总的来说,康德和黑格尔的智慧在于:

对人类自身作为认识主体和道德主体的深刻挖掘。
对抽象概念、普遍原理和理性结构的严谨构建。
对人类理性能力及其局限性的深刻反思。
构建宏大、系统的哲学理论体系,试图解释世界的终极意义和发展规律。
对人类精神、文化、历史的独特洞察。

3. 唯物主义的智慧体现在哪里?

唯物主义哲学,其核心观点是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或功能。历史上著名的唯物主义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等。他们的智慧体现在:

对物质世界的客观分析: 强调从物质基础出发理解世界和社会。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典型的唯物主义观点。
实践和物质生产的决定性作用: 强调人类的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是塑造社会和历史的根本动力。
科学的关注: 唯物主义思潮往往与科学的进步紧密相连,注重经验证据和科学方法。
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改造: 很多唯物主义者,尤其是马克思,将哲学视为改造世界的工具,关注社会不公和阶级矛盾,提出革命性的解决方案。
关注具体的人和具体的社会条件: 相比于唯心主义对抽象精神的关注,唯物主义更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物质条件以及社会结构对人的影响。

4.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在智慧上的比较:

现在,我们回到核心问题:康德、黑格尔等唯心哲学大神,是否真的没有唯物主义者有智慧?

答案是:不能简单地说“没有”。

智慧的侧重点不同:
唯心主义的智慧更侧重于抽象思维、概念构建、理性反思、对精神世界的深度挖掘以及宏观的系统建构。他们的贡献在于为人类提供了理解自身、认识世界、确立道德原则的深刻洞见。他们挑战了我们对现实的直接看法,引导我们思考更深层次的实在和意义。
唯物主义的智慧更侧重于对物质世界的客观分析、对实践和物质条件的关注、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反思以及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他们的贡献在于帮助我们理解物质基础如何影响社会发展,如何通过改造物质条件来改善人类生活。

“智慧”的评价是主观的: 什么样的智慧更有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评价,以及你更看重哲学的哪个功能(例如,是更看重对终极意义的追问,还是对社会改革的实践指导)。

历史的进步性: 哲学史并非简单的“谁比谁更聪明”。而是不同思想流派在不同历史时期,从不同角度对世界进行探索和回应。唯心主义为后来的唯物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反思对象和哲学资源。例如,马克思就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但将其“倒置”过来,从唯心主义变成了唯物主义。这意味着,唯心主义的智慧并非被抛弃,而是被批判性地继承和转化。

具体智慧的体现:
康德的“先验辩护”,对于理解人类认识的结构和可能性,其智慧是无可替代的。他揭示了我们并非 passively 接受外界信息,而是 actively 构造我们经验世界,这是对人类能动性的深刻洞察。
黑格尔的辩证法,作为一种认识和理解事物运动发展的方式,其洞察力也极其深刻。对历史进程的理解,对概念演变的把握,都展现了他非凡的智慧。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揭示了经济结构如何塑造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其洞察力也是极其惊人的。他对社会改造的实践导向,也体现了一种特殊的智慧。

5. 结论:

用“智慧多少”来简单评判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哲学家的优劣,是过于简单化的。他们都代表了人类思想史上的高峰,只是在智慧的维度和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唯心主义大神们,以其深刻的思辨能力,构建了对精神、意识、理性、道德的深刻理解,为人类认识自身和构建理想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他们的智慧在于对抽象、普遍和精神层面的深刻洞察。
唯物主义者,则通过关注物质基础、实践活动和社会现实,提供了理解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他们的智慧在于对具体、物质和实践层面的深刻洞察。

可以说,这两种智慧是互补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思想的丰富图景。将它们简单地对立,并断定一方“没有”另一方“有智慧”,是对哲学史的简化和误读。伟大的哲学家,无论属于哪个流派,其智慧都体现在他们对人类存在、世界真相的深刻追问和独特理解上。康德和黑格尔的深刻性,以及他们对后世思想的巨大影响,足以证明他们拥有极其高超的哲学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唯心主义在智慧上没问题,但法力确实不够高。

哲学这个东西呢?重要的是如何改造世界而不是解释世界。智慧是用来解释世界的,谈的是“为什么”。而“法力”是用来提供解决方案的,说“怎么办?”的。这俩总结起来其实就是哲学里的“显秘二教”。

近代大部分哲学家都执着于显教、忽略了秘教,所以他们确实没有特定主义的法力高。这个世界上的哲学很少能改造世界,原因也在这里,因为法力不够高。

比如说早期神学争论,你讲理论的时候靠的是智慧、是知识、谈的是为什么。但最后你还是要“祈祷”、要“求雨”这里边体现出来的就是“法力”。你这么懂神学怎么把你扔河里你沉下去了呢?人家大字不识一个但铁掌水上漂,什么神迹?这就叫神迹!同样的你说的头头是道,但求半天雨万里无云。空海没那么多道理登坛一作法,大雨倾盆。你西寺就不是东寺的对手。求雨是这个道理,“僧兵”、“大眾”,也是这个道理。你会求雨又怎么样?你能撒豆为兵么?不行吧?我们有春日神党,敲死你没商量。讲理是显教、求雨是秘教。等到拿刀动杖的时候求雨又是显教了,筒井顺庆才是秘教。

这个道理连和尚都懂近代的哲学家却不懂了。哲学家之间一个是思想的比拼,看谁更能说服谁。另一个是生命的比拼,封特耐给伏尔泰炫耀“你看我屁股下边坐的这个凳子,其实是个箱子,里边装的全是骂我的小册子,可惜他们都死了,我还在!”就是这种比拼。这种比拼里体现出来的就是“法力”。

他们都死了我还活着、其实就是哲学领域里的秘教、即身成佛。但健体强身、修身养性耗死他们只是秘教的初级法门。建立队伍“天文法华之难”直接干死他们才是真正的“金刚界解决方案”。你看山门、寺门理论斗争了这么多年,最后不还是要靠武器斗争么?

在这方面兴福寺就是比东大寺横,净土真宗比传统佛教横。特定意识形态比什么哲学都横。所以哲学这个东西呢,显密二教两手都得硬。你执着于智慧就难免被人拿法力降服。

拿法力降服了别人,就可以把自己掌握的真理做成咒语,让每个信徒拿起来能念、念多了会背。你看竹林里的和尚“大悲天龙!”“什么什么mm哄!”多酷炫!

其实我们也可以“唯物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什么什么mm哄!”法力无边!

user avatar

唯心派吃了证伪很难这个优势。(ps:证真更难,参考数学)

比如,我每天祈祷太阳会东升西落结果确实如此。那么我说的是对的么,怕是傻子才觉得对。但是你说我错,如何证明呢,我不祈祷但是太阳依旧东升西落可以证明我错么,很遗憾不行。需要我祈祷,但是太阳没有东升西落才能将我真伪。这是何等难度?几乎不可能。

智慧和对错不是对立的,嘉靖不智慧么,但他都干了些啥?

user avatar

你这个问题有点儿偷换概念。

你可以问黑格尔是不是没有马克思那么有智慧,这个问题起码是符合逻辑可以研究讨论的。

“我们”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黑格尔哲学的使用者,而不是创造者。

做个类比,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个液晶电视,黑格尔哲学是个显像管电视,马克思和黑格尔都是电视的生产者,他们的生产水平是可以放在一起比的。

“我们”是一帮看电视的,你觉得液晶电视好看或者显像管电视好看只能说明你的观赏水平,观赏水平和生产水平不能放在一起比,这两个不是一种东西,就好像长度不能和重量去比一样。

所以,在你能独立发展一套能自圆其说、弥补现有哲学理论漏洞且广泛传播的哲学理论之前是无法与黑格尔之类的哲学家比智慧的。

事实上你之所以能理解黑格尔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多半是要归功于马克思和黑格尔的。

是他们通过不断的思想实验、创造性的思维、艰苦的辩论及文学创作才将深邃晦涩的哲学思想变成普通人可以理解的“著作”,如果我们不看哲学书籍单靠自己去想,有可能想到黑格尔思考的问题和他给出的答案吗?

我们这等芸芸众生通过研习相应的“著作”可以学会运用某种哲学思想,但也就仅仅只是会用而已,这种程度甚至谈不上研究,更遑论创造和发展了。

user avatar
  • 【智慧】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呢?
user avatar

个人认为恰恰相反。

费希特说过(大意):“理解唯心主义需要经过特别的哲学训练、极度烧脑的沉思、高超的智商。一般人只配理解唯物主义”。这是显而易见的。纯粹数学就是纯粹的唯心主义——没有长宽高的点、没有厚度的面……跟现实世界或物质完全不搭界,也无法用形象思维去构想,更无法感知。小学生学数学,必须时刻跟现实世界相联系,“桌子上面有一只桃子,篮子里有一只桃子,一共几只桃子?”否则他理解不了抽象概念。则数学家思考数学问题,必须完全清除现实世界对思维的污染—他不能考虑数学命题在现实世界中或形象思维中“如何可能”,他必须只考虑在纯粹抽象(即完全脱离物质世界)的世界里“如何可能”,否则他很容易跑偏。柏拉图学园门前有块牌子,上书:“不懂数学者不得入内”。

把哲学家分成两拨,一拨贴上“唯物”的标签,一拨贴上“唯心”的标签,跟小盆友把电影里的人物分成好人和坏人一样天真。idealism这词,中文有译为“唯心主义”的,有译为“理想主义”的,个人认为它还有观念主义、理念主义的意思。这词主要是指德国唯心主义,由康德开启,大约可以理解为比别的哲学派别离现实世界更远,所以叫超验唯心主义(transcendental idealsim)。但康师傅与其后继者黑格尔、谢林、费希物、鞋匠雅可布等人不同,后者一般称为绝对唯心主义(absolute idealism),比康德更不接地气。康师傅的作品我使劲烧烧脑子多少还能看懂。黑格尔等人的绝对唯心主义我基本看不懂。国内很多人大谈黑格尔,他们写的文字我更看不懂。

维基百科第一句就是“唯心主义(英语:idealism), 在哲学中,是一些形而上学看法的通称”。否定唯心主义就等于否定形而上学,否定形而上学就等于否定哲学,只思考形而下的现实世界,拒绝思考烧脑的观念世界。而对形而上的思考——终极追问,是人类本能的追问,刚刚会说话的儿童就有。他们经常会问为什么,这里面有很多是形而上学问题。大人儿觉得小人儿提的这些问题很傻,是因为大人儿被现实社会环境长期驯化,已经丧失了这些天然的形而上思考。这些追问在哲学范围内是没有答案的,个人认为永远不会有。黑格尔声称他已经终结形而上学(意思是他已经解决了形而上学的所有问题,而不是通常所宣传的否定形而上学),我认为他说这话的时候体温不低于43摄氏度。

马克思的主攻方向其实是政治经济学,哲学不过是业余爱好,在杂志上发表几篇帖子。他倾毕生心血完成的《资本论》,对西方的政治经济学、社会学都有深远影响。马克思也不认为自己的哲学观点是唯物主义。他那时候”唯物主义“这词已经臭大街了,基本算是骂人话。所以他把自己的哲学观点冠以”辩证“二字,以示跟唯物主义划清界线。

Idealism其实跟“心”没多大关系的。当初日本哪位仁兄把这词翻译成“唯心主义”,我怀疑他是间接地骂唯物主义没心没肺。

另外,“智慧”这词也比较浆糊。曾经有一个初中没毕业的姑娘,把一个清华博士生拐骗到农村,卖给一个老汉做老婆。在我们中国,一般认为那个初中没毕业的姑娘比博士生有智慧。经常听到中国人说老外傻,大概相同道理。所以我引用费希特的话时,使用“智商“,而没使用”智慧“这词。

user avatar

说一点看法,不成熟。我觉得恰恰相反。

今天你学的那个马哲,实际上是东拼西凑的东西。从最初的费尔巴哈加黑格尔,再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再到苏联的唯物唯心对立,再到咱们这艾思奇,和教员等一众人七拼八凑,搞出来。于是就出现几个问题。

第一就是当前的马哲理论与最初马克思本人的构想可能已经不一致了。比如马克思本人就没说过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对立这种话。而很多东西甚至背离了马克思原意。再有比如物质这个概念,按照王德峰教授的看法,应该是一个经济社会意义的概念,而不是一个本体论意义上的概念。这也是马克思成为现当代哲学转向的一个表现。但是在咱们的教科书里物质成了世界的本质,回到了本体论上。

第二就是,因为掺杂的东西太多,就成了一个没有揉匀的面团,很多东西没法自圆其说。比如之前的一个质疑,辩证唯物主义如何成立。从辩证的看法来看,事物总是向着其相反的方向转化,那么物质会不会向非物质转化呢?如果转化,那么你怎么唯物呢?如果不转化,那你又何谈辩证呢?这就是当我们把物质概念推到本体论高度时面对的挑战。实际上正经马克思本人可能没这个意思。当然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而且很好玩。

第三,我们学的马哲谱系来自苏联,那么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这不提,第二国际咋回事,德国社民党的建立类似这样的事咱们也不提。搞得好像咱们这的马克思主义不正统,不是真传。

第四,其他人不说,单康德一人就已经牛逼至极。我们说康德是不可知论者,要我说,这不可知论要抢过当下唯物唯心百倍。在康德就已经看清楚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本质,从而也想去调和二者。比如我们今天课本里说,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那么接下来就会有一个问题出现,即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如何论证的?如果你无法论证,那么你整套唯物主义的理论实际上只是建立在世界本质是物质这么一个简单的论述上,而这个论述也无法证明,所以整个唯物主义就是一个独断论。和世界的本质是上帝并没什么区别而已。

康德看清楚了这个问题,按照他的逻辑就是,你改唯物就唯物,该唯心唯心,但对本质问题保持沉默,因为你并不知本质唯何。我们只是面对作为现象的世界,而本质却无法可知。

光这一套就已经高出我们这帮给马克思主义打补丁的人太多太多了。

而咱们这边一定必须反对这种不可知论,因为一旦世界不可知,那么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也就垮了。但好像这方面做不到。

第五黑格尔,休谟就更不要说了。我黑格尔小逻辑看到量论基本上就放下了,太难读,列宁的哲学笔记里也是说在量论这章完全看不懂。知乎很多人都说奢谈什么辩证法,质量互变之类的。实际上你真正让他们解释黑格尔量论,有一个是一个,都得垮,跪在地上。所以每当我看到知乎上好多人说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之类的,我就会笑。他们实际上也就是学了课本,你但凡看原著,马上就会问自己,我在干什么,我是谁,我为什么变成白痴了!

以上!

user avatar

你说的这些哲学确实不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下我会分5点阐述:1你提问中对他们“唯心主义”的界定不准确。2他们的学说早已被西方人自己推翻。3哲学究竟研究什么。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你学透了吗?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正确。5对哲学的总结和对西哲孝子的批判。

1你说的这些哲学家都是唯心主义吗?其实不是的,唯心主义主要是指本体论,即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精神的,恩格斯所说的思维先于存在,按这个界定标准,柏拉图、基督教哲学、近代唯理论、黑格尔属于唯心主义,因为他们明确表示了世界在本体论上是神创的,他们的基本立场和宗教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不是建立在迷信的基础上,而是对神有更深的思考和推理,我们中国人作为无神论者(有宗教信仰的请离开我的回答),批判这种本体论唯心主义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以对他们的某些个别思考和论证加以欣赏,但是在基本立场上是必须批判他们的,否则就不是无神论者了。那么同样按这个标准,休谟和康德等不可知论者并不算本体论上的唯心主义,他们并没有明确表达过世界在本质上是什么,更没有说思维先于存在,不可知论是一种认识论,即承认人类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不论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还是神创的,总之人类没有那个能力把握世界本质。

2他们的学说已经被西方人自己推翻。今天中国的西哲学生我称之为“西哲孝子”,他们已经彻底被西方文化奴役,加上哲学找工作的不易,更容易对中国产生逆反心理,他们的回答戾气很重,立场非常反动,反党反国家反民族,建议你不要试图跟他们学哲学。孝子行为的一大表现就是把一本西哲史里面除马克思以外的每个人大吹特吹,好像他们的理论今天依然有用一样,他们就没想过既然西方古代的放血疗法已经被证明是扯淡了,那西方古人的哲学思想凭什么就不能是扯淡?西哲史只是帮你梳理一下哲学思想的发展,避免你浪费时间想出一个前人几百年前早就想到的思路罢了。西方早就反思过柏拉图到黑格尔这个唯心主义传统的问题了,虽然他们没用唯心主义这个政治词汇,但只要学过哲学不蠢的人都知道柏拉图到黑格尔其实就是一个路子,所以在黑格尔以后西方再没一个人像他这样搞形而上学建构了,实证主义、分析哲学都表明西方人自己都对旧唯心主义哲学(其实就是神学)的憎恶和批判,所以我们中国批判他们也完全没问题,西哲孝子出来维护这群西方古人究竟在干嘛我实在看不懂。你说的这些哲学家理论中,除了康德的认识论和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外,都是扯淡,全都是错误的,而康德的认识论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已经被马克思主义哲学吸收进来了。

3哲学究竟研究什么?哲学最早研究本体论,就是“世界是什么”,后来往认识论转向,就是“我们人类如何认识世界”,因为本体论研究出的成果众说纷纭,有说世界的本质是水,有说是几种元素组成的,有说数字是世界的本质,还有说火和变化是世界的本质,谁也说服不了谁,而且都是独断论,水平也不高,老百姓自己都可以当哲学家提出一套说法。于是这样的本体论哲学就被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干掉了,他们认为这些互相矛盾的流派不能互相驳倒,谁也不能证明自己是对的,那就没必要讨论了。有的哲学家进而认为哲学应该研究人的生活,人能把自己活明白就不错了,去讨论世界这么大的题目干嘛?“人应该怎么做”才是哲学的研究重点,于是就产生了伦理学(一个人应该怎么做)和政治学(一群人在一起应该怎么做)。研究本体论的人不死心,为了驳倒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他们就开始研究认识论,通过认识论的研究来搞清楚本体论,但是认识论可比本体论复杂多了,因为它是用人类思维研究人类思维,就好比没有镜子的情况下用手摸脸来了解自己的长相,而且更要命的是认识论一开始的前提就是主客体的分离,所以无论怎么研究,都是处在人类思维内部,缺乏思维和世界连结的桥梁,必然的结果就是出现一个天才发现人类思维根本无法沟通世界,历史让这个人叫做休谟。康德首先承认休谟的基本观点是正确的,人类思维无法把握最本质的世界,但康德比休谟强的地方是他对人类思维本身的运作模式研究得非常透彻,于是认识论就发展得比较完善了,后人很难再有质的突破。本体论和认识论哲学就是这样发展过来,而另一条路子即伦理学和政治学(包括法学)路线水平就低多了,他们的理论基本都是独断论,比如“自然法”“社会契约论”,全是自己主观做的假设,水平跟本体论最早的“世界的本质是水”没什么区别,所以他们的研究成果你随便看看就好,金正恩跟金正日学的肯定不是这些,否则坟头草都几米高了。我们一般不把这些理论算进哲学中,如果有西哲孝子跟你宣扬这些理论,比如“废除死刑是进步”,可以一律当伞兵对待。

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你学透了吗?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时代,人类哲学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就缺一个整合者,马克思主义哲学把1唯物主义立场2黑格尔辩证法和实践观3康德认识论,这三个正确的东西整合在一起,产生了一个非常科学严谨的体系,这个体系非常坚固,今天依然不可驳倒。首先是唯物主义立场和康德的认识论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不像以前的独断论的唯物主义,说那些绝对的话,哲学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独断论必然带来打脸,不管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只要你自称掌握了绝对的真理,结局一定是被打脸,所以马克思主义说人类思维能力是有限的,掌握的真理总是处于从相对到绝对的发展过程,真理只是在当前范围当前时代的真理,所以我们认为以目前能掌握的知识看,唯物主义比唯心主义更符合客观实际,所以马克思抛弃了黑格尔整个唯心主义本体论,当然这不代表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就掌握了绝对的真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认识能力的提升,或许会出现某些唯心主义理论被证实(比如我们的世界是更高等世界的程序员设计出来的),但至少在目前它们没被证实,我们就认为它们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建立在对人类思维能力的谦虚上面。同时我们也不要康德那种绝对的不可知论,首先人类科技在发展,红外线和超声波在以前属于人类无法认识的部分,现在就处于可以认识的部分,恩格斯也举例子说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目前看不见的行星的位置,然后若干年后望远镜技术发展了果然在那个位置看到那个行星,如果康德主义者依然认为这些东西也属于“现象界”,不属于“物自体”,那么我们认为这种“物自体”即便存在也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它也不存在,后面的实践观会讲),可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真理观有极强的解释力,所以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这里的“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真理,所以马克思主义本身也随时代发展而丰富发展,而不是搞教条主义,拿创始人写的书说的话当永远不会过时的“天启真理”。在确定基本的唯物主义立场和科学的认识论基础上,马克思主义还需要解释这个物质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这里就用到黑格尔的辩证法,辩证法在化学和生物等很多领域都有证实,就算它不能解释一切,但是也是一个很好的思维工具,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理论家也有争议,认为辩证法属于唯心主义的残余,这些争论一方面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不是灌输给你的洗脑,同时也证明了人类真理的发展过程,争论过程本身也体现思维的辩证发展(辩证这个词最早就是指苏格拉底通过辩论,使对立的观点产生思维的新发展)。另外黑格尔的主客统一也被马克思吸收进来,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实践观点其实很有内涵,可以当主客体统一的基础,也就是人通过劳动过程创造了自身,使自身的身体和大脑逐渐发展,逐渐产生高级智慧,产生哲学,智慧思维和哲学本身是从劳动改造世界过程中产生,也就是主体和客体的真正关系,黑格尔自己都没意识到实践这个范畴如此重要,马克思把实践研究得非常透彻,不仅是马克思整个唯物史观的基石(马克思第一次发现伦理学和政治学研究之所以水平如此低,是因为前人没发现它们本质上是被经济决定的),也把康德已经发展到“貌似到头了”的认识论进一步发展,马克思发现实践本身是物质性的活动,而且实践是主客体统一的基础,思维本身是物质大脑产生的功能,所以思维统一于物质,这样就克服了康德那种把思维完全抽出物质世界的问题,用实践的物质性和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发展取得了比康德理论更强的解释力,当然康德理论中有价值的部分被吸收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比如“知性思维形式”被改造成“主观能动性、对感性材料的加工改造和思维矛盾运动”,比如前边说过的“物自体不可知”被改造成“真理的相对性”等等。马克思的伟大在于把几个有价值的观点进行了整合,使我们不再像不可知论那样消极,也不像唯心主义本体论那样独断迷信,而是关注目前我们已知的世界。而这个已知的世界不合理的地方,实践观点和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会给你答案,而当你有了答案,想改变世界的时候,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会告诉你实现改造的路径。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和力量,也是整个苏联教科书体系的框架和精髓,这个框架也是今天中国学生在学的框架,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三个人用尽一生心血得出的科学结论,西哲孝子往往抓住某一个点有瑕疵,或者某个老师讲课不好,或者斯大林本人的一些问题,试图去颠覆这整个框架,不可不说要么蠢要么坏。

5对哲学的总结和对西哲孝子的批判。我们可以看出,绝对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体系建构是非常难的,黑格尔是最后一个搞这种建构的人(他把伦理和政治也搞到这个体系里去了),这种建构之所以难就在于经不住怀疑论和不可知论的质疑,所有这种建构都逃不过独断论的命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体系吸收了康德不可知论中的合理部分,使得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避免了绝对主义独断论的结局,马克思主义本身是在发展变化的,所以回答里那些批评苏联教科书体系是独断论的人属于对空气输出,因为如果一个“马克思主义”是独断论,那它从本质上就已经不是马克思主义了,这完全不需要你们西哲孝子来批判,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内部的争鸣做的就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你们不是会用知网吗?知网这样的文章还不够多?如果你认为这种争鸣只限于学术圈,而在高中和本科的课堂上体现不够,那么除了能说明讲课的老师水平不高,不关心学术,还能说明什么呢?你们是如何把对教师的批判偷换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的?而当你们在用放大镜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希望你们也能用同样的标准来对待你们的西哲偶像,看看“理念世界”“前定和谐”这些让人笑掉大牙的胡编乱造,可是你们却从不批判,这么明显的政治倾向还需要解释吗?所以我绝对没有冤枉你们。

本回答欢迎各路西哲孝子前来踢馆。

user avatar

辩证唯物主义本质是非常经验主义的。某种程度上,一个唯物主义者和一个保守主义者的精神内核是一致的。

至于康德等唯心主义大神,则是在用思辨开拓人类的认知边界。在人类的认知边界上,能够提出问题,才是最难也最可贵的。

所以,那些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成了哲学经文的人,都是大蠢货。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必然是熟读历史,妙用于心。因为正确的知识只能从经验中来。

如果从纯哲学和纯思辨的角度,辩证唯物主义实际上是非常“庸俗”,也非常没有智慧的。

——————————————

在这里我做一个类比。

今天我们知道了牛顿力学的体系是错误的,或者不完善,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也是错的。

但是,在牛顿的时代,牛顿力学是正确的。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有用的,放之四海而皆准。

只有当物理学进步到了发现以太不存在和光速恒定,这时候才能提出牛顿力学有缺陷,绝对时空观有错误。这时候我们才发现,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的近似。

一切科学都必须建立在现实经验之上,没有发现这种现象,没有这种经验,那么你提出一个再高明再自洽的思想也没用或者没有意义。

其实哲学也是如此。除非你哪天发现世界上有神仙,心能转物,意志超脱于客观世界之上,那时候你就知道,哦,唯物主义只是凡人世界的近似。在此之前,那些哲学思辨都没有用,至少对普通人来说没用。

user avatar

泻药,

用个比较tricky的方式回答,是也不是

是,他们确实没有我们现代的物理主义者们更智慧,这是因为由于时代限制,康德黑格尔们不知道进化论,不知道相对论,不知道宇宙大爆炸,不知道现代数学,所以他们的论证之中有相当多已经过时了的成分,现代人完全不用当回事,看看就可以过去了。不是所有历史上的大神的所有观点都是值得重视的,我们相较于他们其实懂的是更多的。

不是,他们并没有不比我们这些现代人更智慧,这是因为他们所开发出来的理论传统,至今仍代表着学术最前沿的选择。比如我们能很清楚地说出,当代哲学家中,诸如罗尔斯,科斯嘉德,拉莫尔,以至于哈贝马斯等是偏康德主义的。泰勒,沃尔泽,艾伦,以至于霍耐特等是偏黑格尔主义的。虽然这些大家肯定已经不相信康德的所谓先验自我,或者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但是也不妨碍他们自我标榜为康德黑格尔的继承者。事实上,绝大多数当代学者的工作并没有彻底的原创性,而是基于前人的思路做的更精细化的研究。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的涉及到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哲学史”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个人的态度是,对哲学史里远古大神的吸收应该是提取其理论的最主干的核心,至于细节则最好用我们自己所认识到的现代元素去替换(除非是对文献本身感兴趣)。而真正的问题其实是,到底什么算主干,什么算细节。

user avatar

一、我不觉得自己是唯物主义者。

二、我也不觉得自己是唯心主义者。

三、除了人道主义(这个极个别的情况下还得商榷),我不信奉任何主义。

四、不只是面对哲学,面对世界和自己,尽量别主义。因为任何主义都是极端化的表述。

综上,康德这些人毫无疑问的在哲学思想方面比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聪明。但不用气馁,须知术业有专攻、转角遇到爱。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比康德们在使用智能手机、网络购物等方面聪明。

至于智慧……好吧,要点儿脸的话,康德们确实更智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哲学史上的两大阵营: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以及他们代表的智慧类型。要回答康德、黑格尔等唯心哲学大神是否“真的”没有唯物主义者有智慧,我们需要深入剖析:1. 智慧的定义与衡量标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智慧”是什么。智慧不是单一维度的概念,它包含了很多方面: 逻辑推.............
  • 回答
    康德以其划时代的“哥白尼式革命”将哲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区分了“现象界”与“物自体”。现象界是我们通过感官和范畴所认识的世界,而物自体则是独立于我们认识之外的、事物本身的真实面貌。然而,正是这个康德划出的界线,激起了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这三位德国古典哲学的巨匠的深刻思考,他们试图超越康德的二元论.............
  • 回答
    关于康熙能否算“千古一帝”,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超越简单的“吹捧”或“否定”,而是从历史的维度,客观地审视康熙皇帝的功过是非,以及他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什么是“千古一帝”?首先,我们需要对“千古一帝”有一个基本的理解。这个词本身带有一定的褒义和主观性,但通.............
  • 回答
    袁腾飞老师的这种“双重标准”现象,确实是很多人在听他的历史讲座时会感到困惑和不解的地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深入分析他个人的一些特点、历史观以及他作为“网红”老师的表达方式。首先,我们得承认袁腾飞老师在普及历史知识方面,尤其是针对明清两代,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的讲课风格生动幽默,善于用通俗.............
  • 回答
    康德的保护人奥古斯丁·威廉·策德利茨(August Wilhelm von Zedlitz)是一位在康德晚年对他给予重要支持和关怀的人物,尽管他并非一位像教皇或国王那样具有“保护人”名义的角色,而是更多地扮演着一位慷慨的资助者和真诚的崇拜者。要详细了解他,我们需要从他的出身、职业、与康德的关系以及他.............
  • 回答
    康德认为的先天知识(A priori knowledge)一定不包含经验的材料。这是理解康德认识论的关键。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先理解康德关于知识的两个重要区分:1. 先天知识 (A priori Knowledge) vs. 后天知识 (A posteriori Knowledge) 先.............
  • 回答
    康德是否会支持暴力革命,以及他是否会支持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深入分析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结合康德的哲学体系,特别是他的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来理解。总的来说,康德不太可能支持暴力革命,他更可能反对建立一个旨在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 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一、 康德对.............
  • 回答
    康德的先验哲学,又称“哥白尼式的革命”,是西方哲学史上一次划时代的思想变革,它旨在克服休谟提出的深刻怀疑论,并为知识的确定性建立坚实的基础。理解康德如何做到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休谟的怀疑论的核心,以及康德的先验哲学所提出的新颖解决方案。休谟的怀疑论:因果关系与归纳法的困境休谟是经验主义的集大成者,他.............
  • 回答
    康德会如何回答“电车难题”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要详细地阐述康德的立场,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他的核心伦理学理论,特别是他的义务论(Deontology)和定言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电车难题”的基本设定:一辆失控的电车即将驶过轨道,轨道上有五.............
  • 回答
    康德这句深刻的论断——“人是目的,永远不可把人用做手段”——并非一时兴起的哲理警句,而是他整个道德哲学体系的基石。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康德的“义务论”道德观,以及他所强调的“理性”和“尊严”这两个核心概念。一、 康德的道德哲学:义务与理性与那些认为道德是源于情感、幸福或后果的“目的论”或“.............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引人入胜的问题,触及了康德哲学最核心的论点之一。简而言之,按照康德的哲学体系,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确实是我们在“吃现象”,而“物自体”则无法直接触及。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康德的“现象”与“物自体”这两个概念。康德的“现象”与“物自体”:一个划分伊曼努尔·康德在其最重要.............
  • 回答
    康德对非欧几何的评价,会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分析过程,他不会简单地“接受”或“拒绝”,而是会从他形而上学的角度出发,审视非欧几何在知识论和本体论层面的含义。以下是对康德可能如何评价非欧几何的详细阐述:核心问题:非欧几何是否可能?它是否构成“先验综合判断”?康德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于回答“科学知识(尤其是数.............
  • 回答
    康德的二律背反,就像是在我们理性最深邃的角落里,一场关于终极真理的永恒拉锯战。简单来说,它指的是我们的理性在试图理解那些超越经验的、形而上的问题时,会不可避免地陷入两难的境地,无论你选择哪一方,都能找到看似严密的论证,但两者又都无法被最终证实,甚至相互矛盾。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这本书里,把这类问题.............
  • 回答
    伊曼努尔·康德,这位深刻的思想家,其哲学思想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峦,深深影响了西方哲学史的走向。要理解他,我们不能简单地罗列他的观点,而是要看到他如何试图弥合理性与经验、自由与必然之间的巨大裂痕,构建一个全新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体系。康德哲学的核心,在于对人类认识能力的界定和对道德的奠基。他敏锐地观察.............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康德哲学里那个核心的概念: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界限。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划分,它触及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以及知识是如何可能的问题。想象一下,我们拿到一个命题,比如“所有单身汉都没结婚”。这句话对吗?我们心里几乎立刻就觉得它是对的,而且不需要去调查任何一个单身汉。为什么?因为“单身汉”.............
  • 回答
    康德之后的认识论,绝对不是一片沉寂。事实上,他的“哥白尼式革命”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也引发了后续更加多元和深刻的探讨。说康德之后没有突破,那绝对是低估了哲学史的发展。要说突破,康德之后最大的变化,可能在于对“先验”概念的重新审视和解构,以及对经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的重新强调。 康德将知识的结构归结.............
  • 回答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四对二律背反,可以说是对其时代哲学思辨的一次集大成和深刻反思。它们直接触及了我们对于世界、经验以及自身认识能力的根本性疑问。这些问题之所以被康德称为“二律背反”,是因为它们呈现出一种僵局:无论我们从理性上如何推演,似乎都能为肯定和否定双方找到看似都成立的论证,从而陷入无.............
  • 回答
    在人类思想的长河中,道德观念一直是核心议题,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各具特色的道德体系。我们不妨将西方哲学的巨匠伊曼努尔·康德,与东方智慧的代表孔子、老子,这三位对人类思想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他们的道德哲学放在一起进行一番细致的梳理和比较,看看其中的异同之处,犹如在三片截然不同的土壤上,探寻人类向善的共.............
  • 回答
    康德的《永久和平论》提出的国家联盟与当今的联合国,虽然都指向了维护世界和平的目标,但它们在理念、构成、运作方式和根本目的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康德对国际关系的超前思考,以及现代国际组织所面临的挑战与演变。一、 理念的根源与性质: 康德的国家联盟(Federati.............
  • 回答
    康德的思想之所以普遍被认为难懂,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感受,也是对康德哲学深刻性的一个直接体现。他的哲学体系庞大、复杂,并且语言风格独特,这些都构成了理解的挑战。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 1. 哲学史的转折点与革命性:康德的哲学,特别是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