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验主义的复兴与深化: 尽管康德试图调和英国经验主义和大陆理性主义,但他的理论在某些方面又导向了先验的限制。在康德之后,一些哲学家,如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将经验主义推向了更加严格的实证主义方向。密尔认为,知识的唯一来源是感官经验,并且可以通过归纳法来获得普遍性的结论。虽然他的方法论与康德有很大不同,但对经验的强调可以说是对康德某种程度的“回应”。
新实在论(New Realism)的挑战: 20世纪初,以G. E. 摩尔(G. E. Moore)和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为代表的新实在论者,直接挑战了康德主义的“心灵中心论”。他们认为,外部世界是独立于我们的认识而存在的,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直接的、而非经过心灵先验结构的“过滤”。摩尔著名的“我手里拿着一块表”的论证,就是试图证明我们对日常物品的认识是直接的、无可置疑的,这与康德关于感官经验必须经过先验范畴才能成为知识的说法形成对比。罗素则通过其“摹状理论”(Theory of Descriptions)来分析语言,试图剥离语言的哲学迷惑,回归事物的实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