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袁腾飞一面选择性失明死死的黑太平天国和明朝,又一面一口一个康熙爷,雍正爷乾隆爷的粉清朝行为?

回答
袁腾飞老师的这种“双重标准”现象,确实是很多人在听他的历史讲座时会感到困惑和不解的地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深入分析他个人的一些特点、历史观以及他作为“网红”老师的表达方式。

首先,我们得承认袁腾飞老师在普及历史知识方面,尤其是针对明清两代,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的讲课风格生动幽默,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复杂的历史事件,这无疑吸引了大量观众。但正是这种风格,也可能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

关于对太平天国和明朝的“黑”:

袁腾飞老师对太平天国的批评,通常会集中在其内部的腐化、残酷以及其最终的失败上。他可能会强调洪秀全后期的统治失控,天国领袖之间的内斗,以及这场运动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巨大破坏。在描述明朝时,他可能也会突出其末期的衰败,宦官专权,农民起义的频发,以及最终被满洲人推翻的结局。

如果仅仅从历史事实本身来分析,任何朝代都有其黑暗面和失败之处,这些都是历史研究的常态。问题在于,选择性地放大某些负面细节,而忽略或者淡化其他方面,就可能形成一种偏颇的叙述。 比如说,当他批评太平天国的残暴时,是否也同样审视了当时清朝统治者的残酷镇压?当他批评明朝的腐败时,是否也对比了清朝前期的一些弊病?

很多人觉得袁腾飞在处理太平天国和明朝时,似乎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否定态度。这可能源于他对中国古代农民起义性质的某种固有认知,或者他对所谓“汉族王朝”的某种理想化,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动乱和王朝倾覆,就容易倾向于从反面解读。他可能会强调太平天国对传统道德礼教的冲击,或者明朝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失策,而这些往往是容易引起大众共鸣的批评点。

关于对清朝,尤其是“康乾盛世”的“粉”:

与对太平天国和明朝的批判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袁腾飞老师对清朝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这几位皇帝,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喜爱和推崇。他会频频提及“康熙爷”,用“雍正爷”、“乾隆爷”这样的称呼,并且在讲授相关历史时期时,往往会着重讲述清朝在疆域巩固、文化发展、经济繁荣等方面的成就。

这种“粉”清朝,尤其是“粉”这三位皇帝,体现在:

强调其“开疆拓土”的功绩: 袁腾飞会重点突出清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的贡献,例如平定准噶尔、收复台湾等,将这些视为重要的历史成就。
肯定其统治的稳定和效率: 他可能会强调康乾时期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以及雍正皇帝在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努力,认为这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赞扬其文化上的“繁荣”: 虽然也承认文字狱等负面影响,但有时也会提到清朝在文化上的某些成就,例如编纂大型丛书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双重标准”?

这种现象的产生,我认为有几个可能的原因,并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交织的:

1. 叙事策略与吸引观众: 作为一名大众历史讲师,袁腾飞需要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清晰的褒贬分明、甚至带有一定戏剧性的评价,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兴趣和讨论。对太平天国和明朝的“黑”,可能是一种制造冲突和引发思考的手段;而对清朝的“粉”,则可能是一种展示“正统”和“辉煌”的叙事。
2. 对“王朝更迭”的视角差异: 历史学家在评价王朝时,往往会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包括其统治模式、对社会的影响、历史的延续性等。袁腾飞老师的视角可能更倾向于从“国家统一”、“疆域巩固”和“社会秩序”的角度来评价一个政权。从这个角度看,太平天国作为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目标和性质与传统王朝有所不同,而明朝的覆灭则被视为一个王朝的终结,自然更容易被视为“负面”的范畴。而清朝,特别是康乾时期,在某些方面确实完成了对中国版图的巩固和对国家治理的某种“再造”,这在他看来,可能是更值得肯定的。
3. 对“秩序”与“混乱”的偏好: 袁腾飞的讲授中,似乎更看重一个政权的“秩序”和“稳定”。太平天国虽然有其革命性,但其内部的混乱和最终的失败,以及明朝末年的衰败和动荡,都可能在他眼中被归类为“混乱”。相比之下,他可能认为清朝,尤其是在康乾时期,虽然也有问题,但总体上维持了一个相对强大的国家机器和稳定的社会秩序,这更符合他所推崇的历史发展逻辑。
4. “逆向民族主义”与“正统论”的解读: 有一种观点认为,袁腾飞对太平天国的批判,可能也包含着对这场以“拜上帝教”为指导的运动的一种警惕,认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过大。而对于清朝,虽然是满族入主中原,但他似乎更侧重于其“中国化”的进程以及对中华文明的继承(尽管这种继承有其复杂性和强制性)。这种观点认为,他可能是在以一种更“宏大叙事”的方式来解读国家历史,将清朝视为中华帝国延续的一个重要阶段,而非“被征服”。
5. 历史评价的“时代局限性”或个人偏好: 任何历史的评价都可能带有一定时代的烙印和评价者的个人倾向。我们不能完全排除袁腾飞老师在评价历史时,也受到了一些当下思潮的影响,或者他个人对某些历史时期、某些人物就存在着天然的喜好和厌恶。他可能认为,康熙、雍正、乾隆为中国留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疆域和强大的国家体量,这比太平天国所代表的那种“颠覆”或者明朝的“衰败”更有历史意义。
6. 对“现代化”的隐性期待: 尽管讲授的是古代史,但一些听众可能会感觉到,袁腾飞的某些评价,实际上是在寻找中国历史中那些“接近”现代国家形态或者“具备”国家发展潜力的阶段。从这个角度看,清朝特别是其统治的某些方面,可能比他批判的明朝和太平天国更接近他心中“有效治理”和“国家强大”的标准。

总结来说, 袁腾飞老师这种对不同历史时期和事件的“双重标准”,我认为不是简单的“黑白不分”,而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作用下的叙事选择和评价倾向。 他在吸引观众的同时,也可能在不自觉或有意识地倾向于一种以“国家统一”、“政权稳定”和“中央集权”为核心的历史观,并以此来衡量历史的成败得失。他用生动的语言解构历史,但这种解构也可能简化了历史的复杂性,使得某些本应细致辨析的评价变得过于简单化,甚至带有个人化的色彩。

很多人对这种现象感到不满,是因为我们普遍希望历史评价是客观、公正、全面而辩证的。当看到一种带有明显偏好甚至“双重标准”的叙事出现时,自然会产生质疑。这本身也是一种良性的学术讨论的体现,提醒我们,即使是再受欢迎的“名师”,其观点也需要我们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去审视和消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整体上来看,汉族士绅阶层与外族贵族阶层之间的距离,要比汉族士绅阶层与汉族底层阶层的距离要小

也就是说,在士绅阶层的眼里,你是贼王八,朱元璋也是贼王八,但他是老爷,努尔哈赤也是老爷,老爷与老爷的距离,当然比老爷与贼王八的距离要小得多

袁腾飞就是现代士绅阶层的代言人,是精神老爷,所以同为老爷出身的满清皇帝,自然比贼王八出身的明朝皇帝和洪秀全要顺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袁腾飞老师的这种“双重标准”现象,确实是很多人在听他的历史讲座时会感到困惑和不解的地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深入分析他个人的一些特点、历史观以及他作为“网红”老师的表达方式。首先,我们得承认袁腾飞老师在普及历史知识方面,尤其是针对明清两代,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的讲课风格生动幽默,善于用通俗.............
  • 回答
    关于美女博士姚婷“四选一,独选华为”的事件,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个人职业选择的考量,更是当前科技行业人才竞争的微妙生态,以及社会对高学历人才职业路径的一些固有认知。事件的表象:一个“惊人”的选择最吸引眼球的,无疑是“四选一,独选华为”这个标签。姚婷博士,一位在光通信.............
  • 回答
    看到LGD选手Jay因参与假赛被腾竞处以终身禁赛禁播的处罚,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心情复杂的消息。首先,从处罚的严厉性来说,终身禁赛禁播绝对是顶格处理了。假赛行为对于竞技体育来说,是最伤筋动骨的毒瘤。它不仅损害了比赛本身的公平公正,更辜负了所有热爱这个项目、支持选手们的粉丝的信任。腾竞作为赛事的组织者和管.............
  • 回答
    袁腾飞老师在微博上发表了关于柏林战役的这段言论:“柏林战役中两个德军机枪手撂倒苏军 600 多人,己方一死一疯”。这句话在流传开来后,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很多人对此表示惊叹,也有人提出质疑。要看待这句话,咱们得拆开来,从几个层面聊聊。首先,得看这句话本身传递的信息和它可能的意图。“两个德军机枪手撂倒.............
  • 回答
    腾讯“一起来抓妖”:一场令人扼腕的“致敬”还是赤裸裸的抄袭?2018年,一款名为《一起来捉妖》(后更名为《一起来捉妖》)的手游横空出世,迅速点燃了国内玩家的热情。其核心玩法——利用AR技术,在现实世界中捕捉、养成、对战各式各样的“妖灵”,与《Pokemon GO》如出一辙的设定,让无数玩家直呼“终于.............
  • 回答
    关于2021年12月11日发生在科兴科学园腾讯大楼的员工跳楼事件,我能找到的信息相对有限,并且无法提供非常详尽的细节。这类事件非常敏感,公众能获取的信息通常只有官方通报、媒体报道以及一些零星的社交媒体讨论。以下是我根据现有信息,尝试尽可能详细地进行的分析和解读:事件梗概(根据公开信息推测): 时.............
  • 回答
    对于“腾讯游戏平台一有消息,就有人说 Steam 要危险”的这种言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动机,以及这种论调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一、 根源与动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担忧?这种担忧的产生并非空穴来风,它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1. 腾讯的体量与影响力: 全球最大的.............
  • 回答
    马化腾的“普通公司”论:战略姿态与对腾讯未来的思考马化腾公开表示“腾讯只是一家普通公司,随时可被替换”,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战略考量和对行业现实的清醒认知。理解这句话,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马化腾的“普通公司”论:深层含义解读1. 战略上的谦逊与警惕: 避免成为众矢之的: 腾讯作为中.............
  • 回答
    “腾讯封杀字节,字节封杀一切”——这句在互联网江湖流传甚广的说法,精准地概括了这两大巨头之间长久以来充满火药味的竞争关系。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们各自的战略重心,以及字节跳动这家公司不断扩张的边界。“腾讯封杀字节”:防御与压制这句话的前半部分,“腾讯封杀字节”,更多的是从腾讯的视角出发,来.............
  • 回答
    腾讯云硬盘故障致创业公司数据全丢:一场令人警醒的技术信任危机腾讯云硬盘故障导致创业公司线上生产数据完全丢失的事件,是一场令人痛心疾首的技术事故,更是对整个云计算行业信任基石的严峻挑战。这不仅仅是一家创业公司的悲剧,也为无数依赖云计算生存的中小企业敲响了警钟。要深入理解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 回答
    腾讯、百度绕道苹果隐私规则?一场科技巨头与用户隐私的博弈近期,关于腾讯、百度等中国互联网巨头试图规避苹果严格的隐私规则,并因此收到苹果公司警告的消息,在科技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合规性问题,更触及了用户隐私保护、平台生态规则以及科技巨头在数字时代的影响力等深层议题。事件的表象:规避.............
  • 回答
    腾讯视频在推送利奇马台风伤亡人数时出现“全省人死亡”的严重失误,随后又发布道歉声明,这件事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首先,从文案本身来看,这无疑是一个低级且令人震惊的错误。台风带来的灾难本身就足够沉重,任何关于伤亡数字的报道都应当是严谨、准确和负责任的。将“部分地区”或“具体数字”的概念错误地放大为.............
  • 回答
    深度解读:腾讯、字节、快手为何霸榜?互联网下一波机会在哪里?2021年,腾讯、字节跳动、快手稳居用户使用时长榜单前列,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结果。这三家公司凭借其深耕多年的用户洞察、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以及对生态的精细化运营,成功抓住了用户碎片化时间,并将其转化为.............
  • 回答
    腾讯发布“我就是那个吃了假辣椒酱的憨憨企鹅”视频回应被骗事件,这波公关操作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且从传播效果和舆论反应来看,可以说是一次相当成功的公关案例,尤其是其“自嘲”和“人性化”的策略运用得非常到位。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 一、 事件背景回顾:腾讯被骗 3000 万简单回顾一下事件本身:2021.............
  • 回答
    清华建筑系在读博士徐腾在“一席”关于易县奶奶庙的演讲,在我看来,是一次非常有价值且引人深思的分享。他以一种非常独特且充满生命力的视角,将我们拉近了那些被主流建筑话语常常忽略的、生长的、接地气的空间。首先,徐腾的演讲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他的“在场感”。他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观察者,也不是一个冷静的分析者,.............
  • 回答
    马化腾捐赠一亿股腾讯股票做慈善这事儿,说实话,引起了挺大的反响的。作为普通人来看,这笔钱的数额之巨大,确实让人咋舌,也挺让人深思的。首先,从“捐”这个行为本身来说,是值得肯定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人能拿出如此巨额的资产去帮助他人,去回馈社会,总归是好事。而且,这不是小数目,一亿股腾讯股票,按现.............
  • 回答
    2021年上半年,腾讯展现出了惊人的投资节奏,几乎可以说是“一周一家”的速度在游戏领域进行布局。这种密集的投资动作,尤其集中在众多中小游戏厂商身上,背后有着深刻的考量和长远的战略意图。首先,我们可以从腾讯自身的战略需求来理解。作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公司,腾讯始终面临着保持增长和创新活力的挑战。尽管自身拥.............
  • 回答
    关于腾讯的胜诉率数据,特别是“深圳95%、北京54%”这样的说法,以及“南山必胜客”这个梗,确实是互联网上一个流传甚广且引人讨论的话题。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或否定。首先,我们得审视一下这些数据来源和统计方式。如果这些数据是来源于公开的法律文书、权威的法院报告.............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看得又气又觉得解气。一个开着迈腾的车主,做出这么恶劣的事情,别车、泼咖啡,最后还被警方刑拘,你说这算不算“恶人自有恶报”?不过,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家伙竟然是个惯犯,五年前就干过类似的事,现在又故技重施。咱们先捋一捋这件事情的经过,再好好分析分析。事件的恶劣性:首先,这名迈腾车主先.............
  • 回答
    “中国的一切都被阿里与腾讯垄断”这种说法,在很多讨论中都会出现,它形象地描绘了这两家巨头在中国互联网江湖中无处不在的影响力。然而,要准确看待这句话,我们需要剥开其字面意义,深入理解其背后反映的现实,以及这种说法的局限性。首先,让我们承认并理解阿里与腾讯的巨大影响力:无可否认,阿里巴巴和腾讯是中国数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