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康德会支持暴力革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吗?

回答
康德是否会支持暴力革命,以及他是否会支持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深入分析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结合康德的哲学体系,特别是他的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来理解。

总的来说,康德不太可能支持暴力革命,他更可能反对建立一个旨在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 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一、 康德对革命的态度:以理性与法的统治为先

康德对革命的态度是审慎且复杂的。他承认革命可能是推翻压迫性政权的最后手段,但他的哲学核心更强调通过理性、法治和渐进的改革来实现进步。

1. 对革命的有限容忍与根本反对:
原则上的反对: 康德在《永久和平论》和《纯粹理性范围内的宗教》等著作中,明确表达了对革命的原则性反对。他认为,任何对现行法律的暴力颠覆,都破坏了社会契约的基础,是对法律权威的根本挑战。他强调,“反抗的权利,即便只是为了抵制不义,本身也是一种悖逆,是一种最大的罪恶,因为如果将反抗作为普遍原则,那么一切法律秩序就会被摧毁。”
“有限的容忍”的例外: 然而,康德也认识到,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当统治者持续、系统性地侵犯公民最基本的、不可剥夺的权利时(例如,剥夺人的自由,将其变成奴隶或工具),公民可能面临一个“无法忍受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康德认为,革命并非是臣民的权利,而是国家面临的“内部冲突”。他设想的是,这种冲突可能通过推翻暴君来解决,但这更多是一种现实的可能性,而非他所倡导的原则。关键在于,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也更倾向于认为,推翻暴君的行为应被视为国家内部的“革命”或“内战”,而不是臣民的个人反抗权。 更重要的是,他依然认为即使推翻了暴君,新的政权也必须立即确立法律秩序,避免无政府状态。
目的而非手段: 康德更看重革命所能达到的“目的”——即实现自由和正义——而不是其“手段”——即暴力。他认为,暴力手段本身就与理性道德原则相悖,并且极易导致新的压迫和混乱。

2. “理性共和国”与渐进改革:
康德推崇的是一种“理性共和国”,在这种共和国中,公民享有自由,并受到法律的普遍约束。这种共和国的建立和完善,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公共理性的运用、启蒙和法律的改革来实现。
他强调“公开使用理性”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公开讨论和辩论,公民可以逐渐形成关于正义和良政的共识,并推动统治者进行改革。
因此,对于康德而言,任何形式的政治变革,都应该通过法律途径、公共讨论和理性协商来完成。

二、 康德对共产主义的立场:个人自由与财产权的捍卫

康德的哲学核心是个人自由、自主和理性。他认为道德的本质在于自律,即个体根据普遍的道德法则(绝对命令)来行动,而不是被外在的命令或欲望所驱使。共产主义社会,尤其是其早期激进形式,可能与康德的这些核心理念存在冲突。

1. 对财产权的重视:
康德认为,占有权(possession)是人作为理性存在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实现自由的外在条件。虽然他并非一个坚定的私有财产捍卫者(他区分了“对外在事物占有”和“对自身作为人身的一种占有”),但他认为,在一个“合法的国家”中,财产权的保障是维持自由和秩序的必要条件。
共产主义旨在消灭私有财产,将其公有化。这在康德看来,是对个人自主性和外部自由的重大侵犯,因为财产是个人独立和追求生活目标的重要手段。

2. 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康德设想的国家是一个法治国家,其主要功能是保障个人的外在自由,即“使每个人的自由能与所有他人的自由共存于同一原则下”。国家不应过多干预个人的私生活和经济活动,而是提供一个公平的法律框架。
共产主义社会,尤其是其乌托邦式的设想,往往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来重新分配资源、管理生产和消灭阶级。这种高度集权和对个人生活的干预,与康德所倡导的有限政府和个人自由的理念相悖。
康德认为,国家的目标不是实现某种特定的社会形态(如共产主义),而是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3. 关于人的本质和进步的看法:
康德认为人类的进步是一个道德进步的过程,是通过理性的运用、教育和逐渐克服自私自利来达成的。他相信人类最终能够达到一个更自由、更理性的状态。
然而,共产主义的实现往往被设想为通过一次剧烈的社会变革来达成,这其中可能包含对人性的强制改造和对现有社会结构的彻底颠覆。康德更倾向于相信,人类的进步是一个持续的、基于理性的自我完善过程,而非通过外在的、强制的社会改造来实现。
他也不太可能支持基于阶级斗争和暴力压迫的革命模式,因为这与他强调的普遍道德法则和所有人的尊严相冲突。

三、 总结

综合以上分析,康德不会支持暴力革命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反对暴力革命: 他认为暴力革命破坏了法治,违背了道德原则,并且可能导致比原先更糟糕的后果。他更倾向于通过理性的公共讨论和渐进的法律改革来推动社会进步。
反对共产主义社会: 他对私有财产权的重视,以及他对个人自由、自主和有限政府的强调,使得他不太可能支持一个旨在消灭私有财产、实现高度集权的共产主义社会。他所追求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建立在理性、法治和个人自由基础上的社会,而不是一个通过消灭个体差异和自由来追求某种形式的“平等”的社会。

尽管康德对压迫性统治持批判态度,并认为在极端情况下可能需要推翻暴君,但他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和对法律秩序的破坏都持极其谨慎和反对的态度。他的哲学更指向一个以启蒙、理性、法治和尊重个体自由为核心的社会发展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早年的康德不会,而晚年的(这里指法国大革命之后的)康德有一些可能。

康德在早年并不太关心政治问题,但根据其义务论道德和所谓“至善”的观念,可以推断出他不可能支持暴力革命,而应该倾向于理想主义。正如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所言:“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只看作是手段。”用暴力的手段去达成目的显然不是康德所支持的。

不过,在法国大革命以后,康德对政治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不再局限于“彼岸”的世界,还创作了所谓的“第四批判”(其中的政治著作并没有太高的地位,甚至被认为是“幼稚平庸”)。

康德一向严格划分政治共同体和伦理共同体,所谓政治共同体就是现实中的公民社会,而伦理共同体,康德曾经认为它是公民社会的“原型世界”和最高范本,也称之为“目的王国”;但他后来的观点下降为:伦理共同体必须以法律为基础,在它之中不能包含任何与公民法律规定的义务相冲突的东西。

晚年的康德转向现实,甚至认为魔鬼在一个好的政体下也能成为好公民:

建立国家这个问题不管听起来是多么艰难,即使是一个魔鬼的民族也能解决的(只要他们有此理智)……因为这个问题并不在于人类道德的改善,而只在于要求懂得那种大自然的机制我们怎样才能用之于人类……使他们自身必须相互都屈服于强制性的法律之下

可以看出,晚年的康德已经认识到人的道德并非他在“彼岸”世界所设想的那般神圣与高尚,单凭“善良意志”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一些外部的法律约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支持暴力革命和共产主义也不是毫无可能。

参考资料:

[1]张盾.“道德政治”谱系中的卢梭、康德、马克思[J].中国社会科学,2011(03):52-68+221.

[2]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user avatar

康德会的,如果他能读到《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形态》的话,他一定会的。康德的三大批判实际上为建立“未来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导论,他没有能建立起科学的形而上学,却被马克思建立了,马克思将实践的范畴引入哲学之后,哲学便成了科学,成为可根据经验描述的存在论、认识论。

可以说,康德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准备了人的全部主观形式,马克思为康德的纯粹理性找到了现实基础,这是与黑格尔的自我意识外化并返回自身的过程是完全不同的,黑格尔虽然强调自我意识是一个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不断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但始终找不到一个开放的口子,因而,总的来说,黑格尔是一个封闭的、保守的思想体系,既然与此,黑格尔是不会支持共产主义革命的。康德不一样,他的先天综合判断有两条最基本的原则,一是人的认识必须具有普遍必然性;二是人的认识应不断扩大新内容,这新的内容自然来自于感性。马克思将实践引入哲学之后,一方面通过实践,人得以产生并得以存在,使人获得了人才具有的普遍性、必然性;另一方面,一切感性存在包括人自己都被人的实践所规定。这样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就形成了。

康德之所以坚持纯粹理性的道德自律,而特别反感感性经验性的活动,因为他把现实世界看得透透的。他认为,现实世界中的人是“足够罪恶”的,充满了尔虞我诈,追求虚荣、奢侈,满足于低级的欲望。这些正好是异化了世界的真实写照,在马克思看来,劳动的异化是世界发生了根本性的颠倒,这个颠倒世界所呈现的,正是康德所看到的。只是由于康德不懂得劳动及劳动异化原理,不知道他所处的世界是一个暂时颠倒的现象,所以他只能愤世嫉俗,退回到洁身自好的境地,但他对人、对未来还是寄予希望的。

所以,如果他能理解实践、理解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一定会支持共产主义革命的。共产主义革命最根本的在于消灭由于分工所导致的异化劳动,实现每个个人依从其个性(是自觉的个性而不是分散的原子式个体的个性)全面发展,使每个人的全部才能能够自由地发挥。这也正是康德所梦寐以求的事,他在《实践理性批判》的结束语中说道:“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他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叹和敬畏:我头顶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的道德法则。”紧接着,这句话下面有一大段展开的话,读之令人动容!这段话也是“后无产者”即共产主义的人们心灵的写照。

我说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共产主义决不仅仅是某一学派特有的洞见,更不是一些人内心持有的信仰,而是全人类的必然走向,不管你愿意或者不愿意,共产主义每日每时地向人们走来,谁也阻挡不住。其根本原因就是资本太执着了,它坚定地走向共产主义,它一刻也停止不了它那不断增值的节奏,这个节奏越快,共产主义来得也越快,这是历史的必然性。既然如此,人们为是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地搞共产主义革命呢?关键在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点,单凭历史的自发性是不行的,必须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跨过这一关,所以必须经过革命。再者,既然人们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总会有所行动,抗拒必然性和顺应必然性的人们相向而行,革命不可避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康德是否会支持暴力革命,以及他是否会支持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深入分析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结合康德的哲学体系,特别是他的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来理解。总的来说,康德不太可能支持暴力革命,他更可能反对建立一个旨在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 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一、 康德对.............
  • 回答
    康德会如何回答“电车难题”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要详细地阐述康德的立场,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他的核心伦理学理论,特别是他的义务论(Deontology)和定言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电车难题”的基本设定:一辆失控的电车即将驶过轨道,轨道上有五.............
  • 回答
    康德对非欧几何的评价,会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分析过程,他不会简单地“接受”或“拒绝”,而是会从他形而上学的角度出发,审视非欧几何在知识论和本体论层面的含义。以下是对康德可能如何评价非欧几何的详细阐述:核心问题:非欧几何是否可能?它是否构成“先验综合判断”?康德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于回答“科学知识(尤其是数.............
  • 回答
    康德终身未婚未育,在当时拥有不小的“异类”色彩。关于他为何选择如此人生道路,后世有诸多猜测与分析,其中既有对其哲学思想的解读,也有对其个人性格与生活习惯的考量。当然,也有一些流传但缺乏确凿史料支持的传闻。哲学层面的影响:康德最核心的学说之一是“绝对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
  • 回答
    理解康德为何会被一些人解读为陷入“神秘主义”或“不可知论”,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哲学体系的核心,特别是那些最容易引发误解的概念。这并非因为康德本人变得“神秘”,而是因为他试图解决的问题本身就极其复杂且具有挑战性,他的解决方案也因此显得深邃而引人思考。康德的理性之巅:构建科学和道德的基石首先,我们要明确.............
  • 回答
    康德的定言命令,听起来挺玄乎的,但其实跟咱老百姓过日子,每天都在打交道。而且,更有意思的是,我们好像还挺“爱”违反它,虽然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咱们先说说康德这“定言命令”是啥意思。简单点说,它就像一个绝对的、不打折扣的道德准则,不管你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都得无条件地遵守。它不像那种“如果你想升职.............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清朝与俄罗斯在北亚的争夺是18世纪中俄关系中的关键历史事件,涉及领土主权、边疆安全、国家利益和国际战略。作为康熙皇帝,若面临这一抉择,其决策必然基于对国家利益、边疆稳定和长远战略的综合考量。以下从历史背景、康熙的决策逻辑、可能的策略选择及最终结果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背景:北亚争夺的起因1. 地.............
  • 回答
    好家伙!这穿越剧本怎么回事?我,杨康,七岁?亲爹还在,娘也还在,郭靖那傻小子也还在……哎哟喂,这可是个绝佳的机会!《射雕》里的杨康,那叫一个命途多舛,纠结来纠结去,最后落得个凄凉下场。不行,我可不能步他的后尘。既然老天爷给了我第二次机会,那我就得好好活,活出个不一样的人生来!首先,得解决吃饭问题。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射雕英雄传》中人物动机和命运的关键节点。如果将欧阳锋的武功改为并非一脉单传,我们来抽丝剥茧地分析一下,杨康是否还会杀欧阳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前提: 欧阳锋武功非一脉单传: 这意味着欧阳锋可能传承了其他武功,或者有其他的传人,甚至他本人也可能习得了其他门派的绝技。.............
  • 回答
    关于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里某些印第安战士模型身披“康熙通宝制成的铠甲”这一说法,需要澄清一下。首先,这是一个流传较广但并不准确的说法,甚至可以说是误解。 事实上,在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内,你不太可能找到真正由康熙通宝铜钱制作而成铠甲.............
  • 回答
    说起康熙爷,那可真是一段传奇。要说为什么有人会把他捧得那么高,还捎带着把康乾盛世也吹得神乎其神,这事儿啊,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一、 康熙爷,那是真有两把刷子,实力派选手首先,咱们得承认,康熙爷本人确实是个牛人。你想想,他15岁登基,那时候大清刚入关没多久,局面远没那么稳当。外有三藩作乱,内.............
  • 回答
    “千古一帝”,这四个字在谈及中国历史上的帝王时,康熙的名字常常会被提起。但为何是康熙?他究竟做了什么,能担得起如此重量级的赞誉?这背后,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帝王人生,也是一个王朝走向鼎盛的辉煌篇章。要说康熙的“千古一帝”,得从他即位之初说起。那时的清朝,虽然已经入关统治了中原,但根基尚不稳固。南明政权还.............
  • 回答
    .......
  • 回答
    东莞康华医院年会聚餐挂横幅「手术室里全是钱」,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背后涉及的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言论不当,更是医院管理、企业文化以及社会价值观等多个层面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和看待这一行为:一、事件本身及官方回应: 事件经过: 2023年1月13日,东莞康华医院在年度晚.............
  • 回答
    要评估恒瑞医药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康美药业或乐视网,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详细探讨康美药业和乐视网当年的典型问题,然后对照恒瑞医药目前的经营状况和潜在风险。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康美药业和乐视网当年的“暴雷”是如何发生的:1. 康美药业:虚假财务报告与关联交易 核心问题: 康美药业的“暴雷”主要.............
  • 回答
    如果杨康是女性,那么《射雕英雄传》的故事情节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人物关系、情感线索、甚至最终的结局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一、 杨康的成长环境与心理变化1. 性别角色与社会期待: 在宋朝末期,女性的社会地位远不如男性。一个出身富贵、被寄予厚望的公子,如果改为女.............
  • 回答
    康熙皇帝驾崩,这对大清来说无疑是王朝的又一个关键时刻。九子夺嫡的戏码终究落下帷幕,但如果历史的洪流稍有偏差,八阿哥胤禩,这位一度呼声甚高、能力出众的皇子,登上了皇位,那么清朝的命运又将走向何方?这无疑是一个引人遐想的巨大“如果”。登基之路与即位之初的挑战胤禩能够顺利登基,必然意味着他克服了最直接的竞.............
  • 回答
    康熙皇帝的兄弟众多,其中一些确实手握重兵,权势显赫,但康熙却似乎并不十分担心他们会谋反。这其中的原因盘根错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说清楚,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康熙的兄弟并非都是威胁,也有一些是支持者和盟友。 康熙即位之初,面临着鳌拜等辅政大臣的专权。当时,他的几个叔叔,尤其是舒舒玛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