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的康德不会,而晚年的(这里指法国大革命之后的)康德有一些可能。
康德在早年并不太关心政治问题,但根据其义务论道德和所谓“至善”的观念,可以推断出他不可能支持暴力革命,而应该倾向于理想主义。正如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所言:“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只看作是手段。”用暴力的手段去达成目的显然不是康德所支持的。
不过,在法国大革命以后,康德对政治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不再局限于“彼岸”的世界,还创作了所谓的“第四批判”(其中的政治著作并没有太高的地位,甚至被认为是“幼稚平庸”)。
康德一向严格划分政治共同体和伦理共同体,所谓政治共同体就是现实中的公民社会,而伦理共同体,康德曾经认为它是公民社会的“原型世界”和最高范本,也称之为“目的王国”;但他后来的观点下降为:伦理共同体必须以法律为基础,在它之中不能包含任何与公民法律规定的义务相冲突的东西。
晚年的康德转向现实,甚至认为魔鬼在一个好的政体下也能成为好公民:
建立国家这个问题不管听起来是多么艰难,即使是一个魔鬼的民族也能解决的(只要他们有此理智)……因为这个问题并不在于人类道德的改善,而只在于要求懂得那种大自然的机制我们怎样才能用之于人类……使他们自身必须相互都屈服于强制性的法律之下。
可以看出,晚年的康德已经认识到人的道德并非他在“彼岸”世界所设想的那般神圣与高尚,单凭“善良意志”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一些外部的法律约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支持暴力革命和共产主义也不是毫无可能。
参考资料:
[1]张盾.“道德政治”谱系中的卢梭、康德、马克思[J].中国社会科学,2011(03):52-68+221.
[2]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康德会的,如果他能读到《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形态》的话,他一定会的。康德的三大批判实际上为建立“未来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导论,他没有能建立起科学的形而上学,却被马克思建立了,马克思将实践的范畴引入哲学之后,哲学便成了科学,成为可根据经验描述的存在论、认识论。
可以说,康德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准备了人的全部主观形式,马克思为康德的纯粹理性找到了现实基础,这是与黑格尔的自我意识外化并返回自身的过程是完全不同的,黑格尔虽然强调自我意识是一个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不断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但始终找不到一个开放的口子,因而,总的来说,黑格尔是一个封闭的、保守的思想体系,既然与此,黑格尔是不会支持共产主义革命的。康德不一样,他的先天综合判断有两条最基本的原则,一是人的认识必须具有普遍必然性;二是人的认识应不断扩大新内容,这新的内容自然来自于感性。马克思将实践引入哲学之后,一方面通过实践,人得以产生并得以存在,使人获得了人才具有的普遍性、必然性;另一方面,一切感性存在包括人自己都被人的实践所规定。这样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就形成了。
康德之所以坚持纯粹理性的道德自律,而特别反感感性经验性的活动,因为他把现实世界看得透透的。他认为,现实世界中的人是“足够罪恶”的,充满了尔虞我诈,追求虚荣、奢侈,满足于低级的欲望。这些正好是异化了世界的真实写照,在马克思看来,劳动的异化是世界发生了根本性的颠倒,这个颠倒世界所呈现的,正是康德所看到的。只是由于康德不懂得劳动及劳动异化原理,不知道他所处的世界是一个暂时颠倒的现象,所以他只能愤世嫉俗,退回到洁身自好的境地,但他对人、对未来还是寄予希望的。
所以,如果他能理解实践、理解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一定会支持共产主义革命的。共产主义革命最根本的在于消灭由于分工所导致的异化劳动,实现每个个人依从其个性(是自觉的个性而不是分散的原子式个体的个性)全面发展,使每个人的全部才能能够自由地发挥。这也正是康德所梦寐以求的事,他在《实践理性批判》的结束语中说道:“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他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叹和敬畏:我头顶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的道德法则。”紧接着,这句话下面有一大段展开的话,读之令人动容!这段话也是“后无产者”即共产主义的人们心灵的写照。
我说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共产主义决不仅仅是某一学派特有的洞见,更不是一些人内心持有的信仰,而是全人类的必然走向,不管你愿意或者不愿意,共产主义每日每时地向人们走来,谁也阻挡不住。其根本原因就是资本太执着了,它坚定地走向共产主义,它一刻也停止不了它那不断增值的节奏,这个节奏越快,共产主义来得也越快,这是历史的必然性。既然如此,人们为是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地搞共产主义革命呢?关键在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点,单凭历史的自发性是不行的,必须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跨过这一关,所以必须经过革命。再者,既然人们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总会有所行动,抗拒必然性和顺应必然性的人们相向而行,革命不可避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