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康德的思想那么难懂?

回答
康德的思想之所以普遍被认为难懂,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感受,也是对康德哲学深刻性的一个直接体现。他的哲学体系庞大、复杂,并且语言风格独特,这些都构成了理解的挑战。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

1. 哲学史的转折点与革命性:

康德的哲学,特别是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三大批判”,标志着哲学史上的一个巨大转折。他试图调和之前哲学中的两大主要对立:

理性主义 vs. 经验主义: 理性主义者(如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认为知识的来源主要在于理性本身,先天就存在普遍必然的真理。经验主义者(如洛克、休谟、贝克莱)则认为所有知识都源于感官经验。休谟的怀疑论对理性主义造成了巨大冲击,康德对此深感不安,他认为休谟的怀疑论会摧毁一切科学知识和道德的基础。
唯心主义 vs. 唯物主义: 之前的哲学往往在解释世界的本质时,要么偏向精神(唯心),要么偏向物质(唯物)。

康德的哲学是一种“哥白尼式革命”,他认为不是我们的认识去适应对象,而是对象去适应我们的认识。这意味着我们无法认识“自在之物”(Ding an sich),只能认识“现象”(Phänomen)。这种转向本身就挑战了传统的哲学思维模式,需要读者放下旧的认知框架去适应新的视角。

2. 语言的精确性与抽象性:

康德的写作风格是出了名的严谨、系统化,但同时也非常抽象和专业。

大量的专业术语: 康德创造了许多新的哲学术语,或者赋予了旧词汇新的、高度精确的含义。例如:“范畴”(Categories)、“先验”(a priori)、“先天综合判断”(synthetic a priori judgments)、“分析判断”(analytic judgments)、“综合判断”(synthetic judgments)、“现象”(phenomena)、“自在之物”(noumena/thinginitself)、“理性的二律背反”(antinomies of reason)、“绝对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目的王国”(kingdom of ends)等等。这些术语的精确定义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理解康德思想的关键,但学习和掌握这些术语本身就需要花费大量精力。
逻辑的严密性与推理的复杂性: 康德的论证过程极其严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他会细致地分析概念的各个方面,排除可能的误解,并构建复杂的逻辑链条来支持他的结论。这种严谨性虽然保证了其论证的坚实,但也使得追随他的思路变得困难。有时,理解一个论证的中间步骤可能需要反复阅读和思考。
宏大的系统构建: 康德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涵盖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美学等多个领域。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他试图界定人类认识能力的界限,回答“我能知道什么?”。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探讨道德的根源和原则,回答“我应该做什么?”。在《判断力批判》中,他考察美感和目的性,回答“我可以希望什么?”。这种试图覆盖整个哲学领域的宏大野心,意味着其内容量巨大,结构复杂,需要系统性的学习。

3. 概念的颠覆性与反直觉性:

康德的许多核心思想与我们日常的直觉和常识是相悖的,需要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抽象。

“先验”概念: 康德对“先验”的定义与通常理解的“预先的”不同。他所说的“先验”是指不依赖于任何经验的知识,是所有经验的可能性的条件。例如,空间和时间不是我们从经验中抽离出来的概念,而是我们认识世界“必须具备”的先天形式。这种“先天”的含义,即它是一种认识结构而非知识内容,是反直觉的。
“先天综合判断”: 这是康德哲学中最具革命性的概念之一。
分析判断: 谓项包含在主项之中,如“所有单身汉都是未婚的”。这种判断是先验的,但不是知识的增量。
综合判断: 谓项不包含在主项之中,如“所有物体都有重量”。这些判断增加知识,但传统上被认为是后验的(依赖经验)。
康德认为,数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是“先天综合判断”,例如“7 + 5 = 12”。“12”并不在“7”和“5”这两个概念本身之中,而是通过直观(intuition)使之联系起来,所以是综合的;但它却是普遍必然的,不依赖于具体的经验,所以是先天的。这种“先天综合判断”的存在是康德体系的基石,但其概念本身就非常抽象。
现象与自在之物: 我们只能认识现象,即事物在我们感官和知性中呈现的样子,而无法认识“自在之物”,即事物自身独立于我们认识能力之外的状态。这限制了我们认识的范围,也对传统形而上学构成了挑战。这种“可知”与“不可知”的区分,以及对事物本质的限制,会让人觉得难以接受或感到困惑。
自由与必然的调和: 康德试图在现象界(受因果律支配的必然世界)和本体界(我们作为理性存在者的自由王国)之间建立联系,从而解决自由与必然的冲突。他认为,在现象界,我们是必然的;但在本体界,我们是自由的。自由是道德行为的根本前提。理解他如何区分这两个领域,以及如何将它们联系起来,是理解其道德哲学的关键。
绝对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 康德的道德原则是“绝对命令”,其核心在于普遍化原则:“要只按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 这种要求将道德义务置于个人的偏好、情感或功利之上,是一种纯粹的理性义务论,它不考虑具体后果,只关注行为的动机和原则的普遍性。这与很多基于后果或情感的道德直觉是不同的,需要读者去理解一种基于理性的、无条件的义务观念。

4. 思想的深刻性与原创性:

康德的哲学之所以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正是因为它触及了人类认识和道德的根本问题。

深刻的分析: 康德对人类认识能力的分析极其深刻,他揭示了知性结构在塑造我们经验中的关键作用,这是前所未有的。他关于“范畴”的理论,即知性将经验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的先验概念,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认知科学和哲学。
理论的系统性与原创性: 康德的整个哲学体系是原创的、系统的,并且具有强大的解释力。他不仅解决了哲学史上的难题,还为现代科学和道德奠定了基础。这种原创性和系统性,也意味着需要学习者付出相应的努力。

5. 学习方法与耐心要求:

理解康德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

循序渐进: 通常建议从康德的入门著作或二手研究开始,逐步深入。直接阅读《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或第二版可能会非常困难。
多维度学习: 阅读康德原文的同时,结合高质量的导读、评论、学术论文,甚至参加相关的课程或讨论,可以极大地帮助理解。
反复咀嚼: 康德的著作需要反复阅读,每次阅读都可能有新的理解。

总结来说,康德的思想难懂,是因为他:

站在了哲学史的十字路口,颠覆了旧有的思维模式。
使用了高度精确、抽象且包含大量新术语的语言。
提出了许多反直觉但深刻的概念,挑战了人们固有的认知和常识。
构建了一个庞大、系统且原创的哲学体系,涵盖了哲学的主要领域。
要求读者付出极大的耐心、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反复思考。

因此,理解康德的哲学是一项智力上的挑战,但一旦克服了这些困难,你将能获得对人类认识、道德和我们自身存在更深刻的洞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commit:20211106更新后一回《越天堑费希特认神为我,新三杰图宾根宿舍夜谈》

赞赏到250元我写黑格尔。点赞到500我写休谟。


==================================================

主要还是你没有受过西哲Logos训练,如果懒得训练,可以用东方的方法来理解西方哲学,毕竟从小读仙侠小说,这个框架可以拿来用。

按照道教的说法,康德可以被封为柯尼斯堡真人。康德道长入世之时,正逢经验主义大师休谟,贝克莱,洛克三人携工业革命之威大杀特杀,连续挑翻各路门派,将存在于欧罗巴大陆接近3000年的残存哲学体系砸的稀烂,近代理性主义祖师笛卡尔所创立的理性主义体系岌岌可危。

康德对于经验主义颇感不忿,因为经验主义具有强烈的解构性质,经验主义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后天的,没有任何先验之物存在,按照佛家的说法,这就是强行论色不论空,有色无空,不符合色即是空,阴阳并存的正道。

但是理性主义空谈“空”,根本解释不了很多问题,显得又穷又蠢,冥顽不化,世人根本不信。

康德于柯尼斯堡闭关训练一生,静参天道,神功大成,找到了一个异常冷静的,四平八稳的体系论证空有皆存,从此各路门派无论从空入有,或者从有入空,都必须借助康德进行参照。

为了保证水火并济,阴阳相合,康德论证了一种结构,按照明清小说的办法起个酷炫的名字好了,就叫“十二连环锁”吧。这十二连环锁其实是十二个范畴,康德论证人们只能将事物按照12种格式化的方法来理解,哪怕世界本身根本不是这样的。

这十二连锁分别是:量锁三个——单一,多数,全体;质锁三个——实在,否定,限制;关系锁三个——依存和自存,原因和结果,协同;模态锁三个:是否可能,是否存在,是否必然。人于创世之初,灵识就被深深锁在这十二个锁中,只要依次修炼破幻,即可离恨得道,神游九天。

刚才说道,康德的体系的特点就是异常冷静而且四平八稳,这是对经验主义学派疯狂乱砸猛砸特性的反叛,在康德的体系里,一切你能提出的问题基本都有一个合理解释。每破坏一个锁,你就可以离得道成仙接近一步。

康德体系中的世界本源,被康德命名为物自体,物自体这个翻译指的是在认识之外却不可被认识的东西,也可以指那时空之中唯一可以独立存在而不依赖其他因果的东西。正所谓《圆觉经》说,知幻即觉,觉幻即离。幻灭一瞬,万物归一,此时万法归宗,修炼者独步天下,其心自洁,无欲无求,如林中之象。

前面说到人类灵识被锁,万事万物认不真切,也认不出来万事万物都是“一”的幻象,无法识别真正的实体。康德体系本身也继承了这个特点,康德体系本身的矛盾在于,康德道长论证出,这十二把灵识锁,都是物自体他老人家出于某种原因加给人类的,并且物自体他老人家还出于某种原因不停给人类推送幻觉feed流。但是这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捏?难道上帝他老人家竟然也受限于因果?

仔细想一想,上面这句话其实同时受到所有十二把灵识锁的限制,若要破锁,必十二道同时破解!这就是康德体系的微妙和惊人之处,其形与人类本质的困境是同构的。

康德描述了这样一个世界,物自体,也就是上帝他老人家,用十二道注连绳将人类围了起来,每一道注连绳都用鸟居神石镇住,以便人类在爱中拥有自己短暂的存在并通过注连绳围起来的魔圈观察世界,但,被围起来的世界,非但不是真实世界,恐怕连视野也是扭曲的,但是人只能看到这些,人类是卑微的。

但是人类是因为物自体特定的唯一的真实的理由而存在的,每一条锁定的限制都是为了让人们保持自己的存在的同时决定自己的生活,所以人也是崇高的,人的崇高是因为每一条认知限制都像脐带一样直接连到物自体本身,所以人是被爱的,至少不是最卑微最惨的。人可以自豪地对世界复述莎士比亚说的话:“即便我在果壳之中,我仍然可以自诩是无限时空之王。”

康德文本一出,万灵欢笑,天龙八部皆来柯尼斯堡买书看经。彼时,真人费希特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康德,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康德...


(睡觉了后面不写了)

更新方法:点赞更新前一章节,打钱更新后一章节。

打钱赞赏50元:后一回 《越天堑费希特认神为我,新三杰图宾根宿舍夜谈》【已完成】

打钱赞赏250元:后二回 《绝灵根黑格尔九算精神现象,遭背叛谢林怒唤神圣新星》

点赞500:前一回 《贝克莱自毁长城 休谟为爱逆战》

点赞1000: 前二回 《莱布尼兹千里走单骑 斯宾诺莎磨镜退宿敌》

===============================================

后一回 《越天堑费希特认神为我,新三杰图宾根宿舍夜谈》

上回说到柯尼斯堡真人康德演化来一套四平八稳的系统,万事万物都可以在这找到自己。正当康德体系统治整个世界的时候,1791年,另一位少侠费希特突然从大众中走出秘密拜会了康德真人,问康德真人以下问题:

①物自体不能被认识,那为什么我还要在你的体系里知道有这么个物自体?

②你这个体系里的空有共存,阴阳具足,但是....为什么两侧全都是断开的?我在空中,不知道为什么要有有,我在有里,我没理由在空中。

③我根本...就没有理由会了解这十二连环锁,除非我已经得道了,活在了“空”里,和“有”里,但是一般人是不能接受的,此外受限于古希腊的logos系统不允许自己内部有这种“虽然证道但是语言断裂“的思路。对于哲学来说,一切已经自明,这世界没有欺骗心灵的理由,为什么我会自明出一些奇怪的矛盾骗局,难道上帝他老人家竟是个骗子吗?顺着康德真人往下走,画风突然就东方了起来???印度人竟是我自己???

列位看官需要知道,哲学的Logos系统不允许自己的体系内部有断裂,这和我东方仙侠传统是不一样的,晚期东方仙侠传统并不在意体系内部是不是自洽的,随着中古东亚文明衰亡,人们往往觉得越不自洽越牛逼。

康德真人是如何回答费希特少侠的,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但是其中一定多有别扭。

因为费希特少侠帮康德想了一个解决方案,写在了文本《试评一切天启》中,这份文档描述了康德哲学体系和神学之间的关联,并且很谨慎地有一种隐晦的批评意味。康德真人看了之后,大加赞赏,赞助出版了这篇文章,还推荐费希特前往大学任教....

哈哈,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由于一些不知名的原因,此文被匿名发表了,让人们以为是期待已久的康德自己对于宗教的批判著作。结果康德最后被迫澄清这文章是费希特写的,费希特一下就火了。从我的角度来看,康德没有私心不太可能,但是康德的私心应该是针对时代本身的,而不是针对费希特的。

要明白彼时彼刻的时代变化,那恐怕要看几百年以后和老师海德格尔搞不伦的可爱萝莉汉娜阿伦特写的《极权主义的起源》。可爱萝莉汉娜阿伦特年轻时过了所有女孩子想要的浓烈的青春生活,身为犹太人生活在德国攻读神哲学位,奥术法师,戒律牧师技能树双精通,纵横欧洲革命战场PVP段位顶级,一生峰回路转险象环生,该打的副本都打过,每每遇劫却命中自带桃花,逢贵人相助,和哲学家师傅搞不伦那都是小菜一碟叻,如果《西哲传说:凡人修仙传》有她一张卡牌,那应该是超模金色传说,战吼:召唤导师海德格尔,亡语:无伤跑路回卡池。此为后话,按下不表。

却说这《极权主义的起源》,说来说去就这么一个事情: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一种类似于青春期高烧的现象,抑或是羽化成蝶的过程(羽化的学术名字叫革命,一切剧烈的变化我们都先叫做革命),这中间存在本国人类心灵意识形态的巨大变化和一切生产资料的变化,而先发的工业国会压制后发工业国,因此越后发的工业国中的人们心灵就会受到越大的创伤,人活得越惨,正所谓:英国人先发就是来个大宪章,到了法国就送给了全世界大革命,到了普鲁士那叫一个尸山血海,到了俄国送给世界列宁主义,到了更后来....

现在咱把话说回来,费希特少侠生活的时期正是法国革命时期,他受到世界浪潮的影响,心中对佛道两门那是鄙夷的,他有一种儒生风范,渴望入世救世,改变世界,佛门里属于“有”部,道门则继承了“天大,地大,道大,人亦大”的“人大”一脉,正是想做郭靖那样的大侠的人,事实上他老婆确实是黄蓉那样的道门诗人之女。

正所谓“法国革命我吃瓜,狂飙运动我在场。歌德席勒我哥们,康德哲学我批判。”,就是这么个人物。

正是因为他肩挑凡世,拳握初心的特点,他敏锐地发现了康德体系四平八稳中的问题,其实康德真人无非是想让所有人的的所有思路都可以在合适的位置存在罢了,所以上帝也有个位置,人也有个位置。

“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眼下一片乱世,上帝他老人家在哪?”费希特少侠看着巴黎断头台哐哐哐剁脑袋,英国有钱洋大人没事就来找普鲁士雏妓嫖娼的情景,拳头硬了。他决心找到一个肉身成圣的办法,为万世开太平。

费希特的核心思路是非常,非常简单的,那就是康德体系本身有不自恰的地方,我怎么知道一共有十二道连环锁锁住了心灵?物自体如果如康德所说我根本就不该知道,但是我强行知道我不知道他,什么鬼?如果有十二连环锁这样一种“法(darma)”,那这种法难道不是上帝他老人家在无穷无尽的时空中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吗?我如何改变这个世界捏?

再往前一步,上帝他老人家凭什么存在?我推理不出来,没错,至高精神的存在是自明的,但是眼下康德体系不符合西哲传统里自明的原则。

除非....除非在无穷无尽的时空之中,法轮狂转,上帝他老人家爱怎么转就怎么转,世界的规则变化无穷无尽,人类,或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有有情生灵的心灵结构也狂转,只有...只有认识这个世界的心灵们认识到有一个结构可以认识到这个世界这件事情本身是不转的。

假如我的心灵定在这个结构上,我就可以定住,定能生慧,那样就一定有个办法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十方无量国土中,识别一切,没错,唯一可以定的,就是那个结构(form)!

那么假若我定在这个结构上,得到的结论则是,我就是神,神就是我,那十二连环锁是我乐意,自己给自己玩游戏呢,我们在三世十方中,共享一个结构。费希特领悟到了这个无尽时空的唯一定点,并将其命名为“绝对自我”。

认识到绝对自我的费希特,也因此被后世尊称为第一个现代哲学家。因为对于现代哲学家来说,在一切时空中一切事情都会发生,讨论任何一种现象本身都不是全局解。

而康德对于费希特和他所代表的的时代的忌惮也很清楚了,他希望至高精神存在于体系之中,但是现代性的特点就是至高精神不在,至高精神忙着下凡成为你和你一起狂欢渡劫,穿越生死呢。康德真人渴望留住时代,没想到给时代做了嫁衣。此非前定耶?

费希特终成一代大侠,他最终的下场也和大侠郭靖一样。1794年,费希特成为耶拿大学教授,1806年,普法战争中费希特站在普鲁士一边,1810年,费希特在拿破仑的统治下创建柏林大学并成为第一任柏林大学校长,1813年,普鲁士军官借助俄国革命之威起义造反拿破仑帝国,俄国人,德国人,法国人把柏林打成一片人间地狱。城内斑疹伤寒流行,费希特和妻子作为志愿者照顾士兵,双双被疫病传染,不治身亡。费希特如愿,按照一位儒家书生的方式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先师孔圣在天有灵,想必感到欣慰,德国的国子监里,就有他的牌坊。

话分两头,30年前的1789年,三位少年聚集在宾根大学的宿舍中,正在夜谈哪里女人的大腿比较白,法国大革命剁下来的残肢和自由的关系,为什么神学院的饭菜那么难吃。他们三个都不知道,不久以后,他们三位将会扛起费希特的旗帜,将德意志古典哲学推上一个令人高山仰止的高峰,并最终封印了整个德意志古典哲学体系。他们是:狂傲天才谢林,美少年荷尔德林,摇滚小子黑格尔。

时代的大幕正在徐徐展开。

TO BE CONTINUE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康德的思想之所以普遍被认为难懂,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感受,也是对康德哲学深刻性的一个直接体现。他的哲学体系庞大、复杂,并且语言风格独特,这些都构成了理解的挑战。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 1. 哲学史的转折点与革命性:康德的哲学,特别是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三.............
  • 回答
    理解康德为何会被一些人解读为陷入“神秘主义”或“不可知论”,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哲学体系的核心,特别是那些最容易引发误解的概念。这并非因为康德本人变得“神秘”,而是因为他试图解决的问题本身就极其复杂且具有挑战性,他的解决方案也因此显得深邃而引人思考。康德的理性之巅:构建科学和道德的基石首先,我们要明确.............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值得探讨的问题,答案也并非简单的一两句话可以概括。实际上,说“现在没有像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叔本华那样的哲学家了”这句话本身就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因为“像”这个词的定义非常主观,而且哲学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演变、吸收和超越的过程。然而,我们不能否认,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感觉.............
  • 回答
    提起康熙皇帝立储之事,最绕不开的便是他那命途多舛的长子,胤礽。这位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皇太子,最终却两度被废,终身幽禁,这背后牵扯的不仅是父子情深、君臣之道,更隐藏着清初政治舞台上暗流涌动的权力斗争。要说清楚为什么胤礽最终没能登上皇位,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康熙朝早期,甚至康熙皇帝自己登基的那段历史说起.............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在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郭靖黄蓉夫妇与杨康(与穆念慈)的孩子在武功、品性乃至人生轨迹上确实呈现出一些差异,使得不少读者认为郭靖黄蓉的孩子“不如”杨康的孩子。但这种“不如”并非绝对,而是涉及多个层面的比较和读者解读。为了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 郭靖黄蓉的孩.............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有意思,也触及了皇权争夺最核心的那个点。说实话,让康熙的九个儿子“当个王爷无忧无虑”?那对他们来说,可能比登天还难。咱们得先明白,在那个时代,皇位可不是一般的“职位”,它是整个帝国权力、财富、荣耀的中心。当亲王,那确实是人上人,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但王爷的“无忧无虑”,和皇帝的“无忧无.............
  • 回答
    说到丘处机,金庸老爷子笔下这位“赤子之心”的道长,在《射雕英雄传》里,确实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一生行侠仗义,嫉恶如仇,对郭靖更是倾囊相授,恩重如山。然而,他与杨康的纠葛,却总是让读者们感到一丝惋惜和不解:为何丘处机明知杨康是当年王爷府的遗孤,却迟迟不肯将他的真实身世告知?其实,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
  • 回答
    黄蓉的美貌,在《射雕英雄传》中是公认的。书中形容她“肌肤如雪,身材苗条,肤色如玉,顾盼之间,神采飞扬,正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宛如一位下凡的仙子。” 郭靖初见黄蓉,便被她惊艳得呆住了,甚至差点说不出话来。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杨康面对黄蓉时,似乎总是“视而不见”。这其中的缘由,并非黄蓉不美.............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这可不是简单的运气好坏,而是时代、制度、个人能力和战略选择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把康熙皇帝大破葛尔丹和明英宗被俘也先这两件事摆在一起比,就像把一个训练有素的现代军队和一支装备简陋的古代部落放在一起较量,虽然都是“亲征”,但起点和过程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咱们先说说康熙皇帝和葛.............
  • 回答
    谈到陈近南收韦小宝为徒,以及其中可能包含的利用与信任,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有趣话题。尤其是在考虑到韦小宝那种“墙头草”的特质,以及他与康熙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陈近南的这步棋,看似风险极大,却也正是他高明之处的体现。首先,我们得明白陈近南这个人。他是明朝遗臣,反清复明事业的领导者,肩负着沉重的历.............
  • 回答
    康夏的卖书活动,简直就像一股席卷而来的热浪,把整个二手书圈搅得风生水起。要说这火爆的背后,可不是一朝一夕堆砌起来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巧妙融合的结果。首先,康夏这个人本身就带着一股“魔力”。他不是那种西装革履、一本正经的图书销售员。相反,他给人的感觉更像是邻家那个爱读书、有点儿孩子气的大男孩。他的言谈举.............
  • 回答
    说起康熙爷,那可真是一段传奇。要说为什么有人会把他捧得那么高,还捎带着把康乾盛世也吹得神乎其神,这事儿啊,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一、 康熙爷,那是真有两把刷子,实力派选手首先,咱们得承认,康熙爷本人确实是个牛人。你想想,他15岁登基,那时候大清刚入关没多久,局面远没那么稳当。外有三藩作乱,内.............
  • 回答
    “达康书记”李达康为何不提拔易学习,却任用了不少腐败或庸碌之人?这是一个在《人民的名义》这部剧中引发广泛讨论的问题,也是理解李达康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和现实性的关键。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一、 易学习的“不提拔”并非完全不提拔,而是“重要提拔”的缺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李达康并.............
  • 回答
    关于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里某些印第安战士模型身披“康熙通宝制成的铠甲”这一说法,需要澄清一下。首先,这是一个流传较广但并不准确的说法,甚至可以说是误解。 事实上,在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内,你不太可能找到真正由康熙通宝铜钱制作而成铠甲.............
  • 回答
    28岁的吴康,一个令人心疼的名字,他的故事触动着许多人。他因脑垂体功能发育不全,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严重不足,即使年过成年,身高却停留在幼年时期,宛如一位“永远的婴儿”。然而,这样一个罕见的生长发育异常病例,为何似乎并未被纳入专门的科研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治疗呢?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我们细致地解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抓住了《射雕英雄传》里一个常常被大家讨论的细节。郭靖能接东邪三招,杨康却不行,这背后不仅仅是武功高低的差异,更是两人性格、成长环境以及所习功法本质上的区别。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郭靖接东邪三招,这指的是在黄蓉的帮助下,郭靖用上了降龙十八掌的后几招,并且是纯粹的硬接.............
  • 回答
    乾隆皇帝的继位者选择,确实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顺理成章,他的十五位皇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而乾隆最终选择颒琰(即嘉庆帝),这背后也并非没有波折和考量。乾隆为何选择颒琰?首先得明确一点,乾隆的皇子中,大部分夭折了,能够长大成人并具备继承资格的并不多。在乾隆眼中,继位者的培养和选择是一个极其漫长且审.............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