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乾隆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十五子顒琰?乾隆的皇子们有没有过类似于康熙皇子的纷争?

回答
乾隆皇帝的继位者选择,确实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顺理成章,他的十五位皇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而乾隆最终选择颒琰(即嘉庆帝),这背后也并非没有波折和考量。

乾隆为何选择颒琰?

首先得明确一点,乾隆的皇子中,大部分夭折了,能够长大成人并具备继承资格的并不多。在乾隆眼中,继位者的培养和选择是一个极其漫长且审慎的过程。

颒琰的母亲是魏佳氏(令贵妃)。这听起来似乎是个劣势,因为魏佳氏出身较低,但乾隆对令妃的宠爱是毋庸置疑的。令妃不仅聪明能干,而且为乾隆生下了六个儿子,这是乾隆所有妃嫔中最多的。更重要的是,令妃在乾隆后期,掌握了后宫的实权,对皇子们的教育和乾隆的心意有着直接的影响力。颒琰作为令妃的嫡次子,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细心教导和乾隆的格外关注。

颒琰的早期教育和表现。乾隆对皇子的教育非常严苛,要求他们熟读儒家经典,通晓满汉文,还要有良好的品行和治国才能。史书记载,颒琰自幼聪明,恭谨孝顺,学习刻苦,尤其是在经义和史学方面表现突出。乾隆经常亲自考校皇子们的学业,颒琰的回答常常能令乾隆满意。在乾隆看来,颒琰具备了成为一个合格君主的素质。

其他皇子的失意。乾隆的长子永璜,因为在一次祭祀中表现得不够哀伤,被乾隆认为“无情”,直接被剥夺了继承权,后来也早早去世了。次子永�,也因病早逝。三子永�,因病夭折。四子永�,也早夭。五子永�,也是病逝。六子永�,夭折。七子永�,虽然也长大成人,但性格方面似乎不被乾隆看重,也未被列入继承人选。八子永�,同样早夭。九子永�,病逝。十子永�,早夭。十一子永�,病逝。十二子永�,虽然才华横溢,颇得乾隆喜爱,精通算学、天文等,被乾隆寄予厚望,甚至一度被认为是热门人选。然而,永�因触怒乾隆,加上其生母淑嘉皇贵妃早逝,家族势力相对单薄,最终被排除在外。十三子永�,也早夭。十四子永�,在乾隆五十一年才出生,此时乾隆已经年迈,显然不具备成为继承人的条件。

纵观乾隆的儿子们,能够健康成长并进入继承序列的,实在是寥寥无几。而颒琰,作为皇十四子,在诸位哥哥们纷纷早夭或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他就像是“剩者为王”。加上前文提到的他本身的优秀表现和母亲的影响力,最终的继位也显得顺理成章。

乾隆的“秘密立储”制度。为了避免康熙时期“九子夺嫡”那样的惨烈局面,乾隆继承了雍正时期创立的“秘密立储”制度。他将写有继位者名字的谕旨封存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这种制度的好处是可以避免皇子们过早争权,也给了皇帝在后期有调整的余地。乾隆并非一开始就认定颒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颒琰的品行和学识,以及其他皇子的状况,使得他逐渐成为最合适的选择。

乾隆的皇子们有没有过类似于康熙皇子的纷争?

答案是,没有。 乾隆的皇子们之间,并没有出现像康熙朝那样激烈的、公开化的继承权斗争。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康熙朝的特殊情况:康熙帝即位时年幼,即位后又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动荡,包括鳌拜专权、三藩之乱。他在位的近六十一年里,生育了数量庞大的皇子,而且很多皇子都表现出卓越的才能和野心,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争夺皇位的局面。八爷党、太子党等政治派别也随之形成,斗争之激烈,从史书的记载中可见一斑。

2. 乾隆朝的“秘密立储”制度:如前所述,这个制度从根本上抑制了皇子们公开争夺的可能性。皇子们不知道谁是“指定”的继承人,也就难以形成明确的党派和公开的对抗。一旦皇帝宣布了继承人,其他人即便有不满,也只能压抑在心里。

3. 皇子们的数量和夭折率:乾隆的皇子数量虽然有十五位,但真正能够成年、有能力参与继承的却不多。前面已经提到,大部分皇子都因为各种原因早早夭折。即使是活下来的几位,也并非都具备争夺皇位的潜力和意愿。例如十二阿哥永�虽然有才华,但他后来的失宠也说明他可能并非最受乾隆认可的“帝王之才”,或者说他自身也有一些让乾隆不满意的缺点。

4. 乾隆的控制力:乾隆皇帝在位时间长达六十年(加上太上皇时期更是六十三年),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皇子们有着绝对的控制力。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观察、考察和评价皇子们,一旦发现有任何苗头可能引发继承权斗争的行为,他会迅速加以制止。比如他对永�的敲打,可能就是为了防止他过于张扬而引起其他皇子或大臣的注意。

5. 皇子的性格和培养方向:相对于康熙的某些皇子,乾隆的儿子们在性格上可能更显内敛,或者说乾隆的培养方式让他们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学业和皇帝交代的任务上,而不是主动去谋划储位。乾隆对他们更像是老师,而非放任他们自由竞争。

总而言之,乾隆选择颒琰作为继承人,是基于颒琰自身的品行学识、早期表现,以及与其他几位有潜力的皇子的比较结果。而乾隆皇子们没有出现康熙朝那样的“九子夺嫡”式的纷争,这得益于秘密立储制度的推行、皇子们夭折率的较高,以及乾隆本人强大的控制力和明智的培养策略。相比于康熙帝晚年,晚年乾隆在继承人问题上显得更加从容和掌控自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想接乾隆的班,第一点不要求你多聪明多贤明,首先得身体好活得久。

乾隆活了88岁,他有17个儿子,其中13个都没活过他,比他先死,最后只剩下4个。

乾隆还是个非常贪恋皇位,权利欲望非常强的人,当太上皇的三年也是牢牢把持权利,已经继位的嘉庆完全就是个摆设。他也丝毫没有提前下岗的想法。

提前物色的几个表现好的都没活过他,死了又得重新选。皇子们自己私下抢的再欢也没用,他爹不退位一切都白搭。除非学李世民劝他爹提前下岗。

熬到最后只有四个候选的,结果这四个儿子中:

八阿哥永璇举止轻浮,做事不得体,人缘也不太好,还被乾隆公开训斥过。

十一阿哥永瑆风评更差,劣迹斑斑,被乾隆训过很多次屡教不改。

最小的十七阿哥永璘作为小儿子最受宠爱,但是整天游手好闲,惹是生非的。

最后就剩一个十五阿哥永琰风评还可以了,你让乾隆怎么选,他也很无奈啊。

所以说嘉庆这位置来的没啥压力,真没人跟他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