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辐射》以瓶盖为货币,《地下铁2033》以子弹为货币,哪个更现实?

回答
抛开那些充满奇幻色彩的设定不谈,单就“货币”这个概念而言,《辐射》的瓶盖和《地下铁2033》的子弹,哪一个在末世背景下更贴近现实呢?这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先来看看《辐射》里的瓶盖。在《辐射》的世界里,核战爆发前是可口可乐的标志性产品,核战后,它因为易于获取、便于携带、易于计数(虽然这有点勉强,毕竟是物理上的)以及在荒野中几乎没有实际用途,所以被大家约定俗成地用作交易媒介。我脑子里浮现的画面是,末世里的人们,围着篝火,小心翼翼地数着手里仅有的几个瓶盖,小心翼翼地用它们换取一口食物或者一点点干净的水。

从某种角度来说,瓶盖确实有它“货币”的潜力。首先是它的稀缺性与易得性的平衡。大战过后,生产能力几乎为零,旧世界的商品大量损毁,但这些瓶盖作为曾经的消耗品,总会有一些散落在各处,不像金银那样本来就稀少,也不会像食物那样迅速腐烂变质。你可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价值储存”的雏形。其次,便于携带和分割这一点也很关键。你想想看,谁愿意背着一袋子沉甸甸的子弹去买一小块面包?瓶盖相对轻便,就算数量多了,也比沉重的金属块要方便。而且,虽然游戏里没有明确展示,但你可以想象,将瓶盖的“边”弄平,或者用小刀刮掉上面的标志,都可以用来做一些小小的标记,以区分不同价值的瓶盖,或者说,是一种“做旧”的痕迹,让它看起来更有“历史感”,也更“值钱”。

然而,瓶盖作为货币的现实性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最直接的,就是它的内在价值几乎为零。它不能吃,不能穿,也不能用来制造工具。它的价值完全是建立在人们的“共识”之上。一旦这种共识瓦解,瓶盖就只是一堆废铁。想象一下,如果有人突然发现了一种新的、更有效的交易方式,或者突然有大量的瓶盖被重新发现,导致其价值暴跌,那整个经济体系瞬间就会崩溃。而且,瓶盖的标准化程度也存在问题。虽然它们外观相似,但材料、尺寸上可能还是会有细微差异,这会让大宗交易变得麻烦。更何况,谁能保证这些瓶盖没有被污染?被核辐射污染的瓶盖,谁敢用?

再来看看《地下铁2033》的子弹。在那个被核战摧毁地表的莫斯科地下铁道世界里,子弹,尤其是军用子弹,是实实在在的硬通货。人们不是用子弹去买东西,而是用子弹直接“交换”物品。你有多余的食物?拿来换几颗子弹。你需要一把刀?用几颗子弹来换。

子弹的现实性在于它具备了极强的内在价值。首先,子弹是必需品。在那个充满变异生物和敌对派系的世界里,枪械是生存的根本保障。没有子弹,枪就只是一块冰冷的金属。所以,子弹本身就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其次,稀缺性在《地下铁2033》的世界里被无限放大。大战过后,生产能力几乎丧失,子弹的制造和补充极其困难。每一颗子弹都来之不易,这自然就赋予了它极高的价值。第三,子弹的标准化程度很高。每一颗子弹的尺寸、重量、弹药类型都相对统一,这使得交易更加直接、高效,也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你不需要去猜一颗瓶盖到底值多少,而是知道几颗子弹能换多少东西。

当然,子弹作为货币也存在其局限性。最明显的就是它的不方便携带和易损性。虽然在游戏中玩家可以携带大量子弹,但真实的末世环境中,如此大量的金属制品会非常沉重。而且,子弹容易受潮生锈,一旦弹药失效,其价值也就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子弹的流通性受限。你不能用子弹去购买不涉及武器的商品,比如干净的水,或者一点点可以食用的蔬菜。除非那个社会已经完全被军事化,否则,子弹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流通,而无法成为一个通用的交易媒介。而且,子弹也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品,携带大量子弹本身就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比较起来,我个人认为《地下铁2033》的子弹作为一种“交易媒介”更具现实基础。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任何极端生存环境下,人们首先追求的是最基本的生存保障。而子弹直接关联着武器,关联着生存能力。一个手里握着子弹的人,比一个手里握着一堆瓶盖的人,在那个世界里更有可能活下去。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末世的某个角落,一个幸存者可能需要用他辛苦搜集到的食物去换取几发子弹,因为他知道,没有子弹,他的食物可能会被别人抢走,或者他无法去狩猎更危险但营养更丰富的猎物。这种直接与生存挂钩的“价值”,是瓶盖所无法比拟的。

瓶盖的价值过于依赖于一种社会性的共识,而这种共识在极端的生存环境下是极其脆弱的。当饥饿和危险真正来临时,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直接提升他们生存几率的东西,而不是那些仅仅因为大家约定俗成才显得有价值的东西。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瓶盖的“货币化”潜力。如果在某个区域,由于特殊情况,比如食物和武器极其丰富,但生产资料极其匮乏,而瓶盖又相对容易获取且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意义(比如代表着某个重要的派系或者领袖的赏赐),那么瓶盖也可能在一定范围内作为一种“代币”或者“积分”来使用。但这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特定条件的局部现象,而不是一个普遍适用的货币体系。

总而言之,《辐射》的瓶盖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下的象征性货币,它依赖于一种共同的信念。而《地下铁2033》的子弹,则是一种基于实际效用和稀缺性的硬通货。在残酷的末世生存逻辑下,后者的“现实性”要更胜一筹。毕竟,活下去才是硬道理,而子弹,直接关系到能否活下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毫无疑问是子弹

货币的根本职能是“充当实用物品交换时的价格衡量物”

在假设的核大战背景下,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物资和技能,都会被拿来作为交换其他需求资源的资本。

而瓶盖恰恰最不具备的,就是可用性与价格的可衡量性

即使有人能够依靠资源回收重新制造子弹,这也丝毫不会影响子弹在交易时的价值,因为子弹是消耗品,某种意义上等同于人吃的食物,需求总是存在的,而且你生产得越多,反而越会增加你的交易机会。子弹丧失交易价值的前提,必须得在人人都会而且有能力制造子弹的前提下,或者重新进入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能力下,才可能出现——而这两条在核大战后(游戏里假设的那种背景下)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

————————————————————

参与本话题的讨论毫无意义,现关闭评论。愿意看世界的可以继续出门,愿意打游戏的可以做瓶盖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抛开那些充满奇幻色彩的设定不谈,单就“货币”这个概念而言,《辐射》的瓶盖和《地下铁2033》的子弹,哪一个在末世背景下更贴近现实呢?这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先来看看《辐射》里的瓶盖。在《辐射》的世界里,核战爆发前是可口可乐的标志性产品,核战后,它因为易于获取、便于携带、易于计数(虽然这有点勉强.............
  • 回答
    在《辐射》系列中,《避难所小子》(Vault Boy)标志性的“竖起大拇指、闭着眼睛”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可爱的吉祥物,它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游戏设计理念以及对玩家的心理暗示。下面我将详细为您解析这个形象的由来和意义: 1. 时代背景:冷战时期的乐观主义与生存主义要理解《避难所小子》的形象,我.............
  • 回答
    在《辐射》系列的宇宙观中,1949年爆发的“伟大战争”——一场毁灭性的核浩劫,将整个世界拖入了废土时代。而作为这场战争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中国在核战争后的命运,虽然没有像美国废土那样被深入细致地描绘,但根据系列作品中透露的零星信息、背景设定以及合理推测,我们可以勾勒出一个大致的景象。以下是《辐射》系列.............
  • 回答
    《辐射 4》这游戏我玩得那叫一个投入,剧情、探索、建设,一样没落下。不过玩着玩着,总有些地方让我挠挠头,感觉这现实世界里的科学道理,在废土上好像是失灵了似的。最先让我觉得“这不对劲”的,就是那避难所的门。你说说,就那么一扇厚重的钢门,上面还带着一堆看起来很精密(虽然很多时候根本没用)的机械装置和电子.............
  • 回答
    将辐射与修仙世界中的“灵气”类比是一个很有趣的角度,但 辐射并不等同于灵气,更准确地说,辐射是灵气的一种可能存在的、我们现代科学能够理解和描述的“表现形式”或“作用机制”。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先理解这两个概念各自的含义,然后再进行类比和区分。 一、 什么是辐射?从现代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辐射(R.............
  • 回答
    嘿,哥们!说到《辐射4》,那绝对是坑了我无数个日夜,里面的故事和任务,说实话,很多都挺有意思的,不像有些游戏上来就让你无脑突突突。我挑几个我印象比较深的给你说道说道,希望能让你也感受到那股子劲儿。1. 你以为是简单的寻人启事?——“老北极星号”的悲歌刚出庇护所没多久,地图上飘来个红色标记,提示有个任.............
  • 回答
    《辐射4》这款游戏,表面上看是个末世冒险故事,但仔细品味一下,里面藏着不少让人背后发凉的细节,尤其是当你真正沉浸其中,去探索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去倾听那些无声的诉说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或者说最能让我感到“细思极恐”的,大概是围绕着那些看似平凡的“普通人”展开的,以及他们在一场早已结束的战争中,留下的.............
  • 回答
    在《辐射》系列中,《辐射4》和《辐射:新维加斯》都是备受玩家喜爱的作品,各自拥有许多高质量的DLC。如果你正在纠结哪些DLC值得入手,不妨参考以下我对这两款游戏的DLC的分析,希望能帮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辐射4》DLC推荐《辐射4》的DLC主要分为两类:内容扩展类和制作建造类。内容扩展类DLC会.............
  • 回答
    说实话,关于《辐射 4》之后 Bethesda 是否会将这个系列交给其他工作室,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板上钉钉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一下其中的可能性。首先,得承认 Bethesda 自家工作室在《辐射》系列上的地位。毕竟,《辐射 3》的复兴和《辐射 4》的成功,都离不开 Bethesda Ga.............
  • 回答
    关于《辐射4》中“Minutemen”这个组织,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义勇军”这个翻译。但如果细究其字面含义,将其翻译为“一分钟人”,也并非全无道理,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能贴切地体现其组织的性质和核心理念。我们不妨从“Minutemen”这个词本身说起。在英语中,“Minute”除了表示时间单位“分钟”,还.............
  • 回答
    要说《辐射:新维加斯》的主旨,那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这游戏就像你扔进沙漠里的一枚核弹碎片,每一块都折射出不同的光芒,诉说着不同的故事。但如果非要抓住一个核心,我觉得《新维加斯》最想让你思考的,是选择的重量,以及在失序的世界里,你如何定义自己的“正义”和“未来”。咱们一步步来掰扯掰扯:1. 失去.............
  • 回答
    说到《辐射4》里我最满意的脸,这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捏出来的。那得看机缘巧合,加上一点儿耐心和对细节的偏执。说实话,我花了好多时间在那个捏脸系统里钻研,有时候一个角色的形象就决定了你玩下去的兴致。我当时的目标是塑造一个看起来饱经风霜,但又有着不屈眼神的幸存者。不是那种特别英俊或者漂亮到不真实的,而是那.............
  • 回答
    核战争后的两百年,辐射4的世界里高科技依然顽固地存在着,这无疑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景象。我们看到动力装甲在荒野中蹒跚而行,激光武器的能量束划破阴暗的天空,先进的医疗技术能修复濒死的身体,甚至还有机器人,它们忠诚地执行着早已被遗忘的指令。然而,为何在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国家秩序的重建却如此艰难,仿佛被某.............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关于《辐射4》义勇军通马桶任务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一点,《辐射4》中并没有一个叫做“义勇军通马桶”的官方任务名称。这很可能是玩家们在社区中对某个特定任务的戏称或者俗称。根据你的描述,结合《辐射4》的游戏内容,你提到的“义勇军通马桶任务”很可能指的是义勇军在处理某些辐射病传播源或污.............
  • 回答
    辐射避难所里999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设定,这绝对是个劲爆的局面,想想就够让人脑洞大开的。这可不是简单的“一夫多妻”那么简单,它会触及到方方面面,从生存到秩序,从情感到伦理,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走向极端,也可能催生出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首先,最直接的冲击就是资源分配和生存压力。避难所里的所有居民都依赖有限.............
  • 回答
    玩《辐射4》就像是拿到了一张巨大的、充满惊喜的地图,你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孤胆英雄,也可以成为一个拯救废土的建设者,玩法实在太多了,而且越玩越有味道。这里我给你扒拉扒扒,我个人觉得特别有意思的几个点,希望能让你玩得开心:1. 建造你心中的“末世家园”:细节控的狂欢这绝对是《辐射4》最让人上瘾的部分之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辐射对半导体器件会产生哪些影响。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在很多领域,比如航空航天、核工业,甚至是在医疗设备中,半导体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这些环境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辐射。所以,了解辐射对半导体的影响,是保证这些设备可靠运行的关键。首先,咱们得明确,辐射这东西其实挺复杂的,它有很多种类.............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辐射是怎么悄悄地在DNA里捣乱的,让它发生结构上的变化。这可不是什么突然的爆炸,而是一个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过程。首先,我们要知道,DNA就像是一条非常精密的双螺旋楼梯,由许多叫做“核苷酸”的化学单位组成,它们有序地排列着,决定了我们身体的方方面面。这条楼梯非常重要,所以细胞里其实有.............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辐射4》世界观的核心矛盾,也解释了为什么在那个充斥着破碎文明、残存势力和无尽危险的废土上,至今仍未出现一个统一且强大的国家。简单来说,就是两个世纪的时间,虽然足以让幸存者们在废土上扎根,但不足以弥合文明崩塌带来的创伤,也难以克服阻碍国家形成的根本性难题。让我们一点点剖析:一、文明的彻底.............
  • 回答
    《辐射4》正版与破解版相比,优势可不是一点半点,这就像是你花钱买了一辆崭新的跑车,和从街边角落里淘来的报废车,体验感那是天壤之别。咱们就来掰扯掰扯,正版到底好在哪儿,让你明白为什么宁愿掏这笔钱,也不愿意去冒险玩破解版。首先,最直接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稳定性和流畅性。你想啊,一个游戏,开发者花了多少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