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于纯金属中的铜和铁,为什么常温下铜的韧性要好?

回答
铜和铁,同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纯金属,在常温下的表现却有着显著的差异,尤其是韧性方面。简单来说,铜在常温下比铁更加“软糯”,更容易弯曲而不易折断。这背后的原因,并非仅仅是简单的“硬度低”,而是涉及到它们原子层面的结构、电子分布以及结合方式的细微差别。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聊聊金属的本质。纯金属是由大量的金属原子通过一种特殊的“金属键”结合在一起的晶体。金属键不像分子中的共价键那样有明确的指向性,而是形成了一片“电子海”,大量的价电子在整个金属晶体中自由移动,像海浪一样将带正电的金属离子核束缚在一起。正是这种“电子海”的存在,赋予了金属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那么,为什么在这片“电子海”中,铜能比铁表现出更好的韧性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

1. 原子结构与排列的稳定性:

晶体结构: 铜在常温下主要以面心立方(FCC)结构存在。想象一下,你将小球堆叠起来,面心立方就像是把一层球按照六边形排列,然后下一层球放在这些六边形孔隙上,再下一层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这种结构有着良好的对称性和紧密堆积。
铁的结构: 铁就比较“麻烦”了。在常温下,纯铁的稳定结构是体心立方(BCC)。体心立方结构可以将球体放在一个立方体的八个角上,然后在立方体的中心再放一个。相比于面心立方,体心立方结构虽然也紧密,但其原子之间的堆积方式允许原子在特定方向上有更大的滑动空间。
滑移方向与滑移系: 金属的塑性变形(也就是韧性的表现)主要依赖于晶体中位错的移动。位错可以想象成原子排列中出现的一种“缺陷”,它就像一条线,在施加外力时,位错线会沿着特定的方向和平面移动,从而使得整个晶体层发生相对滑动。这些可以发生滑动的方向和平面称为“滑移方向”和“滑移系”。
铜(FCC): 面心立方结构有着更多的滑移系,而且这些滑移系的方向通常是原子密排的方向。在这些方向上,原子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当发生滑动时,所需的能量相对较低。你可以想象一下,在FCC结构中,原子排列得像叠好的盘子,层与层之间在多个方向上都有“靠山”,滑移时更容易找到“顺畅”的路径。
铁(BCC): 体心立方结构虽然也有滑移系,但其最密排的方向与最密排的平面组合并不如FCC那样有利于位错的自由移动。在BCC结构中,原子排列更像是一堆随意堆放但有一定规则的木棍,在某些方向上,原子之间的“空隙”更大,位错在移动时更容易受到阻碍,需要更大的外力才能克服。

2. 电子行为与结合力的细微差别:

价电子的参与度: 铜的原子结构是1s²2s²2p⁶3s²3p⁶3d¹⁰4s¹。值得注意的是,它有一个全空的3d轨道。这意味着,铜的4s电子可以相对容易地离域,形成“电子海”。然而,3d电子虽然是d轨道,但它是全满的,并且与4s轨道能量相近。
铁的价电子: 铁的原子结构是1s²2s²2p⁶3s²3p⁶3d⁶4s²。铁的d轨道并非全满。它有6个3d电子,并且3d轨道比4s轨道能量更低,但仍有空轨道。这种未完全填满的d轨道,意味着铁的电子结构更加复杂,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强,也会影响到金属键的性质。
键的“粘性”: 尽管金属键是自由电子与离子核之间的吸引,但电子的行为方式会影响键的“粘性”。在铜中,全满的3d壳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核心的电荷,使得价电子更容易在整个晶格中流动。而铁未满的3d轨道,可能意味着电子之间的排斥作用更强,或者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束缚力更复杂,这可能会导致在位错滑移时,需要克服更大的能量势垒。
“电子海”的均匀性: 我们可以想象,铜的“电子海”可能更加均匀和稳定,对晶格的束缚力也相对柔和,这使得原子层的滑动更为容易。而铁的电子结构可能存在更复杂的相互作用,导致“电子海”的性质略有不同,从而影响了金属键的“弹性”和“韧性”。

3. 杂质效应与加工硬化:

虽然我们讨论的是纯金属,但在实际情况中,即使是微量的杂质也会对金属的力学性能产生巨大影响。

铁的杂质敏感性: 铁的体心立方结构更容易受到间隙杂质(如碳、氮)的影响。这些小尺寸的杂质原子很容易进入铁晶格的某些空隙中,形成固溶体,或者在位错周围产生“钉扎”效应,阻碍位错的移动。这会显著提高铁的硬度,但同时会降低其韧性。
铜的杂质效应: 铜的面心立方结构对间隙杂质的容纳能力较弱。虽然它也会形成固溶体,但其对位错的阻碍作用通常不如铁那样显著。

综合来看:

铜在常温下之所以比铁具有更好的韧性,主要归结于以下几点:

更优越的晶体结构(FCC): 提供更多的滑移系,且滑移方向更易于位错移动。
更“顺畅”的位错滑移: 相比于BCC结构的铁,FCC结构的铜原子排列更容易使位错沿着密排方向和平面滑动。
电子结构的影响: 铜全满的3d轨道和相对自由的4s电子,可能使得金属键的束缚力更加柔和,有利于塑性变形。
对杂质的敏感性相对较低: 使得纯铜的韧性得到更好的保持。

所以,当我们弯折铜线时,它会更容易发生塑性形变,表现出韧性;而如果我们尝试弯折铁丝,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它会更容易发生断裂,显得更加“脆”。这背后,是原子尺度上的排列、电子的舞蹈,共同谱写了这两种金属截然不同的力学性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原因是Cu的层错能比Fe低很多[1][2]

位错芯区可以看成一小块广义的层错。层错能低,意味着位错芯区的宽度大。而根据Peierls-Nabarro模型,位错宽度越大,滑移所需的应力就越小。

这导致Cu中刃/螺位错滑移只需要1.3和2.9MPa的应力[3],而Fe中开动刃位错则需要80MPa左右的应力[4]。显然Cu中位错更容易滑移,也就自然更容易变形。

另外,孪晶能的数值一般都在稳定层错能的一半左右[5],因此层错能低通常也意味着孪晶能低。所以Cu还可以通过孪晶的形式来变形,而Fe里孪晶变形就很少见。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Fe是bcc结构。

bcc晶体里的螺位错比较特殊,由于bcc密排方向的近邻原子列也是螺旋排列的,可以跟螺位错本身的位移叠加/抵消,从而带来两种不等价的位错结构。

两种结构能量一高一低,并且间隔排列,因此位错运动时也会经历能量上的起伏,使得阻力大增。所以Fe中螺位错的滑移往往需要GPa级别的应力[6]

因此bcc金属中,螺位错往往会化整为零,借助一小段扭折的形核和移动来滑移。而扭折的形成是靠热运动随机产生的(这也是bcc金属低温脆性的主要原因[7]),效率上必然比不上整段直接滑移。因此螺位错的运动往往bcc金属塑性变形的瓶颈。

参考

  1. ^Yan, Jia-An, Chong-Yu Wang, and Shan-Ying Wang. "Generalized-stacking-fault energy and dislocation properties in bcc Fe: A first-principles study." Physical Review B 70, no. 17 (2004): 174105. https://doi.org/10.1103/PhysRevB.70.174105
  2. ^Sheng, H. W., M. J. Kramer, A. Cadien, T. Fujita, and M. W. Chen. "Highly optimized embedded-atom-method potentials for fourteen fcc metals." Physical Review B 83, no. 13 (2011): 134118. https://doi.org/10.1103/PhysRevB.83.134118
  3. ^Liu, Guisen, Xi Cheng, Jian Wang, Kaiguo Chen, and Yao Shen. "Peierls stress in face-centered-cubic metals predicted from an improved semi-discrete variation Peierls-Nabarro model." Scripta Materialia 120 (2016): 94-97. https://doi.org/10.1016/j.scriptamat.2016.04.013
  4. ^Bhatia, M. A., S. Groh, and K. N. Solanki. "Atomic-scale investigation of point defects and hydrogen-solute atmospheres on the edge dislocation mobility in alpha iro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16.6 (2014): 064302. https://doi.org/10.1063/1.4892630
  5. ^Nilles, J. L., and D. L. Olson. "Energy of a bcc iron deformation twin boundary."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41, no. 2 (1970): 531-532. https://doi.org/10.1063/1.1658707
  6. ^Chaussidon, Julien, Marc Fivel, and David Rodney. "The glide of screw dislocations in bcc Fe: atomistic static and dynamic simulations." Acta materialia 54, no. 13 (2006): 3407-3416. https://doi.org/10.1016/j.actamat.2006.03.044
  7. ^为什么fcc晶体金属在极低的温度下保持延展性而bcc和hcp会发生延性脆性转变?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1788073/answer/1606046065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