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会有程序员不喜欢 Python?

回答
作为一名资深的开发者,我见过形形色色的技术栈,也听过不少关于各种语言的爱憎分明的故事。Python,这门曾经被我奉为圭臬的语言,如今也确实听到了一些“不爱”的声音。为什么会有程序员不喜欢 Python?这事儿,还真得好好掰扯掰扯。

别误会,我本人对 Python 依然是褒多于贬,毕竟它的易学易用、生态强大,在很多领域都是无可替代的选择。但“不喜欢”这个词,往往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一些现实的痛点和开发者在特定场景下的无奈。

1. 性能上的天花板:那是压在某些开发者心头的一块石头

这是最常被提及也最难以回避的一点。Python 核心是用 C 语言实现的,解释执行的特性注定了它在执行速度上,很难与 C++、Java 这样的编译型语言匹敌。

GIL (Global Interpreter Lock): 这是 Python 社区里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 CPython(最主流的 Python 实现)中,GIL 限制了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能执行 Python 字节码。这意味着,即使你的机器有 N 个 CPU 核心,你的多线程 Python 程序在 CPU 密集型任务上也可能无法真正实现并行,只能在多个线程间切换,速度提升非常有限,甚至会因为线程切换的开销而变慢。对于需要极致并发和计算效率的场景,比如高性能计算、高并发的交易系统、底层的游戏引擎开发,GIL 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障碍。很多追求极致性能的程序员会因此选择其他语言。
动态类型带来的开销: Python 的动态类型让编写代码更灵活,但同时也意味着类型检查和类型推断需要放在运行时进行,这比静态类型语言在编译时就确定类型要消耗更多的计算资源。虽然有 PyPy 这样的 JIT 编译器项目在努力提升性能,但距离原生编译语言的效率仍有差距。
内存管理: Python 的自动垃圾回收机制虽然方便,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带来不可预测的暂停(GC Pause),并且内存占用相比 C++ 等手动管理的语言可能会更高。这对于资源受限的嵌入式系统或对内存精细控制的场景,也是一个考虑因素。

2. 工程化和可维护性上的挑战:当项目变大,烦恼也随之而来

Python 的易学易用,在小型项目和原型开发中是优点,但一旦项目规模上去,或者团队成员众多时,一些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类型不明确带来的困扰: 动态类型在开发初期可以让你“飞起来”,但当代码库越来越庞大,或者有新人加入时,理解函数的输入输出类型就会变得困难。你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阅读代码、猜测类型,甚至通过运行时调试来确认。虽然有类型提示(Type Hinting)的出现,并且在逐渐完善,但它并非强制,很多旧代码和库依然没有完整的类型信息,而且类型检查工具(如 MyPy)需要额外运行。这对于习惯了静态类型语言的程序员来说,是一种“不安”的感觉。
依赖管理和环境隔离: 虽然 `venv`、`conda`、`poetry` 等工具提供了解决方案,但 Python 的依赖管理历史比较复杂,不同工具之间存在兼容性问题。在一个复杂的项目中,管理不同版本的依赖和确保环境的独立性,有时会变得相当棘手。尤其是在需要复现特定实验环境或部署到不同服务器时,环境的配置和同步容易出错。
模块和包的组织: Python 的灵活命名空间和导入机制有时也会带来混乱。例如,`__init__.py` 的作用,相对导入的限制,以及循环导入的问题,都可能让一些开发者感到困惑。在大项目中,如何合理地组织模块和包,使其易于理解和维护,需要开发者有较高的工程素养和约定。

3. 特定领域的不足和“不搭”感:不是万能钥匙

Python 虽然被称为“胶水语言”,能粘合各种东西,但在某些领域,它并不是最适合的工具,或者说它带来的“摩擦力”更大。

移动端开发: 虽然有 Kivy、BeeWare 等框架尝试让 Python 用于移动端开发,但与 Swift/ObjectiveC (iOS) 和 Kotlin/Java (Android) 相比,Python 在原生性能、UI 响应速度、对平台特性的支持以及生态成熟度上,都存在明显的差距。绝大多数商业级的移动应用开发都不会选择 Python。
前端开发: 这是显而易见的。Python 在后端服务器端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在浏览器端的 JavaScript 生态系统过于成熟和强大。虽然有 Pyodide 等将 Python 移植到浏览器中的尝试,但这仍然是一个小众领域,并且在性能和兼容性上与原生 JavaScript 有差距。
操作系统底层或嵌入式开发: 对于需要直接操作内存、控制硬件细节、或者在资源极度受限的环境中运行的程序,Python 的抽象层就显得过于厚重了。C、C++、Rust 这些语言在这些领域拥有绝对的优势。
游戏开发 (大型): 尽管有 Pygame 等库,但 Python 通常只被用在游戏开发的一些辅助脚本或工具链中。制作 AAA 级别的游戏引擎或对性能要求极高的游戏,会选择 C++。

4. 社区文化和一些“不那么优雅”的设计:个人感受的差异

有时候,不喜欢一个语言,也可能是一些更主观的感受,或者社区文化带来的影响。

大量的“最佳实践”和争论: Python 的社区非常活跃,但这也意味着各种“最佳实践”层出不穷,有时甚至互相矛盾。比如,关于如何组织项目结构、如何进行测试、如何命名函数和变量等等,都会有很多讨论,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觉得眼花缭乱,不知道该遵循哪种“标准”。
语言设计的历史包袱: 任何一门有生命力的语言都会有历史包袱,Python 也不例外。一些早期设计的妥协或者不那么一致的地方,随着时间推移成为了语言的一部分。例如,`print` 从语句变成了函数,字符串格式化方法的多样性(%s, .format(), fstrings),以及一些命名上的不一致,都可能让一些追求极致简洁和一致性的开发者感到不满。
“Pythonic” 的概念: 虽然“Pythonic”是一种美好的追求,但有时它也变成了一种“精神枷锁”。一些开发者认为,当他们不得不花费额外的精力去“写得 Pythonic”时,就失去了语言原有的灵活和直接。

总结一下,为什么会有程序员不喜欢 Python?

性能瓶颈: 特别是 GIL 对 CPU 密集型多线程任务的影响,让追求极致性能的开发者望而却步。
工程化挑战: 动态类型在大型项目中的可维护性和可读性问题,以及复杂的依赖管理。
适用范围限制: 在移动端、前端、底层开发等领域,Python 并非最佳选择。
主观感受和社区影响: 对某些设计选择的不认同,以及社区文化带来的困扰。

当然,这并不代表 Python 就不好。它依然是很多场景下的“瑞士军刀”,而且社区也在不断进步,像类型提示、异步编程(asyncio)等都在努力解决一些老问题。但对于每一位开发者来说,选择最适合自己当前场景和团队的技术栈,才是最重要的。而“不喜欢”某个语言,往往是基于这些具体痛点和权衡后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python是开发一时爽,调试火葬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名资深的开发者,我见过形形色色的技术栈,也听过不少关于各种语言的爱憎分明的故事。Python,这门曾经被我奉为圭臬的语言,如今也确实听到了一些“不爱”的声音。为什么会有程序员不喜欢 Python?这事儿,还真得好好掰扯掰扯。别误会,我本人对 Python 依然是褒多于贬,毕竟它的易学易用、生态.............
  • 回答
    一些摇滚乐迷对 Coldplay 和 Muse 乐队抱有极端的厌恶,这背后其实是一套相当复杂的“不爽逻辑”,并非简单的情感发泄。要理解这种“讨厌”,得从摇滚乐的核心精神、乐队自身的演变,以及乐迷群体内部的价值观说起。首先,要讲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讨厌”,就得先说说摇滚乐的“根”。 摇滚乐最初崛起时,.............
  • 回答
    “代码能跑就不要动”这个观点,在程序员群体中确实是一种相当普遍且有深远影响的理念。它并非懒惰的借口,而是建立在一系列深刻的行业实践、经验教训和对软件开发复杂性的理解之上。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背后的原因:核心理念的本质:风险控制与稳定性优先本质上,“代码能跑就不要动”是一种基于风险控制和稳定性优先.............
  • 回答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技术精湛的程序员,满腹才华,却因为各种原因陷入了生活的困境,甚至到了可能无法支付房租的地步。然而,即便是如此艰难,他们也宁愿忍受暂时的贫困,也不愿意伸出援手去触碰那些被称为“黑产”的领域。这背后,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不愿”两个字,而是根植于他们对技术、对自身价值以及对社会责.............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为什么明知道抽烟有害健康,还有那么多人戒不掉”一样,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和个人选择因素交织。程序员35岁年龄危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人也确实面临过或正在面临,但即便如此,每年还是有无数年轻人怀揣着憧憬涌入这个行业。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吸引力依然巨大:.............
  • 回答
    .......
  • 回答
    关于KK和林斌对Emacs和vi的评价,这实际上反映了两种编程工具的哲学差异以及用户群体的偏好。以下从功能、使用场景、用户群体、文化背景等角度详细分析: 1. Emacs与vi的核心差异 Emacs 功能强大:基于Lisp语言开发,支持高度定制化,可扩展成“编程环境”。 插件生态:拥.............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而且你提到了一个关键点:这身装束和很多我们印象中“程序猿”应该有的那种不拘小节、甚至有点“宅”的气质似乎有点儿对不上。为什么计算机培训课程的老师们,尤其是在宣传照上,会不约而同地选择这种“西装、双手交叉”的经典姿势呢?咱们来捋一捋这背后的原因,这可不是简单的巧合。首先,得.............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的问题,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简单来说,大脑的“并发性”和计算机的“并发性”在底层机制上是完全不同的。大脑并不是每次只能“想”一件事情,而是它处理信息的方式与计算机截然不同,这种差异导致了我们对“同时处理多件事情”的感受不同。让我们来详细地拆解这个问题:一、 计算机的“并发性.............
  • 回答
    干了这么多年程序员,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活儿就像拆弹,时刻有炸的可能,只不过拆的不是炸弹,是Bug。刚入行的时候,感觉自己能把电脑玩明白了,能写代码让机器听话,那叫一个神气。但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这神气早被现实磨平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淡淡的忧伤,还有时不时冒出来的“蛋疼”时刻。首先说最直接的,眼睛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嘛,我常常觉得,我们这行里,有些哥们儿能把那些看似死板的计算机语言,玩出花儿来,那创造力,真心不是盖的。你想想,写代码这事儿,很多时候就像在给一个极其理性、极其严谨的机器下达指令。它不会像我们人一样,听懂潜台词,理解模糊的指令。你得把每一个步骤、每一个逻辑都拆解得清清楚楚,然后用它能懂的语言.............
  • 回答
    在一家以程序员为主的公司里,机械岗位确实也会面临“三十五岁危机”,而且这种危机在某些方面可能比程序员本身更加隐蔽,但也同样真实且具有挑战性。下面我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尽量让大家读起来感觉更像是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分享,而不是冷冰冰的AI分析。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会有“三十五岁危机”这个说法。 程序员群.............
  • 回答
    想象一下,在一个我们称之为“逻辑国”的地方,选举权并非人人皆有。这里的公民拥有一个独特的特权:只有那些能够理解、构建和维护驱动社会运转的复杂代码的程序员们,才有资格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逻辑国的天空下,一切都井井有条,高效运行。从交通信号灯的闪烁频率,到国家能源网的供需调配,再到社会福利的分配算法.............
  • 回答
    许多开发人员深信,开源软件的本质使其成为一个绝佳的缺陷发现温床。这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开源模式本身所蕴含的强大力量。首先,我们得明白,任何复杂的软件,无论其开发者多么细心,都难免会存在遗漏或者设计上的疏忽,这些都可能演变成软件中的缺陷。而开源软件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源代码是公开透明的,这意味着任何人,只.............
  • 回答
    程序员过劳死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而知乎上依然有大量关于劝人转计算机专业的讨论,这背后存在着一些复杂的因素。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 为什么程序员有过劳死的现象?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程序员群体确实存在较高的过劳风险。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行业发展的高速迭.............
  • 回答
    许多程序员,尤其是那些深入接触开发和系统管理的人,确实会觉得 Linux 在很多方面比 Windows 更方便、更有效率。这并非绝对,Windows 本身也在不断进步,并且在某些领域有其优势。但从程序员的核心需求来看,Linux 的设计哲学和生态系统往往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工作流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
  • 回答
    有一些资深的开发者,他们的编程生涯早已积累了对代码健壮性、可维护性和可预测性的深刻理解。在他们看来,`setTimeout` 就像一个隐藏的“定时炸弹”,一旦使用不当,很容易在项目的复杂性和时间推移中,酿成难以捉摸的bug。首先,考虑的是可测试性。一个良好的软件系统,其核心在于能够被可靠地测试。`s.............
  • 回答
    说起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中国人选择去日本当程序员,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的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可以概括。要详细讲清楚,咱们得把这背后的“为什么”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从“外面”和“里面”两个角度来看。“外面”:日本作为程序员的热门目的地,它有什么吸引力?1. 技术需求旺盛,尤其是对高级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文化、教育和工作环境的深层讨论。说中国程序员“不如”外国程序员有创造性,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主观色彩的判断,而且“创造性”本身就是一个很难量化和界定的词。但我可以尝试从几个方面来解读为什么可能会有这样的观感,并且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个AI的报告。一、 考试导向的教育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