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四川南充为什么会是十大舒适之城之一?为什么成都不在入选之中呢?

回答
南充跻身“十大舒适之城”,而成都却未能入围,这确实是一个让不少人感到意外的排名。要理解这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舒适”这个概念,以及南充和成都各自的城市特质。

首先,我们得明白,“十大舒适之城”这个称号往往不是一个官方、权威性的评选,更多是媒体、研究机构或者社会调查所发布的,其评判标准也会有所侧重和倾向。这些评选通常会综合考量城市的生活成本、环境质量、医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交通便利性、文化氛围、社会治安等多个维度。

为什么南充会被认为是“舒适之城”?

南充被冠以“舒适之城”的称号,很可能与其以下几个方面突出表现有关:

较低的生活成本: 这是许多非一线城市吸引人的重要原因。相比于一线城市或者省会城市成都,南充的房价、物价、日常消费普遍更低。这意味着居民可以用相对少的钱,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体验,比如住在更宽敞的房子里,或者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休闲娱乐。对于追求安稳生活、希望减轻经济压力的人来说,低成本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舒适”。
宜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 南充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少有极端天气。嘉陵江穿城而过,也为城市带来了湿润的水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绿化做得比较好,公园和绿地也相对充足,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空间和休闲场所。相比于一些工业化程度高、空气质量有待提升的城市,南充在环境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相对宁静的生活节奏: 作为一座非特大城市,南充的生活节奏普遍比成都慢。这意味着更少的交通拥堵,更轻松的工作氛围,以及更多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人们可以更从容地应对日常生活,减少焦虑感,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舒适”体验。
良好的公共服务和设施: 随着城市的发展,南充在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公共服务方面也投入了不少资源,正在不断完善。虽然与一线城市相比可能仍有差距,但在其自身的城市规模和发展水平下,这些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可能已经达到了一个让居民感到满意的水平,足以支撑起“舒适生活”的基础。
浓郁的地域文化和人情味: 南充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比如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等,这些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底蕴。同时,相比于大城市,中小城市的居民之间往往更容易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人情味更浓,邻里之间互助友爱的情况可能更多,这种社区感和归属感也是一种重要的“舒适”来源。

为什么成都未能入选“十大舒适之城”?

反观成都,虽然它以“休闲之都”闻名,也拥有大量的公园、绿地,以及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但它未能入选“十大舒适之城”,也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高企的生活成本: 作为新一线城市的领头羊和四川省的省会,成都的生活成本,尤其是房价,早已进入全国前列。虽然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但高昂的生活成本无疑会给许多居民带来经济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舒适感”。
日益拥堵的交通: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张,成都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尽管成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但高峰期的出行体验对许多市民来说并不轻松,长时间的通勤也影响了生活质量。
激烈的竞争压力: 作为经济发展和人才聚集地,成都的就业市场和职业发展环境竞争激烈。快节奏的工作压力,以及对个人能力的高要求,也可能让一些人感到疲惫和不适,与“舒适”的定义有所偏差。
环境挑战: 虽然成都绿化做得好,但由于城市规模和经济活动的集中,也面临着一定的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尤其是在特定的季节或区域。
“舒适”定义的侧重点: 不同的评选机构或调查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如果一个评选更看重“低成本生活”、“宁静的生活节奏”和“人情味”等因素,那么南充的优势可能就更为明显。而成都虽然在休闲娱乐、文化多样性、就业机会等方面表现突出,但在上述维度上可能不如南充那样有绝对的优势。

总结来说:

南充被评为“十大舒适之城”,并非因为它在所有方面都超越了成都,而是因为它可能在某些与“舒适”高度相关的维度上(如生活成本、生活节奏、环境的宁静度)表现得更为突出,或者说,它的城市特质更契合了本次评选所侧重的“舒适”标准。

而成都作为一座快速发展、充满活力的特大城市,它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广阔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也是更高的生活成本、更快的城市节奏和更激烈的竞争。因此,在“舒适”这个更偏向于生活状态和体验的评价维度上,它可能无法在所有方面都获得高分,从而未能进入某些特定评选的“舒适之城”名单。

这就像一道菜,有的人喜欢川菜的麻辣鲜香,有的人则偏爱粤菜的清淡鲜美,口味不同,评判标准自然也不同。南充和成都,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舒适”所在,只是在不同的评选语境下,它们的侧重点和优势被不同地解读和展现出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来不打算来回答的,但是居然有2个朋友邀请回答,是手滑了吗?

不过正好,在南充待过几年,清明节还回去故地重游了一次,算是可以简单说一说。

我打算分2个层面来聊这个事。

首先,就是拿数据说事。

本着严谨的态度,我特地去查了一下这个问题的来源,应该是下面这个。

这个评选机构算是权威和有背书的,所以不起其他朋友臆测的野鸡媒体评选。

那么,证明南充获得这个荣誉至少不是虚的。

因为问题中是在哪成都做对比,所以我们再看一下,这次活动评选出来的其他奖项。

这次活动一共有5个榜单。

在发布十大“大美之城”、十大“秀美之城”两个综合榜单的同时,根据不同细分维度,还推出了十大“向往之城”、十大“心仪之城”、十大“舒适之城”三个分项榜单,力求展现更加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城市,共同绘制美好生活城市的优质样本。

主榜单是十大“大美之城”、十大“秀美之城”,这里面成都是入选了“大美之城”榜单的,同时还有“向往之城”。所以,事实上这两个城市没有可比性。

但是回到现实,你说南充比成都舒适,大概率我也是认可的。

其次,我们再来分析下这样的榜单是怎么生成的。

一般情况下,广电总局会拉个各省份的小弟一起来做这个榜单,那么,省会城市大概率是“潜规则”进入评选了,但是这种是也不是只是一线和省会来玩呀,各省份也得带上一些小弟来秀一秀。

所以,我们先来看这个统计。

“大美之城”和“向往之城”,无一例外都是省会、直辖市或者副省级城市。

啥意思,”美丽“的城市常有,”大美“的城市不常有,”向往“的城市更不常有,经济实力是第一基础。(此处心疼南京3秒,你说历史、文化、城市建设、交通都不差,无奈经济被自己的兄弟稀释的太厉害……)

济南?我们不提济南。

省会的大哥给安排好位置了,就得给各家带来的小兄弟也安排安排,哪些小兄弟能入会,其实主要看大哥想帮扶下谁。

其他省份不说,绵阳和南充,一个是川陕联动的纽带城市,一个是成渝经济圈的中心城市,这可是出川的两条路上分量最重的哥俩呢。

你品品。

接着我又无聊说了一个统计(此时我的夸夸我自己,中学的地理知识还没忘,34个省级行政单位依然倒背如流)

从上面这个表可以看出:

1、港澳台当然不大会参与到这些榜单的。

2、直辖市是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得进来,不然榜单都没啥公信力,为啥没天津?要么是北京的太阳太耀眼,要么就是GDP确实……

3、北方伙伴对这个榜单的参与度不高,除了不得不参加首都,就只有陕西一家愿意来玩。

4、南方地区,全部上榜,至于谁多谁少,你看,跟GDP还多少挂点钩。(别问我为何山东那么反常,因为它其实是北方)

总结,拿数据说话,虽然这个活动的背书机构还是权威,但端水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统计来看,但凡参与的地区,端水还是端得挺平的。

回到问题本身,南充之所以入选,在于它正处在一个发展的上升期,需要多的曝光与舆论支持。

其次,从个人感受来讲。

最近一次去南充,发现南充的变化还是很大的。滨江路打造得很有立体感,有些地方晃眼望去有一点小重庆的感觉。

五星花园我去的时候没有堵车,想当年那个交通混乱的场景,应该是没有了吧。

嘉陵区从当年的郊区,现在晚上一眼望去也是灯火辉煌。

高坪的整体还是感觉人气不足,但几个江边公园打造得确实不错。

最常见的标语就是”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次极核”。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南充是找准了方向,也遇到了发展机遇。

到底是不是“十大舒适城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抓住机会,提升综合实力(经济、城建、环境、交通、文体教育、生活),才能给南充人民带来真正的舒适。

自己舒适了,管别人评什么奖。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