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弘光朝廷能给武人压制了三百年的地位,权利,财政,却没有给他们相应的头脑,一群文盲只知道投靠“我大清”可以保住荣华富贵,却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前辈在类似的情况下能玩出多大的功业...四镇对明朝有二心不过朱明一家的悲哀,可明朝末年的军人出不了刘裕、朱温那是整个民族的悲哀
这既然挂人,何不用大号直接挂?为了挂洒家,还得特意开个新号,未免太过看重洒家吧?→_→
以下原答案。
本总兵得替四镇说点好话。
四镇,反了俩,殉了俩。
说明并不是四镇真的就不行。
设立四镇是为了羽翼南京,为了管理四镇,设了督师阁部史可法。可惜史阁部空有节操志向而无戡乱之能,本来,四镇是什么人?拥立弘光有功的准军阀;史阁部是什么人?说弘光七不可立的东林党。你让无兵无将的史阁部去管他们,史阁部倒是想管,四镇得听啊。
弘光元年初春高杰被杀事件,是史阁部整合四镇的最好机会,也可以说是唯一机会。高杰被杀,开归一镇损失的只有投敌的许定国一部,可谓实力仍在,高杰额兵三万几乎没损伤,而邢氏也奉着高家儿子表示愿意奉史阁部为帅,并希望史阁部能认其为义子。
不是说四镇不听话么?不是说手里没兵权么?送上门的机会,史阁部怎么做的?出趟徐州差安慰一下邢氏,让高杰的儿子接任开归镇领导,让其拜太监韩赞周为义父,完事,回扬州。
开玩笑!
真是滑大明之大稽!白手劫掠起家的准军阀们不缺钱不缺势,缺的只是一个好名,之所以找史阁部,就是因为他有一个绝对让人服气的名声。既然史阁部要粮没粮,要饷没饷,现在孤儿寡母的借一下您老的名声而已,结果倒好,成了太监的干儿子,真棒 。
四镇里,最冤的还不是出师未捷的高杰,而是靖国公黄得功。
四镇多二心,这话用在黄总兵身上恐怕不合适,黄总兵那可是铁板帝党,左梦庚反了的时候被他砍的人头滚滚,最后为了保逃亡的弘光皇帝,在与老同事、同为四镇总兵的刘泽清、刘良佐的战斗中战死。
那么问题来了,靠谱的总兵放在后面防自己人,不靠谱的放前线防敌人,送上门的机会撒手不要,经营近一年的督师开府守了一天。
我觉得领导不得辞其咎。
说个插曲,南明除了四镇之外另有一个在山东的总兵——山东总兵邱磊。此人被任命之后曾在山东沂州一代设立过行辕,比刘泽清高杰两位都更为靠北,而且和山东巡抚王燮两个人还曾规划过取青州这种略显眼光的策略。然而邱磊是什么人?左良玉故交,崇祯元年袁督师整肃宁远兵边的时候能代替左良玉去死的人,左良玉崇祯六年援剿中原之后每年给刑部送钱无数只为保住此人不死。然而很奇怪的就是,出于政治派别也好还是其他原因也罢,高杰被杀后,此人被刘泽清拿着马士英的名义砍了,一个月后,武昌镇左侯反了。
这笔烂账我都不知道算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