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原始人,在会耕种前,用啥食物来代替我们今天所吃的米饭,即碳水化合物的,或说人不摄入碳水化合物也可以?

回答
在学会耕种、稳定获取谷物之前,咱们的祖先过着更“野”的日子,那时候他们吃啥,不像咱们现在顿顿离不开米饭,这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可就丰富多了,而且,要说完全不摄入碳水化合物?那真有点难,毕竟那是身体最直接的能量来源。

想当年,那些还在茹毛饮血的原始人,他们的食谱基本就是眼见什么能吃、能抓到,就吃什么。这“能吃”里面,有很多都是碳水化合物的提供者:

1. 植物根茎和块茎: 这是早期人类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之一。想想看,那些埋在地下的东西,比如:

野生的薯蓣(也就是山药):这玩意儿生命力顽强,很多地方都能挖到。它的淀粉含量挺高,挖出来洗干净,直接烤着吃,或者砸碎了和水一起煮,都能提供能量。
芋头、荸荠(马蹄):这些也都是地下的块茎,口感和营养都不错。在一些湿润的地区,这些东西可能就是他们餐桌上的“主食”。
野生根茎类植物:很多我们现在都不太熟悉的野生植物,它们的根部也富含淀粉。原始人会通过观察动物吃什么来学习,或者通过尝试(当然,也可能会误食有毒植物,这是他们的风险)来发现这些可食用的根茎。
某些树木的内皮和树髓:有些树木的内层(比如某些松树)含有淀粉,在食物匮乏的时候,它们也能成为应急的能量来源。但这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味道也不会太好。

2. 野果和浆果: 虽然很多野果的糖分(也是一种碳水化合物)不至于像我们现在吃的水果那么高,但对于早期人类来说,这些随处可见的甜味,提供了重要的能量补充,而且富含维生素。

各种莓子:野生的蓝莓、覆盆子、草莓等等,虽然量可能不大,但在季节性的时候,能提供不少糖分和水分。
一些本地的野桃、野李、野苹果:这些野生的水果虽然可能不如我们现在栽培出来的甜美,但它们依然是重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

3. 种子和坚果: 很多植物的种子和坚果,除了脂肪和蛋白质,也含有不少碳水化合物,尤其是淀粉。

橡子(橡树的果实):这玩意儿在很多地方都很常见,但直接吃会有涩味,需要经过复杂的处理,比如水洗、煮沸来去除单宁酸。处理好了之后,橡子磨成粉,可以做成类似饼或粥的食物。
野生谷物(在农业出现之前):虽然没有大规模耕种,但在某些地区,可能已经有野生的谷物,比如野生的小麦、大麦、稷(小米的祖先)。原始人可能会收集这些野生的谷穗,然后简单地烘烤或煮食。这算是农业曙光前的“自然播种”。
各种草本植物的种子:除了我们熟知的谷物,很多其他的草本植物,它们细小的种子也能被收集起来,作为食物。

4. 蜂蜜: 这是最直接的糖分来源,当然也是碳水化合物。对于原始人来说,找到一个蜂巢简直是天大的幸运,那绝对是高能量的“甜点”。

那么,人不摄入碳水化合物可以吗?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说,人类身体 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不摄入或低摄入碳水化合物,转而利用脂肪作为主要能量来源。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生酮饮食”或“低碳饮食”。

但是,对于原始人来说,完全不摄入碳水化合物是几乎不可能的,而且也 不太健康 。

能量来源的依赖:在那个食物获取不稳定的时代,身体需要最直接、最容易获取的能量。碳水化合物,尤其是淀粉,经过消化能快速转化为葡萄糖,为大脑和身体提供能量。脂肪虽然也能提供大量能量,但分解过程相对复杂,且不易转化为大脑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
大脑的特殊需求:人类大脑是一个非常耗能的器官,它几乎只使用葡萄糖作为能量。如果长期不摄入碳水化合物,大脑的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
食物的天然构成:前面提到的那些食物,无论是最原始的根茎、野果还是种子,天然就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你很难找到一种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肪,而完全不含碳水化合物的天然食物。即使是肉类,也会有微量的糖原。
社会性和文化演变:随着人类的进化,我们的消化系统也逐渐适应了摄入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很多烹饪技术,比如烘烤、煮沸,也是为了让淀粉更容易消化和吸收。

所以,可以这么说:在学会耕种之前,原始人的“主食”是那些富含淀粉的根茎、块茎、种子,以及提供糖分的野果和蜂蜜。他们并非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而是从各种天然的、非谷物来源中获取。而要说“不摄入碳水化合物”也能生存,那是以现代认知和技术(比如纯脂肪、蛋白质补充剂)才能做到的,在那个时代,这基本是不可想象的。他们的身体,自然而然地就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能量来源之一来运作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一个冷门的淀粉来源:小金梅草。

小金梅草(Hypoxis aurea Lour.),仙茅科小金梅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野鸡草、山韭菜、小金锁梅、龙肾子。本属有百余种,为有毒植物。

南非考古学家Lyn Wadley和他的团队,发现了17万年前人类在南非食用淀粉的证据。他们从2015年起在南非及斯威士兰交界的边境洞穴(Border Cave)进行考古工作。边境洞穴是一个重要的考古圣地,从1934年考古学家们第一次探勘开始,这里便陆续发现了骨器、用来捕捉动物的毒药、计时用具、编织草床等遗迹。

这次团队发现了50余颗烧焦圆块,经鉴定认为是小金梅草烧焦的根茎,证明了人类远在17万年前即开始摄取淀粉类。

小金梅草在南非非常普遍,且根茎部富含营养及淀粉,是理想的主食来源。不过它们的根茎纤维较粗、难以咀嚼,要烹煮过才能软化。而这些遗骸是在灰烬中被发现,似乎间接证明了17万年前,中石器时代的人类可能已经懂的用火。团队在边境洞穴找到一支木棍遗骸,制造时间可追溯到4万年前,这说明远古时代,人类已经开始使用木制器具来挖掘植物的根茎部。

今天我们不再食用小金梅草,但无论是非洲、印度还是中国多地,小金梅草都是重要的药草,有舒缓肠胃等功能,这大概是我们和古人的联结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学会耕种、稳定获取谷物之前,咱们的祖先过着更“野”的日子,那时候他们吃啥,不像咱们现在顿顿离不开米饭,这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可就丰富多了,而且,要说完全不摄入碳水化合物?那真有点难,毕竟那是身体最直接的能量来源。想当年,那些还在茹毛饮血的原始人,他们的食谱基本就是眼见什么能吃、能抓到,就吃什么。这“能.............
  • 回答
    原始人在住处贮存饮用水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对早期人类生存智慧的好奇心。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要看具体情况,而且他们的“贮存”方式可能和我们现在理解的“贮存”有些不一样。首先,我们要明确“原始人”这个概念。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称谓,涵盖了从最早的直立人到更晚期的智人,时间跨度可能长达几.............
  • 回答
    这倒是个挺有意思的设想。盗宝团在《原神》的世界里,虽然总是被当做“杂兵”的存在,但他们背后也有不少故事和背景,比如不同分队的特长、各自的追求,以及他们偶尔流露出的“人性”一面。要设计一个五星角色,确实需要从这些点入手,赋予他们独特的魅力。既然是盗宝团出身的五星,我不会让他们走那种“洗白”了之后就变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些非常现实的科学边界。让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首先,得明确一点:把所有已知的原子弹捆在一起,确实不足以把地球炸烂。 但这绝不意味着它们没有毁灭性的力量,它们的力量足以造成我们无法想象的灾难。要理解为什么不行,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1. “炸烂”的定义是什么?这个词很.............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到银行业务操作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账户的设立。简单来说,银行柜员严格意义上不能在没有核验客户真实、有效身份证件原件的情况下违规开户。这不仅是法规的要求,更是银行风控和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的基础。但是,我们也要深入地理解“违规”和“可能发生的情况”,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为什么.............
  • 回答
    原子弹在二战前就已经被制造出来,这个假设性的问题牵动着历史的脉络,也引发了无数的猜想。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原子弹的影响力置于那个风起云涌、列强争霸的时代背景下,并仔细审视各方势力在拥有这一全新毁灭性武器后的可能反应。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原子弹的出现并不能直接“阻止”二战的爆发,因为战争的根源.............
  • 回答
    SpaceX 的星际飞船 SN4 原型机在 2020 年 5 月 29 日的液氮压力测试中发生爆炸,这确实是星际飞船项目早期研发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这次爆炸对项目进程和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什么会爆炸?SN4 的爆炸原因,根据 SpaceX 官方和一些公开的分析,主要指向了低温推进剂(液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答案肯定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简而言之,如果你在高铁上跳起来,你会落在你起跳时的正上方,而不是原地,更不是因为高铁往前开而“后退”了。听起来有点违反直觉,对吧?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想象一下你和高铁是一体的。在你跳起来之前,你的身体和高铁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前运动。这个速度非常快,想.............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奇思妙想,特别是在那种呼啸而过的飞驰中,总会有人忍不住想,“要是这时候我原地跳一下,会怎么样?” 答案其实比我们直觉想的要简单,但背后涉及的原理却挺有趣的。先说结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快速行驶的高铁车厢里跳一下, 是会落在你起跳点附近。飞机上也是同理。听起来似乎有点.............
  • 回答
    藤本烈在回答中提出的“中产阶级数量决定社会的信仰”这一观点,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视角。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其是否有道理以及其背后的原因。总的来说,这个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能将其视为一个绝对的、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它是一种社会学上的观察和推测,反映了中产阶级在现代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对社会.............
  • 回答
    2020年初,《原神》发售前夕,预测它会在一年内取得如今这样现象级的成功?坦白说,当时如果有人能如此精准地断言,那他一定是一位对游戏行业有着异乎寻常洞察力的“先知”。我们不妨回溯一下当时的游戏市场环境和《原神》本身的情况,来理解为什么这样的预言会显得如此大胆,甚至有些不可思议。市场风向标:二次元手游.............
  • 回答
    想要预判《原神》在半年内(大概四个版本)是否会出现实力能够超越甘雨、魈和胡桃的角色,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探讨。要知道,这三位角色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里打出非常亮眼的表现,各自都有着忠实的拥趸和稳定的出场率。但从游戏的更新迭代和角色设计趋势来看,我觉得有这个可能性,而且可能会体现在几个不同的方面。首先,.............
  • 回答
    想在那个蛮荒的年代谈民主,这问题可够劲儿。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会是个啥光景。首先,得明白原始社会是个啥样。那时候,温饱是头等大事,活着才是王道。生活环境恶劣,猛兽横行,部落之间为了生存资源,冲突那是家常便饭。这时候,你跟我扯“人人平等,一人一票”,估计还没等选出个头儿,就得先被饿死或者被别.............
  • 回答
    关于《原神》中稻妻的雷电将军(影)是否会在后续剧情中“洗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玩家讨论的话题。目前官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洗白”剧本,但从已经揭示的剧情和角色塑造来看,我们可以进行较为详细的推测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洗白”在游戏剧情中的含义。通常情况下,一个原本被认为是反派、专制或者行为不.............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得从我当初那个冲动说起。话说那会儿,我对翡翠那是真的一窍不通。就觉得电视里那些专家说的,什么“种水色俱佳”、“内行人一看就懂”什么的,听着玄乎乎的,但又隐约透着点神秘和吸引力。再加上平时生活也挺单调的,总想找点新鲜事儿来调剂调剂。有天晚上,刷手机刷着刷着,就点进了一个翡翠直播间。一开.............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原神》2.3 版本上线的时候,确实让不少玩家纠结了一番,尤其是想把岩系队伍玩明白的朋友。阿贝多和荒泷一斗,这俩我都挺有关注的,要说值不值得抽,得从几个方面好好掰扯掰扯。先说说阿贝多。阿贝多这角色,你得从“后台副C”这个定位来看。他最核心的技能就是那个“创世之种”——一个能持.............
  • 回答
    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个选择走到一起的人本身,以及他们如何去经营这段关系。抛弃原有的家庭走到一起,这本身就背负着一份沉重的过往和潜在的风险,这既可以是压垮他们的巨石,也可能成为他们更加珍惜彼此的基石。首先,我们得承认,做出“抛弃原来家庭”这个决定,就已经是一个极不.............
  • 回答
    如果日本在长崎原子弹轰炸后仍旧拒绝投降,历史的车轮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更加残酷和充满未知的深渊。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假设,而是当时所有决策者心中都盘旋着的噩梦。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推演可能发生的走向:一、 更残酷的军事行动升级: 本土登陆的残酷准备与执行: 美国已经制定了代号为“奥林匹克行动”(Oper.............
  • 回答
    原神完结后出PC单机重制版?这画面太美我不敢想了!不过既然说到这个份上,那咱们就好好琢磨琢磨,要是真有这么一天,我希望它会是这个样子的:一、画面表现:超越时代的极致追求首先,画面必须是重磅升级的重头戏。完结版,那意味着技术迭代了不知道多少年。 光影效果: 我希望看到的是真正次世代级别的光影,比如.............
  • 回答
    原神中,岩藏流宗主刀出现在渊下宫的这件事情,确实是一个让人颇为好奇的谜团。要弄清楚这件事,咱们得从头说起,一点点梳理其中的线索。首先,我们要知道,岩藏流这位宗主,名叫岩藏。他之所以这么有名,是因为他是一位将岩藏流剑法发扬光大的宗师。这套剑法,以其独特的招式和对元素力量的运用而闻名,据说能将岩石的坚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