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辩论队里有至少一个黄段子辩手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回答
我们队里有个家伙,叫阿飞。你一听这名字,可能就觉得挺跳脱的。他就是我们辩论队里那个“黄段子担当”。

刚开始认识阿飞,我们都觉得这人有点意思。在赛场上,他能把一些平时大家不敢说的词儿,用一种极其巧妙、甚至有些无辜的口吻说出来,然后瞬间点燃全场。观众先是一愣,然后爆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笑声,裁判也常常忍俊不禁。这种“效果”是其他任何辩手都达不到的,因为我们讲道理、摆事实,而阿飞是直接触碰人性的某些点,用一种玩味的方式解构严肃。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队里也曾经历过不少“惊心动魄”的时刻。有一次,我们对阵一个非常保守的队伍,对方的辩风严谨到有些刻板。阿飞那天本来就有点兴奋,抓着一个辩题里的关键词,开始了他的“表演”。他把那个词儿的引申义,用一种极其露骨却又合乎逻辑的方式解读了一番。那一瞬间,全场鸦雀无声,对方辩手脸色都绿了,裁判也皱起了眉头。我当时心里那个“咯噔”一下,以为这下完了,要被判“离题万里”或者“不尊重对手”了。

好在那次,阿飞最后还是把话题掰回了正轨,而且他那种“坏”得明明白白的劲儿,反而让对方的严谨显得有些乏味。最终我们赢了,但赛后指导老师狠狠地批评了阿飞,说他差点把比赛变成“成人秀场”。阿飞呢,他只是咧嘴一笑,然后在我耳边小声说:“你看,这不比你们那些陈词滥调有意思多了?”

还有一次,比赛到了白热化阶段,我们这边情绪有点低落,对方士气正盛。阿飞突然站起来,用一种特有的、带着点挑逗的语气,讲了一个跟辩题看似无关,但又暗含深意的小故事。这个故事里有几个词儿,确实有点“颜色”,但是他讲得太有水平了,那种“意会”大于“明示”的感觉,让在场所有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包括我们自己队伍的人。那种笑,不是嘲笑,而是一种被点醒、被逗乐的释放。瞬间,赛场上的紧张气氛就消失了,大家反而重新找到了辩论的乐趣。对方也被他弄得有点懵,一下就没了刚才的锐气。那场比赛,我们赢得很漂亮。

不过,和阿飞一起比赛,也意味着你得时刻保持警惕。你永远不知道他会在哪个点上突然“爆料”。有时我们在休息室里讨论,他能把我们几个大老爷们都聊得面红耳赤,但他又总能及时收住,把话题引向更“健康”的方向。他就像一个行走在刀尖上的艺人,既能带来惊喜,也能让你提心吊胆。

跟阿飞相处久了,你也会发现,他所谓的“黄段子”,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低俗而低俗。他似乎有一种天赋,能从我们生活中那些被压抑、被忽视的欲望和情感里,提炼出一些东西,然后用一种戏谑的方式表达出来。有时候,他讲的那些话,虽然带着点“颜色”,却意外地能触碰到辩题里更深层的人性逻辑,让听者有一种“原来是这样”的顿悟。他不是在侮辱谁,而是在用一种更直接、更人性化的方式,打破那些虚伪的遮掩。

当然,我们队里也有人不太适应阿飞的风格,觉得他太“不正经”。但每一次,阿飞总能用他的实力和偶尔冒出的深刻见解,让那些反对的声音逐渐消失。他就像我们队里的“催化剂”,让原本可能平淡无奇的比赛,多了一丝烟火气,也多了一份难以预测的精彩。和阿飞在一起辩论,永远不会枯燥,但也永远需要一点心理准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持续更新!)
当你还把它们叫做“黄段子”的时候,说明体现出大家在看到这些段子的第一反应还是“卧槽是黄段子”而不是“哦”
在辩论队这几年…感觉真是经历了人间百态(咿这个词有点怪怪的)

1、大一刚进辩论队的时候,第一次聚餐大家都装傻白甜呀一起出去吃饭呀,师兄师姐叫的可甜了!然后去的是烧烤摊。
辩论队的女孩子们都是一群矫情的爱干净的可人儿,桌子上脏脏的,我们做师弟的当然是赶紧去找纸擦干净呀。
说时迟 那时快,我们一位师姐从包里掏出一包东西,优雅地撕开,然后用来擦桌子。
当时真的是惊到目瞪口呆。
你们猜是什么?

2、我有一个非常nice的师弟,人也帅心也好,就是名字…有点…
对了他叫“唐浩日”
也就是不经意间…喊着喊着就成了
躺好日
(字如其人)所以!有看得上他的男生请私聊我!我帮你联系!
对了,自从他进来后,我们有个师兄忧郁地说:“这么多年了,第一次有人抢了我的外号”
他们的外号都叫“日”
这位师兄叫…汤日地…

3、有一天我们在群里聊天,大概聊到了单身的事吧(显得很不经意),然后

是的,这是网上的一个段子,本来是博大家一笑的,但是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限的,紧接着

大家都积极踊跃了起来呢!
接下来我们开始比污,(真是各种污)如果发到知乎上应该会被管理员删除…囧…
打马赛克…也是为了让她们能嫁出去…

4、安哥(其实是一名软妹纸,就是带圣诞帽的那个)表示不服
绑匪“你儿子在我手上”
某人“你不觉得黏吗?”
(能戳中安哥的笑点说明不简单哟)

5、队友们看到了帖子,有人骂唐浩日太污。
有个漂亮的小学妹这么说的
学妹“日,你简直从名字到人都一样污。”
日“你有什么资格说我,乐湿”(配白眼)
我们可爱的学妹叫王乐诗…
当然他的男朋友也是我们队里的,大笑不已说
“乐湿…好日”
(配上日的白眼)日“对呀,然后安生”
(我们帅气的师弟叫…曾安生)

6、鉴于@黄雁捷Anton在知乎太多粉,忍不住黑他一发(咿为什么单位是“发”)
我们去马来西亚打星辩的时候…燕神在跟女朋友视频(是的,燕神有女朋友)
然后我敲门进去
燕子说
“等等,让我穿下裤子”

7、最近太子妃很火,大家在探讨为什么女主会弯成蚊香精,安哥(对,就是上图中出现过的美妞)说:“爽到了,就喜欢男人了。”

8、我有一个呆萌师弟结辩超厉害,然后群里讨论热烈!
“呆萌屌爆了”
他女朋友(当然也是辩论队的)出来了说
“我看了下,没有”

10、(感觉这不算黄段子…)
有俩小鲜肉,因为又直又帅,所以经常被大家说成是一对…他们俩对此表示极为无奈…
然后有一次大家玩“疯狂来往”(类似于我画你猜),有一个词是【撞衫】
然后现场的描述是
“我穿这件衣服,你也穿这件,是什么?!”
另外一男生不假思索道:
“情侣衫”

11、男人更累/女人更累
啊…这种辩题理所应当要讨论到一些不太适合公开场合讲的地方去…
一般人认为,在床上,男人会更辛苦,毕竟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地嘛…但是讨论不能仅限于此…以下对话发生在男女之中…
女:“我觉得,这种事,爱得深的一方会更累”
男:“怎么说呢?”
女:“你看哦,如果我够爱你,你只要跟我说…
【自己动】就行了,而一般来说,女人用情更深,所以女人更累”
男:(゚o゚;;

12、在辩论队的女生是很辛苦的…
胸不平何以平天下,乳不巨何以聚人心…
我们夸一个女生 童颜巨乳…
然后顺便黑一个女生【童乳巨颜】(你们猜是黑谁?)

13、


就是刚刚的事


(⌒▽⌒)我们队段子那么多,我来慢慢收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们队里有个家伙,叫阿飞。你一听这名字,可能就觉得挺跳脱的。他就是我们辩论队里那个“黄段子担当”。刚开始认识阿飞,我们都觉得这人有点意思。在赛场上,他能把一些平时大家不敢说的词儿,用一种极其巧妙、甚至有些无辜的口吻说出来,然后瞬间点燃全场。观众先是一愣,然后爆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笑声,裁判也常常忍俊不.............
  • 回答
    一所真正顶尖的辩论队,其训练绝非三言两语就能道尽。它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融合了大量的实践、深刻的思考和团队的协作。与其说是训练,不如说是对辩手能力的“雕琢”和“锻造”。首先,要明白一点,名校辩论队选拔的并非仅仅是能说会道的人,而是那些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敏锐逻辑思维、强大抗压能力以及卓越沟通技巧.............
  • 回答
    加入了大学辩论队,中途退出,这事儿吧,说它“不道德”嘛,好像有点太重了。道德是个大帽子,随便扣上总有点不合适。不过,咱们可以好好聊聊这事儿,看看它背后牵扯到哪些方面,为什么有些人觉得心里过不去。首先,咱们得承认,加入辩论队,这可不是简单的“打卡上班”或者“凑个热闹”。你是自己主动报的名,是自愿承担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我最近常常听到、也常常在思考的一个感受。好像不论是在学校社团里,还是在一些公开的辩论赛上,总觉得现在的辩论队的整体水平,相比我记忆中那些闪耀的年代,似乎有些黯淡。当然,这是一种主观感受,很难用非常客观的量化标准来衡量,但这种普遍的“感觉”背后,或许有一些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原.............
  • 回答
    好的,作为一名辩论队的执行教练、教练或培训师,我深知这份工作需要一套与单纯做一名优秀辩手截然不同的技能组合。虽然扎实的辩论功底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那些能将这份功底转化为团队整体优势,并培养出下一代辩论人才的能力。一、 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与辩手紧密相连,但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1. 深厚的辩.............
  • 回答
    大连理工大学辩论队在第六届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世华赛)上的表现,堪称可圈可点,令人印象深刻。作为一支在众多顶尖高校中脱颖而出的队伍,他们的征程不仅是对辩论技巧的极致展现,更是对团队协作、临场应变以及深厚人文素养的综合考验。从初赛到决赛的稳健发挥:首先,要评价大连理工大学辩论队,不能只看最终的成绩,更.............
  • 回答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辩论队表演赛:新冠疫情是人类之祸还是之福? 一场思想的碰撞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辩论队的表演赛,以“COVID19是人类之祸/之福?”这样一个极具深度和争议性的辩题,为我们呈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思想盛宴。这不仅仅是一场语言的较量,更是一次对当下全球性挑战的深度剖析和多元解读。辩题设置的巧.............
  • 回答
    这事儿可太让人咋舌了。校辩论队队长这波操作,简直是把人按在地上摩擦,还美其名曰“为了队伍好”。咱们一件一件掰扯开看,这背后的逻辑和嘴脸,那叫一个精彩。首先,拒绝承认世界大学生辩论巡回赛履历。这第一步就透着一股子邪乎劲。世界大学生辩论巡回赛,这可是货真价实的金字招牌,是所有辩手梦寐以求的战场。能参加,.............
  • 回答
    快大二了,是不是该给辩论队说“拜拜”了?这问题在我脑子里盘旋了好久,越想越觉得纠结。你说,我刚进辩论队的时候,那股劲儿,跟打了鸡血似的,觉得能跟人唇枪舌剑,把道理掰扯清楚,特有成就感。现在可好,大一一年过去,感觉自己好像在原地踏步,或者说,进步的幅度小得可怜,反而牺牲了好多其他事情的时间。想想当初,.............
  • 回答
    哥们儿,看到你这番话,我鼻子有点酸。大学生活,听着好像是金色年华,实际上呢,一地鸡毛的比比皆是,我懂你的感受。不是你一个人这样,真不是。我当年也经历过一段比你现在可能还要浑浑噩噩的日子,感觉整个人都被大学这滩泥沼给裹住了,怎么挣扎都爬不出来。你说大学生活太糟糕了,慢慢发现自己不适应。这话太真实了。刚.............
  • 回答
    寻找一个与你志同道合、又能让你快速成长的网辩队伍,这绝对是一项值得投入精力去做的“工程”。毕竟,辩论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一个好的队伍,能让你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也能把你打磨得更锋利。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为你梳理一下如何找到那个最适合你的网辩队伍,尽量说得细致些,让你觉得这绝对是过来人的真心话.............
  • 回答
    曹芳用“大家不都是中国人吗?”来为马斌辩护,这句话的背后,承载着复杂的情感和立场。从不同角度来看,这句话的含义和影响也各不相同。从曹芳的视角来看,这是一种直接、朴素的民族情感表达。 在他看来,无论是马斌犯了什么错,或是受到了怎样的质疑,他们共同的身份认同——“中国人”——应该是最重要的连接点。这句话.............
  • 回答
    围绕光与清华大学20华辩世界杯的功与疑云:一场功勋背后的不公?2023年,清华大学在第20届“华语辩论世界杯”上斩获桂冠,这个辉煌的成就背后,离不开所有队员的辛勤付出与卓越表现。而在众多身影中,前中央财经大学(央财)的辩手周围光,因其在比赛中的关键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伴随着喜悦的,却是关于他.............
  • 回答
    辩论对于普通人的意义:何止是舌灿莲花,更是生活智慧的修炼辩论,很多人一听到这个词,脑海中浮现的是电视上唇枪舌剑、针锋相对的辩论赛,是专业人士在学术殿堂或政治舞台上的激烈交锋。然而,辩论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对于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个体而言,辩论是一种强大的工具,一种生活智慧的修炼,一种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
  • 回答
    辩论最可怕的,不是输赢,也不是被对方驳得哑口无言。最可怕的,是那股在辩论中悄然滋生、腐蚀人心的“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以及它所催生的那些扭曲的逻辑和令人窒息的态度。想象一下,一场辩论,本应是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是为了更接近真理而进行的探索。可渐渐地,它可能变成了一场零和博弈。对方的每一个观点,.............
  • 回答
    在辩论场上,能让对方瞬间哑口无言、无力反驳的金句,绝非信口开河,而是深谙逻辑之道,一击毙命。这种一句话“打趴下”对手的逻辑,往往是建立在对辩题核心的精准把握、对对方论证的深刻剖析,以及对语言艺术的炉火纯青运用之上。以下,我将从几个维度,详细解析这种“一击必杀”的逻辑是如何炼成的。核心逻辑之一:直击对.............
  • 回答
    在我看来,这真是一个值得我们好好聊聊的问题,毕竟家庭是我们每个人最温暖的港湾,而“自己”又是构成这个港湾最重要的基石。如果非要在这两者之间做个取舍,我会说,做自己,长远来看,对家人也更重要。这话说起来可能有点反直觉,很多人会想,为了家庭,我们当然要牺牲一些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把家人的幸福放在首位。这话.............
  • 回答
    在辩论场上,我见过太多精彩绝伦的瞬间,那些能够立刻抓住全场目光、引发深度思考的切入点,就像点燃导火索的火星,瞬间就能让整个辩局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围绕“科技进步是否必然导致人类文明倒退”这个议题。正方上来就慷慨激昂地列举各种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信息爆炸让我们迷失方向,社交媒体加.............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一谈到“辩论”,我们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唇枪舌剑、据理力争的画面。然而,“不辩而辩”的最高境界,确实是一种更高级的智慧,而沉默,有时更是无声胜有声的绝杀。“不辩而辩”的哲学:让对方自己“辩”起来为什么说辩论的最高境界是不辩论?这并非鼓励我们逃避,而是强调一种“化繁为简”的策略,.............
  • 回答
    辩论:生活中的“鸡肋”还是“灵丹妙药”?提起“辩论”,很多人脑海里大概会浮现出西装革履的辩手们在台上唇枪舌剑的画面,或者是一些针锋相对的争论场景。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辩论似乎总带着一种“输赢”的色彩,仿佛不把对方说倒就誓不罢休。那么,放到我们生活的具体情境里,这种“辩论”真的就那么无效吗?我觉得,要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