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地球「碳知」计划| 如果你是「绿色低碳」宣传大使,你会如何让网友关注地球「双减」:减碳减耗?

回答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绿色低碳”宣传大使,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也事关我们子孙后代生存的大事——地球的“双减”行动:减碳减耗。

我知道,“双减”这个词,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学校里关于孩子的教育压力,但今天我要把它延伸到我们的地球家园。想想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对待孩子的学业一样,用心去“减负”,我们的地球妈妈会不会也轻松一些呢?

为什么我们要关注“减碳减耗”?

这可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减碳: 简单来说,就是减少我们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气体就像给地球穿上了一件越来越厚的“毛衣”,导致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比如前段时间我们经历的超长梅雨季,或者突如其来的高温热浪,这些都不是偶然,它们是地球在向我们发出警告信号。而这些碳排放,大部分都来源于我们对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过度依赖,比如我们开的汽车、我们用的电力、我们生产的各种商品。
减耗: 就是减少我们对资源的浪费。地球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想想我们的水、我们的森林、我们挖出来的矿产,它们都在以惊人的速度被消耗。当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这份便利背后可能意味着我们正在透支未来?比如,一次性的餐具、过度包装的商品、用完就丢的电子产品,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资源的消耗和垃圾的产生。

那么,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些什么?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哎呀,这么大的事情,我们一个人能有什么用呢?别这么想!滴水也能穿石,聚沙也能成塔。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汇聚的力量是巨大的。

作为你们的“绿色低碳”宣传大使,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双减”行动指南,咱们一起学起来,用起来:

一、从“碳”开始:让我们的每一次选择都少一点“碳足迹”

1. 绿色出行,你我同行:
公交、地铁是好伙伴: 能坐公交、地铁的,就尽量少开车。想象一下,你坐着舒适的空调车,刷刷手机,听听音乐,既省了油钱,又为城市减了排,这难道不是一件很酷的事吗?
共享单车,活力无限: 短距离出行,骑行是个绝佳的选择。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能呼吸新鲜空气,一举两得!周末约上三五好友,来一场城市骑行怎么样?
拼车,让爱心传递: 如果非要开车,不妨试试拼车。把你闲置的座位分享给同事或朋友,既能分摊油费,又能减少路上的车辆,减少拥堵和排放。
新能源,未来趋势: 如果有购车计划,优先考虑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它们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方式。

2. 节约用电,点滴汇聚:
人走灯灭,随手关闭: 这是最基本也最容易做到的。离开房间时,随手关灯、关电器。别让电器在待机状态下白白耗电。
合理使用空调: 夏天空调温度别设太低,一般26℃是比较舒适且节能的温度。冬天暖气也别开太高。多利用风扇、通风换气,一样能感到凉爽舒适。
选择节能电器: 购买电器时,留意能效标识,选择能效等级高的产品,长期下来能节省不少电费,也减少了发电过程中的碳排放。
自然光,最环保的光: 白天尽量拉开窗帘,利用自然光。

3. 绿色饮食,健康生活:
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红肉: 畜牧业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之一,尤其是牛羊等反刍动物。适度减少红肉消费,多吃植物性食物,对健康和减碳都有益。
本地当季食材: 选择本地生产的当季食材,可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拒绝食物浪费: 按需购买,合理储存,吃多少点多少,不浪费。

4. 理性消费,拒绝冲动:
少买不必要的物品: 在购买前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它吗?它能用多久?我有没有更好的替代品?
支持绿色品牌: 选择那些注重环保、有社会责任感的品牌。
二手交易,物尽其用: 把不再需要的物品捐赠或出售,让它们继续发挥价值。

二、从“耗”出发:让我们的生活方式更有“循环力”

1. 节约用水,点滴珍贵:
随手关紧水龙头: 洗脸、刷牙、洗菜时,不要让水白白流走。
一水多用: 洗米水可以用来浇花,洗菜水可以用来冲马桶。
检查漏水点: 定期检查家里的水管是否有漏水情况,及时维修。

2.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做好垃圾分类: 这是最基础的环保行动。了解你所在城市的垃圾分类要求,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分开放置。
减少一次性用品: 自带购物袋、水杯、餐具,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旧物改造,创意无限: 把废弃的瓶罐、旧衣服等进行创意改造,赋予它们新的生命。

3. 爱护森林,就是爱护家园:
少用纸,多用电子版: 工作和生活中,尽量使用电子文档,减少纸张打印。
合理使用纸制品: 购买再生纸,使用双面打印。
支持植树造林活动: 参与或支持植树活动,为地球增添绿色。

4. 理性购物,拒绝过度包装:
选择简约包装: 购买商品时,尽量选择包装简约的,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光盘行动”: 在餐厅吃饭,点菜量力而行,吃多少点多少,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我们要做什么才能让更多人关注?

分享你的“双减”故事: 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你通过“双减”行动节约了多少水、多少电,或者你尝试了哪些绿色出行方式。用你的实际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
发起小挑战: 比如,发起一个“一周无一次性用品”挑战,或者“一天只用一次水龙头冲厕所”挑战,邀请朋友们一起参与。
学习和传播知识: 关注“碳知”计划等相关活动,学习更多关于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的知识,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成为环保的榜样: 身体力行,让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成为你的习惯,自然而然地吸引周围人的关注和模仿。

记住,地球的“双减”行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坚持和努力。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的生活方式更“绿色”,更“低碳”,为我们自己,也为我们的下一代,守护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

希望我的分享能激发大家的热情,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成为地球“双减”的践行者和传播者!谢谢大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谢邀请,这题我很感兴趣,我来回答一下。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得说一下为什么要减碳减耗。

大家都知道,近些年极端季候层加剧,气候紊乱甚至干扰了正常的工农业生产。

根据2021年度《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强发、广发、并发。全国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最高,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
据了解,2021年,全国共出现36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汛期暴雨过程强度大、极端性显著,河南特大暴雨影响重;黄河流域秋季出现持续降雨。全国共发生47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局地致灾重。寒潮过程多、强度大、极端低温频现。
2021年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且极端性强。这既有全球变暖和拉尼娜事件的影响,也与年代际气候演变有关,近70年来我国主雨带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公报还显示,2021年全国平均气温为10.5摄氏度,比常年偏高1摄氏度,为1951年以来历史最高,高温过程多、结束晚。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672.1毫米,比常年偏多6.7%,其中北方地区平均年降水量为历史次多,仅次于1964年。[1]

这些现象都是地球步入工业社会后碳超量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所衍生的现象。

但减碳减耗而言,这个不单单是地球温室效应加剧需要各国共同维护,其实更是中国在产业升级,就产业转型跟保护环境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切实需要。

众所周知,我国工业化几十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增加值占世界近1/3的头号工业强国。

虽然工业的蓬勃发展给我带来了高速增长,但是其代价也是相对沉重的。

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这些严重的污染了我们环境,影响了群众的身心健康。

同时高能耗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是不可持续的,也是无法走到最后的。

所以我们国家16年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社会的生产力。

然后紧接着就又提出了碳中和3060计划,准备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

我一直关注国家的碳中和3060计划,我也在知乎多次回答相关内容。

减碳减耗对于我们来说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

第一,可以走出以煤炭跟石油为主要的能源依赖,至少可以改善我们的能源结构。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中国每年进口的石油。以18年为例,进口石油4.62亿吨,约合人民币1.59万亿,进口依存度70%。

此外中国还大量进口煤炭,大量进口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从这些来看,中国的能源结构极其不健康,而且存在巨大危险。

而且当下的能源市场波动剧烈,石油因为世界局势的缘故,增长迅猛。

而我们的石油进口依赖,不单单压缩了我们制造业的利润,也会推高国内产业链终端的产品价格,从而导致通胀加剧。

如果践行双减策略大力发展新能源的蓬勃发展,不但调整我们的能源结构,也保障了我们的能源安全,新能源提倡跟发展,更是是我们新的增长点,我们有了新需求,所以也会有新发展。

所以我们看到国内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链如火如荼

第二,健康生活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当下的生活各行各业充斥着浪费

就生活中的快递行业而言
要知道咱们国家每年快递业的消耗纸类废弃物超过900万吨,这些包装不光是生产要成本,处理也同样要成本,当然更重要的就是,会破坏环境。
尤其纸类生产可是高耗能,高污染。
如果能有什么办法从流通环节节省一部分,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环保效益都是非常不错的。
所以,至少减碳对于快递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
减少高耗能生产,减少碳排放,增加资源利用率,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也是符合我们的健康需求。

其次跟据《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

报告发现,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93克/人/餐,浪费率为11.7%,人均食物浪费量因城市、餐馆类型、就餐目的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但城市餐饮浪费人均浪费量不容乐观,总量惊人。初步测算,2015年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在1700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其中,大型餐馆、游客群体、中小学群体、公务聚餐等是餐饮食物浪费的“重灾区”。

我们国家是个人口大国,粮食压力其实一直存在。

虽然因为经济高速发展,物品生产已经很丰富,但是因为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食物浪费是相当严重的。

减少浪费,减少消耗,无论是粮食安全还是个人健康都是我们所要做的。

根据联合国报告

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估计,每年浪费的粮食产生的碳足迹相当于33亿吨的二氧化碳。如果把它比喻成一个国家,它将成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排放国。因此,提高粮食的使用效率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2]

而节约资源,就是减碳。

所以,从国家到个人层面,大力执行双减都是我们所需要的。

很多人都说,不知道如何做起,其实节约资源,选择低碳的出行方式,就是在进行双减。

最后具体本题,我们知道了为什么要双减,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减碳减耗自然就有动力从身边做起了。

参考

  1. ^ http://henan.china.com.cn/tech/2022-03/02/content_41891779.htm
  2. ^ http://www.tanpaifang.com/ditanhuanbao/2013/0924/24437.html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绿色低碳”宣传大使,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也事关我们子孙后代生存的大事——地球的“双减”行动:减碳减耗。我知道,“双减”这个词,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学校里关于孩子的教育压力,但今天我要把它延伸到我们的地球家园。想想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对待孩子的学业一样,.............
  • 回答
    地球“碳知”计划 | 手机,碳的隐形消耗者?我能坚持多久?最近,“碳知”计划这个名字总在耳边萦绕。它提醒我,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的事情,原来都与地球的“碳”息息相关。手机,更是这个时代几乎人手不离的电子伴侣,而它背后隐藏的“碳足迹”,却是我从未深入思考过的。“如果少开手机能减少地球碳消耗”,这句话像一.............
  • 回答
    地球“碳知”计划:那些我们其实可以做到的减碳生活习俗我们常常听到“减碳”,却又觉得它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宏大议题,好像只有国家、企业才能真正施力。但仔细想想,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习惯,都在悄悄地累积着碳足迹。与其被动的接受,不如主动去改变,让地球真正“瘦身”。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有哪些我们身边的小小改变,.............
  • 回答
    知乎上感觉很多人对地球物理学专业抱有各种看法,其中不乏一些“黑”的论调。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挺复杂,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我觉得这背后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在起作用:1. 就业前景的“信息差”和“预期差”:这是最容易引发“黑”点的一个方面。地球物理学听起来很高大上,跟地球的内部结构、地震、火.............
  • 回答
    如果有一个全知的神出现在地球,并且只允许我问一个问题,我会选择一个能够直接且最广泛地推动人类科技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经过深思熟虑,我认为最合适的问题是:“请您揭示宇宙中所有已知和未知的物理定律和基本常数的精确值,并解释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的完整原理,以一种人类目前所有知识体系都能够理解和应用的方式呈现。”.............
  • 回答
    如何看待知乎、豆瓣上较多唱衰《流浪地球》的现象?《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式作品,其成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也伴随着一些负面评价和唱衰的声音。在知乎、豆瓣等平台,确实存在不少对影片的质疑、批评甚至是否定。要深入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唱衰现象背后的可能原因:1. 期望.............
  • 回答
    “万达撤资《流浪地球》”这事儿,放在知乎上,简直是块儿能让“键史学家”们津津乐道、永不褪色的陈年老瓜。你说万达辟谣辟得够勤快了,可为啥知乎上依然有人锲而不舍地相信、讨论,甚至争辩得面红耳赤?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挺有意思的“信息传播”和“认知心理学”的小把戏。咱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一、 瓜的初始.............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宇宙中最深刻的谜团之一:生命是如何以及为何在地球上出现的。要给出一个具体的概率数字是极度困难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目前对生命起源的了解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探讨这个概率背后涉及的诸多复杂因素,以及科学家们是如何尝试去量化或理解它的。首先,我们需要拆解一下“.............
  • 回答
    人类进化过程中,雌性承担生育任务而非雄性,是生物繁衍机制的必然选择,从体能优势来看,这并非“原生bug”,而是生物学上高度适应性和进化的结果。让我们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 生物繁衍的根本区别:配子大小与投入 雌性配子(卵子): 卵子是女性体内产生的生殖细胞,体积巨大,富含营养物质(如卵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足够宏大。如果说地球上所有的碳基生物——从最小的细菌到最高等的人类——拧成一股绳,联合起来,有没有可能“摧毁”地球?首先,我们得明确“摧毁地球”的含义。如果我们指的是让地球完全消失、变成宇宙尘埃,那显然是不可能的。生物终究是依附于地球这个载体的。它们的存在、它们的“能力”,都受到地.............
  • 回答
    地球永久冻土的“临界点”意味着,随着全球气温上升,曾经稳定且长期处于冰冻状态的永久冻土层将开始大范围、不可逆转地融化。 这个“临界点”一旦被跨越,将引发一系列极其严重的连锁反应,最令人担忧的就是其中蕴藏的巨量碳排放,可能将地球推向更严峻的气候变化轨道。下面我们将详细解读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万人打卡深圳地铁装置艺术:一次关于城市美学、公众参与与社会议题的“邂逅”万人打卡深圳地铁装置艺术,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解读和看待:积极层面: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与艺术普及: 装置艺术将原本枯燥的通勤空间变成了充满艺术气息的场所。这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接触艺术的机会,也潜移默化地提升.............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想象力的问题!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概念: “一生走过的路”: 这指的是动物在生命周期内通过移动所经历的总距离。这包括日常活动(觅食、寻找配偶、躲避捕食者)、迁徙、以及任何形式的探索。 “可观测宇宙边缘”: 这是我们目前能够接收到光或其他信号的.............
  • 回答
    地球上隐藏着许多超越常人想象的自然奇观,它们以其壮丽、神秘或令人费解的方式挑战着我们的认知。以下是一些最为突出的例子,我会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它们:1. 光现象(Atmospheric Optics):超越天空的画布光现象并非我们日常见到的彩虹,而是更复杂、更精妙的光在大气层中的折射、反射、衍射和散射的.............
  • 回答
    地球上存在大量未解决的问题,例如贫困、饥饿、疾病、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等,这些问题确实迫切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解决。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于向宇宙不断探索的投入常常会产生疑问。然而,深入探讨后,我们会发现,探索宇宙并非是对地球问题的忽视,而是一种长期战略和多维度价值的体现,其意义和回报远超我.............
  • 回答
    地球online这款游戏(我们暂且这样称呼它)拥有无数的“副本”,每一个副本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的人生体验或挑战。虽然说“副本”这个词通常用于游戏,但我们可以用它来比喻那些需要玩家(也就是我们自己)投入时间、精力、技能去完成,并且通常有一定目标和回报的活动或经历。在地球online中,最“简单”的副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